..續本文上一頁那個叁卷經文要常讀誦,最後一卷經文是十大願王,那我們通常在簡稱修那十大願王可以使你的生命觀境往前推進,這是最簡捷的方法。
那不要老是只買晶片,也要手機,光有晶片,當然是手機沒有晶片不能用,但是你只有晶片也沒有用,你還是手機,手機就是置心一處。你一定要置心一處,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他不置心一處,光是想說我有晶片就好,那晶片那你就待價而沽,看有沒有人要。我們去塑造這一章,五十叁參的第53參這一參。
普賢菩薩這一參,是你整個往前推進最重要的一個著力點,那我是勸各位有時間的話,你還是整個華嚴經要讀誦,最少一年要誦一遍,不要一輩子誦一遍,太現實了,挂號以後都不去讀書那不行了。
那麼這一章,大概兩叁卷經文,可以作爲常課,每天作爲你讀誦的功課。有時間,那就華嚴經整個都頌,因爲他可以構造你的整個生命的價值觀,他會融入在你的這個裏面。
因爲這一章很特殊的許多贊佛偈都在這一章裏頭,那個贊佛偈你要慢慢的去思維,天下天下無如佛也在這一章裏面,我們的忏悔偈也在這一章裏面,發願文也都在這一章裏面,你可以好好的看。
他是,有人,古代大德跟當今的大德很多人認爲這個地方是修福德的地方,有些人他就不贊同淨空法師講的,那麼就說這一章是修福德的,那這個時候你不贊成淨空法師不要緊,不要把普賢菩薩歪曲了。
【普賢菩薩章的重要地位】
這個地方是你最後圓滿,我們應該來講是最後圓滿,現在我們蓋房子講最後裝飾,最後完成整修圓滿的那一個關鍵處。
這個房子蓋好了,蓋好了不一定能用,你還沒有水電等等,房子蓋好了是置心一處完成了,是整個初胚完成,你不能用,要用的話水電要來,室內裝潢要有,外牆結構要弄好,這個整個的部分就是普賢菩薩章裏面做的。
但是他一定是架構在你的結構完成以後,你的結構要完成,結構不完成光只有這個部分不行,那你叫做裝潢設計公司而已,室內裝潢公司,你一定這個結構體要完成,結構體就在于置心一處這個地方。
所以普賢菩薩章爲什麼會拖到第53參才有,他可以在第一章,第一參,他爲什麼在最後一參,你要記得,第一參是吉祥雲比丘,八十華嚴叫德雲比丘,這個吉祥也好,德也好,那個翻譯的人翻的不一樣,吉祥就是德,爲什麼叫德雲比丘,講德的時候是基本的功德,基本的第一項叫德雲,你第一項要有的,他不是教念佛法門,他只是贊歎,那麼有人說德雲比丘教的是念佛法門,不是,他是最後叫善財童子去找海雲比丘,不是找我,你不要找我,他去找海雲比丘,要問他說怎麼念佛,念佛什麼,念佛法門,這些我不懂,你要去問海雲比丘,很遺憾,你看經文你也找不到,海雲比丘沒有教他二十一個念佛法門,他只告訴他說,他參因緣法,他觀大海甚深的因緣。
【真實法唯有置心一處】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第一個是佛,覺悟,德雲比丘是覺悟第一,第二個是講真理,十二因緣法是真理,第叁個是妙住比丘,叁個,佛法僧叁寶,這個地方一路走下去。
他都告訴我們,只選一個法門就是置心一處。那五十一參,彌勒菩薩這邊完成了,完成了以後,五十二參是彌勒菩薩叫他回去,善財童子回他老師那裏去,就是回到文殊師利菩薩那裏,文殊菩薩說你不要回來,你直接去找,找你大師伯,就是普賢菩薩,你不要來找我,你就直接去找普賢菩薩好了,普賢菩薩做一個結論,那五十二參是一個過程,五十叁參才是一個完整的,最後的完成階段。
換句話說,五十二參他存在的價值跟意義,就等于是把結構體做個驗收,是不是這樣?因爲他本師嘛,本師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告訴他說可以了,這沒有錯,這個結構體完成了,現在要進行內部的裝修,這個五十叁參是做這個工作。
所以,當你置心一處完成以後,那你來的就是疑情的推動,你看,你假如一開始一直帶疑情跟置心一處一直帶到這個時候,那你一次就完成了。
【佛法苑--指導行法的實踐的搖籃】
現在我們在修行中,這些所謂教學體系沒有,沒有人指導你,我們有一個佛學院,傳統叫佛學院,我們叫佛法苑,是跟他做區別。
