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
開願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大德,菩薩們:
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衆:阿彌陀佛!)
諸法因緣生。我們今天能夠聚在一起,這個緣分非常的奇妙,不僅僅是我們大家聚在一起,是諸佛歡喜、一切善神擁護的一次聚會,還有很多無形的衆生他們也有祈請,不是我們人力所能爲的,所以說我們相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有一個正心來修學佛法。心正,我們的菩提道路才能一帆風順,才能夠不走彎路。
正確認識佛教
在我們學佛的道路上,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對佛、對菩薩有一個明白的了解,才能夠減少我們在菩提路上的障礙。現在大家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不僅得到人身、聞到佛法,還能聚在一起學佛。但我們的心念很多,煩惱很多,障礙住我們沒有辦法精進,沒有辦法突破我們的煩惱,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爲我們對佛法不了解,沒法突破家庭對你的障礙、身邊的環境對你的障礙。
佛教是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開啓智慧的。佛教沒有迷信。佛承認有六道輪回,我們人只是其中的一道,其它道的衆生也需要聞到佛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得到解脫。我們明了了以後就知道了,六道輪回的一切衆生和我們是什麼關系呢?是同學關系,我們是共同來向佛菩薩學習的,是同學。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不要去追求神通,也不能夠去追求感應,這是在修行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因爲我們現在智慧還沒開,不知道所感應過來的到底是佛,是菩薩,還是六道衆生?你沒有這個辨別能力。在這個時候,要依教奉行,佛讓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地去做,佛不讓我們做的我們不去做,認真地修學,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執著,就出錯了。這些衆生他們沒有達到圓滿的智慧,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比起我們人,他們的能力已經是很大了,我們人比不過他。他顯一些智慧,顯一些神通,就把我們給迷惑住了,感覺他就是佛了、就是菩薩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要認識:我們學佛,要向佛學習。佛的經典、佛的教誨、曆代祖師的教誨是我們的依據,這是很重要的。只有這個樣子,我們才能夠突破“迷信”這一關。現在很多地方學佛和迷信沒有分開,什麼神啊鬼的,給混在一起了,造成社會大衆誤認爲佛教就是迷信。其實佛教純粹是教育,是讓我們如何破除這些迷惘,破除我們內心的迷霧,讓我們回歸到清淨、回歸到智慧,這是佛教。
現在大家不明了,就把鬼神當作佛教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所以我們學佛是向佛菩薩學,並不是向冤親債主學,不是向其他道的衆生去學,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相信有六道輪回,鬼神只是其中的一道而已,這是不可否認的,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尤其在我們北方,這方面的事情更多了,這就驗證了佛所說的:這個宇宙當中不僅有我們人這一道衆生的存在,還有其他道衆生。
衆生,在佛經中的解釋是:衆緣和合的現象。像我們這個人,是衆緣和合的,佛經裏面講是地、水、火、風這四大組合成了我們的鼻子、眼睛、耳朵乃至于整個人形,他有意識、能夠說話、能夠有動作、有感受,我們給他命名這是“人”。那動物有沒有感受呢?動物也有鼻子、眼睛,它也是其中一道衆生。我們明了了才知道,我們有感覺、知覺,一只貓一只狗它也有感覺、知覺,所以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能夠成就佛道。什麼是成就佛道呢?就是明白我們生命的真相,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學佛當中,遇到這些種種的奇特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佛告訴我們:我們衆生的生命輪回不止,是沒有生死的。生和死,只是我們人道衆生的一個假象而已。這個人,經過十月懷胎降生到我們世間,我們看到他出生了,從嬰兒到幼年,到成年、老年,最後過世了。我們感覺到這個人已經去世了,不在這個世界了。其實他僅僅是在我們人這一道短暫的這個時空當中暫時消失了而已,消失是我們人眼所能夠認識的物質,他真正的生命有沒有消失呢?沒有消失。只不過是我們人的能力達不到,看不到而已。如果你真正的五眼圓明了,像佛一樣,不但有肉眼,還有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到那個時候你再看這個宇宙,一片生機。所以佛說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這才是我們生命當中最圓滿的結局。
