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ㄚ),兒女滿前,你能不動心麼?有此種種諸難,所以出家修行,成功的甚多;在家修行,成功的萬中不過一二。必須勘得破,放得下,辦道勇猛,發心堅固,方能鎮服一切,擺脫一切。所以在家修行,必須要明白楞嚴經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轉萬物,而不爲萬物所轉。)倘能將此兩句,默默體會,常常在念,抱定了如法做去,久而久之,功夫純熟,一切不能擺脫的難題,自然而然的都擺脫了。到那時候,無論呼奴使婢處,料理家事處,均與我修行無妨。明乎此義,則瓦礫皆坦途;不明此義,則舉步皆荊棘。凡我輩在家居士,願共勉之!
愚笨人也能學佛麼?
學佛不分智愚,聰明人能學佛,愚笨人亦能學佛;並且聰明人學佛,往往不如愚笨人容易成功。這是什麼理由呢?因爲聰明人思慮太多,用心太紛,修行頗難進功,反不如愚笨人思想簡單,用心較易純一。所以做別的事,聰明人比愚笨人占便宜;惟有學佛,愚笨人斷不落聰明人之後。
佛書上說:人的性質,有利根鈍根的分別。利根就是聰明人,鈍根就是愚笨人。世尊說法,隨人根性而爲分別;可見世尊說法並不是專對利根人說,不對鈍根人說的。鈍根人既一樣的可以聞佛說法,當然一樣的可以入道成佛。從前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大弟子,名叫周利槃佗伽,他的性質最是愚笨,一切經典不能通曉。釋迦佛教他專念笤(ㄊㄧㄠˊ)帚(ㄓㄡˇ)二字他還是記得笤字,便忘記了帚字;記得帚字,便忘記了笤字。這也可算得愚笨到極頂了。然而他竟修到大阿羅漢的地位。這不是愚笨人可以學佛的憑據麼?
愚笨人修淨土法門,最爲相宜。因修淨土者,只須念一句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往生西方,就是不兼通他種經典,也不要緊。一句阿彌陀佛,雖是普利上中下叁根;然而鈍根人要學佛,尤非念佛不可。有人問:不識字的人,亦能學佛否?我說:從前六祖慧能大師,又何嘗識字呢?
女人也能學佛麼?
佛經所載:比丘尼成佛的,如佛姨母波阇波堤比丘尼,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即釋迦世尊未出家前之妻。)皆曾蒙佛授記,當得作佛。至于在家女人,也能成佛。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所述:龍女獻珠,立地成佛的一段公案,說得明明白白。今將法華經原文恭錄于後,請列位善女人虔誠諷誦,決定發心。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
智積問文殊師利立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衆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衆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達諸法;于刹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衆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于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叁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爲衆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于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贊曰:
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淨法身,其相叁十二,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鹹恭敬,
一切衆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衆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叁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叁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複速于此。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爲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衆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衆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叁千衆生,住不退地;叁千衆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聚會,默然信受。
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
現在的修行人,大約分爲兩種:一種是修人天福,一種是修出世。修出世是不要福報的,(金剛經說:菩薩不受福德。)修人天福是要福報的。列位要知福報這件東西,是最要不得的。什麼緣故呢?因爲福禍兩個字是對待的,是循環的。福禍相爲倚伏,福就是禍之根,福報就是墮落之根。福報愈重愈容易墮落,所以說福報是要不得的;我們修行人是不可修人天福的。
