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略论▪P9

  ..续本文上一页教种性。若有能辨是依非依之慧,则佛世尊,是无欺者,理应皈依,此亦显示,法及僧宝,亦当皈依,如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求解脱所依。

  癸二 明理趣。

  但从诸怖畏中自能超脱,并于救护他所怖畏,善巧方便,无有亲疏,大悲遍转。普利一切有恩无恩,是应皈处。此亦唯佛有自在等功德,他所无者,是当皈依,由是佛所说法及声闻僧,亦当皈依。如是若于摄分所说道理,能引胜解,专心信仰,必无不能救者,故当至心生起胜解。从能救自二种因中,外因全具,大师已成,然内支中,不能实心持为归依,是故苦恼。

  壬三 由何理趣而正皈依分四: 癸一 知功德, 癸二 知差别, 癸三 受持, 癸四 唯正皈依,不归其他。 初中由须忆念皈依功德,又分三: 子一 佛功德, 子二 法功德, 子三 僧功德。 初又分四: 丑一 身功德, 丑二 语功德, 丑三 意功德, 丑四 业功德。 今初。

  谓正忆念佛相好等功德。如赞云:佛身庄严相,净妙甘露目,如秋空无云,众星所照耀。能仁金色身,法衣端严覆,巍巍如金山,周围彩云绕。世尊无所饰,面轮极光满,虽是满月轮,净妙不可比。世尊莲花口,莲华日中开,蜂疑真莲华,旋转如悬索。尊面有色金,洁白端严齿,净妙秋月光,密如金山企。应供佛右手,轮相所庄严,佛手能救度,怖畏生死人,能仁游行时,双足妙如莲,足迹印地上,莲华纹细密。应当忆念。

  丑二 语功德。

  谓随世间界,所有有情,同于一峙,各别请问,请问虽异,然由刹那心相应意所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所听,而生悟解。故应思维殊胜理趣。如真实品云:若诸有情于一时,以诸定句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言音答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于世间,此是善转妙*轮,能尽人天苦边际。故当思维语功德理。

  丑三 意功德。

  谓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智无碍转。能仁智遍一切所知,所知广博,唯佛与佛,智量狭小,不能遍故。此亦如赞应赞颂云:唯佛智能遍,尽一切所知,佛较余他等,所知独殊胜。又云:诸时所属法,一切种生处,如掌中庵罗,是佛意行境。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如风行太空,佛意无碍转。悲功德者:谓诸有情,烦恼所缚,无有自在,能仁亦为大悲所缚不能自在,若见有情苦逼,则起大悲,无有间断。如百五十颂云:此等诸有情,众惑缚无别,佛为救众生,烦恼长悲缚。初应顶礼佛,并敬礼大悲,佛了生死过,应令长久住。真实品亦云:若见痴暗障,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大仙发悲心。

  丑四 业功德。

  谓身语意业,任运无间二者,利益一切有情。此后于所堪引化者,能仁无不令其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定作一切所应作事。布夺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获得加持,能引胜解,故能至心归依,并于所学能正学习,则一切事,悉成佛法。无奈吾辈于佛妙智信心,犹不能逮信一占卦术士,悲夫!又云:譬如有一灵验卜者,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灾,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此等应作,彼等莫作,趋吉避凶,奋力而为,若未如意,心则不安,而起是念,彼作是说,我未遵办。若是佛说,此此应断,此此应修,心相违转,若未成办,心忧虑耶,反作是言,法虽如是,时代变迁,不能实行,故须如此,此乃轻弃佛语,固执己见。若不观察,随心爱乐,错谬乱言,故应反是,内摄其心,微细观察,斯乃真实。故当数数思念诸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此若能生,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为通达深入归依扼要。若不尔者,名虽归依无能制心,况诸余道。

  子二 法功德。

  谓何故敬佛,因佛具足无边功德。此复佛者,是由证得灭谛,修习道谛,断除过失,成办功德,为其体性,此复统由教证二法所生。此是正法摄义经所说,故当忆念。

  午三 僧功德。

  此中主要是谓圣者补特伽罗,此复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亦是正法摄义经所说。

  癸二 知差别。

  如摄分说:由知三宝内互差别而正皈依,详如广论。

  癸三 受持。

  如毗奈耶广释中说:谓依佛为师,依法解脱,依僧为伴,由如是门,誓受皈依。

  癸四 唯正皈依不归其他。

  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有三宝是真实依处。凡与此等不相顺者,不作归依。此中所谓:差别之大师差别者,谓佛圆满无边功德,所余大师与此相违。殊胜赞云:我唯归依佛,弃舍余大师,此云何为尊,无过具功德。又云:于他外道教,如彼如彼思,如是如是我,我心信世尊,彼等非遍智,宗见坏其心,心坏不能见,无瑕大师尊。

  癸四 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二: 癸一 别学, 癸二 共学。 初中分二: 子一 遮止应学, 子二 修行应学。 今初。

