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P25

  ..續本文上一頁行最大的陷阱。這裏面兩百條,各位好好背,這是第一個,你不要用大腦去推理,不是這二十個字,兩百條。每一條裏面還有十條,那個兩百條裏你要背下來,而且還要不能推理。

  

【安住在置心一處處】

  

生命觀境,那置心一處要在那個兩百條當中的某一條,這個不妙了,這個非常不好,因爲裏面有很多地獄惡鬼畜生,那你要怎麼安住在那裏呀,那就是觀境啊,他很快就出現了。

  

譬如說,我現在講處的部分,你遇到一個不好的環境,不好的環境是事實,是你所遇到的,譬如說我有一次到貴陽去,他們帶我到一個好大好大的洞,走到半路要吃飯,那個吃飯的地方有個廁所,那個廁所大概兩坪大,要到那個廁所的地方大概有100米,我走差不多十米的地方就走不過去了,鞋子都已經濕透了,我就問那個帶的人說這樣怎麼過去呢?他說就在這裏呀,我說這裏是什麼,他說下面那個都是尿尿跟大便,距離還有九十米才到廁所那裏,那個九十米的範圍都是尿尿跟大便,好吧,你看到這個,腳已經陷到那裏面了,我們開了四個鍾頭,顛簸的山路,忍住四個鍾頭沒上廁所,想上個廁所再進餐廳,餐廳是還不錯了,只有我們一般鄉下的那個小屋子,但是兩只腳這個樣子,你說你怎麼放水嘛,太陽那麼大,一堆人在那邊看,要表演也不是這樣,好了,現在你遇到了,好,那個境界怎麼辦,跟地獄差不多,那個痛苦無法形容,那你當下要怎麼辦?這個就是境界現前了。

  

你的心要置心一處啊,要能置心一處,要不然沒辦法,那你要怎麼能置心一處,現在心在這裏,你光是在那邊毛,你就受不了的了,就有人當場就解決了,再上車就沒辦法上車了,爲什麼呢?當場就失禁了,你看你要怎麼辦?那你在這個時候不能置心一處,那一種逆境你沒有辦法處理。這個逆境不是你去想那個地獄是什麼,而是當下的這個逆境在你這一輩子頭應該算這是最差勁的環境,那就地獄了,最好的環境就是天道,那你就在這個地方能夠把心安住,就在這裏,好吧,大家既然這樣講,那大家一起對空射擊,那你要在那邊觀想,哎呦這樣威儀不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個腳是一直陷進去了,這就是環境的處理,那你一轉的話,你會說這是終身難忘的經驗,那有什麼不好,你想第二次大概沒有,現在我想再去的話,他應該改善了,已經十幾年了,那麼當時的環境有那種情況,那一種情況對你來講不見得不好。

  

你假如把這一種情況把他轉爲從地獄的這個地方來看,他到底是在這十對當中的哪一對,你可以從逆順那一對來看,你也可以從教義那一對來看,你也可以從依正那一對來看,都可以,那麼你入了以後你的心才起作用,起作用就是能的這個部分,所以這一個處在哪裏呀,他是很活潑的。

  

【華嚴禅行法是一種活用】

  

所以在這個地方,華嚴跟你講禅的行法,他已經是一種活用的地方了,他已經不是奢摩他的那一種禅法,他是從奢摩他上面提出來做運用,我們在這個地方統稱爲叁摩地,因爲他叫叁昧,叁昧跟叁摩地是翻譯上的不同,他這個叁昧行法,就是你在任何的情境裏,你能夠很快的捕捉到一處。

  

那一處你不要選擇,是不能選擇的,選擇是用大腦的,那個環境已經現前了,那你的心就馬上要安住在那一個點上,那你假如沒有前面置心一處的訓練,那你這個點你安不下去了,我要跟各位談說,你安住在這一處的時候,常有的盲點是怎麼樣啊,一種不負責任,啊,算了,業障,因爲逆境嘛,因爲這種環境嘛,前輩子,然後再找一大堆理由,要把心安住下來,好像是對,但那是凡夫的,不是真正行者。

  

行者沒有原因,這個境界現前,就這樣現前了,然後心就停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這個才是功夫啊,不是看了一下,啊,反正沒有廁所,啊,認了,前輩子造業,這輩子受報,好吧,蹲下去吧,這個就是用大腦,這個不是修行,那個叫做無奈,無奈不叫置心一處,我跟你舉這個例子你能分別嗎?

