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卷四)
淨業弟子惕園毛淩雲敬輯
王龍舒居士修持法門一
王龍舒居士修持法門二
慈雲忏主晨朝十念法
通行早晚功課儀式
善導大師臨睡入觀法
何顯慈居士睡眠攝心法
叁峰大師追頂念佛法節錄
憨山大師十二時念佛規製節錄
妙空大師結期持名法節錄
截流大師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節錄
王耕心居士克期求證閉關專念十法節錄
善道大師臨終正念往生文節錄
慈照宗主臨終叁疑四關節錄
優昙大師臨終警策節錄
印光大師臨終叁大要節錄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節錄
饬終津梁助念儀節錄
念佛法要卷四
念佛須知
持名念佛,固甚簡易,而早晚功課及克期精進,饬終助念等,亦須如法行持,以求必成。茲節錄其必須知行者,以爲規範,而便修習。
一、 早晚功課 出家五衆,有“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可資遵行,惟在家二衆,閑忙不同,環境各異,茲節錄古德所定課程數則,由簡而繁,各隨所便,量力行持。
王龍舒居士修持法門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雲:“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我不作佛。”是佛有願度人,唯假人之十念,以表歸依之心。每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複頂禮念大慈菩薩發願偈一遍雲:“願同念佛人,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複頂禮而退。至誠如此,無不往生,但恐九品中不高耳。如不識字人,教念此偈,得大福報。
王龍舒居士修持法門二
每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十聲。複頂禮念大慈菩薩贊佛忏罪回向發願全偈一遍雲:“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忏悔叁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願向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複頂禮而退。此偈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凡頂禮時,燒香作拜尤佳。每日如是,必中品生。如教人念此偈,得大福報。
若念佛時,心想身在淨土,佛前合掌,恭敬念佛。念菩薩時亦如此。作拜及念偈時,亦想在淨土佛前恭敬作拜念偈。惟有佛菩薩像時,不須如此,然須想其像,如佛與菩薩現身在此,受我禮拜,聽我念誦。專志如此,其往生品第必高。如更加精進,每日念佛叁次五次,或千聲萬聲,乃至晝夜念佛不辍,又以念佛法門,廣化世人,使更相勸化,必上品上生。
【按】此專爲極忙或不識字人,所立簡易念佛法,及初學由簡易入,能擇一行持,日日志誠如此,無不往生。若加晚課,或有暇即念,或作務時念佛無間,並廣勸化,生品必高。
慈雲忏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爲一念,如是十氣念,名爲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爲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念心不散,專精爲功。名爲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作此念已,發願回向雲: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念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爲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國,至生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佛及聖衆,手執金臺,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惟將不廢,自要其心,必生彼國。
【按】此爲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以衆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借氣攝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叁十,多亦傷氣。如加每晚十念,或早午晚叁次亦可。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後此諸祖,均以以作爲普攝群機之最方便,待其漸入漸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則日用雲爲,自能拳拳服膺,惟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頃以爲定章也。如家有淨室或佛堂,乃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通行早晚功課儀式
一、供養
佛堂惟供西方叁聖像,佛前供香、花、燈、果、水等,倘力不足,供清水一杯,上香叁枝,燈花聽便。上香時,應默念或朗念香贊: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世間難信法
及諸上善人 普熏諸衆生 皆發菩提心 同生極樂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叁稱
二、禮拜 拜時,應先合掌,誠懇立念或跪念:
一心頂禮,娑婆世界,大慈大悲,人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至誠忏悔:我及衆生,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從心起將心忏 心若空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爲真忏悔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誠發四宏誓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誠發大願:願我及衆生,
宿世現生諸父母 曆劫祖宗及怨親 同仗如來慈悲力 接引往生安樂國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誠發大願:願我及衆生,曠劫
所殺食衣諸冤命 十方被殺諸衆生 悉獲度脫生淨土 願佛慈悲普攝受 一拜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清淨大海衆菩薩摩诃薩。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誠發大願:願我及衆生,
共以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 速往無量光佛刹 一拜
一心頂禮,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大慈大悲,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菩薩聖僧。
弟子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誠發大願:願我及衆生,
共消叁障諸煩惱 共增福慧與壽考 普願災病悉消除 往生圓成菩薩道 一拜
叁、念誦 合掌坐念: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叁聲
佛說阿彌陀經 一遍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即往生咒叁遍接念贊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四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 數百聲或數千聲。不論高聲低聲或默念,必須口念耳聽,字字清晰。坐念或繞念均可。但繞念須由東至南,或西至北,順繞有功德。不可逆繞,有罪過。念畢再念:
阿彌陀佛 坐念或止靜默念,百聲或千聲。念畢,再合掌跪念或立念:
南無阿彌陀佛 叁聲或十聲,拜叁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 以下跪念各叁聲或十聲,或各合掌立念畢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 叁聲或十聲,一拜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 叁聲或十聲,一拜
四、回向 跪念回向偈:
願我臨終無障礙 阿隬陀佛遠相迎 觀音甘靈灑吾頭 勢至金臺安我足
一刹那中離五濁 屈伸臂頃到蓮池 蓮華開後見慈尊 親聽法音可了了
聞已即悟無生忍 不違安養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衆生 巧把塵勞爲佛事
我願如斯佛自如 畢竟當來得成就
五、叁皈依 對佛合掌念:
自皈依佛 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一拜
自皈依佛 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一拜
自皈依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 一拜 和南聖衆 叁拜,課畢。
附錄 蓮池大師新定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衆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惟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甲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忏悔。我及衆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癡,染穢叁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于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衆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禅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曆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于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禅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衆,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旛,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衆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我于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于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叁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十方刹,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衆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衆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叁有齊資,法界衆生,同圓種智。
【按】初學佛者,功課繁簡,可依閑忙酌定,茲舉一例,非定規也。如課畢…
《念佛法要(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