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會成功。
像剛才講達文西先生一樣,他就是硬要,我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聽過這個名字了,你沒見過這個人了,他五百年前就已經回西天去了,他爲什麼堅持他的這種科學跟藝術相融合他會成功,就是他前輩子修來的,所以這輩子他知道,你一定要去做這樣的一個經驗。
這個是跟各位講,你要有這樣的氣度,一個修行人要有這樣的勇氣,什麼勇氣呀?講那麼多你聽懂嘛,聽不懂的回去,拿鐵錘重一點的,不要用斧頭,鐵錘兩頭鈍鈍那一種,挂在天花板上,讓他移動,讓他這樣像鍾擺這樣,那你從中間走過去,頭不要縮下來,被打倒的時候你會哎呦一聲,你去經驗一下,修行經常會被那個東西打到,修行的時候那個東西揍你的頭,恐怕還不是只有一個,他會好幾個,而且全自動,四面八方錘過來了。
我跟你講這是事實,這不是形容,在修行的過程裏常常莫名其妙就跑出,就一切好好的,爲什麼摔的粉爛,這是必然的,先有這種精神去接受那突如其來失敗的考驗,你心理會完全沒有准備,你的心髒要真的是鐵甲武士牌才可以,要不然你經不起那種沖擊,這個就是修行人的本色。
所以爲什麼修行這件事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一般講修行,那個叫懵修,那個修的跟這個部分是不一樣的。
【杜順和尚的法界叁觀的修法】
現在我們回過來看這個部分,這個海印叁昧的修行裏頭,我們是按照法界叁觀來分的,法界叁觀是杜順,華嚴宗初祖,他所定的講法,那麼這裏面所講的,跟華嚴經裏頭的文字,有很大的差異,也可以說根本就不相關,但是呢,你要進入華嚴經裏那個海印叁昧裏頭,那你必須用這樣一個方法。
有沒有別的方法呢?我們告訴你,絕對有,而且另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呢,這個世界沒有,你要到昨天講的淨妙國土去,那個才有。我跟你講是真的,因爲這些方法在以往,過去將近一萬個小時,我跟各位講華嚴經的時候,那最少平均可以這樣講,每十個小時我跟你講過一遍,你就聽不懂啊。
你不要以爲看電視啊,我給你講華嚴經,你都聽的很好笑,師父講的很簡單,一聽就懂啊,我告訴你,你懂的是你懂的部分,你不懂的照樣還是不懂,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爲那裏面所講的,你不明白。
有的人聽了以後還說這個師父講的好臭屁,恩,那麼狂傲,那麼自大,我告訴你,這不是狂傲,因爲這個法門他就是這個樣子。
【法界叁觀是重新列出的修行標准】
現在我們把他列一個規矩,一個標准來給各位做參考。第一個就是所依事體,這個地方越前面的原則,所有的法門,那他就越相近,越往後的原則,那所有的法門,他的差異性就越大。
那我們現在這個部分,法界叁觀,爲什麼跟經文有那麼大的差異,他就是重新列出一個標准來,這個標准你要是會運用的話,所有的法門修法幾乎都是這個標准,禅法如此,密法也一樣,修密的同修,你壇城如何布置,那你按照這個標准,那密壇城就出現了,那修禅的同修,你按這種情況,不緣外境,只在心裏作用,那你照樣就可以成就。
【能依事體與所依事體】
所以他這裏分兩個,一個是所,一個是能,所以“所”,他叫所依事體,事相的部分,“能”,叫能依觀法,這兩個部分,那我們在修學上,各位就從這裏來看,你現在用的核心,那個最重要的綱領有沒有抓住,就是“能”“所”兩方面。
“所”的這個部分,幾乎所有的行法都沒有講到,那我們跟你列出來你注意看看,他說所依事體分十對,第一對叫教義,通常叫教義一對,第二,理事一堆,第叁境至一對,第四行位一對,第五因果一對,第六依正一對,第七體用,第八人法,第九逆順,第十感應,所以有沒有感應,華嚴不是不講,佛教不是不講,但是他講的感應跟你講的感應不一樣,他有前面九個基礎在,那這個感應才叫做真的。
不是昨天講的那種夢境幻境的感應,夢境跟幻境不叫感應,這是生命觀境現前的一種感應,所以很多盲點,那你要這樣掃除掉,這個部分詳細我們不講了。
因爲每一個,每一對分兩個,教、義、理、事,這個通通分開,所以這個十個當中,十對當中就有二十個,每一個幾乎都含有十個,那幾乎就兩百個,兩百個以後要怎麼樣進行呢?對不起,這個部分等我們講法界叁觀的時候再講。