  如涅槃经云:凡皈依三宝,此是正近事,终不应皈依,其余天神等。皈依尊胜法,应离杀害心,皈依僧伽者,不与外道伴。此谓不皈依其他天神,于诸有情断除伤害。不与外道为伴等三。其中初者:谓于大自在天,遍入天等世间诸天,尚不执为究竟归处,况于鬼趣所变土地,及龙神等。若于现法事业,请其暂为助伴,则无不可。此亦不可不信三宝而归心彼。如求施主为活命伴,依诸医师为治病伴。二谓于人及畜等,应当远离,若打若缚,禁闭穿鼻,强令负重,意乐加行,种种损害。三谓不共住,不信三宝及诽谤者。

  子二 修行应学。

  谓于佛像,无论好丑,不应讥毁,不弃地下或当押等,断除种种不敬轻毁。应于本师,奉为可敬福田。亲友书云,随其所塑木造像,智者堪供善逝佛。长阿含经云:黄赤仙(数论祖)胜我仙(外道)因于学无学僧众,说十八种异类恶语,如云:汝等象头,岂知法及非法等,于是生于头形相异,十有八种鳄鱼族中。自迦叶佛时,直至释迦文佛,未脱畜道。杂阿含说:拘留孙佛般涅槃后,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再次讥云,如是大塔,不知何日可成,后善成已,深自悔恼,将其工资,造一金铃,挂于塔上,其后感生容颜丑恶,身形矮小,声音和美,名曰善和,故于佛像,不应妄评,凡遇佛像,无论好劣,及量广大,不应讥毁及遮止等。大瑜伽师,奉一文殊像,请觉喎观视,此善妙耶?若属善妙,可将绒巴迦格所供四钱金币购取,觉喎云:至尊身像,无有不善,匠艺中等,说已置顶,故于一切造像,应如是行。又于正法四句以上,亦离不敬,他如抵押经卷,作为商品,弃置空地,眠息寝室,鞋袜和杂,及践踏等,统应断除,应如法宝,而作恭敬。传说格西金阿巴,凡遇持经典者,合掌起立,后不能起,殷勤合掌。又阿提沙尊者在阿里时,有一咒师,不从闻法,适见字匠,以齿污秽,沾染经书,尊者乃云,不可不可,深生不忍。因是咒师,信从闻法。又于僧伽,或剃度相,不谤不毁,于一切相,不分党类,偏私如敌,亦如僧宝,而作敬重。劝发增上意乐品云:希求功德住丛林,不当观察他过失,不应起心作是念,我是最胜我第一。憍是一切放逸本,永不诋毁劣苾刍,一劫不能得解脱,此是圣教正次第。三摩地王经云:既作如何业,当得如是果。

  癸二 共学。

  随念三宝差别功德数数归依。随念大恩恒勤供养,饮食之先亦当供养。随念大悲于余有情,亦如此理安立。随作何事,有何所须,皆当供养,启白三宝,弃舍世间其他方便。由知利益,昼三夜三,而修归依。既归三宝,虽为命缘,或则嬉笑,守护不舍。此中初者,如前所说,数数思维内外差别,及三宝中彼此差别功德。二者,随自所有一切善乐,悉是三宝恩德,故由报恩意乐供养。又以经常须受饮食,尔时若能供养无间断者,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故随受用净水以上,首须至心供养。如震日瓦云:非以霉糕黄叶,是择其好者作供。故供茶时,唯作弹指,如弹灰尘,不成供养。譬如良田,当播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至堪婉惜,如是能生今后一切善乐福田,应当四时无间,播种善乐种子,亦如经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当作不作,良可慨叹。于最胜福田,不如庸俗之田,此是吾人无上等相,故于一切时当勤供养三宝。果能如是,由于胜田所植善根力故,于诸道次,慧力增长。若于听闻不能受持,思维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最劣之时,可依福田之力,此是教授。又如说云:供奉不赖物质,是赖信心。若有信心,无实财物。虽用曼达净水,及意变等供具,亦可供养,若是实有,不能施供,作是念云:我是极贫无福德,所有供财我悉无。等如布多巴云:于一不净螺壳略放香草,念云:栴檀冰片妙香水,此是生盲欺有眼者。若于微供轻侮不供。则永生中终是尔尔,若由微少生起殷重,渐转善妙,应如朴弯瓦行持修学。传说此师每次须配念二两金之香料。至于已得资具大菩萨众,变化其身为百千亿,于一一身复各化现百千等手,往一切刹,供养诸佛,经无量劫。诸由少许相似功德,便生厌足,说我不于此上希菩提者,是于正法缺少知解,造次乱言。如是应如宝云经所说而行,经云:如是听闻,诸契经中,所有广大供养,广大承事,由最殊胜,增上意乐,回向一切诸佛菩萨。第三由悲心故,尽其所能令他有情,安立归依。第四,谓见随作何事及何所需,应依三宝,及随三宝而作供养,于一切种,不依与三宝相违邪道,一切时中至心归依。第五分八:一得入内道佛弟子者,总有多种,建立内外差别道理,此依觉喎及醒底巴论师所说归依,而为辨别,从得归依乃至未舍,是故初入佛者,须由至心皈敬三宝受持师道,此若无者,任作何善,不入佛弟子数。二成一切律仪依处者,俱舍释云,凡归依者,是正受一切律仪之门。归依七十颂亦云:近事归三宝,此是八律本。谓由归依则能坚固涅槃意乐,从此而生律仪。三先所集业减少渐尽者,集学论中,宣说归依能净罪障品中,以猪生因缘而…

《菩提道次第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宇宙万有本体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