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略論▪P9

  ..續本文上一頁教種性。若有能辨是依非依之慧,則佛世尊,是無欺者,理應皈依,此亦顯示,法及僧寶,亦當皈依,如七十頌雲,佛法及僧伽,求解脫所依。

  癸二 明理趣。

  但從諸怖畏中自能超脫,並于救護他所怖畏,善巧方便,無有親疏,大悲遍轉。普利一切有恩無恩,是應皈處。此亦唯佛有自在等功德,他所無者,是當皈依,由是佛所說法及聲聞僧,亦當皈依。如是若于攝分所說道理,能引勝解,專心信仰,必無不能救者,故當至心生起勝解。從能救自二種因中,外因全具,大師已成,然內支中,不能實心持爲歸依,是故苦惱。

  壬叁 由何理趣而正皈依分四: 癸一 知功德, 癸二 知差別, 癸叁 受持, 癸四 唯正皈依,不歸其他。 初中由須憶念皈依功德,又分叁: 子一 佛功德, 子二 法功德, 子叁 僧功德。 初又分四: 醜一 身功德, 醜二 語功德, 醜叁 意功德, 醜四 業功德。 今初。

  謂正憶念佛相好等功德。如贊雲:佛身莊嚴相,淨妙甘露目,如秋空無雲,衆星所照耀。能仁金色身,法衣端嚴覆,巍巍如金山,周圍彩雲繞。世尊無所飾,面輪極光滿,雖是滿月輪,淨妙不可比。世尊蓮花口,蓮華日中開,蜂疑真蓮華,旋轉如懸索。尊面有色金,潔白端嚴齒,淨妙秋月光,密如金山企。應供佛右手,輪相所莊嚴,佛手能救度,怖畏生死人,能仁遊行時,雙足妙如蓮,足迹印地上,蓮華紋細密。應當憶念。

  醜二 語功德。

  謂隨世間界,所有有情,同于一峙,各別請問,請問雖異,然由刹那心相應意所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所聽,而生悟解。故應思維殊勝理趣。如真實品雲:若諸有情于一時,以諸定句而請問,一刹那心遍證知,由一言音答各問,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于世間,此是善轉妙*輪,能盡人天苦邊際。故當思維語功德理。

  醜叁 意功德。

  謂于如所有性,盡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觀掌中,庵摩羅果智無礙轉。能仁智遍一切所知,所知廣博,唯佛與佛,智量狹小,不能遍故。此亦如贊應贊頌雲:唯佛智能遍,盡一切所知,佛較余他等,所知獨殊勝。又雲:諸時所屬法,一切種生處,如掌中庵羅,是佛意行境。諸法動非動,若一若種種,如風行太空,佛意無礙轉。悲功德者:謂諸有情,煩惱所縛,無有自在,能仁亦爲大悲所縛不能自在,若見有情苦逼,則起大悲,無有間斷。如百五十頌雲:此等諸有情,衆惑縛無別,佛爲救衆生,煩惱長悲縛。初應頂禮佛,並敬禮大悲,佛了生死過,應令長久住。真實品亦雲:若見癡暗障,常覆衆生心,陷入生死獄,大仙發悲心。

  醜四 業功德。

  謂身語意業,任運無間二者,利益一切有情。此後于所堪引化者,能仁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遠離衰損,定作一切所應作事。布奪瓦雲:若數數思,漸能深信,漸淨相續,獲得加持,能引勝解,故能至心歸依,並于所學能正學習,則一切事,悉成佛法。無奈吾輩于佛妙智信心,猶不能逮信一占卦術士,悲夫!又雲:譬如有一靈驗蔔者,說雲:我知汝于今年無災,則心安泰,彼若說雲:今歲有災,此等應作,彼等莫作,趨吉避凶,奮力而爲,若未如意,心則不安,而起是念,彼作是說,我未遵辦。若是佛說,此此應斷,此此應修,心相違轉,若未成辦,心憂慮耶,反作是言,法雖如是,時代變遷,不能實行,故須如此,此乃輕棄佛語,固執己見。若不觀察,隨心愛樂,錯謬亂言,故應反是,內攝其心,微細觀察,斯乃真實。故當數數思念諸佛功德,勵力引發至心定解,此若能生,則于佛所從生之法及修法衆,亦能發起如是定解,是爲通達深入歸依扼要。若不爾者,名雖歸依無能製心,況諸余道。

