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30

  ..續本文上一頁求,無一淨相。

  ④慈心觀:五停心觀之一,即「慈悲觀」,指對其他衆生作拔苦與樂想,以對治瞋恚障。瞋心重者修之。大、小乘所修有別。依《俱舍論》卷二十九之意,觀自行慈悲有七周,意即觀想對上親(父母師長)、中親(兄弟姊妹)、下親(朋友知識)、中人(非怨非親)、下怨(害下親者)、中怨(害中親者)、上怨(害上親者),給予佛、菩薩、聲聞、獨覺所受的真正快樂。依《次第禅門》所述,對驟然間所發不問可否的非理瞋,修衆生緣慈;對人實來惱我而起的實理瞋,修法緣慈;對以己所解爲是,其他說行爲非的诤論瞋,修無緣慈。前者爲小乘觀法,後者爲大乘觀法。

  ⑤緣起觀:五停心觀之一,又作「因緣觀」、「觀緣觀」、「緣性緣起觀」,即觀十二緣起之連環相續,而悟生死流轉之理,是對治衆生愚癡煩惱的觀法。

  ⑥等分行:指對于諸法以類相別而作的分類、歸納活動。等,平等;等級;等類。如《雜阿毗昙心論》卷六所說:「等者,衆事聚會之義」。分,分別;歸類。

  ⑦正住:「住」指「十住」,「正住」即正確的「十住」之境界。

  ⑧執金剛神:又雲「執金剛夜叉」、「金剛手」、「金剛力士」,爲手執金剛杖而衛護帝釋天宮門之夜叉神。遇佛出世,即降于閻浮提,衛護世尊,防守道場。

  ⑨災:即「災患」,指妨礙向上修道之障,有八種。因爲尋、伺、苦、樂、懮、喜、出息、入息等八者,妨礙入于色界第四禅,故稱之爲「八災患」。

  ⑩橫:即「橫死」,指非因往世之業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災禍死亡的情形,又作「非時死」、「不慮死」、「事故死」。共有九種,得病無醫而死,王法誅戮,被非人奪去精氣,被火焚而死,溺水而死,被惡獸所吃,墮崖摔死,被毒藥毒死及咒咀而死,饑渴所困而死。

  11諸法實性:即一切事物的最真實的相狀,也就是「真相」、「真理」。諸法,世間與出世間之一切萬法,乃差別之現象、隨緣之事;實性,即「實相」,真實之體相,乃平等之實在、不變之理。

  【語譯】海幢比丘從其胸前的卍字之中,生出無數百千億的阿修羅王。這些阿修羅王,都示現出不可思議的自在幻力,使百世界都發生大震動,一切海水自然而然地翻騰洶湧,一切大山之王互相沖擊,諸天宮殿無不動搖,諸魔之光明全部都被遮蔽,諸魔兵衆都被其摧伏;使全部衆生舍棄憍慢之心,除去憤怒和害人之心,破除煩惱之山,息滅諸多惡法,使無鬥诤之心增長,永遠保持和善相處之心。這些海幢比丘以幻力開悟衆生,使其滅除罪惡,使其對生死産生恐怖,使其出離六道,使其遠離染著,使其住于無上菩提之心,使其修習一切諸菩薩行,使其住于一切諸波羅蜜,使其進入一切諸菩薩地,使其觀想一切微妙法門,使其知曉一切諸佛方便。海幢比丘變化出的這些,充滿了全部法界。

  爲應對聲聞、緣覺等二乘使其可以解脫,海幢比丘從其背上,生出無數百千億聲聞、獨覺。這些聲聞、緣覺,爲執著我者宣說並無我的存在,爲執著常恒不變者宣說一切行都是無常的,爲貪戀身心者宣說不淨觀,爲有瞋行者宣說慈心觀,爲有癡行者宣說緣起觀,爲執著于等分行者宣說與智慧相應境界法;爲樂于執著境界者宣說境界是並不存在的;爲樂于執著寂靜處者宣說發大誓願完全饒益一切衆生之法。海幢比丘變化出的這些,充滿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從其兩肩,生出無數百千億諸夜叉、羅剎王,他們有種種不同的形貌、不同的色相,有的高大,有的矮小,都非常恐怖使衆生畏懼,無數的眷屬都分別圍繞著他們,而他們又守護著所有行善的衆生,保護著諸賢聖、菩薩等衆的聚會以及已經向往「正住」及進入「正住」的衆生。這些夜叉、羅剎,有的顯現爲執金剛神,守護著諸佛以及佛的住處,有的守護著全部一切世間。他們使世間的有恐怖感的衆生得以安隱,有疾病的得以痊愈,有苦惱的得以免除遠離,有過錯和惡行的使其得以厭棄悔悟,有災橫的使其得以息滅。他們使一切衆生都得到利益,使其全部舍離生死之輪而旋轉正*輪。

  海幢比丘從其腹,生出無數百千億緊那羅王,各有無數緊那羅女前後圍繞著這些緊那羅王;又生出無數百千億幹闼婆王,各有無數幹闼婆女前後圍繞著他們。這些無數的緊那羅王、緊那羅女、幹闼婆王、幹闼婆女每一位都演奏著無數百千種天樂,歌詠贊歎諸法實性,歌詠贊歎一切諸佛,歌詠贊歎發菩提心,歌詠贊歎修菩薩行,歌詠贊歎一切諸佛成正覺門,歌詠贊歎一切諸佛轉*輪門,歌詠贊歎一切諸佛現神變門,開示演說一切諸佛涅槃門,開示演說守護一切諸佛教門,開示演說使一切衆生皆歡喜門,開示演說嚴淨一切諸佛剎門,開示演說顯示一切微妙法門,開示演說舍離一切諸障礙門,開示演說發生一切諸善根門。海幢比丘變化出的這些,充滿了全部法界。

