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羅門⑨身,或現苦行身,或現充盛身,或現醫王身,或現商主身,或現淨命⑩身,或現妓樂身,或現奉事諸天身,或現工巧技術身。往詣一切村營城邑、王都聚落諸衆生所,隨其所應,以種種形相、種種威儀、種種音聲、種種言論、種種住處,于一切世間猶如帝網11行菩薩行。或說一切世間工巧事業,或說一切智慧照世明燈,或說一切衆生業力所莊嚴,或說十方國土建立諸乘位,或說智燈所照一切法境界,教化成就一切衆生,而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
【章旨】此章爲本品「無涯大用分」,言諸大菩薩因叁昧之力起救度衆生之大用。
【注釋】①現生:現在之生。同于現世,指其人在生之一期。
②苦行:即斷除肉體欲望、堪忍諸種難忍之苦的宗教修行方式。主要指印度諸外道爲求生天而行諸苦行,佛教的苦行稱之爲「頭陀」。
③毗梨耶:即「六度」中「精進」的音譯。
④解脫門:指空、無相、無願叁種,因爲這叁種乃是通向涅槃之門戶,因此名爲「解脫門」。
⑤工巧明:又作「世工業明」、「巧業明」,指通達有關技術、工藝、音樂、美術、書術、占相、咒術等的技能學問。
⑥習氣:又作「煩惱習」、「余習」、「殘氣」,略稱「習」。指由于人之思想及行爲(尤以煩惱)經常生起,其熏習于人心中所留的習慣、氣分、習性、余習、殘氣等。如由納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內猶存香氣;用以比喻雖滅除煩惱之正體(稱爲正使),尚存習慣氣分。
⑦閻羅王:即「閻王」,又作「琰魔王」、「雙王」。兄妹二人並爲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據《法苑珠林》等記載:閻羅王往昔爲沙毗國王,與鄰國戰而敗,國王極其忿怒,與諸大臣兵卒都發願,希望死後作爲爲地獄主,抓住鄰國諸惡人,一一投之于地獄以發泄憤怒。後來,這位國王果然死後成爲閻羅王,其大臣兵卒,也都成爲地獄官卒。
⑧沙門:又作「沙門那」、「桑門」、「喪門」,意譯「勤勞」、「功勞」、「劬勞」、「靜志」、「息止」、「息心」、「息惡」、「勤息」、「貧道」、「乏道」,爲出家修道者的總稱,在印度及中國佛教初期通用于佛教內、外。凡剃除須發,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希望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均稱爲「沙門」。
⑨婆羅門:爲印度社會種姓之一。自認爲是梵天的後裔,平素讀誦《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種階級)之最上位,只有婆羅門可以教授他人《吠陀》,爲他人行祭祀,接受布施。
⑩淨命:比丘遠離四種邪命法而清淨活命,即八正道中之正命。亦即正當、清淨之生活方法。
11帝網:即「因陀羅網」,帝釋懸寶珠網以裝飾宮殿,這些寶珠的光明互相輝映,一珠現一切珠影,一切珠盡現一珠之中,各各如此,重重影現。
【語譯】這時,那些菩薩因爲有佛叁昧之光明照耀的緣故立即得以進入如此叁昧,每一位都得到不可說佛剎無數大悲法門,使一切衆生都能夠得到利益和安定、快樂;從他們的身上每一個毛孔中都發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光明;每一光明都化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菩薩。這些身形、相貌如同世間的統治者的菩薩,普現在一切衆生之前,菩薩徧滿十方一切法界,以種種方便教化調伏衆生,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諸天宮殿無常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一切衆生轉生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一切菩薩修行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夢境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菩薩大願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震動世界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分別世界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現在之生命世界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檀波羅蜜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無數一切如來修諸功德種種苦行屍波羅蜜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割截肢體羼提波羅蜜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勤修精進波羅蜜門,有的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一切菩薩修諸叁昧禅定解脫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佛道圓滿智光明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勤求佛法並且因爲一文一句之故而甯願舍棄無數身命的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親近一切佛並向佛谘問一切法而自己之心從無疲倦厭惡的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針對衆生之時節、欲望、快樂前往其所住的地方以方便使其成熟而住于一切智海光明之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