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奢摩他32》
講授: 雪歌仁波切2008-05-02
聞法動機
首先思惟要圓滿達成一切衆生的事情之故,因此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得到圓滿的佛果,就得到圓滿的佛果而言,應該是從開始的依止善知識這個段落的證悟産生,地道功德的證悟逐漸的産生,要經過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之後才能成就佛果,應該是這個樣子。
從最初依止善知識的證悟産生,逐漸的經過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一直到無學道,這中間地道功德的産生,這個證悟大大小小不管是如何,全部都是要靠上座的實修,下座的實修。靠著這個實修,而能夠産生證悟的。這其中當然以上座的實修最爲主要。就上座的實修而言,加行、正行、結行叁個段落之中,又以正行做爲主體,是主要的部分。
當我們在進行正行實修的時候,主要是安住修跟思擇修兩種類型,這其中應該以住擇雙運(安住跟思擇)的方式來做實修的。就像我們前面所談到的,住擇雙運實修,至尊大主就是在安止跟勝觀這個部分,在這個階段、這個段落裏面,細而微細,詳細做了解釋,因此就我們止觀這部分的實修而言,應當根據這個段落,好好的做聞思,了解他實修的方式,把這個段落的開示當作典範。
一般來講,止跟觀的解釋是放在《廣論》的後面,不過實際上正式實修的時候,卻是要把這個拿來做實修當作典範。如果要把這個當作典範來實修的話,要聽聞思惟才能夠了解它實修的方式,因此之故,從依止善知識到有學雙運之間的證悟,都是要靠上座跟下座的實修。
上座的實修之中,以正行的實修爲主,正行的實修又是住擇雙運的實修,透過這個聞思,希望住擇雙運的實修,我能夠容易達成,證悟也能夠容易得到,迅速的成就佛果,能夠圓滿的利益衆生,把這個當作是我的目標,産生這個動機之後來聽聞教法。
複習
我們所進行到的段落,現在的目標當然是産生正式安止的證悟,合乎資格的、正式安止的證悟要産生。現在的目標不僅僅只是一般的安住修,是希望能夠産生一個很純正、很純粹的安止。正式安止産生的前面,要靠住心、九類的住心、九種住心的類型,這是九住心。在九種類型住心的前面,還要再得到一個無過失的等持。因此在至尊大主的書裏面,這一個段落大綱,就是先無過失的等持發生之理,其次是住心的次第如何,分成這兩項。
這兩項裏面,我們進行到第一個項目,就是無過失的等持如何引發出來這個段落。這個段落裏面要談到叁項,就大綱而言,就是專注在所緣上面。專注于所緣的前面應該怎麼做?正在專注在所緣上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已經專注在所緣上要怎麼做?前面中間跟後面叁項,這叁項裏面,我們現在進行到專一、一心專注在所緣上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做?這個是要討論,有了所緣的對境之後,我要怎麼去專注,如何一心能夠專注在上面。專注在所緣的對境上面的時候,因爲專注在所緣的對境上面,就會引發出一個無過失的等持,是這個目標的。
如何專注的前面,當然要先選擇一個所緣,要辨明以什麼所緣爲最好,這個前面要做一個解釋說明,把這個解釋說明了解之後,已經確定了要緣取什麼所緣,接下來就是我怎麼樣一心可以專住在所緣上面,一心專住在所緣上面的意思,是指要具足兩個特色、在兩個條件齊備之下,來安住在所緣上面,這個是具有力量的明分,在具有力量的明分之下,還能夠擁有住分。就是心要能夠專一、能夠安住在所緣的上面,專注的時候,內心還能夠具有力量的明晰的程度,如果能夠這樣做到的話,逐漸逐漸慢慢就會産生一個無過失的等持,我們現在就進行到這個段落。
前面談到無過失的等持要産生的時候,它必須具足兩個特色,就是具有力量的明分,還有安住部分的住分,這兩個條件都要齊備的。在這兩個條件上面,會遇到的阻礙,它的阻礙力量、阻礙的情況就要分成兩個了,爲什麼阻礙會有兩個?因爲無過失的等持,它必須齊備的條件就有兩個,因此假設這兩個不齊備的話,就形成阻礙了,阻礙就是導致這兩個條件不能夠齊備,所以阻礙就有兩個,一個就是具有力量的明分要産生的話,怎麼會擋住讓它不能夠産生呢?沈沒!沈下去。第二個是安住的部分要産生的話,什麼會導致它不會産生?就是掉舉。
無過失的等持如果要産生的話,它會遇到的兩個阻礙就是沈跟掉這兩個項目,在禅修的時候,要針對這兩個項目來運用對治,把這兩個克服,這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要運用對治法門去對付這兩項,爲什麼非常重要呢?因爲無過失的等持本身要具備兩個條件,造成這兩個條件不能夠齊備,就是沈跟掉這兩件事情,所以運用對治法門去把這兩個阻礙消滅掉就變成非常重要了。
