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P15

  ..續本文上一頁定位,這個就是修行的。

  

赤裸裸的一種生命的原型,必須先看清楚,你自己你才能看清楚,別人跟你講沒有用,我再怎麼跟你講,你都會遮遮掩掩的,你會隱藏,你會掩飾,你必須很坦然的面對你自己,因爲你跟我講清楚了也沒用,要的是你去實踐,不是你跟誰講清楚,你跟佛講的再清楚也沒用,因爲他是木頭刻的,你是活的人,你不是木頭人,你既然是活的人,那你就向自己負責,看清楚自己的生命,現在的形狀,現在的原型,就是你現在生命存在的狀態,然後我們才能進行生命的改造。才能夠進行轉凡成聖的這一項工程。

  

那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心靈工程跟所謂的修行。那各位看看,你要修行怎麼修行?很多方向都可以,但是你找不到定位,你找不到那個信心,對生命的信心,一個生病的人恢複健康以後,他好像重拾生命的信心對不對?重新撿回生命的信心,那個是假的,我不是叫你沒有信心,那一種信心是有爲法的信心,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無爲法的信心,那你一定要透過置心一處,到那個時候,止住妄想,把所有的雜草都除掉以後,你才會看到生命的真面目。

  

【疑情推動生命觀境現前】

  

那麼那個時候呢,普賢菩薩章的疑情一帶,你就進去了,你進去了,就是像彌勒樓閣一樣的殊勝,那一種金華園的境界,或者是我們所講的,通俗的話講的就極樂世界的境界,這是你第二生命象限現前的狀況。

  

再來才要進行第二個階段的工作。第二階段的工作,我跟各位講這個地方叫象限轉移,生命象限的轉換,你能夠從第一生命的象限轉入到第二生命象限裏,那麼當你進入第二生命的象限以後,有一個問題了,這一次不小心轉進去,第二次,還是轉不進去,你就要反複的去訓練,訓練讓他熟練,所以我們跟各位講,成功以後要能夠成就,成就以後要能夠成熟,成熟以後你才能成佛,不是成功一次,你第一次轉進去可能是叫做不小心,因爲你根本沒注意就撞進去了,撞進去頭暈腦脹,怎麼會這樣,就像香格裏拉電影,咚,怎麼跑進去了,等他跑出來要再進去,進不去了,陶淵明也發生這個東西,他從桃花源出來以後,做了種種記號出來,要再進去都找不到了,因爲那個方法他不熟,我們現在也是一樣,你那個方法要熟悉,熟了以後你要再進去就進去了,象限轉移就會進去了。

  

就像飛機要飛到中正機場就中正機場,你不要飛到臺灣海峽裏面去了,你要停下來,不然不停在這邊你要停在那邊去,你一定要很准的,要進去就能夠進去,不要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一轉轉錯,轉到地獄去了,你要轉到極樂世界去,每一次都要到極樂世界,是這樣的一種狀況,每一次都要能進去,這個才叫修行,當你每一次都能進去,都進到那個境界以後,那你會很快的出現。

  

【透過真實修行--融入經典的世界】

  

那個境界就不是我現在跟你講的,佛已經跟我們講很多了,你去看的經典,通通通通都是誤會,都弄錯了,因爲你只是從文字上面來看,你沒有辦法去了解那個領域,因爲那個世界你沒進去,你沒進去過嘛,你進去以後所看的就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那你講出來的東西一定會像經典所講的一樣,但是,那個時候從你內在講出來跟你從眼睛看進去想象的是不一樣的,你真正修行你才能體會,你不修行你沒有辦法體會。

  

你會講你們還在講什麼?我現在又在講什麼,你聽不懂,你必須要走進去你才能知道,經典在寫的那些文字,絕對不是你腦筋知識裏頭文字所形容的狀況。

  

我們常跟各位講,無量壽經上面講,到極樂世界你看有多美,你要吃什麼他就來什麼,你吃完也不必洗他就收走了,你去餐廳吃飯不就這樣嗎,極樂世界怎麼變餐廳了,那不是無聊嘛,那你就知道當初的人在記載這些東西,當時的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這種餐廳,所以那些人,你看那些講無量壽經,你看他講無量壽經,那個形容的都是餐廳裏面的境界,那你會說夭壽,極樂世界那裏變成西餐廳了,那你就完了,因爲他那個時代沒有這種的生活環境,你想象不到啊,所以他在形容那個世界的狀態,絕對不是現代人用語言用文字去表達的狀態,你不要搞錯。

  