怎樣叫做出世,怎樣叫做人天福?要明白這個解說,先要明白十法界。何謂十法界?乃我佛如來于一真法界中,約迷、悟、染、淨,分爲十種階級。今爲分列如下:
┌佛法界
四聖法界┤菩薩法界
│緣覺法界
└聲聞法界
┌天法界
│人法界
六凡法界┤修羅法界
│畜生法界
│餓鬼法界
└地獄法界
法者,軌持也,法則也。界者,分限也,體性也,因種也。佛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法爲界。菩薩以六度萬行,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法爲界。緣覺以了悟叁世十二因緣法爲界。(叁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十二因緣者,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爲順生門。若識老死之本爲無明。能滅無明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是爲還滅門。依之修行,能證辟支佛。)
聲聞以修四谛法爲界。(四谛者,審實不虛之謂谛。生老病死等爲苦谛。貪嗔癡等煩惱爲衆苦之因,是集谛。上二爲世間因果。戒定慧等道品,對治貪嗔癡等煩惱,爲道谛,是出世因。滅盡世間生死,爲滅谛,是出世果。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能出叁界,證阿羅漢。)天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法爲界。人以五戒十善法爲界。(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十善者:身叁:不殺、不盜、不淫。口四:不妄言、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意叁:不貪、不嗔、不癡。不持十善,即是十惡。)修羅以布施作福,嗔恨熾盛法爲界。畜生以下品十惡法爲界。餓鬼以中品十惡法爲界。地獄以上品十惡法爲界。所謂修如是因,感如是果;因無虛棄,果無浪得。明乎此義,則知苦樂升沈,皆由自造;非從天降,亦非人與也。
以上十法界,四聖六凡,從佛法界至聲聞法界,(緣覺、聲聞,就是兩種阿羅漢。)叫做四聖法界。修成聲聞法界,就能出世永不退轉,永不墮落,永遠不再入生死輪回。以上叁種更不必說。從天法界至地獄法界,叫做六凡法界,是永遠在生死輪回中隨業流轉的;這就是俗語常說的六道輪回。因爲六道之中,唯有天人兩道得享福報,所以叫做人天福。(修羅雖亦有福報,然是罪福相兼的,故專說人天,不說修羅。)至于餓鬼、畜生、地獄,名爲叁惡道,那便純是業報,沒有福報。然而惡道的業報盡了,可以複生人天;人天的福報盡了,仍要墮落惡道。如車輪之回轉,故曰輪回。既在輪回之中,總有在人天兩道受福報的時候,也總有在餓鬼、畜生、地獄,叁惡道受業報的時候。所以不但是人世的榮華富貴轉眼成空,就是修到天界,貴爲天帝,等到天福享盡,五衰相現,也是一樣的墮落。我們今世徼幸得生人道,如不肯發心修行,來世一定要輪到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裏而去嘗嘗滋味。可怕可怕!今有一種人,雖肯發心修行,但他所修的是人天福,不是想出世,來世仍要在人道之中享受大富大貴的福報。不知愈富貴愈容易造業,墮落得愈快愈深。即使今生修行的功德甚大,來生幸而超生天界,然天界因樂多苦少,轉難發心修行,如不修行,到後來一樣免不了輪回,一樣免不了墮落,仍要向叁惡道裏去走走。照此想來,真是驚心動魄,非趕緊修出世不可,非趕緊脫輪回不可,非趕緊勇猛發心,超凡入聖不可。現在的人,往往說前世不修,今生貧苦,修修來世;這真是誤人不淺的話頭。奉勸列位,須要澈底覺悟,速發大心!
佛教既以度人出世爲本,何以又准人修人天福報呢?不知我佛如來,慈憫衆生,若照佛的本願,必須一切衆生悉皆成佛,方爲滿願。無如衆生業力太重,根性不齊,雖修善因,不發大心,仍舊貪戀著福報,不能跳出這生死輪回,也是無可如何之事。所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在佛本心,是權設方便,曲垂接引;冀其由此深入,非專以此爲究竟實義故也。
修行人應當修淨土
佛教修行的法門,甚多甚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所以楞嚴經上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現在東土所最流行的,有五大法門。一、教宗,二、律宗,叁、禅宗,四、密宗,五、淨土宗。(五大法門,包括無量法門。)這五大法門,都有極宏深的教義,千言萬語也說不盡;我今淺略的把他分別出來。教宗是講經說法宏揚佛化的,律宗是精守戒律嚴淨梵行的,禅宗是直指人心參究本來面目的,密宗是叁密加持誦咒結印的,淨土宗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的。這五種法門,種種都好;修到究竟地步,一樣都可成佛。譬如要到一個地方去,有五條大路可走,各人所走的路不同,然所到目的地,總是同的。此正是維摩诘經上所說的“不二法門”,楞嚴經上所說的“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號),一路涅槃門”。既是五種法門的究竟地都是相同的,何以我不勸人修行別種法門,專勸人應當修淨土呢?譬如要到一個地方有五條路好走,我們豈不要選擇走…
《學佛淺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