逆緣沈的部分,它還有很多種類型,有粗分跟細分,粗分的裏面有多種類型,細分的裏面也有許多的類型。掉舉的部分,也分很多的類型,粗分跟細分,粗分的裏面有多種類型,細分的裏面也有許多的類型。所以要把這一切粗細各種類型,全部都要完全消滅掉,消滅的時候,要慢慢的逐漸把它消滅掉,當這一切粗細的類型全部都完全消滅掉的時候,這兩個特色,有一個明分跟無忘的住分,這兩個項目、兩個特色,就會變成十全十美,就非常圓滿了。
在無過失的等持産生的時候,要具足的這兩個特色:有力明分跟無忘念的住分,這個部分已經變成圓滿了,已經完全齊備了,假設不能夠到達這個程度的時候,就算有力的明分(具力明分)已經有了,但是力量還不夠;住分有了,但是力量也不夠。那就是說還顯得非常的薄弱,還是非常的衰弱,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能夠把前面的那些逆緣的毛病,沈跟掉這些逆緣的毛病,不能夠完全消滅掉,還沒有達成。
要把這些阻礙的部分完全消滅掉,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有那麼容易的,這一個部分,不是只有在現在無過失的等持産生的這個段落才做說明的,因爲現在無過失的等持之所以去討論它,現在的這個段落它的目標是朝向後面,要談到正式的安止要産生;正式的安止産生的話,前面還要先得到九住心;九類住心要得到的話,前面還要産生一個無過失的等持,按照順序來講,有這一個次第存在的。
所以在無過失的等持談到的是把它當作是初級的階段,無過失的等持還處于初級呢!初級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不僅僅要具足兩個特色:有力的明分跟無忘的住分。這樣子還不算圓滿,就是具足這兩個特色的情況之下,要把這兩個特色遇到的逆緣,粗分跟細分的部分,很多很多的部分,全部都毫無剩余,完全消滅掉,所齊備的這兩個特色,就算十全十美,就非常好了。
至尊大主談到,關于逆緣的部分,逆緣如何滅除之理,現在不做說明,以後才要做說明。這個部分,剛剛我們的解釋應該可以了解了,舉例而言,當了空慧在內心産生的時後,是不是已經把谛執(谛實執著)完全滅掉呢?當然沒有!事先前面,內心一定要先産生了空慧,當內心了空慧産生的時後,有沒有把它的反面,逆緣的那個部分:谛執,徹底完全消滅掉呢?當然沒有!
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産生一個正式的安止,安止産生的前面,要先得到九住心,九住心産生的前面,要先有一個無過失的等持,所以無過失的等持,只能算初級,最初、初級的一個能力而已。
無過失的等持,它要具足兩種特色,當這兩種特色産生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無過失的等持了,它有沒有具足兩種特色呢?當然有兩種特色。這兩種特色的反面是沈跟掉這二者,當無過失的等持具足這兩種特色的時後,有沒有辦法把這個逆緣轉變,沈跟掉這個部分,完全全部消滅掉呢?當然沒有!當具足這兩種特色的無過失的等持得到的時候,才要開始去把逆緣的部分把它消滅掉,所以把逆緣消滅掉這個部分而言,具足兩種特色的時候才要開始的。
同樣的道理,了空慧也是這個樣子,當了空慧産生的時後,有沒有把逆緣這個谛執、阻礙的谛執完全消滅掉呢?沒有嘛!要把谛執消滅掉,是現在才剛要開始呢!了空慧,就算未入道者內心也有了空慧,這個時候了空慧有了,但是谛執都還沒有消滅掉呀!後面還要經過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到地道的證悟,逐漸逐漸的産生,在中間不斷的實修,逐漸逐漸的把谛執慢慢的消滅掉,在中間都要串習了空慧,讓了空慧的威力非常的強大。
一樣的道理,就了空慧而言,未入道者也有,不過這時候的了空慧威力不怎麼樣,威力都還不算是圓滿的。現在的道理一模一樣,我們現在談到的是初級階段的無過失的等持,這個無過失的等持要具足兩種特色,就算是無過失的等持了,就是要具足有力量的明分還要具有住分。
就算是具足這兩種特色的話,這個無過失的等持威力也都還不夠,威力都還不算是十全十美,雖然它仍然擁有這兩種特色,不過它的能力還不到達十全十美,威力還不夠。
在無過失的等持産生的這個段落裏面,就它的逆緣:沈跟掉這二者,把它消滅掉而言,其實還不太具足威力。沈跟掉這二者,要逐漸逐漸具有威力,把它消滅掉,主要應該是住心九次第,在九住心那個段落的內容裏面才要討論到,逐漸逐漸在那個段落裏面,會把沈掉這些逆緣把它消滅掉的。
我們現在所需要了解的,需要知道的是什麼呢?現在重點不是放在如何把沈掉消滅掉,這個不是實修的主要內容,現在這個時候實修的主要內容,在無過失的等持産生的這個部分,最主要實修的內容重點,應該是放在所緣的對境,我的心如何能夠專一安住在上面,形成這個等持,這個才是主要的部分,所以消滅逆緣這個部分而言,不是這個段落的目標,不是主要的目標,現在這個段落,應該是以順緣爲主,而不是去排除逆緣爲主,不是的。
順緣就是專一安住的等持,應當以這個最爲主要,360頁第四行談到了,「沈掉乃是修止之違緣,違…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2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