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條最容易、最近便、最穩當的路麼?淨土法門,就是這五條路當中最容易、最近便、最穩當的一條路。我們不走此路更走何路?列位趕緊放開腳步,從這條路上去,仗著我佛慈悲願,直入菩提大道場!
怎樣說淨土這條路是最容易呢?我們生在這末法時代去佛已遠,人根闇鈍,如要修行別種法門,真是萬分不易。即如教宗的講經說法,佛經文義艱深,非有絕大智慧,那能通曉經義?況隨文入觀乎?律宗的一食叁衣,種種難行苦行,我們自問能夠受得了麼?禅宗的參禅,提起了一句莫明其妙的話頭,我們鈍根人從那裏參起?至于密宗,其修持法則頗不易辦,即辦得到,亦難現生定出生死。以前叁種,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密宗雖有仗佛力義,但不專以接引往生爲主,唯在自己發心如何耳。所以這四種法門都不容易;惟有淨土法門專仗佛力,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無智無愚都可辦到。這樣容易的路,還不快去走麼?
怎麼說淨土這條路是最近便的呢?佛道幽遠艱難,修行的人要曆叁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照修行的工夫說起來,必須斷盡叁界內的惑業,方能成阿羅漢果。你說遠不遠?難不難?只有淨土法門,是可以橫超叁界的。無論惑業之能斷不能斷,但能具足真信切願,決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四種法門,如自力走路;淨土法門如乘大火輪船,比較自力省力多矣!正所謂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故華藏海衆,同願往生;況吾人爲具縛凡夫,何可舍此最方便之法門,去修習那其余專仗自力之法門乎?
怎麼說淨土這條路是最穩當呢?因爲別條路都容易走入歧途。以唯仗自力,工夫得力時,或致起諸魔事;即不起魔事,求其現生證道的,(現在的這一世,就斷盡煩惱惑業,證無生果,就叫做現生證道。)實在少得很。倘不能現在證道,到了轉世的時節,萬一自己做不得主,一旦迷失了本性,貪戀了人天福報,就此墮落。古來大德上這種當的尚且甚多,何況我們凡夫,真是可怕!惟有修淨土的,縱不能現在證道,也可以帶業往生。只要一生西方,見佛聞法,就永遠不會退轉,豈不是最穩當麼?因爲別種修行,都是仗看自己的力量去做,只有淨土念佛法門,自力之外,還仗著佛力來接引。譬如行路,前面有一位識路的人,在那裏引導你;或者旁邊有一位大力的人,在那裏扶著你;這真是萬穩萬當,萬修萬成的大法門!
有一種貢高我慢,聰明自用的人,他沒有知道念佛的精微奧妙,往往看得念佛太容易;說念佛是愚蠢人的事,不是聰明人的事。這種議論,這種見解,真是大錯大錯;這種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要知一句阿彌陀佛,普被叁根,無論上中下叁種根性,如肯實心念佛,皆能獲得莫大利益。大勢至菩薩,還是從念佛法門成道的呢?其余,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及華藏海會等諸大菩薩,亦皆念佛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難道現在人們的聰明智慧,能在諸大菩薩以上麼?當此末法時代,念佛法門最是應機,最是合宜;無論那一種人,都應當修行淨土的!
念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麼?
娑婆世界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說:西方極樂國土有一位阿彌陀佛,與我們娑婆世界衆生有緣;發下弘願,要度盡娑婆世界一切衆生。叫我們只要誠心持誦阿彌陀佛的名號,臨命終時,自能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見佛聞法,永不退轉,蒙佛授記,當得成佛。列位須知佛無妄語,我們本師斷不會哄騙我們的。
照這樣說來,凡是念佛的人,個個都能成佛了。然則這一班念佛老妪何以不成佛呢?要知道:念佛必須勇猛精進,專心一致,掃除一切妄念,放下一切世緣,綿綿密密,心口相應,一日十二時中,無一時一刻一分一秒不念佛。(念字從心不從口,口中不念,心念也是一樣。但專靠心念易于懈怠,每日至少必須口中持誦一千聲,愈多愈佳。)行也念佛,坐也念佛,立也念佛,臥也念佛,閑也念佛,忙也念佛,雖在造次顛沛的時候也不離佛;等到功夫純熟,就是睡中夢中也在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決定生西,決定成佛。倘若今天念,明天不念,口中念,心中不念;念佛時心中有佛,不念佛時心中無佛;像這種悠悠忽忽的念佛,也不過替來生種一點淨因罷了!若說是要生西成佛,是做不到的。這不怪佛不來度你,只怪你自己念佛不誠。憨山祖師的費閑歌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至理名言,切記切記!淨土法門,以信、願、行,叁法爲宗;世人往往求來生福報,不求現在往生,違背佛教,以故不得真實利益也。