  子二 法功德。

  謂何故敬佛,因佛具足無邊功德。此複佛者,是由證得滅谛,修習道谛,斷除過失,成辦功德,爲其體性,此複統由教證二法所生。此是正法攝義經所說,故當憶念。

  午叁 僧功德。

  此中主要是謂聖者補特伽羅,此複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門中,而爲憶念,亦是正法攝義經所說。

  癸二 知差別。

  如攝分說:由知叁寶內互差別而正皈依,詳如廣論。

  癸叁 受持。

  如毗奈耶廣釋中說:謂依佛爲師,依法解脫,依僧爲伴,由如是門,誓受皈依。

  癸四 唯正皈依不歸其他。

  謂由了知內外大師及其教法,諸學法者所有勝劣,唯有叁寶是真實依處。凡與此等不相順者,不作歸依。此中所謂:差別之大師差別者,謂佛圓滿無邊功德,所余大師與此相違。殊勝贊雲:我唯歸依佛,棄舍余大師,此雲何爲尊,無過具功德。又雲:于他外道教,如彼如彼思,如是如是我,我心信世尊,彼等非遍智,宗見壞其心,心壞不能見,無瑕大師尊。

  癸四 既皈依已,所學次第分二: 癸一 別學, 癸二 共學。 初中分二: 子一 遮止應學, 子二 修行應學。 今初。

  如涅槃經雲:凡皈依叁寶,此是正近事,終不應皈依,其余天神等。皈依尊勝法,應離殺害心,皈依僧伽者,不與外道伴。此謂不皈依其他天神,于諸有情斷除傷害。不與外道爲伴等叁。其中初者:謂于大自在天,遍入天等世間諸天,尚不執爲究竟歸處,況于鬼趣所變土地,及龍神等。若于現法事業,請其暫爲助伴,則無不可。此亦不可不信叁寶而歸心彼。如求施主爲活命伴,依諸醫師爲治病伴。二謂于人及畜等,應當遠離,若打若縛,禁閉穿鼻,強令負重,意樂加行,種種損害。叁謂不共住,不信叁寶及誹謗者。

  子二 修行應學。

  謂于佛像,無論好醜,不應譏毀,不棄地下或當押等,斷除種種不敬輕毀。應于本師,奉爲可敬福田。親友書雲,隨其所塑木造像,智者堪供善逝佛。長阿含經雲:黃赤仙(數論祖)勝我仙(外道)因于學無學僧衆,說十八種異類惡語,如雲:汝等象頭,豈知法及非法等,于是生于頭形相異,十有八種鳄魚族中。自迦葉佛時,直至釋迦文佛,未脫畜道。雜阿含說:拘留孫佛般涅槃後,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再次譏雲,如是大塔,不知何日可成,後善成已,深自悔惱,將其工資,造一金鈴,挂于塔上,其後感生容顔醜惡,身形矮小,聲音和美,名曰善和,故于佛像,不應妄評,凡遇佛像,無論好劣,及量廣大,不應譏毀及遮止等。大瑜伽師,奉一文殊像,請覺喎觀視,此善妙耶?若屬善妙,可將絨巴迦格所供四錢金幣購取,覺喎雲:至尊身像,無有不善,匠藝中等,說已置頂,故于一切造像,應如是行。又于正法四句以上,亦離不敬,他如抵押經卷,作爲商品,棄置空地,眠息寢室,鞋襪和雜,及踐踏等,統應斷除,應如法寶,而作恭敬。傳說格西金阿巴,凡遇持經典者,合掌起立,後不能起,殷勤合掌。又阿提沙尊者在阿裏時,有一咒師,不從聞法,適見字匠,以齒汙穢,沾染經書,尊者乃雲,不可不可,深生不忍。因是咒師,信從聞法。又于僧伽,或剃度相,不謗不毀,于一切相,不分黨類,偏私如敵,亦如僧寶,而作敬重。勸發增上意樂品雲:希求功德住叢林,不當觀察他過失,不應起心作是念,我是最勝我第一。憍是一切放逸本,永不诋毀劣苾刍,一劫不能得解脫,此是聖教正次第。叁摩地王經雲:既作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癸二 共學。