【人格性要到達95分以上】
但是告訴各位,這個就是你置心一處的處,華嚴禅的置心一處在這裏。那這一處啊,我們前面跟各位講,要置心一處容易有盲點,有岔路,同樣的,你現在在這裏,假如你的標准沒有達到九十,剛才講九十八,我好像忘了,最少沒有九十五分以上,大概你一依就錯,九十分左右的都還是常常錯,那你要是七八十分,那會錯的更離譜。
所以很多同修問這些問題,我們用一個概括性的作答方式,你問什麼我都說對,其實是都不對,因爲你問的就是不對嘛,我說對,是,是啊,你又不對了,這樣聽懂嗎?那沒有辦法答,因爲我要跟你答,你就會不過,還有,但是,所以我幹脆說對嘛,因爲我知道,你都聽錯了,我跟你說對,你說哦,是這樣對哦,你回去就繼續錯,因爲我知道你回去會繼續錯,你會說,夭壽,害我墮落,沒有辦法,我還會等你到九十分以後我才會跟你講,因爲你不到九十分以後沒有辦法矯正,那已經錯的太離譜了。
那怎麼矯正啊,要跟你講啊,又要從盤古開天講起,那要講到什麼時候,所以你既然講錯了,就如同標准的答案的錯,那我就說對,因爲我說對事情就解決了,你就會很高興,我要說不對,你就會不高興,你要懂得這種情況,這個部分就是那個處,而這個處要跟各位談的是,你在把心安住,這個時候你不能是講心,你只是講注意力,注意力在這個教義,或者理事,或者逆順,或者感應,或者因果,光是人法最清楚的這個地方你都會搞錯。
我們講普賢菩薩很清楚吧,普賢菩薩有兩個定義,一個叫人普賢,一個叫法普賢,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裏叫我們修普賢十大願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他這個人怎麼一直推銷他的東西呀,他講的是一個人的普賢,在講法的普賢,那你沒有辦法搞清楚這種狀況啊,那種經文你根本就不知道在頌什麼經文,這不就是他的狀況嘛。
那我們的盲點就是,你用注意力來看這個處的時候,你就會對觸産生一種幻境,然後開始推理,這個就是你成績還不夠的時候,你資糧道還不足的時候,你所陷入的一種盲點跟陷阱,你要留意到這一點,不是說你不能觀,因爲你根本不會觀,你怎麼會觀呢?你只會去推理而已。
不信你把教義一對拿出來看,所有,當然沒有人講了,不是所有人了,這個東西翻到這裏來都不容易了,還說講,能夠打開被他看一遍你都有無量的福報,你不要看這些經文啊,有沒有聽清楚啊,被他看一遍,不是你看他了。那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爲到這裏實在是,不但是深,根本就是念都念不下去呀,那你能夠把他弄清楚,那當然你就只有用推理的方法才能弄清楚,你沒有辦法不用大腦。
你要留意到,我們講不用大腦,尤其到這種高深的地方,那根本不能用大腦,那很抱歉,因爲我看不懂,所以我一定要用大腦去看,當你用大腦看,那跟修行根本沒關系,跟海印叁昧根本沒關系了。你根本用不上去。
所以這個地方,當然你有心要學,我也不能夠說把你的法本給沒收,既然你要學,那你要記得,你可以現在開始學,可以,但是呢,你要把他熟背。
【記憶背誦要入藏識】
告訴各位熟背是不用大腦的方法,所以爲什麼說不識字的人好修行,因爲不識字的人他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死背,死背是不用大腦的,有些人很會背,他用個技巧,叫對比法的技巧,背起來很快,很抱歉,你是用大腦。不識字的人他好修行就是他都是用背的,背的人他腦筋不會動,所以他一靜下來,哦,怎麼跑出來,那就對了。
會用大腦的人,他是把那兩個境界他用微分的方法一直連在一起,微分的話你就會推理了,那麼他是兩個境界是完全隔開的時候,那就真的感應啊,那是只有不用大腦才有可能,因爲用大腦會去微分,這兩個距離差這麼大,他就用各種方法去把他接起來,那個接起來那一段是假的,所以你認爲你懂得那一段是假的,事實上,兩個部分你都不了解,你對自己因的部分,跟境界上果的部分,你完全不了解。
你了解的是你大腦的那一段,大腦活動的那一段,那一段呢,使你産生一種滿足感,那你就了解嗎,你只是大腦求知的一種滿足感而已。
而且在我們推理的過程當中,你還好像有所成就,因爲在推理的過程當中你發現了某些新的東西,這個就是令人最遺憾的地方。修…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