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略論▪P11

  ..續本文上一頁情,放出牢獄,令受轉輪王樂或梵天樂,如是若于已得勝解,菩薩淨信正視,及由淨信樂欲正視,稱揚贊歎,當能生起無量大福。究竟寂靜定相神變經亦雲:如是殺害南贍部洲一切有情,或盡奪劫一切財産,所生無量衆罪,不如于菩薩善行而作障難,下至一搏食,施于旁生。故于是處,應極防護。

  辰二 由所依門故力大。

  譬如鐵丸,小亦沈底,鐵製器皿,大亦上浮,故說智不智者所作罪惡而有輕重。此複能悔前失,防護後過,不隱罪惡,勤修善法,對治諸惡,此于智者,故說爲輕,若不修此,妄矜爲智,由輕懱門,知而故犯,故說爲重。寶蘊經雲: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器,量等大海,炬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以小燈盞,塗以油脂,供養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謂意樂福田無別,然就事物,差異極大,故所依力極爲相顯。由是道理,有無律儀二種,從有者中,又有具一具二具叁之身,于修道時,顯然後後勝于前前。如諸在家修施等時,具足齋戒律儀而修,與無律儀所修善根,勢力大小,極爲明顯。犯戒製罰戒經說,或有一人,具十不善,常時無間乃至百年,造集罪業,如是比丘,毀犯淨戒,仙幢覆身,經一日夜,受用信施,不善極多,亦是由其所依門中,罪惡力大。分辨阿舍亦雲:甯吞鐵熱丸,猛焰極可畏,不以犯戒身,受用國人食,通說犯戒及于學處馳散,敦巴大師亦雲:若以經說所依罪惡衡之,十種不善,是罪較小,例證甚多。

  辰叁 由事物門故力大。

  施有情中正法佛施,供養佛中正行供養,較諸財施,財物供養,最爲超勝,此是一例,余皆應知。

  辰四 由意樂門故力大。

  寶藏經雲:若有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須彌,于此諸塔,複經微塵沙數之劫,以一切種可供養事,承事供養,如是菩薩,不離一切智心,僅獻一花,其福極多。是故所得勝劣,及緣自他義利等意樂差別,此複應知,或由勢力強弱,或由時間長短等門。如于罪行。若煩惱心,猛利恒長,其力則大,其中又以嗔恚力大。入行論雲:千劫所集施,供養如來等,此一切善行,一嗔能摧毀。此複若嗔同梵行者,及嗔菩薩,較前尤重。叁摩地王經雲:若是彼此互嗔恚,非是多聞戒能救,既非靜慮非蘭若,亦非供佛施能救。

  寅叁 彼等之果分叁: 卯一 異熟果, 卯二 等流果, 卯叁 主宰或自在果。 今初。

  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叁毒上中下品,而有叁叁。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感生地獄,中品一一感生餓鬼,下品一一感生旁生。十地經說中下二果,與此相違。

  卯二 等流果。

  謂出惡趣,生于人間,如其次第:壽命短促貧窮匮乏,妻不貞良,多遭毀謗,親友乖離,聞粗惡聲,言不威肅,及貪嗔癡,上品猛利。

  卯叁 主宰或自在果。

  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飲食藥果等事勢力微劣。由不與取,果多枯萎,或雨過多,或種多果少。由樂邪行,身多便穢,奇臭垢泥,衆多不樂。由說妄語,□作行舟,終不完滿。由離間語,所生處所,丘陵起伏,險峻難行。由粗惡語,所生處所,樹多枯禿,刺石沙礫,由說绮語,所植果木不結果實,或非時結實。由貪欲心,一切圓滿,日耗月損。由嗔恚心,疫疠災橫,驚怖騷擾,兵燹戰爭。由邪惡見,于器世間,所有勝妙根源悉皆隱沒。

  醜二 示白業果分二: 寅一 白業, 寅二 果。 今初。

  本地分說,謂于殺生,不與取,欲邪行等叁,知其過患善心相屬,所有于彼正起防護加行,以及防護究竟一切身業。語四意叁,亦皆如是,其中差別,如雲語業,及雲意業。事及意樂,加行究竟,如理配合。其中如就遠離殺生業道言之:事者,謂他有情,意樂者,謂見過患,起遠離欲。加行者:謂正起防護殺行。究竟者,謂正防護圓滿身業:由是道理,余亦應知。

  寅二 果。

  謂由下中上品善業,感生人及欲天,或生上二界天。次等流果及主宰果,遮止不善,如理應知。

  醜叁 業余差別。

  引樂趣業是諸善法,引惡趣業是諸不善。能滿之中,則無決定,雖生樂趣亦有斷支,諸根不全,顔貌醜陋,短壽多病,資財匮乏等,是不善作。生于旁生及餓鬼中亦有富樂圓滿,是善所作。如是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滿善所圓滿,及由不善所圓滿二類。于能引不善引中,亦有能滿不善所圓滿,及由善所圓滿二類。故成四句。次定不定受業中,定受者,謂若思已作及增長,不定受者,謂若思已,作而不增,其中作及增長之差別者:謂若正思,或思維己身語等起是謂作業。凡非夢中所作等十,是謂增長。凡是夢中所作等十,是不增長。決定受中,依受果時,又分叁種:初現法受者,謂即其生,受彼業果。順生受者,謂第叁世,當受其果。順後受者,謂于叁世以後當受。