  隨念叁寶差別功德數數歸依。隨念大恩恒勤供養,飲食之先亦當供養。隨念大悲于余有情,亦如此理安立。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啓白叁寶,棄舍世間其他方便。由知利益,晝叁夜叁,而修歸依。既歸叁寶,雖爲命緣,或則嬉笑,守護不舍。此中初者,如前所說,數數思維內外差別,及叁寶中彼此差別功德。二者,隨自所有一切善樂,悉是叁寶恩德,故由報恩意樂供養。又以經常須受飲食,爾時若能供養無間斷者,少用功力,而能圓滿衆多資糧,故隨受用淨水以上,首須至心供養。如震日瓦雲:非以黴糕黃葉,是擇其好者作供。故供茶時,唯作彈指,如彈灰塵,不成供養。譬如良田,當播種時而不下種,任其荒蕪,至堪婉惜,如是能生今後一切善樂福田,應當四時無間,播種善樂種子,亦如經雲,當以信犁,耕耘福田。當作不作,良可慨歎。于最勝福田,不如庸俗之田,此是吾人無上等相,故于一切時當勤供養叁寶。果能如是,由于勝田所植善根力故,于諸道次,慧力增長。若于聽聞不能受持,思維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最劣之時,可依福田之力,此是教授。又如說雲:供奉不賴物質,是賴信心。若有信心,無實財物。雖用曼達淨水,及意變等供具,亦可供養,若是實有,不能施供,作是念雲:我是極貧無福德,所有供財我悉無。等如布多巴雲:于一不淨螺殼略放香草,念雲:栴檀冰片妙香水,此是生盲欺有眼者。若于微供輕侮不供。則永生中終是爾爾,若由微少生起殷重,漸轉善妙,應如樸彎瓦行持修學。傳說此師每次須配念二兩金之香料。至于已得資具大菩薩衆,變化其身爲百千億,于一一身複各化現百千等手,往一切刹,供養諸佛,經無量劫。諸由少許相似功德,便生厭足,說我不于此上希菩提者,是于正法缺少知解,造次亂言。如是應如寶雲經所說而行,經雲:如是聽聞,諸契經中,所有廣大供養,廣大承事,由最殊勝,增上意樂,回向一切諸佛菩薩。第叁由悲心故,盡其所能令他有情,安立歸依。第四,謂見隨作何事及何所需,應依叁寶,及隨叁寶而作供養,于一切種,不依與叁寶相違邪道,一切時中至心歸依。第五分八:一得入內道佛弟子者,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此依覺喎及醒底巴論師所說歸依,而爲辨別,從得歸依乃至未舍,是故初入佛者,須由至心皈敬叁寶受持師道,此若無者,任作何善,不入佛弟子數。二成一切律儀依處者,俱舍釋雲,凡歸依者,是正受一切律儀之門。歸依七十頌亦雲:近事歸叁寶,此是八律本。謂由歸依則能堅固涅槃意樂,從此而生律儀。叁先所集業減少漸盡者,集學論中,宣說歸依能淨罪障品中,以豬生因緣而…

《菩提道次第略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宇宙萬有本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