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稚期是很長的,讀經見效之日遠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于期待。第六,不如意時,請和“社會讀經推廣中心”聯絡,或直接找我本人。我們一定會恢複你的信心。
祝你成功!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四日 王財貴完稿于臺中師範學院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廿日 第一次修訂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卅日 第二次修訂
附錄一:社會讀經風氣推廣中心簡介
本中心于八十叁年一月由卯鯉山文教基金會及宗教哲學研究社華山講堂所發起成立,由華山講堂及全國電子專賣店全力贊助,旨在推廣讀經風氣,協助有關讀經教育之實務,聘請王財貴先生爲主任,策劃主持推廣工作,歡迎所有讀經教育工作者,皆與本中心保持聯絡,本中心目前提供之服務有:
1、統計調查讀經班開班狀況:希望所有讀經班能告知資料。
2、印贈流通“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十萬冊(即本手冊),歡迎社會各界出資捐贈,如無印捐者,則由本中心委請全國電子專賣店全部負責印贈,歡迎索取,並請廣爲推介。索取辦法:請親至各流通處索取(地點見書後版權頁)。或來函索取,來函者,索取叁本以內,請附A4信封貼郵二十元。四至八本,請貼叁十五元。八至二十本,請貼五十元。二十本以上,有意協助推廣者,免附信封回郵。並請與本中心保持聯系。
3、舉辦“兒童讀經師資訓練班”,由王財貴先生主講,免費參加。(詳情請洽本中心)
4、發行“讀經通訊”:報紙型季刊,免費印贈,歡迎索取,並請多提供稿件。
5、發行王財貴主講“如何指導兒童讀經”演講錄音帶,一百二十分鍾,以成本價提供,需要者請聯系。
6、發行“指導兒童讀經”錄影帶,五十分鍾,以成本價提供。(八十四年九月出版)
7、發行“兒童讀經教學”錄音帶,包括論語、老子、唐詩叁種,計十二卷。(八十四年九月出版)
8、代售“兒童讀經本”,鵝湖出版社出版。計十種,目前先出論語、老莊、唐詩叁百首叁種,亦可直接向鵝湖出版社訂購,電話:(O二)叁二二一八八四。
9、辦理讀經“進階”鑒定及“授階”公信,以獎勵鼓舞風氣。(“讀經進階”的觀念是臺中王志賢先生所發明建議,其辦法是將所有應背之書,分爲若幹階,鑒定通過可以授階認可。細節正研擬中,預計八十五年七月開始實施。)
10、推動“共同讀經”活動:訂于每晚八點至八點半爲全國共同讀經時間。希望“讀經家庭”隨機響應。
11、舉辦或協助舉辦各種有關讀經家庭聯誼或成果發表競賽等活動。隨時公布施行辦法。
12、接受各方建議,解答各項有關讀經問題。
本中心的近程目標是,對臺澎金馬地區推廣讀經理念,鼓舞讀經風氣,預計叁年內(自民國八十叁年一月至八十五年十二月)全臺地區有十萬以上兒童接受讀經教育,則風氣自然推衍,可久可大,一、二十年之後,必出人才,必有供獻于社會。中程目標是逐漸將此讀經教育經驗推廣于大陸及全世界華僑,亦即達到有中國人之處就有讀經的景況,可望在十年內完成。遠程目標是若有外國人想了解中國語言文化者,亦可宣導以讀經爲便,使經典之價值,普被于全世界。此則須百年以上之工作,在中國人之共同努力也。
本中心:
地址:臺北縣中和市自立路九十九巷十八號 華山講堂
電話:(O二)九四九六八叁四、九四九六叁九四
傳真:(O二)九四四九五八九
附錄二:媒體報導選錄(一)
兒童古文教學塞字訣
聯合晚報八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第十五版 當代 記者 劉美明
⊙回歸傳統直覺式語文教學,對傳承中華文化會有助益嗎?
⊙學古文的孩子不一定不會變壞,但起碼他們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容易看到遠處。
那是一條都市中的尋常巷弄,到了晚上也會有些尋常的人聲、狗聲、電視聲催人入眠。因此,當空中隱約傳來諸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朗朗讀書聲,多少讓人錯愕。
他們反覆朗誦著,一遍又一遍饒舌歌般,從論語“學而”到“爲政”,四書念完了念唐詩、唐詩念了換老莊......。枯澀的古文,經童稚清純的聲音潤澤,顯得生氣蓬勃。
這個“兒童國學班”進行至今已半年多了,從原來叁兩個小朋友湊在家裏念書,到正式由中華文教基金會開班,越來越多父母聞訊將小朋友送來。在林林總總的兒童才藝班、電腦班、美語班充斥的今天,純以讀“聖賢書”爲目的的“私塾”相當罕見,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教法與教育理念。
推動這項教學計畫的王財貴表示,每一個文化累積久了都有其智慧,“兒童國學班”希望趁孩子們年紀小、記憶好的時候,讓他們直接接觸這些智慧的結晶。小朋友不必懂、也毋需考慮興趣問題,念就是了。
王財貴說,這套古文教學法在“五四”之前已行之數千年,他只是重新承接那樣一個教學傳統。
因此,有別于“啓發性”、“按部就班”教學的原則。“兒童國學班”著重在反覆誦讀、博學強記。不論是幼稚園中班、國小叁年級,乃至國中二年,教材一視同仁,都要熟讀四書、老莊、古文觀止和唐詩。
不少國小老師詫異地發現作文簿中出現“寵辱若驚”、“奢則不遜、儉則固”之類的字眼後,才曉得學生的國文程度早已超過了正規國語課本。于是在老師的介紹下,國學班又添了一些新血。
大約二十年前,王財貴就曾經短暫地實驗過這套教學理念。那時他剛從師專畢業,奉派到臺中市逢甲國小任教,他發現多數小朋友對于自己學什麼,其實並沒有強烈好惡。當然,如果我們隨便攔下一個剛放學的小朋友,問他“你喜歡上學嗎?”他一定會害羞卻認真地搖搖頭,但如果大人強“塞”點什麼在他腦子裏,小朋友一樣能照單全收。
當時,王財貴計畫“塞”給逢甲國小小朋友的就是一套古文讀本。他認爲,不同性質的學問有不同的教學方式。五四以來,由于受到胡適、杜威的影響,中國整個教育的理念都強調要照顧學生的興趣、要隨學生理解力的增長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這些見解落實在需要理解的自然科學上相當有用,但落在人文學科上呢?
