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八張DVD
《楞嚴經》講義
[壬二 顯示所遺真性 令見如來藏體 (分二)]
前面是破妄,破妄識無處,破妄識無體,破妄識非心。整部《楞嚴經》的重點,它就是要我們舍識用根,舍掉意識心,用我們的不生不滅的根性修行,前面既然破妄,現在這個時候,最重要就是要顯真,把我們的真心、真性、如來藏性顯現出來。
[癸初 阿難舍妄求真]
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妄心我們要舍;真心,我們要求。當然,這是站在阿難的角度;如果站在究竟義的角度,妄真本一如,沒有所謂的妄,沒有所謂的真,妄心是因爲真心而立的;真心也因爲有妄心而立的,對大悟的人來講,妄跟真統統要放,叫做絕對。所以,講舍妄求真,是站在阿難求菩提道的次第,喔!有妄可舍,有真可求。到了悟道了,進入了寂滅涅槃海的時候,妄、真不可得,妄是如,真亦是如。
[二 如來極顯真體 (癸初分二)]
[子初 悲感痛悔]
[二 表迷求示 今初 悲感痛悔]
如來顯示我們這個真心之體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叁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雖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這一段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是特別的重要,中間那一句,說:常常自己思惟,無勞我修,不必我修了,將謂如來,佛陀惠我叁昧,如來會賜給我們叁昧。阿難這裏發出重要的感慨,也給我們修淨土的人,特別的注意這一句話,說:不知身心本不相代,這一句話特別的重要就是說: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修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記住,佛陀的確有增上緣,要接引我們往生淨土。但是,我們念念都應當提升正念才對,不是說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一念,內心裏面的貪瞋癡不管它,這個是不對的。因此我們要了解,修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注意,佛陀的思想是什麼:若一日乃至七日,後面那個[一心不亂],如果你沒有叁昧的功夫,要進入一心不亂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要先靠自己,而後靠佛陀的加被,這樣才對的。並不是說,我現在只有念佛、拜佛,我內心裏面的無明煩惱,統統不去理它、不去管它,任自己的習氣一直發揮,就說:我在修行!這樣的角度是不對的。因此我們要念念提升自己的正念,求佛加被,這樣了生死就更有把握。爲什麼呢?因爲身心本不相代啊!
譬如說:你靠某某上師加持、某某師父給你加持,不錯,給我們增上緣;可是,我們的親因緣呢?親因緣就是我們的心性,怎麼辦呢?因此我們要開佛的智慧,入佛的知見,念念提升我們自己,這樣才對的。
上文[阿難執妄爲真],[妄]就是妄心。阿難執著這個妄心,把它誤認爲就是真心。[如來極破而令舍],佛陀就破妄識無處、非心、無體,要叫他放下,要舍掉。[此下阿難悟妄求真],了解說:我們現在所用的都是意識心、妄心,現在要求這個真心了。[如來極顯而令用],如來極顯,如來顯現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是不生不滅,而它有大作用,說:一念無生,見聞覺知,即體即用,體即真如,用即般若,體用一如,這個就是佛所說的,念念歸入薩婆若海,究竟菩提。[真原本有],我們這顆真心,本來就存在。[近具根中],[近]就是說:離我們最近的就在哪兒呢?就是我們的六根當中,也就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遠該萬法],[該]就是包羅。近來講:就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只要你能夠發現它,不生不滅的心性就在根中。遠呢?包括無量的世界,也不離我們的不生不滅的這個根性。[無奈迷之已久],我們迷惑了太久了。[非遺似遺],我們這一顆真心、如來藏性,並沒有遺失;但是,我們用不會用,就等于失去一樣。[若不方便顯之,則終不能見],如果不用種種方便,我們這個如來藏性顯露不出來,衆生也不知道,喔!原來我們自己就是佛。
