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悠忽忽,慢慢騰騰,圖著虛名,騙著自己,怎能出生死巨浪?怎能入毗盧性海?(毗盧,略稱。具雲毗盧遮那,法身佛也。此土譯爲光明遍照。)不過種些來世人天小果。若要現在證道,超出輪回,不肯精進辦道的人,恐怕是沒有希望的。況且無常迅速,時不待人,要修就修,耍行就行;如若因循複因循,遷延複遷延,青春易過,白發催人,未見彌陀,先逢閻老,那時欲修不得,後悔嫌遲。世人往往說道,修行念佛是老年人的事,真是一句誤人不淺的說話。要知:想修行的人,說等我世緣漸了一定修行,那就沒有修行的那一天。譬如想行善的人,說等我發了財,再去行善,那就沒有行善的那一天,正是一樣。普賢菩薩,有一個警衆偈說道: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真是大菩薩救度世人的藥石良言,普願大衆信受奉行。
何以應當戒殺?
殺是佛門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緊的事。現在有一種人,說天地間生物是應當人吃的;又說如果人不去吃,那豬、羊、雞、鴨,世界上就要容不下了。(試問人不吃貓,何以世界上的貓,並不多呢?)種種的謬論,真是誤盡世人。我今將人生應當戒殺的理由演說一番。戒殺的理由,有叁不忍、叁不敢。怎樣是叁不忍呢?同有形體,同有知覺,同有痛苦。犧牲他無限之痛苦,來飽我一時之口腹,天下忍心害理之事,莫過于此。試觀異類衆生,當被執之時,或驚走,或哀鳴,甚至登屋跳牆,逃死不得;與人類忽逢患難,恐怖驚惶有何分別?又觀異類衆生,皆臨刑之際,或五髒已刳而雙眸猶視,或咽喉初斷而兩足猶伸,鳝破肚而仍遊,魚入鍋而尚躍:與人類橫被刑戮,種種慘痛,有何分別?又觀異類衆生,殺一羊而群羊落膽,捕一鳥則群鳥驚飛;與人類當劫掠屠城之際,或見父母血肉淋漓,或見妻孥節節支解,有何分別?返身易地,觸目酸心。其不忍一也。叁界之中,六道輪轉,多生眷屬,大半墮落旁生。我今日所殺之生,所食之肉,安知非前生眷屬?父母尊長,呼號鼎镬之中;兄弟妻孥,宛轉刀砧之下;可憐肉眼,不見不知。一念及此,何能下箸?其不忍二也。一切衆生,皆有佛性;軀殼雖殊,性靈不異;待到機緣成熟,總有發心之時,總有成佛之時。所以一切衆生,皆是未來諸佛;我今殺一生,如同殺一佛;我今食一肉,如同食佛肉。其不忍叁也。怎樣是叁不敢呢?諸經所說:人複爲羊,羊複爲人,(專說羊者,包括一切畜生在內。)互相瞰食,生生世世,業報循環,無有已時。今生我幸爲人,食禽獸之肉;他生我爲禽獸,人亦食我之肉。因果無差,酬償有分;屠宰烹烙,在所難逃。若欲跳出此關,惟有發誓:即今日始,世世生生,永不再食他肉。此不敢一也。世界一切殺運,皆是衆生殺業造成,日積月累,殺業如山。所以少則數十年,多則百年,天地必大開殺運一次,以勾清此帳。是故慘遭鋒镝,都是前生食肉之人;欲求人不殺我,必先我不殺他。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又說:“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衆生不食肉。”此不敢二也。殺生者貪口腹之小樂,種地獄之深因,真是可怕。宋慈雲忏主有偈雲:
汝聽殺生者,死墮地獄處;鐵城高八萬,四萬由旬量,長廣亦複然;
滿中猛火炎,表裏皆洞赤。猘狗守四門,獄卒聲雷震,兩眼如電光;
驅汝殺生人,入中而受苦。力士執鐵矛,矛身長一丈,利刀闊八寸,
望胸撞罪人;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可聞;千萬億歲中,受斯極大苦。
汝聽食肉人,死墮阿鼻獄;鐵屋亦高廣,八萬出旬量。四門猛火炎,
南北苦交徹;鐵牆鐵羅網,鐵枷鐵杻械;一一火燒之,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百千萬億歲。
凡人當食肉時,想著以上地獄種種痛苦,竟敢再食?此不敢叁也。
有此叁不忍、叁不敢,世界無論何人,都應戒殺;不獨是修行人,至于修行的人更應當戒殺。日日殺生,日日食肉,念什麼佛,念什麼經。楞嚴經說:“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有人說:我不特殺,我不自殺,買吃熟肉,便無罪過。不知人人如此,熟肉店必定開得愈多,殺業必定更重。譬如殺生者是強盜,食肉者是窩家,能說窩家沒有罪麼?況且口腹我享,殺業人當,這種居心,更不可問。現在發心修行的人,往往不能便吃長素,只吃花齋,循序漸進,原也未始不可;不過總嫌未能澈底發慈悲心。既無大菩提心,如何能得大菩提道呢?孟子上有一段故事,我說與列位聽聽。有一個偷雞的,每日偷他鄰人家一只雞。有朋友告訴他說:這偷雞不是君子做的事。偷雞的說:我請減少一點,每月偷一只雞,等到來年再不偷,好不好?孟子說:你要不偷就趕快不偷,何可等到來年呢?正好與吃花素的做一比例。我奉勸列位,既然修行,便要澈底認真;大家勇猛精進,速發菩提大心!
