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思議差別世界究竟無礙,修行彼不思議菩薩堅固深心,發起彼不思議菩薩大願淨業。
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周徧求覓海幢比丘。乃見其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叁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衆,皆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悉著寶冠,頂系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欲樂資生②之具,于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衆生,安慰一切苦惱衆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
從其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衆,皆悉聰慧,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衣服上妙莊嚴,普徧十方一切世界,愛語③、同事攝④諸衆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懮苦者鹹使快樂;複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舍惡,安住善法。
從其腰間,出等衆生數無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樹皮衣,皆執澡瓶⑤,威儀寂靜,周旋往返十方世界,于虛空中以佛妙音,稱贊如來,演說諸法;或說清淨梵行之道,令其修習,調伏諸根;或說諸法皆無自性,使其觀察,發生智慧;或說世間言論軌則,或複開示一切智智出要方便,令隨次第各修其業。
從其兩脅,出不思議龍、不思議龍女,示現不思議諸龍神變,所謂:雨不思議香雲、不思議華雲、不思議鬘雲、不思議寶蓋雲、不思議寶幡雲、不思議妙寶莊嚴具雲、不思議大摩尼寶雲、不思議寶璎珞雲、不思議寶座雲、不思議寶宮殿雲、不思議寶蓮華雲、不思議寶冠雲、不思議天身雲、不思議采女雲,悉徧虛空而爲莊嚴,充滿一切十方世界諸佛道場而爲供養,令諸衆生皆生歡喜。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七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八會。善財遵囑繼續南下,于路途仔細消化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解脫門」。後來,善財童子在閻浮提畔的摩利伽羅聚落看到,海幢比丘于叁昧之中,從其足下變現出無數長者、居士等,救攝一切貧窮衆生,安慰一切苦惱衆生;從其兩膝變現出無數剎帝利、婆羅門,以愛語、同事攝諸衆生,從其腰間變現出五十仙人,贊揚如來,演說諸法,使衆生次第修行;從其兩脅變現出無數龍、龍女以及不可思議的雲彩,供養諸佛道場。
【注釋】①分位:分,指時分;位,指地位。是指對于事物産生變化之時分與地位。爲顯假立法之詞。如波爲水之鼓動分位,故波爲假立于水之分位,離水則波無實法。百法中之二十四不相應法爲假立于色與心或心所叁法而生的變化之分位,故爲無別體性。
②資生:指能夠資助衆生生存的衣、食、住、行等物品、工具。
③愛語:「四攝」之一,又作「能攝方便愛語攝事」、「愛語攝方便」、「愛言」。依照衆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
④同事攝:「四攝」之一,又作「同事攝事」、「同事隨順方便」、「隨轉方便」、「隨順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與」。指親近衆生同其苦樂,並以法眼見衆生根性而隨其所樂分形示現,使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
⑤澡瓶:僧人所帶用來淨手的水罐。
【語譯】在南下的路途,善財童子一心正念解脫長者所教授的法門,觀想考察解脫長者的教誨,記憶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解脫門,思惟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智光明,深入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法界門,趣向解脫長者宣說的不思議菩薩普入門,明見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如來神變,理解了悟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普入佛剎,分別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佛力莊嚴,思惟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叁昧解脫境界分位,了達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差別世界究竟無礙,修行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堅固深心,發起解脫長者所宣說的不思議菩薩大願淨業。
善財童子逐漸地向南行進,到達了閻浮提邊緣的摩利村落,在此村落之中到處尋找海幢比丘。善財童子終于看見海幢比丘在其散步的地方結跏趺坐,進入了叁昧,脫離了呼氣與吸氣,沒有別的思維和知覺,身體安甯不動。海幢比丘從其足下生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衆。這些長者、居士、婆羅門衆,都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體,都戴寶冠,頭頂系著明珠,前往十方一切世界,降下一切寶、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花、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滋生欲樂的工具,在一切處救護攝念一切貧窮衆生,安慰一切苦惱衆生,都使他們得到歡喜而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