“是不是小孩的音樂教育都非從唱兒歌開始不可?是不是小孩子在沒有認識文字結構前就無從欣賞王羲之?”王財貴說,只要想想那些從小受音樂家父母親薰陶出來的小孩就知道,人類學習的曆程並沒有那麼簡單。
“語文教育尤其如此,”他說,如果我們認定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只能學些“小貓叫小狗跳”(錢穆語)的東西,那麼“他將永遠無法銜接古人累積下來的智慧,也永遠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逢甲國小的實驗教學後來因爲換校長而中辍,只進行了兩年。王財貴回到師大念書、結婚生子......,四個孩子陸續出生後,他再次將古文教育的構想“推行”到大女兒和二兒子身上。
去年十月開始,王財貴的好友,同時是國內的書法名家杜忠诰將女兒送來王家“求學”。兩個小朋友又帶來兩個小朋友,形成一個小小的家教班,由當時仍就讀師大的一位同學前來“客座”。
後來,王財貴得到中華文教基金會和華山講堂的支持,教學地點也改在基金會的講堂。而由于他一直在幾所大學內擔任國學社團指導老師,許多大學生聞風響應。目前基金會所開的兩個班級其中之一,即由臺大儒學研究社社長黃英君帶領,王財貴希望能訓練一批師資,讓古文教育更普及。
在人心惶惶的今天,許多家長意識到社會的不安源于文化教養不足,因此只要一聽到有人教古文,就忙不疊地把子女送來;有些家長則是爲了增進孩童作文能力。對于這些動機王財貴不置可否。他說:“我教給孩子的都是些冷硬、原始的東西,讓孩子們自己去發酵,至于會不會發酵?何時發酵?我不知道,我只有等著。”
也許吧!如果每個生命都像一幅畫,什麼樣的童年經驗形成什麼樣的生命底色。那麼這群曾“泡”過四書詩詞的孩子,日後會呈現出怎樣一幅生命景致呢?曆史不能回歸,因此誰也不敢說“學古文的孩子不會變壞”,不過起碼他們曾站在巨人的肩上,在那兒,容易看到遠處。
附錄叁:媒體報導選錄(二)
教育子女,有請古人
中國時報八十二年五月五日 第叁十四版 家庭版 記者 彤管
現在兒童隨著錄音帶音樂,又唱又跳念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畫面,大家並不陌生,但是看到一群小朋友搖頭晃腦吟唱、背誦四書、五經,卻讓人懷疑是不是時光倒流,回到私塾盛行的古代。
沒錯,近年來,一些有心推廣中華文化的學者,在臺北區默默開設的“兒童國學基礎班”、“兒童讀經班”,老祖先的珍貴遺産,又開始出現在我們的孩子口中。
有十五年曆史的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今年開始投入推展兒童誦讀中國經典書籍行列,來自家長的反應熱烈,顯示出在功利取向的今日社會裏,父母急切的想讓孩子重新接觸中華文化,希望從閱讀古文經典開始,培養出正確價值觀和人文情懷的敦厚儒雅。
策劃兒童誦讀中國經典課程的,是國學大師牟宗叁嫡傳弟子、前鵝湖雜志社長、臺中師範學院教授王財貴。由于很多人認爲中國經典深奧難懂,孩子不可能有興趣,因此王財貴教授先以研究心得教導自己孩子,成效十分良好後,于中華文化基金會和華山講堂等地主辦“兒童國學基礎班”,進行一年的實驗教學。這一年教學中,證明孩子不但能接受經典琅琅上口,而且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興味盎煞,自願繼續上課。
選擇以唐詩、四書、五經、古文觀止、老莊等經典,爲誦讀教本的王教授表示,讓孩子背誦古文經典看來十分“八股”,而且也和現代講究理解、遊戲教學的教育方式相違背。但是經過實驗,兒童不但不排斥,而且記憶能力遠超過大人的想像。
根據醫學發現,小孩在十叁、四歲理解力才開始發展,在此之前則是記憶力進展十分快速。因此,王財貴主張善于利用此時期的記憶力,純粹用背經典…
《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