  

所以你看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做法,一個行者跟一個凡夫是不一樣,同樣的行爲你可以用凡夫來指責他,他也一定給你指責,因爲他確實有做,他不能夠說沒做,你知道嗎,那麼這個行爲的心境,那個處置這個方法,他不是你凡夫的那種處理方式。

  

【凡夫與行者的差異在于心的安住】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跟這些人在一起,你少表達你的意見,因爲你用你凡夫的意見,那麼對于這樣一個行者的殊勝行,你根本沒有辦法體會,殊勝行不是說他在那裏就不尿尿,就憋住了,沒有那回事啊,那物理現象還很麻煩呢,不是,他在那個狀況中的行爲,他的心啊,是很清淨的,爲什麼心清淨,因爲他的心是能嘛,置心一處。

  

他的心不像我們蠕動,你可以想象每一個人解釋都不一樣,因爲你回去運用大腦去做,在這個時候不用大腦,你有可能嗎?我跟各位講不用大腦要用生命,就是不用大腦的人一定是置心一處,置心一處的人,那就是活在當下的人,你去留意這一點,你做的到嗎?

  

講都會講,置心一處誰也會寫,活在當下也會,問題是面對那個境界,情境,你就回到九霄雲外去了,你還活在當下?所以要活在當下的人,他一定要訓練置心一處,他沒有離開那個點,離開那個點就不叫當下,他一定要在那個點,而且心就安住在那裏,沒有晃動,我們前面講那個如如不動,止住妄想,你看一直到這裏來他用上去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大定。

  

【訓練把心安住在鼻息】

  

前面方法,法門我們跟各位講了很多很多了,你要如何運用他,那就看你了,這一個處我們一再跟各位講,爲什麼置心一處沒有那麼容易?

  

因爲你要先找處,然後再找心,然後再把心放在那個處上面,所以我告訴你,你的處不要亂吃醋好不好,就一個地方,鼻息就鼻息,你不要跑到丹田去,聽說放在眉間比較高明,放在鼻孔還不好,你想那麼多幹嘛,這叫吃醋啊,你不要比來比去,就在風門,你訓練出這一處,隨時,就可以捕捉到,隨時就可以把心安住在那一點。

  

好了,現在展開了,然後你真的能夠止住妄想,一再一再訓練,沒有問題,現在到這裏來了,那就可以告訴你,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隨時你都可以安住,因爲你掌握到心,掌握到心,對于哪一處你都可以隨時可以安下去了,你沒有辦法掌握到心,你怎麼安在處上?所以處在哪裏根本並不重要,你只要先假設一個處,就在這裏,那我的心隨時安下去,那現在好了,哪裏你不能安,你現在前面那裏沒有訓練好,這裏沒辦法進行,現在來到這裏你就知道,爲什麼置心一處那麼重要了,我們休息一下。

  

華嚴禅行法

  

《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

  

海雲繼夢和上

  

  

法界叁觀與海印叁昧

  

【“能”的演變-探源法界叁觀】

  

我們剛才跟各位提到了這個處的部分,修行兩個地方,一個是所,那麼這個所就是置心一處的處,該注意的我們跟大家談了。

  

再來就是這個“能”這個問題,“能”是你的能力,也是主動的這個部分,那麼他分叁觀,就是真空絕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融觀,這也是經文裏面沒有的,是杜順他所創造的。

  

依照我們現在來看,在當時的佛教社會裏,大家普遍流行著這些詞彙,當時的般若性空裏頭在掙紮著跟中國文化的交戰,在魏晉南北朝,尤其是到了菩提達摩到的時候,那麼我們知道梁武帝很護持佛法,其實梁武帝是一個很迷信的好國王,所以他才會滅亡,他那個國王的王就是滅亡的亡。不然在那個時候將近有半個世紀,他當皇帝當了將近有四十八年,那可見那時代是很不錯的時代,四海升平,才有可能給他出家叁次,國庫也很豐富,才能夠讓大量大量的金錢送到佛寺裏去把國王再買回來,這個不簡單了,可是他很迷信。

  

那麼當時的這些真正的,我是假設像各位這樣真正的,來追求真理佛法的這一群人,那他是不一樣的,他在般若性空上面會一再的去诠釋,去深化,那這個時候,不深化沒事,一深化就會有問題,因爲這一塊園地非常的廣闊,不是一般人從表面文字上看而已。

  

【法界叁觀之真空絕相觀】

  

所以他講真空,不但空,而且真空,在這些真空當中如何達成呢?以及那個境界是什麼,他就叫真空絕相,無相,這個相是完全杜絕的,那麼要如何達成呢?他用這個觀法。

  

那麼除了這一點以外呢,那就是我們常跟各位講的一樣,那成佛以後要做…

《華嚴六科 華嚴禅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