所以佛法是讓我們生命升華到大圓滿,祖師大德把佛法比作世間的一盞明燈。衆生就像在黑暗當中摸索、碰撞,沒有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真谛,了解生命的真谛,但是衆生都希望覺悟,都希望明白生命的真谛,因此才感應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爲我們講經弘法,來解決我們六道衆生所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沒有生在佛陀在世的時候,現在佛已經離我們幾千年了,可幸的是佛法、佛的經典流傳下來了,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按照佛的經典去修去做,也等于我們每天都在親近佛菩薩,都在修學。所以我們見到佛經,見到佛像,要像對真佛一樣恭敬,這是表我們對佛的一個誠心。有一個真誠的信心,才能夠成就。如果我們沒有信心就不能成就。
我們有信心了,表現在外面不一定是去給別人宣揚“我很有信心”,自己堅定,對外一切隨緣教化就好!不要拿著佛經去批判別人,要拿著佛經常常檢點自己就對了。你去批判別人,所收回來的全是煩惱。只有我們不斷地去做,不斷地去修,衆生需要佛法的時候,我們有這個能力就盡心盡力去幫助他;衆生不需要,我們也盡心盡力地去做,默默耕耘,不問收獲。
佛教導我們孝養父母,我們要做一個好榜樣,大家能夠真正做到,就是社會大衆的榜樣。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社會,這個時代當中,佛教這麼好的教育,人了解的不多了,都淡化了。你的父母不學佛、不信佛,是因爲他不了解。老一輩的人忙著爲國家爲社會去工作、作貢獻,沒有學過這個科目,也沒有地方沒有機會去學,這是時代的原因。現在社會穩定了,人民都富強了,接下來就需要接受教育,就要讓我們的生活,不但物質文明不斷地提升——我們吃不愁了,穿得很好了,住的條件也很好了,而且這個時候我們有這個條件來提升我們的靈性世界,提升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是非常有福報的。過去的年代社會動亂,人們爲了衣食住行,爲了生存到處地奔波。現在的人生活好了,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國家,感恩人民。因爲國家富強了才能夠幫助人民過上好日子,因爲人民的辛勤勞動,我們衣食才能豐足,大家都能夠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衆生福報的體現,這是好事情。
爲什麼說學佛的人首先要愛國,然後愛教?因爲國家不安定,社會不安定的話,我們每天恐慌不安,還怎麼樣去學習?你還會有心思去念佛嗎?沒有了。所以我們處處要做個好樣子,這才能夠體現出我們佛門裏的“大慈大悲,普度衆生”。決定要做一個好的樣子,佛教徒在這個社會當中,能夠真正落實佛教導我們的“斷惡修善”,你說這個社會多麼祥和。有這個祥和的氛圍,我們才有安定的念佛環境,你才能夠這一生修行沒有太大的障礙。
觀念轉變,業力也會轉變
一切的環境變遷不定,關鍵在于我們大家有沒有信心,我們大家有沒有這種美好的願心。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善的,沒有惡的,真正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社會自自然然像天堂一樣,這是多麼快樂的一個事情。我們生活在這麼樣的環境當中身心愉快,沒有壓力,那是多麼好。
怎麼樣能夠做得到呢?讓大家都覺悟。萬事萬物都在循環,是因果來決定的。我們種什麼樣的因,必然得什麼樣的果。所以我們命裏面有福報,不去爭,不去搶,到時候該來的就來;命裏沒有,搶也搶不到,爭也爭不到,真正爭到了搶到了,命裏確實沒有,這個人的命有可能就沒有了。
我們一切衆生在這個世間幹什麼?酬償過去的善惡因果報應而已。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多,修的福報大,你這一生一切都很順利,生活無憂;過去生中不明白這些道理,做了種種的錯事,就會感受到處處是障緣,處處是違緣,非常痛苦。所以萬事都有前因後果的,不能看這個人一生很順利、很富貴,哎他這一生也沒有做多少好事,他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命運?心裏面怨天尤人不平衡。那是我們眼光太短了,只是看到他在享受善因善果的這麼一個現象,你並不知道過去生中他有這個因。
我們說過去生,感覺時間很長,遙不可及。但我們仔細去想一下,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十年就會有一個轉變。如果你在這十年當中斷惡修善,爲別人想得多,十年以後你的福報積累得就非常的厚,後二十年你的家庭、事業都會非常順利,會有很多貴人去幫助你;如果這個人十年做的全是壞事,全是違背良心道德的事情,十年以後他的運氣就會逐漸逐漸地敗了,嚴重的還會殃及到子孫後代。《太上感應篇》裏面說:人叁年之內,每行一善,必感應善神來護佑,感應福報現前。這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一切的生活環境都是我們命運感召的。
命運從哪裏來的?都是我們起心動念所積累的這麼一個現象。人生無常,六道輪回只是在不斷地變化,遷流不住。非常快樂的一天,很容易消失;痛苦時感覺時間很長,但是也會過去。這就是我們衆生心念不停地在轉變,不停地在運轉當中。我們業力的善的種子起現行,我們這一天很快樂;惡的業力現前了,我們很痛苦。這些現象都是沒有“定”的。
我們學佛以後就要轉變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把我們從凡人的境界、凡人的思想當中提升到純淨純善的世界當中來,我們自己先得到解脫。爲什麼我們念佛那麼多年了不得力?我們還生那麼多煩惱,還有那麼多的妄念纏繞?就是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
忏悔業障,怎麼樣忏悔呢?我們明白了這個樣子是錯…
《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