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11

  ..續本文上一頁示現等法界一切佛剎微塵中,諸佛出興次第、諸剎成壞次第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虛空界一切佛剎中,盡未來劫贊歎如來功德音聲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虛空界一切佛剎中,如來出世無量無邊成正覺門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虛空界一切佛剎中,佛坐道場菩薩衆會法句;演說于一切毛孔,念念出現等叁世一切佛變化身充滿法界法句;演說能令一身充滿十方一切剎海平等顯現法句;演說能令一切諸境界中,普現叁世諸佛神變法句;演說能令一切佛剎微塵中,普現叁世一切佛剎微塵數佛種種神變經無量劫法句;演說能令一切毛孔出生叁世一切諸佛大願海音,盡未來劫開發化導一切菩薩法句;演說能令佛師子座量同法界,菩薩衆會道場莊嚴等無差別,盡未來劫轉于種種微妙*輪法句。佛子!此十爲首,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句,皆是如來智慧境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承佛神力,觀察如來,觀察衆會,觀察諸佛難思境界,觀察諸佛無邊叁昧,觀察不可思議諸世界海,觀察不可思議如幻法智,觀察不可思議叁世諸佛悉皆平等,觀察一切無量無邊諸言辭法而說頌言:「一一毛孔中,微塵數剎海,悉有如來坐,皆具菩薩衆。一一毛孔中,無量諸剎海,佛處菩提座,如是徧法界。一一毛孔中,一切剎塵佛,菩薩衆圍繞,爲說普賢行。佛坐一國土,充滿十方界,無量菩薩雲,鹹來集其所。億剎微塵數,菩薩功德海,俱從會中起,徧滿十方界。悉住普賢行,皆遊法界海,普現一切剎,等入諸佛會。安坐一切剎,聽聞一切法;一一國土中,億劫修諸行。菩薩所修行,普明法海行,入于大願海,住佛境界地。了達普賢行,出生諸佛法,具佛功德海,廣現神通事。身雲等塵數,充徧一切剎,普雨甘露法④,令衆住佛道。」

  【章旨】普賢菩薩普觀會中諸衆,爲諸菩薩以十種法句開發、顯示、照明、演說此佛所入的奮迅叁昧,並以偈頌形式重宣此義。此章爲「普賢開發分」。

  【注釋】①光影方便:以光影清淨相比喻一切法,又以光影隨著物體不同而變化比喻契機化導衆生。

  ②法句:說法之語句。

  ③照明:以明亮的智慧去照亮衆生的無明癡暗。

  ④甘露法:指如來之教法。因法味清淨,長養衆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德,故名之甘露法。

  【語譯】這時,普賢菩薩仔細地觀看了此會中的所有菩薩一徧,以與法界數量相等的方便,以與虛空界相等的方便,以與衆生界相等的方便,以與叁世同樣持續的方便,以與一切劫同樣長久的方便,以與一切衆生之業相同的方便,以與一切衆生之欲望相同的方便,以與等一切衆生之理解力相同的方便,以與一切衆生根相同的方便,以與一切衆生成熟之時機相應的方便,以與一切法光影方便,替諸菩薩以十種法句開拓啓發、顯現示範、照明、演說此師子頻申叁昧。十種法句有哪些呢?十種法句如下:演說能夠示現與法界一切佛土的微塵數量相等的諸佛出世次第、諸土成壞次第的法句;演說能示現與虛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一到未來劫都連續贊歎如來功德的音聲的法句;演說能示現與虛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可以使如來出世的無量無邊成正覺門的法句;演說能示現與虛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佛坐道場菩薩衆會的法句;演說從一切毛孔之中,念念出現叁世一切佛變化身充滿整個法界的法句;演說能使一身充滿十方一切剎海使其平等顯現的法句;演說能使一切諸境界中普現叁世諸佛神變的法句;演說能使一切佛土的微塵之中,普徧顯現叁世一切佛剎微塵數量的佛的種種神變經無量劫而仍存在的法句;演說能使一切毛孔出生叁世一切諸佛所具的無邊大願之音,盡未來劫開發化導一切菩薩的法句;演說能使佛師子座的數量與法界相等,菩薩衆會道場都很莊嚴沒有任何差別,盡未來劫旋轉種種微妙*輪的法句。佛子!以此十爲開端,有不可說佛土的微塵數量的法句,都是如來智慧的境界。

  這時,普賢菩薩想再次宣講此義,秉承佛之神力,觀察如來,觀察衆會,觀察諸佛的難思境界,觀察諸佛無邊的定力,觀察不可思議的諸世界海,觀察不可思議如幻法智,觀察不可思議叁世諸佛悉皆平等,觀察一切無量無邊可以以言辭表達的諸法,然後,普賢菩薩說出如下的偈頌:(偈頌語譯從略)

  

毫光示益分

  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安住如來師子頻申廣大叁昧故,從眉間白毫相①放大光明,其光名:普照叁世法界門,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爲眷屬②,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海諸佛國土。時,逝多林菩薩大衆悉見一切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一一微塵中,各有一切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種種名③、種種色④、種種清淨、種種住處、種種形相。如是一切諸國土中,皆有大菩薩坐于道場師子座上成等正覺,菩薩大衆前後圍繞,諸世間主而爲供養;或見于不可說佛剎量大衆會中,出妙音聲充滿法界,轉正*輪;或見在天宮殿、龍宮殿、夜叉⑤宮殿,幹闼婆⑥、阿修羅⑦、迦樓羅⑧、緊那羅⑨、摩睺羅伽⑩、人非人11等諸宮殿中,或在人間村邑聚落、王都大處,現種種姓、種種名、種種身、種種相、種種光明,住種種威儀,入種種叁昧,現種種神變,或時自以種種言音,或令種種諸菩薩等在于種種大衆會中種種言辭說種種法。