  壬二 別思業果。

  謂遠離十種不善,雖能獲得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一切種智勝所依者,則修道進程,非余可比,故當成辦如此所依。

  此中 分二: 癸一 異熟功德及作業, 癸二異熟之因。 今初。

  異熟之因分八:初壽量圓滿者,謂宿能引所引長壽,如其所引久住。此以義利自他爲首,能于長時,積集多善。二容貌圓滿者,謂由形色顯色善妙,諸根全具,橫豎相稱,大衆乍見即善,鹹共歸仰,聽信其言。叁種姓圓滿者,謂能生于世所敬仰高貴種族,凡所教谕,無違成辦。四自在圓滿者,謂有財勢,廣大親朋,並大僚屬,此是施攝有情,令其成熟。五言語高貴者,謂其身語于他無欺,于諸有情,堪爲信委此是愛語利行同事,攝受有情,令其成熟,六勢大名揚者,謂于惠施,具足精進等德,故爲大衆所供奉處。此亦由于支助一切事業,爲報恩故,願速受教。七丈夫性者,謂具男根。有此可爲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奮,堪爲智慧廣博之器,衆中無畏,可與一切有情同伴,或居隱處,均無嫌礙。八具足大力者,謂由宿業力,衰損微弱全無病痛,于現法緣起大歡喜。此于自他義利,均無厭倦,勇猛堅固,能起慧力,由慧力故速得神通。

  癸二 異熟之因。

  異熟因分八:初者謂于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又雲:放舍將殺生,如是長其命,遮止害衆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遍施諸藥物,不以杖等傷,有情故無病。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又雲:依止無嗔恚,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第叁謂摧伏我慢,于他及上師等,恭敬如仆。第四謂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與,設未乞求亦予利益,又于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前往施供。等五謂修遠離語四不善。第六謂發宏願于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叁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上師等。第七謂樂丈夫功德,厭離女身,見其過患,遮止樂女身欲是能斷失男根,應能脫免。第八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作,則當伴助,惠施飲食。如是八因,若具叁因,能感最勝諸異熟果。于其叁因,心清淨中,自觀待二,謂修彼因所有衆善,將以回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從至深心。修習彼因,勢力猛利。他觀待二,謂見同法,上中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侮,而修隨喜,設若不能如此而修,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作事。加行清淨中,自觀待者,謂于長時無間猛利,他觀待者,謂未受行,贊美令受,已受行者,贊美令喜,恒無間作,永不棄舍,田清淨者,即由彼二意樂加行,能給衆多妙果,如同田刹。

  壬叁 既思維已,當行當遮理趣分二: 癸一 總說, 癸二 別說由四力修理。 今初。

  如入行論雲:苦從不善生,如何定得脫,我晝夜恒時,理應思惟此。又雲:能仁說勝解,一切善品本,又此叁根本,常修異熟果。既了黑白業果,則當數數修習,以此非是肉眼可見,極難獲得定解故。又如叁摩地王經雲:星月可墜落,山城可毀壞,空間可變遷,佛不說虛語。故于如來語,應修殷重,若未于此獲得真實定解,任于何法,總不能得尊勝所喜勝解。有一類師,謂于空性,已得決定,然于業果尚無定信,如此輕率,所謂已達空性,實乃顛倒。若解空性者,先了即是緣起之理,是于業果生起定解爲助伴故。即彼經雲:一切法空如水月,如幻如泡陽焰電,有情死後往他世,若意生身不可得,所作衆業不失壞,如其黑白果成熟,如此理趣最善妙,微細難知佛行境。是故應于二業因果生起定解,一切晝夜,觀察叁門,而斷惡趣,若不先能善巧因果差別,或些微了知,任將叁門放逸而轉,此是洞開惡趣之門,海龍王請問經雲: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于惡趣顛倒墮落,一法雲何,謂如是觀,如是念雲:我是如何度諸晝夜,于諸善法觀察思擇,如是思已,遮止罪行之理者,如谛者品雲:大王汝莫殺生靈,一切衆生極愛命,由是起護長壽欲,意中永不思殺生,謂于十種不善一切等起惡行縱能微少,亦不現行,應多修習防護自心。康絨巴謂頗窘瓦雲:善知識說唯有業果,最爲緊要。目前講說聽聞修習,若不以爲重者,我意唯此是難受持。頗窘瓦亦雲:實爾實爾。敦巴大師亦雲:覺喎瓦,心莫闊大,此緣起微細。

  癸二 別說由四力修理。

  如是雖是勵力不染罪行,然由放逸及衆多煩惱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不可不思處置,須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此複墮罪還出理者,應如叁種律儀分別所說,諸罪還出者,應由四力。此中初破壞現行力者,謂從無始所作不善多起追悔,生起此者,須修生異熟等叁果道理,修時,應由勝金光明忏及卅五佛忏二種悔除。第二對治現行力中分六:一依止甚深經者,謂受持讀誦般若經等文句,二勝解空性者,謂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極深忍可本來清淨,叁依念誦者,謂如儀軌念誦百字咒等殊勝陀羅尼。妙臂請問經雲:幹季猛火所焚燒,任運能燒諸草木,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猶如炎日照雪山,不堪熱炙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誦光,火照罪雪亦溶盡。如黑暗中燃燈光,能除黑暗盡無余,千世所集諸罪暗,以念誦燈能速除。此複直至…

《菩提道次第略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宇宙萬有本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