[此即二根本中真本],前面講:一個是妄心,一個是真心;在這兒是說真本,真本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要破妄、要顯真,悟妄要求真。[前妄本既破,今真本當顯,即顯平日所遺之真性],平常我們遺了這個真性,現在要顯露出來了。所以,修學佛道就是:佛性因修而顯。因爲我們修行,所以,顯露了我們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所以,斷習氣,方便名叫做修,雖然我們本性具足,但是,如果不修、不加功用行,顯露不出來。[始自眼根顯出],從這個眼根,當你見到了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的時候,包括耳、鼻、舌、身、意,統統是如來藏性。所以,我們就了解了:喔!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萬法唯是真如,唯是一心,萬法唯心現量。所以,大悟之人,智如湧泉,出生無盡,縱貫叁際,橫遍十方,出入無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修行,你到底是用真心來修行?還是用妄心來修行?六祖講的:悟則刹那間,迷則塵點劫,悟了,就在當下;不悟,塵點劫都在迷。始自眼根顯出,從眼根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同時再繼續擴大。
[複爲融會四科七大],[四科]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同歸如來藏體],所以,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全部都是如來藏的體性。[阿難因聞],阿難因爲聽到,[入滅受想定],入滅受想定,這個就相當的功夫了,阿羅漢的境界了。[心尚非真],還不是究竟的菩提,還不是我們的真心,還是意識心,只是比一般還定,但卻不是我們的真心。[則尋常所用之攀緣識心],[攀緣],它的重點就是能所不斷,能緣的心,所緣的境,一直沒有停止。我們從出生一直到長大,一直到讀書——小學、實踐、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都是用這個攀緣的意識心,所以,後天的學習的東西總是不堪,不堪什麼?不堪斷煩惱,不堪了生死。所以,修行無關于語言、無關于文字、也無關于學曆,因爲那個都是意識心。那麼,我們現在懂得這個佛法,就要用真心修行。所以,則尋常所用的攀緣識心,[自不待言矣。所以重複悲淚禮佛,追述痛悔。凡人悟之深者,心必有悲]。[凡人]就是一般人。一般人體悟得很深,就會很感動,心必有悲,或悟妄而悲久苦。有的修到:萬法都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到底爲何而苦呢?就是不知道緣起緣滅都是生滅無常的假相。所以,當他悟到了虛妄的假相是不可得,他就感歎了:衆生悲哀!我們長久以來受這個苦,是多余的。[或悟真而悲久失],或者是體悟到真心,而傷心感歎,說:我們迷失了太久了,就象失去了我們的珍寶。我們的心性就像最寶貴的摩尼寶珠,我們失去了。現在體悟:喔!趕忙就在現前當下這一念。[此悟所執識心全妄,而真心未悟,故悲悔耳]。也就是說:悟到我們所執的識心都是妄的,被佛所破斥的;而真心,因爲佛還沒有開顯,所以還沒有悟,因此就悲悔了!
[本文悔恃如來,不修大定],[悔]就是忏悔。依靠如來,如來就是外在的增上緣。不修大定,就是我們親因緣力道不夠,[乃曰自我從佛出家,恃佛之威德神力,常自思惟],思惟即妄想心。常常這樣想:[無勞我自己修行],我不必修,[將謂我是如來最小之弟,情同天倫,如來必能惠(恩賜也)我叁昧]。他認爲這個叁昧是用贈送的,就像去百貨公司買東西,它會有贈品,會贈送的。一點辦法都沒有,自己不用功,就是佛來也沒辦法!在這裏就講得很清楚了。阿難認爲不必勞我來自己修行,他自己認爲:我是如來最小之弟,情同天倫,如來一定會賜我叁昧。[不知彼此身心,本不可相代],這個對修淨土法門的人,就要特別的警惕,你說你臨命終要靠別人來助念,是的!有這個福報、有這個因緣是很好。譬如說:你坐飛機空難死掉了,屍體找不到了,連蓋往生被的機會都沒有!譬如說:大地震,這個樓房倒塌了、蓋下來了,我們連要搶救那最後的助念的時間都沒有,都沒有!因此能不能用得上金光明沙、叁張咒輪、往生被,還得要看對方有沒有福報?沒有錯啊,現在往生被很容易流通到手;但是,你能用得上用不上,就要看你的福報了。
重要的,是要修行到像印光大師這樣子的,印光大師說十一月初四他要往生,他事先就交代好了。就像佛陀要入涅槃,叁個月以前就交代好了。修行到這種生死自在,這樣就是最可靠的!師父一再強調:這個世間誰都靠不住的,要靠別人,還得看我們有沒有福報?我們那個同學的爸爸,他去美國,他就說:我有因緣來文殊講堂,我要見見慧律法師,要問問看這個臨命終怎麼處理?我們這個同學來跟我談,我說:好啊,歡迎啊!你爸爸要從美國回來,我們都歡迎!沒隔一個禮拜說死掉了,死在美國,去遊泳溺水死掉了,才一個禮拜而已喔!他心裏想要怎麼來處理臨命終的事情,來不及了!你要寄往生被到美國,臨命終也沒有人助念、也沒辦法撒金光明沙。所以,未來不可知,重點是自己要有功夫,這個就是重點。所以,研讀《楞嚴經》,一定可以幫忙每一個修行人的正念,讓你警惕自己,不管你修哪一宗派的,研讀《楞嚴經》,禅、淨、律、密統統包括在裏面了。
[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不能替代我行也],誰都不能取代我們的修行。[失我本心者:本心即本有真心,從無始來,迷不自覺,如醉漢衣裏之珠],醉漢身上有一顆摩尼寶珠,可是,他酔了,他自己向上擁有一顆摩尼寶珠,自己不知道;我們衆生也是這樣,酔了,被五欲六塵酔了。[迷則非失似失],迷惑顛倒了,沒有失去,就像失去一樣。[既是遺真,自必執妄]。諸位,執妄就是遺真。修行,它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