  如此會中,菩薩大衆見于如是諸佛如來甚深叁昧大神通力;如是盡法界、虛空界,東、西、南、北、四維12、上、下一切方海中,依于衆生心想而住,始從前際至今現在,一切國土身、一切衆生身、一切虛空道,其中一一毛端量處,一一各有微塵數剎,種種業起次第而住,悉有道場菩薩衆會,皆亦如是見佛神力,不壞叁世,不壞世間,于一切衆生心中現其影像,隨一切衆生心樂出妙言音,普入一切衆會中,普現一切衆生前,色相13有別,智慧無異,隨其所應開示佛法,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未曾休息。

  其有見此佛神力者,皆是毗盧遮那如來于往昔時善根攝受,或昔曾以四攝所攝,或是見聞憶念親近之所成熟,或是往昔教其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或是往昔于諸佛所同種善根,或是過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

  【章旨】世尊爲使諸位菩薩都能夠進入師子奮迅叁昧,從眉間白毫相放出光明,徧照一切世界,群集的菩薩因此而進入各種叁昧。「毫光示益分」的內容自此章始。此章先言佛之毫光普射,會中大菩薩依光而見法,會中大菩薩因佛之攝持以及過去自身之因緣而證之。

  【注釋】①白毫相:又作「毫眉」、「毫相」、「白毛相」、「眉間白毫相」、「眉間白毫軟白兜羅綿相」等,爲如來叁十二相之一。世尊兩眉之間有柔軟細澤之白色毛發,引之則長一尋(或謂初生時長五尺,成道時長一丈五尺),放之則右旋宛轉,猶如旋螺,鮮白光淨,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稱爲白毫光。衆生若遇其光,可消除業障、身心安樂。

  ②眷屬:本來指眷愛隸屬的家族、從仆等人,在佛典中常指佛、菩薩、天衆等等的隨從圍繞者。狹義的佛陀眷屬是指其出家以前車匿、瞿毗耶等人,以及苦行時之五人給侍、得道時之阿難等,也有將舍利弗、目犍連等諸聖以及彌勒、文殊師利等諸菩薩當作佛陀之眷屬的情況。而從廣義而言,凡聞道受教者,都爲佛之眷屬。此外,在論述諸法之相狀時,隨屬一法而起的他法,也稱之爲「眷屬」。

  ③名:爲心不相應行法之一,通常指名稱而言。應該准確理解爲隨音聲呼召物體,使人聞其名而心中浮現物體之相。此「名」,據說能令人生起覺慧。

  ④色:有廣、狹二義,廣義爲物質存在之總稱,狹義則專指眼根所取之境。

  ⑤夜叉:天龍八部衆之一,通常與「羅剎」並稱,又作「藥叉」、「野叉」等,意譯輕捷、勇健、能啖、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稱爲「夜叉女」。指夜叉爲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

  ⑥幹闼婆:天龍八部衆之一,又作「尋香神」、「樂神」、「執樂天」,與緊那羅同奉侍帝釋天而司奏雅樂。傳說不食酒肉,唯以香氣爲食。此類神有衆多之王及眷屬,本經卷一《世主妙莊嚴品》就說到二十余「幹闼婆王」之名。

  ⑦阿修羅:六道、十界之一,指以戰鬥爲事之一類鬼類,又作「阿素羅」、「阿須羅」、「阿素洛」等,意譯爲「非天」、「不端正」、「非善戲」、「非同類」,略稱「修羅」。阿修羅原爲印度最古諸惡神之一,與帝釋天率領之天族對抗。佛教中,與幹闼婆、緊那羅等同是天龍八部衆,守護釋尊。另外,與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常與天衆戰鬥。

  ⑧迦樓羅:天龍八部衆之一,又作「迦留羅」、「伽樓羅」、「金翅鳥」、「妙翅鳥」等。本是印度神話中一種性格猛烈的大鳥,佛教將其作爲人之外護持佛法的衆生之一。依佛典所載,迦樓羅的翅膀是由衆寶交織而成,所以又稱爲金翅鳥或妙翅鳥。這種鳥的軀體極大,兩翅一張開,有數千余裏,甚至于數百萬裏之大。其出生類別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以龍爲食物。

  ⑨緊那羅:又作「緊捺洛」、「緊拿羅」、「歌神」、「歌樂神」、「音樂天」,意譯作「疑神」、「人非人」。原爲印度神話中之神,後被佛教吸收爲八部衆之一。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二載,此神形貌似人,然頂有一角,人見而起疑,故譯爲「疑人」、「疑神」,具有美妙的音聲,能歌舞。大乘諸經中,佛說法之聽衆中常列其名。

  ⑩摩睺羅伽:音譯又作「摩呼羅伽」、「摩護啰伽」、「摩休洛」等,意譯作「大腹行」、「大蟒」、「大蟒神」,爲無足、腹行之蟒神。

  11人非人:有兩種含義:一是緊那羅的別名,二是天龍八部衆的總稱。此處應該依第二義理解。

  12四維:指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隅。「四維」加「四方」,稱爲八方;若再加上、下二方,則合稱「十方」。

  13色相:指顯現于外在而能夠被人所見的色身之相貌。在此指諸佛、菩薩爲方便攝化衆生,而以方便顯現出來的色身相貌…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