降伏衆魔、製服外道而顯現菩薩福智之力的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一切工巧明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曉一切衆生差別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曉一切法之差別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曉一切衆生心中快樂差別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曉一切衆生根行、煩惱、習氣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知曉一切衆生種種業的智慧法門,有的顯現出不可說佛剎無數使一切衆生門開悟的法門……。以如此不可說佛剎無數方便法門,前往一切衆生住處而使其成熟正果。具體而言:有的往天宮,有的往龍宮,有的往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宮,有的往梵王宮,有的往人王宮,有的往閻羅王宮,有的往畜生、餓鬼、地獄的住處,以平等大悲、平等大願、平等智慧、平等方便攝諸衆生。有只要一看見菩薩就調伏的衆生,也有只要一聽說菩薩就調伏的衆生,也有以記憶和回憶而調伏的衆生,也有因聽聞菩薩的音聲而調伏的衆生,也有因聞菩薩名號而調伏的衆生,也有看見圓光而調伏的衆生,也有看見光明之網而調伏的衆生。總之,這些菩薩針對衆生心之所樂,都前往衆生之住所而使其獲得利益。
佛子!逝多林中的所有菩薩爲了想使衆生成熟的緣故,有的時時顯現出有種種美麗裝飾的宮殿,有的時時示現出住于自己之樓閣、坐于寶師子座的場景,道場衆會圍繞著菩薩。菩薩使十方世界的衆生都可以看見這些場景,但自己卻並未離開逝多林如來之所。佛子!這些菩薩,有的時時示現無量化身之雲,有的顯現其獨自居住、無有法侶的場景。總而言之,有的顯現沙門身,有的顯現婆羅門身,有的顯現苦行身,有的顯現充盛身,有的顯現出醫王身,有的顯現出商主身,有的顯現出正命身,有的顯現出妓樂身,有的顯現出奉事諸天身,有的顯現出工匠身。這些菩薩前往一切村落城市、王都聚落等等衆生之住所,以其應化之身,以種種形相、種種威儀、種種音聲、種種言論、種種住處,在一切世間猶如因陀羅網實踐菩薩行。有的宣說一切世間工巧事業,有的宣說作爲照世明燈的一切智慧,有的宣說一切衆生的業力,有的宣說十方國土建立的諸乘位,有的宣說智慧之燈所照耀的一切法境界。這些菩薩教化成就一切衆生,但卻並不離開此逝多林如來之所。
【說明】「入法界品」的「本會」部分到此結束。「本會」是以世尊爲會主,菩薩爲伴侶的。
末會五十五會第一會:文殊師利會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①樓閣出,與無量同行菩薩,及常隨侍衛諸金剛神②、普爲衆生供養諸佛諸身衆神、久發堅誓願常隨從諸足行神、樂聞妙法主地神、常修大悲主水神、智光照耀主火神、摩尼爲冠主風神、明練十方一切儀式主方神、專勤除滅無明黑暗主夜神、一心匪懈闡明佛日主晝神、莊嚴法界一切虛空主空神、普度衆生超諸有海主海神、常勤積集趣一切智助道善根高大如山主山神、常勤守護一切衆生菩提心城主城神、常勤守護一切智智③無上法城諸大龍王、常勤守護一切衆生諸夜叉王、常令衆生增長歡喜幹闼婆王、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鸠盤荼王④、恒願拔濟一切衆生出諸有海迦樓羅王、願得成就諸如來身高出世間阿修羅王、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常厭生死恒樂見佛諸大天王⑤、尊重于佛贊歎供養諸大梵王。文殊師利與如是等功德莊嚴諸菩薩衆,出自住處,來詣佛所,右繞世尊,經無量匝,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供養畢已,辭退南行,往于人間。
【章旨】這是八十《華嚴》「末會」的第一會「文殊師利會」的開端。文殊師利菩薩與其眷屬一起告別世尊准備南行,進入人世間。文殊師利菩薩的眷屬就是著名的「十四神九王」。
【注釋】①善住:安定、安住。
②金剛神:全名「執金剛神」,又名「金剛手」、「金剛力士」等,爲執金剛杵護持佛法的神祇。
③一切智智: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勝者。音譯作「薩婆若那」。一切智通于聲聞、緣覺、佛叁者,今爲區別佛智與前二者,故稱佛智爲「一切智智」。
④鸠盤荼王:在此經中爲文殊師利菩薩的眷屬,密教中將其當作千手觀音二十八部衆之第二十七位。
⑤諸大天王:即「四大天王」,指在欲界護持佛法的四位天王,包括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居須彌山腰的四方,率部屬守護佛土、護持佛法。
【語譯】這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來,其間有無數菩薩以及「十四位神九王」同行。這「十四位神九王」名目如下:常隨侍衛諸金剛神、普爲衆生供養諸佛諸身衆之神、久發堅誓願常隨從諸足之行神、樂聞妙法之主地神、常修大悲之主水神、智光照耀之主火神、摩尼爲冠之主風神、明練十方一切儀式之主方神、專勤除滅無明黑暗之主夜神、一心匪懈闡明佛日之主晝神、莊嚴法界一切虛空之主空神、普度衆生超諸有海之主海神、常勤積集六道衆生的一切智助道善根使其高大如山之主山神、常勤守護一切衆生菩提心之城的主城神、常勤守護一切智智無上法城諸大龍王、常勤守護一切衆生諸夜叉王、常令衆生增長歡喜幹闼婆王、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鸠盤荼王、恒願拔濟一切衆生出諸有海迦樓羅王、願得成就諸如來身高出世間阿修羅王、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常厭生死恒樂見佛諸大天王、尊重于佛贊歎供養諸大梵王。文殊師利與這些功德莊嚴諸菩薩及隨從神、王,從自己…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