海幢比丘從其兩膝生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衆。這些剎帝利、婆羅門衆都顯現出聰慧,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衣服之上的裝飾都很漂亮美麗,他們徧布十方一切世界,以愛語、同事兩種方法攝度衆生。具體而言爲:使貧窮者財物充足,使得病者痊愈,使處境危險者安甯,使恐懼者停止恐懼,使懮惱痛苦者都得到快樂;又以方便而勸導衆生,都使其舍棄惡行,安住于善法。
海幢比丘從其腰間生出與衆生數量相等的無量仙人。這些仙人,有的穿著草衣,有的穿著樹皮衣,都手執澡瓶,威儀寂靜,周旋往返于十方世界,在虛空中以佛妙音稱贊如來,演說諸法;有的宣說清淨梵行之道,使其修習梵行,調伏諸根;有的宣說諸法皆無自性,使其觀察諸法,生出智慧;有的宣說世間言論邏輯;有的又開示一切智智的進出方便,使其隨著次第各修其業。
海幢比丘從其兩脅生出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龍女,示現出不思議諸龍的神變。這些神變有:雨不可思議香雲、不可思議華雲、不可思議鬘雲、不可思議寶蓋雲、不可思議寶幡雲、不可思議妙寶莊嚴具雲、不可思議大摩尼寶雲、不可思議寶璎珞雲、不可思議寶座雲、不可思議寶宮殿雲、不可思議寶蓮華雲、不可思議寶冠雲、不可思議天身雲、不可思議采女雲,都徧布虛空作爲莊嚴具,充滿一切十方世界諸佛道場而作爲供養,使諸衆生都發生歡喜之心。
從胸前卍字①中,出無數百千億阿修羅王,皆悉示現不可思議自在幻力,令百世界皆大震動,一切海水自然湧沸,一切山王互相沖擊,諸天宮殿無不動搖,諸魔光明無不隱蔽,諸魔兵衆無不摧伏;普令衆生舍憍慢心,除怒害心,破煩惱山,息衆惡法,長無鬥诤,永共和善。複以幻力開悟衆生,令滅罪惡,令怖生死,令出諸趣,令離染著,令住無上菩提之心,令修一切諸菩薩行,令住一切諸波羅蜜,令入一切諸菩薩地,令觀一切微妙法門,令知一切諸佛方便。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從其背上,爲應以二乘而得度者出無數百千億聲聞、獨覺;爲著我者說無有我;爲執常者說一切行②皆悉無常;爲貪行者說不淨觀③;爲瞋行者說慈心觀④;爲癡行者說緣起觀⑤;爲等分行⑥者說與智慧相應境界法;爲樂著境界者說無所有法;爲樂著寂靜處者說發大誓願普饒益一切衆生法。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從其兩肩,出無數百千億諸夜叉、羅剎王,種種形貌、種種色相,或長或短,皆可怖畏,無量眷屬而自圍繞,守護一切行善衆生,並諸賢聖、菩薩衆會,若向正住⑦及正住者。或時現作執金剛神⑧,守護諸佛及佛住處,或徧守護一切世間。有怖畏者,令得安隱;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惱者,令得免離;有過惡者,令其厭悔;有災⑨橫⑩者,令其息滅。如是利益一切衆生,皆悉令其舍生死輪轉正*輪。
從其腹,出無數百千億緊那羅王,各有無數緊那羅女前後圍繞;又出無數百千億幹闼婆王,各有無數幹闼婆女前後圍繞。各奏無數百千天樂,歌詠贊歎諸法實性11,歌詠贊歎一切諸佛,歌詠贊歎發菩提心,歌詠贊歎修菩薩行,歌詠贊歎一切諸佛成正覺門,歌詠贊歎一切諸佛轉*輪門,歌詠贊歎一切諸佛現神變門,開示演說一切諸佛般涅槃門,開示演說守護一切諸佛教門,開示演說令一切衆生皆歡喜門,開示演說嚴淨一切諸佛剎門,開示演說顯示一切微妙法門,開示演說舍離一切諸障礙門,開示演說發生一切諸善根門。如是周徧十方法界。
【章旨】海幢比丘于叁昧之中,從其胸前的卍字變現出無數阿修羅使其遠離諸染汙,修行菩薩行;從其背上變現出無數聲聞、緣覺爲各類衆生方便說法;從其兩肩變現出無數夜叉、羅剎王守護一切善衆生;從其腹部變現出無數緊那羅王、幹闼婆王贊歎成佛的修行法門。
【注釋】①卍字:又作「萬字」、「卍卍字」,音譯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譯作「吉祥海雲」、「吉祥喜旋」,爲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之一。是顯現于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在佛教,卍字爲佛及十地菩薩胸前之吉祥相,其後漸成爲整個佛教的標志。
②行:有叁義:第一,原爲「造作」之意,後轉爲遷流變化之意。在「造作」的意義上,等同于「業」,指能招感現世果報之過去世叁業(身業、口業、意業),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動。在「遷流變化」的意義上,爲「有爲」之義,因有爲乃由因緣所造,故指無常之一切法。第二,動作、行爲,具體是指爲到達悟境所作的修行或行法。第叁,進行、步行,即行、住、坐、臥(四威儀)之「行」。此章所用之「行」,分別指第一、第二種意義。
③不淨觀:五停心觀之一。爲治貪心,觀身之不淨也。據淨影慧遠在《大乘義章》卷十二、卷十叁的說法,不淨觀可分爲兩大類:一者觀自身之不淨,二者觀他身之不淨。觀自身不淨,有九相:一死想,二脹想,叁青瘀想,四膿爛想,五壞想,六血塗想,七蟲啖想,八骨鎖想,九分散想。《大智度論》中加「燒想」,而缺「死想」。「觀他身不淨」有五不淨:一種子不淨,身以過去之結業爲種,現在以父母之精血爲種。二住處不淨,在母胎不淨之處。叁自相不淨,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淨。四自體不淨,由叁十六種之不淨物所合成。五終竟不淨,此身死後,埋則成土,蟲啖成糞,火燒則爲灰,究竟推…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