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差別,無依無住,平等無二;自性清淨而莊嚴,于諸所行都獲得究竟,智慧清淨離諸執著;知曉十方差別法,智慧沒有障礙;前往十方差別之處,身體從不疲倦懈怠;對于十方差別之業,都獲得明了;對于十方差別佛,無不現見;對于十方差別時,都可以深入;清淨妙法充滿了善財童子的心,普智叁昧明照其心,心永恒完全進入平等境界;因爲得到了如來智慧的照觸,一切智流相續不斷,其身其心都不離開佛法;由于一切諸佛神力的加持,由于一切如來光明所照的緣故,成就了大願,願身周徧一切剎網,一切法界完全進入其身。
善財童子逐漸地向南方遊行達十二年之久,最後到達了住林城。善財童子到處詢問找尋解脫長者。與解脫長者見面之後,善財童子便五體投地,起立合掌,向解脫長者說:「聖者!我現在總算與善知識相會了,這會使我獲得廣大的好處。爲什麼這樣說呢?善知識者,確實難于見到,也難于得聞您的說法,難于出現,難得奉事,難得親近,難得承接,難于遇到,難得在一起居住,難得使您喜悅,難得跟隨。我現在遇到您,肯定會得到好處。
「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因爲欲侍奉一切佛的緣故,因爲欲遇到一切佛的緣故,因爲欲見一切佛的緣故,因爲欲觀一切佛的緣故,因爲欲知曉一切佛的緣故,因爲欲證得一切佛平等之智慧的緣故,因爲欲發一切佛的大願的緣故,因爲欲滿足一切佛的大願的緣故,因爲欲具備一切佛智之光的緣故,因爲欲成就一切佛的衆行的緣故,因爲欲獲得一切佛之神通的緣故,因爲欲具備一切佛之諸力的緣故,因爲欲獲得一切佛之無畏的緣故,因爲欲聽聞一切佛法的緣故,因爲欲接受一切佛法的緣故,因爲欲持一切佛法的緣故,因爲欲理解一切佛法的緣故,因爲欲保護一切佛法的緣故,因爲欲與一切諸菩薩具備同一本體的緣故,因爲欲與一切菩薩的善根相等沒有差別的緣故,因爲欲圓滿一切菩薩波羅蜜的緣故,因爲欲成就一切菩薩所修行的緣故,因爲欲出生一切菩薩清淨大願的緣故,因爲欲獲得一切諸佛菩薩威神藏的緣故,因爲欲獲得一切菩薩法藏無盡智慧大光明的緣故,因爲欲獲得一切菩薩叁昧廣大藏的緣故,因爲欲成就一切菩薩無量無數神通藏的緣故,因爲欲以大悲藏教化調伏一切衆生使他們都獲得究竟到達邊際的緣故,因爲欲顯現神變藏的緣故,因爲在一切自在藏之中全部以自心獲得了自在的緣故,因爲欲進入于清淨藏之中並且以一切相而得莊嚴的緣故。
「聖者!我現在以如此之心、如此之意、如此之樂、如此之欲、如此之希求、如此之思惟、如此之尊重、如此之方便、如此之究竟、如此之謙下,到達了聖者您的住所。我聽說聖者您能夠誘誨諸菩薩衆,能以方便闡明所得,爲衆生指示道路,給予他們指示渡口和橋梁,教授給他們法門;使他們除去迷惑和顛倒、障礙,拔出他們的猶豫之箭,截斷他們的疑惑之網,照耀他們的心稠林,清洗他們那汙濁之心,使其心變得潔白,使其心清淨,矯正其谄曲的心,斷絕其生死之心,製止其不善之心,解開其執著之心;在其執著之處使其心得到解脫,在染愛之處使其心動轉,使其迅速進入一切智境,使其迅速達到無上法之城;使其住于大悲,使其住于大慈,使其進入菩薩行,使其修習叁昧門,使其進入證位,使其觀想法性,使其力得到增長,使其修習菩薩行,對于一切境遇都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希望聖者爲我宣說: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很想跟隨著您所修習的法門,迅速獲得清淨,迅速獲得明了!」
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即入菩薩叁昧門,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入此叁昧已,得清淨身。于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佛,及佛國土衆會道場種種光明諸莊嚴事,亦現彼佛往昔所行神通變化、一切大願、助道之法、諸出離行、清淨莊嚴,亦見諸佛成等正覺、轉妙*輪教化衆生。如是一切,于其身中悉皆顯現,無所障礙;種種形相、種種次第,如本而住,不相雜亂,所謂:種種國土、種種衆會、種種道場、種種嚴飾。其中諸佛現種種神力、立種種乘道、示種種願門,或于一世界處兜率宮①而作佛事,或于一世界殁兜率宮而作佛事;如是,或有住胎,或複誕生,或處宮中,或複出家,或詣道場,或破魔軍,或諸天、龍恭敬圍繞,或諸世主勸請說法②,或轉*輪,或般涅槃,或分舍利③,或起塔廟。彼諸如來于種種衆會、種種世間、種種趣生、種種家族、種種欲樂、種種業行、種種語言、種種根性、種種煩惱隨眠④習氣諸衆生中,或處微細道場,或處廣大道場,或處一由旬量道場,或處十由旬量道場,或處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由旬量道場,以種種神通、種種言辭、種種音聲、種種法門、種種總持門⑤、種種辯才門,以種種聖谛⑥海、種種無畏大師子吼,說諸衆生種種善根、種種憶念,授種種菩薩記,說種種諸佛法。彼諸如來所有言說,善財童子悉能聽受,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叁昧神變。