念佛的人要生西成佛,有叁件要事不可不知。何謂叁件要事?一是信,二是願,叁是行,這叁作事是缺一不可的。何謂信?信是入道之門,華嚴經說:“信爲道元功德母。”倘然不信,何能修行?倘然信心不深,修行必不得力。所以念佛的人,一要信本師教導我們念佛的話是決不會錯的;二要信阿彌陀佛的弘願,我如念佛,他一定來度我的;叁要信西方是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的;四要信彌陀經上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勝妙莊嚴,是確確實實有那許多好處的。何謂願?既然相信娑婆世界有種種苦,便願速離娑婆;既然相信極樂世界有種種樂,便願往生極樂。此願既立,堅如金剛,泰山可移,願不可奪。不但對于娑婆世界的種種聲色、貨利,不再有一絲一毫的貪戀,就是有人告我說:另有一個世界,比極樂世界還要好,我也是直往西方,不願到他處去的。就是有人告我說:另有一個法門比念佛法門還要好,我也是死心塌地念佛,不願去學別種法門的。必須如此立願,方能趁彌陀大願之船,到彼國蓮池之岸。何謂行?既然信有西方,既然願生極樂,必須勇猛進行念佛一法:兼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西方雖隔十萬億佛土,我若一心念佛,念到極處,舉念即到。倘若不專一其心的念佛,則業力凡夫,何能到佛菩薩的境界?既然信了、願了,非一心的念不可,非懇切至誠的念不可。因爲生死無常,念佛心不專一,則不能感佛接引。倘若閻王爺的勾票一到,那就只好隨他去受生死的苦了!所以修行念佛的人,說行則拔腳就行,要如救燃眉之火;又不可行到中途讓我歇歇再走,要如趁避難之舟;倘若悠悠忽忽,則今日過了又有明日,今生誤了且待來生,累劫沈淪,永無到彼岸之日。務要拼身舍命,勇往直前,則這邊動腳的時候,那邊的蓮花已開,金臺銀臺,早已預備迎你,決定成佛,毫無疑義。
學佛應當念什麼經典做什麼功課
佛教經典,都是應當念的。但是大藏鴻文,浩如煙海,不要說念,就是看也看不盡。大約現在修行人常念的經,多是短的,其余大部經典,能發願念一兩部,固然是好,倘若沒有工夫去念,看也是一樣。今將修行人應念應看,最要緊的幾部經典寫在下面,以便列位自行選擇。
心經。金剛經。彌陀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勢至圓通章。
以上五部篇幅甚短,可以常念;如修淨土的人,彌陀經是每日必須要念的。
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圓覺經。涅槃經。地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金光明經。梵網經。菩薩戒本經。
以上十二部,能發願常念一二部最好;如不能念,是一定要看的。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宜常念;則淨土之所以然,就曉得了。
至于每日的功課,出家人朝課、晚課,是有一定的。(載在禅門日誦。)我輩在家居士,俗務纏身,如功課定得太多不能實行,反爲不美。我是勸列位修淨土法門的,今照淨土的行門,替列位代定一種最簡單的功課。
早課:
晨起,先漱口盥手,整潔衣冠,禮佛八拜,次序如下: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叁世一切尊法。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叁世一切賢聖僧。
南無娑婆教主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摩诃薩。
每一拜,志心虔誠,口誦身拜。八拜既畢,念楞嚴咒、大悲咒,各一遍,念回向偈、叁皈依,禮佛叁拜而退。
晚課:
念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七遍,阿彌陀佛一千聲,再念蓮池大師發願文、叁皈依、四弘誓,念畢,拜阿彌陀佛一拜而退。
(楞嚴咒、大悲咒、彌陀經、往生咒、蓮池發願文、叁皈依、四弘願,皆載禅門日誦中。)
以上所定功課,,極爲簡單易行,不可間斷。如有余暇,念佛看經皆得。(常看淨土十要甚佳。)但不做功課的時候,亦要攝心念佛,(法華經說:坐臥又經行,除睡常攝心。)方能淨念相繼,因緣成熟,切要切要!
又學佛教的人,不可不明教相。但是書籍繁多,文義深奧。如要專門研究,畢生尚且難盡。列位要明教相,當看大乘起信論、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唯識叁十頌、天臺四教義、賢首五教義。這幾種書,略窺門徑,知其大意可也。
至于打坐功夫,佛門坐法甚多,然而也不必拘定。最好得空即坐,能雙趺固佳,否則單趺也是一樣。即使不能趺坐,平坐亦無不可;但要挺直身體,調勻氣息,放下世緣,攝心念佛;久而久之,淨念成熟,必能見佛成佛。
修行人要精進不可懈怠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叁、忍辱度。四、精進度。五、禅定度。六、智慧度,度出生死海,到彼岸也。)那第四個波羅密,就是精進波羅密,可見修行的人,必須精進,萬不可懈怠。精進就是入道的門,懈怠就是退轉的路。發心要切,一發便修,容不得一點遲回;修行要勤,一修到底,著不得一些間斷。不可怕苦,不可怕難,無日無夜,無忙無閑,行住坐臥,總在自修,方是修行模樣,方是成佛根基。倘若心雖發而不切,行雖修而不勤,也念念佛,也看看經,也吃吃齋,也行行善。但是經本雖開,仍是心猿亂動;念珠才放,便覺意馬奔馳;貪、嗔、癡,字字都全,世緣不能放下;戒、定、慧,般般會說,禅機卻是口頭。照這樣悠…
《學佛淺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