那是你透過修行以後而到達的,所以我們說你要能進入那個境界,還要把那個技巧學好,到成熟以後你就知道,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以後,往第叁生命,第叁世界,第四生命,第四世界,到N+1個生命,N+1個世界的領域裏頭,對不起,此方世界不作答,因爲那是那個裏面,第二世界裏面,我們在第一世界跟你講,你怎麼會懂嘛。

  

等我們到了那個時候,唯佛與佛始能知之的時候那再告訴你,其實那個時候已經不要我們講了,你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成熟了,因爲從第二生命到N+1個生命,從第二世界到N+1個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那麼多障礙,因爲我們這裏有物理現象,那個世界裏頭沒有物理現象,你是完全超越的,那就不要我啰嗦了,我要啰嗦只在這裏啰嗦而已,到那個時候你再來問我,我一腳就把你踢過去了,那就很簡單了。

  

還要再聽嗎?有時候想起來也很好玩,大衆都很好騙,講到這裏大家竟然都可以不要下課了,還要再聽下去,要聽的話明天再聽.

  

華嚴禅行法

  

《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

  

海雲繼夢和上

  

  

生命觀境就是成就的淨妙國土

  

【置心一處與提疑情的關系】

  

我們昨天講到置心一處跟提疑情,那麼置心一處你要記得,在跟各位說明觀息的時候的那一種方法,當然,我們現在整個佛教界或者禅修這個社會裏,那這種情況已經太複雜,而且可以說,雜訊很多,我們在引用跟各位做說明的時候,各位要懂得適可而止。

  

雖然我們也講到息入到哪裏到哪裏,但是不是叫你心跟著息跑,那這樣你沒有辦法置心一處,你息入可能到哪裏,但是心呢還是以守住風門,不要跟著妄想跑。

  

早上還有人問,若心他緣要如何攝心令返,要怎麼樣子捕捉念頭,你捕捉念頭幹嘛,你在這個一相裏頭你完全搞不清楚,我們到底在做什麼?你就是要置心一處,那麼這件事說來簡單,那各位要做起來,那很不容易,他是一項大工程,這一關不能克服,你永遠不能上道,這是第一個提醒各位要留意的。

  

不要走入岔路,那麼,一直到完全止住妄想,這當中有一種狀況可能妄想會出現,但是你會拒絕,不要被妄想把你俘虜了,這樣子才能叫做止住妄想,妄想出現把他止住,就是你不理他,而不是說妄想都不會出現,假如你真的是訓練到妄想都不會出現,那你還是有問題了。因爲你的意識還是存在,但是你必須要懂得會去拒絕他,就不理他,不被他俘虜。

  

就好像這個社會,有很多人來跟你兜售東西,那你總不能叫他都不能賣東西呀,你也在賣東西啊,可是你不要,你就可以拒絕他,你要能夠拒絕他,當你要用的時候,那你可以接受,現在講的是不要用的那一些才叫妄想,哪些要用哪些不要用,這裏不做區別,因爲這個不是在修禅定的問題,這是智慧運用的時候,智慧運用那就是疑情。

  

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提到這個疑情來到這個時候,就是當你止住妄想以後,我們談到華嚴經裏一句非常有名的句子,那就是覺林菩薩偈,他講到“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一切唯心造,因爲你止住妄想以後,生命觀境要現前。

  

【止住妄想,生命觀境現前】

  

前面我們跟各位談到,你的心會造很多妄想,妄想也是你的心所造的,那現在止住妄想以後,他心會出來,我另外給他補充了幾句話。第二個部分,給各位做參考,就是這裏講到應觀法界性,那什麼叫法界性?我們把他區分這個樣子,所謂法界性,心現一切法,一切唯心造嘛,所以我們再把他確認回來,心現一切法,若令心王現,假如心王顯現的話,那就成就叁界法,心王作用你才有一切妄想,那這個森羅萬象就出現了,一切妄想。若去心王所,假如把心王給去掉了,那麼即顯一真法界,他就會顯現出一真界。

  

今天,我們在此講置心一處。那就是要令心王去掉,要去掉心王所,心王所能去,那一真法界才能顯,你必須要在這裏用功,怎麼樣去掉這個心王呢?那就是置心一處,使心不亂,若心他緣,攝心令返,那就是四心偈了。我們用功就在這裏,你這個止住以後,你的疑情起來,他就會把你帶進去。

  

這個疑情要怎麼做呢?我們昨天跟各位談到這個普賢菩薩會帶我們走入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後面的部分,我們跟各位講說,文殊師利…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