爾時,解脫長者從叁昧起,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脫門時,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毗盧遮那藏菩薩而爲上首;又見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心王菩薩而爲上首;又見西方香光世界,須彌燈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無礙心菩薩而爲上首;又見北方袈裟⑦幢世界,不可壞金剛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金剛步勇猛菩薩而爲上首;又見東北方一切上妙寶世界,無所得境界眼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無所得善變化菩薩而爲上首;又見東南方香焰光音世界,香燈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金剛焰慧菩薩而爲上首;又見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輪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現一切變化幢菩薩而爲上首;又見西北方普清淨世界,一切佛寶高勝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法幢王菩薩而爲上首;又見上方佛次第出現無盡世界,無邊智慧光圓滿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法界門幢王菩薩而爲上首;又見下方佛光明世界,無礙智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一切世間剎幢王菩薩而爲上首。
【章旨】解脫長者先進入「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叁昧,得到清淨身,于其清淨身中觀見十方一切佛土、一切佛諸事。解脫長者出定後,將其所見告知善財童子。
【注釋】①兜率宮:是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歲,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外院爲天人所居,內院爲補處菩薩的住處,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爲彌勒菩薩的淨土。
②勸請說法:又叫「勸請轉*輪」,指佛陀初成道時,菩薩勸請世尊爲衆生轉*輪,度脫一切。
③舍利:又作「實利」、「設利羅」、「室利羅」等,意譯爲「體」、「身」、「身骨」、「遺身」等。通常指佛陀之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後又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物。
④隨眠:「煩惱」的異名。煩惱隨逐我人,令入昏昧沈重之狀態;其活動狀態微細難知,與境及相應之心、心所相互影響而增強(隨增),以其束縛(隨縛)我人,故稱爲「隨眠」。有貪、瞋、慢、無明(癡)、見(惡見)、疑等六種,稱爲「六隨眠」或「六根本煩惱」。其中,將「貪」又分爲「欲貪」與「有貪」,成「七隨眠」;將「見」分爲「身」、「邊執」、「邪」、「見取」、「戒禁取」等五見,成「十隨眠」。
⑤總持門:即總持之法門。總持,爲「陀羅尼」之意譯,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義」、「咒」、「忍」等四種總持。
⑥聖谛:「谛」爲真實不虛之理,「聖谛」即指聖者所知的一切寂靜之境界,系佛教之根本大義,故又稱「第一義」、「真谛」,爲佛教所說的出離世間法中的最究竟深義。
⑦袈裟: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因爲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狀爲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稱「福田衣」。分大、中、小叁種,大者名叫「僧伽梨衣」或「九條大衣」,中者名叫「郁多羅衣」或「七條衣」,小者名叫「安陀會衣」或「五條衣」。
【語譯】這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隨即進入名爲「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的菩薩叁昧門。進入此叁昧之後,解脫長者獲得清淨身。在其清淨身之中,顯現出十方各十佛土微塵數佛,以及佛國土中衆會道場的種種光明諸莊嚴事,也顯現出諸佛往昔所做出的種種神通變化、一切大願、助道之法、諸出離世間的修行、清淨的莊嚴,也觀見諸佛成等正覺、轉妙*輪教化衆生的情境。如此一切,在其身中都可顯現出來,沒有任何障礙;顯現出的種種形相、種種次第,如其本來面貌而住,種種國土、種種衆會、種種道場、種種嚴飾不相雜亂。在其身中,諸佛顯現出種種神力、樹立種種乘道、示顯種種願門,有的在一世界住于兜率宮而作佛事,有的在一世界隱沒兜率宮而作佛事;如此等等,有顯現住胎形相的,有顯現誕生形相的,有顯現住于宮中形相的,有顯現出家形相的,或在道場,或破魔軍,或諸天、龍恭敬圍繞,或諸世間之主殷勤勸請其說法,也有顯現轉*輪形相的,有顯現出般涅槃形相的,有顯現分舍利情境的,也有顯現修建塔廟供養的情形的。那些如來在種種衆會、種種世間、種種六道、種種家族、種種欲樂、種種業行、種種語言、種種根性、種種煩惱隨眠習氣諸等等生之中,有的住于很小的道場,有的處于非常廣大的道場,有的處于一由旬量的道場,有的處于十由旬量的道場,有的處于不可說不可說佛土微塵數由旬量的道場,他們以種種…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