修行人忏除淫念的方法
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欲已除,倘使意淫未盡,仍不能超出塵凡。所以楞嚴經說:“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又說:“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但是欲斷淫心,談何容易?平日不見女人的時候,也知犯淫不是一件好事;一旦美貌當前,暖香觸體,此心便不能自主。試問坐懷不亂,把握得定的,能有幾人?目睹美色,心不起念的,更能有幾人?這不是女人的魔力大,實在是自己的業力深。因爲衆生多世多生,沈淪在情欲海裏,薰染不是一天;到今日要一刀斬斷,難上加難;惟有用佛法慢慢地薰修,時常作種種對治的觀想,觀想日久,習與性移,自然而然,那淫念不斬自斷。今將各種觀想的方法,一一演說出來,願大衆洗耳谛聽。
一、穢想。毛發爪甲齒牙孔竅無一不垢,涎唾涕淚身汗尿屎,無一不臭;身外出泥,身內出蟲。縱有閉月羞花之貌,沈魚落雁之姿,清晨睡起,口臭難當;日久不浴,身臭欲嘔。芙蓉粉面,內中安著骷髅;白玉肌膚,裏面全包膿血。
二、毒想。看似嬌姿,恰同蛇蠍;近著他身,要喪我命。譬如糖蜜,參著砒霜;到口雖甜,捐軀可怕。
叁、老想。女人顔色,不過叁十以前;過此以往,形容漸樀,肌膚漸绉。日月如梭,催人易老;當前雖是百媚千嬌,試想將來,總要變成白發老妪,有何趣味?
四、死想。絕代佳人終有死,豈能地久與天長?面黃如紙身如石,就是當年可喜娘。
(以下從脹想起,至白骨想止,都是女人死後逐漸變相。)
五、脹想。死後無多日,渾身膨脹加;皮如盛水袋,腹似斷藤瓜;氣味生奇臭,蠅蛆聚亂沙;諸公覺悟否,當日是嬌娃!
六、青瘀想。紅白分明相,青黃瘀爛身;請君開眼看,不是兩般人。
七、壞想。皮肉既脫落,五髒般般見;憑君徹底看,那樣堪留戀?
八、血塗想。一片無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塗宿草,狼藉汙埃塵。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癡肉眼,錯認假爲真!
九、膿爛想。腐爛真難看,腥臊不可聞;豈知膿潰處,蘭麝昔曾薰。
十、啖想。屍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飽饑鳥腹,難幹饞狗涎。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十一、散想。形骸都分散,手足漸移置;谛觀妩媚姿,畢竟歸何處?
十二、白骨想。皮肉已銷盡,惟余骨何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鑽齧多蟲蟻,收藏少子孫;風流何處去,愁煞未歸魂!
十叁、纏累想。婦女者,附骨之癰疽,一著于體,無日得痊。女色者,世間之枷鎖,一系于身,無力自脫。四十二章經說:“人系于妻子,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妾無遠離之念。”大寶積經說:“何因緣故,名爲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能令衆生,負于重擔,遍周行故。”
十四、疾病想。女色是殺人利刀,情欲是催命靈符。圖一時之快樂,成痨瘵而飲恨身亡;貪片刻之歡娛,染惡疾而呼號畢命。
十五、果報想。果報之速,莫甚于淫。絕嗣之墓,無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
十六、地獄想。生前好色者,死後必墮猛火地獄;系本人心中欲火所造,到處皆是猛火,焦頭爛額,永無出期。
十七、推己及人想。誰無妻女?誰無廉恥?我淫他人之妻女,則谑浪笑傲。試想:如他人淫我之妻女,我當作何感想?一轉移間,能無汗下?
十八、鬼神如在想。佛無去來,光無不照;神目如電,森列空中。世人淫欲醜態,他人不見而鬼神見之。每當淫念起時,即覺佛天在上,鬼神在旁,淫念自然冰釋。
修行人閑居靜坐時,或乍見女色時,當作以上種種觀想;行之日久,則淫念不忏而自忏,不除而自除矣。(身爲苦本,淫爲身本。無論男女,求了生死,斷淫爲本。)
大乘小乘的分別
大乘就是佛菩薩所修之法,所證之果;小乘就是聲聞緣覺所修之法,所證之果;(聲聞是聞佛四谛法,證阿羅漢果者;緣覺是聞佛十二因緣法,而得覺悟,證辟支佛果者;如生在無佛之世,則名爲獨覺。)所以又名爲二乘。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義,是一種自覺主義,勘破了叁界火宅的煩惱惑業,只求自己覺悟,脫離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來;並無濟度衆生的意思,所以稱爲自了漢。雖則不生不死,卻是有余涅槃,爲尚有界外的塵沙、無明,二種惑在。佛因爲他發心不大,所以名爲小乘。至于佛菩薩的大乘,則自覺之外還要覺他;覺他就是救度一切衆生,同登彼岸。所以諸位菩薩,證得無生法忍蒙佛授記以後,必須乘願再來還入娑婆,以種種神通方便,度脫衆生;等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則塵沙無明二惑,淨盡無余,方才成佛,方爲無余涅槃。列位既肯發心,不但不可修人天小果,並且不可修二乘權果,必須要行菩薩道,修行絕對的大乘普度衆生,方可圓成佛果。
但是羅漢雖是小乘,卻因斷盡叁界內粗煩惱,超出生死流,與我們叁界凡夫比較起來,已到了聖人地位,斷不可因佛說他是小乘,看輕了他,起一種我慢的…
《學佛淺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