是要把這個行法的部分告訴大家,你去實踐,所以佛法院的本質裏頭,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屋子外面的地方,你才能夠去行。
那我們很榮幸,就是林師兄提供這塊地,剛好具備這個條件,那邊有河,有一條小溪,小溪那真是太美了,因爲那個落差很大,水流不斷,所以溪聲跟那個風吹樹的潮聲相應,那真的是此方清淨在音聞,耳根圓通那邊可以成就。
在屋子裏面我們是教你方法,你要到樹下,林間,溪邊,那邊全部具足,好像還有原始森林一樣,那樹上面那個蔓藤很多,那你去坐在那邊,那裏應該會有蟒蛇,你不要怕,猴子也不少,你不要帶便當去那邊打坐,猴子會替你把他吃掉,那個地方打坐非常好,那個地方來參禅非常好,那你帶著疑情到那邊去一心不亂,當下就可以成就了。
成就的時候不要大聲小叫,坐在那邊就好了,你不要“我開悟了”結果忘了下面是水溝。環境是很好,有這樣的福德因緣,這個就是衆生的福報,這不是我,跟我無關,有林師兄他們一家人的發心,才有大家好清淨跟成就的機會,這個關鍵就在這裏。
所以我們說菩薩願力跟衆生業力來共同成就這樣一個世界,原因就在這裏,所以我們希望各位不要忽略你的權利,因爲我們的投入才有這一會的成就,這裏要告訴各位的是你要懂得去進行。
【找到一步登天的竅門】
這兩個都有方法,置心一處有方法,提疑情也有方法,那麼置心一處有一個過程,你要知道那個過程才是重要的,你不要兩下子一步要登天了,那個一蹴可及,老是有人說一“就”可及,真想把他踢下去,那腳怎麼丟掉了,一蹴可及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這兩個過程都擁有的話,到臨門一腳,那就一蹴可及了。
可以到達那個標的,那你這個過程沒有,不可能,所以,置心一處的功夫一定要自己去實踐,透過實踐才能兌現,生命的境界,那美好的世界,不管你叫極樂世界也好,我們叫做華藏世界也好,你要兌現他,你一定要在這個地方實踐。
【置心一處與提疑情-普賢菩薩的法門】
置心一處有他的過程,你一定要去實踐,提疑情也有他的過程,你一定要去實踐,當你實踐到功夫成熟的時候,他自己就兌現了,沒有爲什麼。這是當然的事,法爾如是,我們朝著這樣的一個方向去進行,那就對了。
疑情,一定要有,怎麼提,每個人的事情,我們給各位後面的一個藍圖,那個藍圖就是普賢菩薩章,我跟各位提供的是這個部分,你假如要願意來深入,我們也很樂意,我本來我們這邊剛開始還沒弄好,我們是我坐那邊向這邊大家在聽,聽的很高興,那時候是講彌勒菩薩章,我想說彌勒菩薩章講完就要講普賢菩薩章,講到現在還沒講,我們也是希望趕快這個因緣成就,能夠把這個部分講一遍,這是一個真正的關鍵處。
這在禅修的過程裏,不管是禅修是密法的過程裏,他都是很重要的一會,第五十叁參的這個部分,當然,你假如從次第來講,這是最後的部分了,可是從禅修來講,從普賢的行法,華嚴的行法來講,一即一切的時候,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很重要,但是這一會的殊勝他是來自于你置心一處的基礎上,假如你沒有置心一處的這個基礎,談不到這裏,所以我們還是期望各位,行法在實際上你還是要實踐,去找到那個方法,去走過那個過程,目標就到了,沒有什麼。
【意識形態的修行狀況】
你沒有方法,也沒有過程,你就想師父阿彌陀佛念十聲就到極樂世界了,你還是要問了,你一定會一直問下去 ,向西邊向東邊,師父還要問你早上的還是下午的,你要算清楚,你要早上走還是下午走,你要是每天早上七點向西邊念,那你要記得你走的時候要早上七點出發,你到晚上七點出發,剛好是反方向,而且你要設定好,你是哪一年要走,因爲每一年角度都在轉變。
這個是什麼?因爲你沒有基礎,沒有方法,也沒有過程,所以你就會停在那個地方一直問,永遠都在門口那裏,永遠都在門口沒有進去。
【向自己負責-進行生命的改造工程】
所以這個地方就講一個生命的信心,這個真實生命他從信心來定位,定位以後,疑情會推動你,他的目標自然就會兌現,而那一個生命的信心來自于你的置心一處,你必須掃除生命中的雜草,這些雜草不除掉,你沒有辦法…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