  從其面門,出無數百千億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四兵①圍繞,放大舍光,雨無量寶,諸貧乏者悉使充足,令其永斷不與取行②;端正采女無數百千,悉以舍施心無所著,令其永斷邪淫③之行;令生慈心,不斷生命;令其究竟常真實語,不作虛诳無益談說;令攝他語,不行離間;令柔軟語,無有粗惡;令常演說甚深決定明了之義,不作無義绮飾言辭;爲說少欲,令除貪愛,心無瑕垢;爲說大悲,令除忿怒,意得清淨;爲說實義,令其觀察一切諸法,深入因緣,善明谛理,拔邪見④刺,破疑惑山,一切障礙悉皆除滅。如是所作,充滿法界。

  從其兩目,出無數百千億日輪,普照一切諸大地獄及諸惡趣,皆令離苦;又照一切世界中間,令除黑暗;又照一切十方衆生,皆令舍離愚癡翳障;于垢濁國土放清淨光,白銀國土放黃金色光,黃金國土放白銀色光,琉璃國土放玻璃色光,玻璃國土放琉璃色光,砗磲國土放碼瑙色光,碼瑙國土放砗磲色光,帝青國土放日藏摩尼王色光,日藏摩尼王國土放帝青色光,赤真珠國土放月光網藏摩尼王色光,月光網藏摩尼王國土放赤真珠色光,一寶所成國土放種種寶色光,種種寶所成國土放一寶色光,照諸衆生心之稠林,辦諸衆生無量事業,嚴飾一切世間境界,令諸衆生心得清涼,生大歡喜。如是所作,充滿法界。

  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數百千億帝釋,皆于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寶珠系其頂上,光照一切諸天宮殿,震動一切須彌山王,覺悟一切諸天大衆,歎福德力,說智慧力,生其樂力,持其志力,淨其念力,堅其所發菩提心力。贊樂見佛,令除世欲;贊樂聞法,令厭世境;贊樂觀智⑤,令絕世染,止修羅戰⑥,斷煩惱诤,滅怖死心,發降魔願,興立正法須彌山王,成辦衆生一切事業。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章旨】海幢比丘于叁昧之中,從其面門生出無數百千億轉輪聖王,從其兩目生出無數百千億日輪,從其眉間白毫相中生出無數百千億帝釋,都于此叁昧之中做利益衆生之事。

  【注釋】①四兵:爲印度古代戰場上之四種軍兵。象兵,即每四人組成一隊,共護象足。馬兵,每八人組成一隊,共護馬足。車兵,每十六人組成一隊,共護軍車。步兵,每叁十二人組成一隊,執持兵杖。此處指轉輪王出遊之時所具的衛護之士。

  ②不與取行:十惡業道之一,指他人不給與而自己取之,即偷盜。禁製這種行爲者稱爲「不與取戒」,爲五戒中的第二戒。

  ③邪淫之行:又作「欲邪行」,爲「十惡」之一。指在家者于配偶之外的異性發生的性行爲,佛教居士者不可爲之惡行之一。以男性而言,指與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雖與妻子,但行于不適當之時間、場所、方法等,亦爲邪淫。

  ④邪見:指不正之執見,主要指撥無四谛因果之道理者。是「八邪行」、「十惡」、「十隨眠」、「五見」之一。以爲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也沒有由原因而生之結果,因此主張惡不足畏,善也不足喜。這些理論見解就是「邪見」。

  ⑤觀智:觀見佛法之正智。

  ⑥修羅戰:指阿修羅王與忉利天帝釋之戰鬥。修羅有美女而無好食,諸天有好食而無美女,互相憎嫉,故常戰鬥。其戰鬥之場所,稱爲修羅場;作戰之軍,稱爲修羅軍。

  【語譯】海幢比丘從其面門生出無數百千億轉輪聖王。這些轉輪聖王具足七寶,有四兵圍繞,放出無量光芒,降下無量之寶,使那些貧乏者都可以有充足的財物,使其永斷偷盜行爲;又有無數長相端正美麗的宮女,都做出種種施舍行爲而心卻沒有如何執著,使那些欲望強烈的衆生永遠斷除邪淫之行;使衆生産生慈悲之心,不殺戮生命;使衆生獲得最究竟的境界而常常說出真實的話語,而決不以虛诳之心說出虛僞不實的言說;使衆生相信接受別人的見解,不在衆生之間做出挑撥離間的行爲;使其以溫柔和緩的語言說話,從不使用粗俗惡劣的話語;使其常常演說很深刻而決定明了之義理,而不作沒有意義的空虛之言辭;爲其宣說抑製欲望之法,使其除去貪欲與愛戀之情,心無瑕疵與汙垢;爲其宣說大悲之義,使其去除忿怒,在意識層面得到清淨;爲其宣說真實之理,使其觀察一切諸法,深入因緣,善于明了真理,拔出邪見之刺,破除疑惑之山,除滅一切障礙。海幢比丘變化出的這些,充滿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從其兩目,生出無數百千億日輪。這些日輪,普照一切諸大地獄及諸惡道,使這些界別的衆生都遠離痛苦;也照耀著一切世界的空間之中,除掉黑暗;也照耀著一切十方衆生,使其都舍離愚蠢、無明的障礙;在垢濁國土放出清淨之光,白銀國土放出黃金色之光,黃金國土放出白銀色之光,琉璃國土放出玻璃色之光,玻璃國土放出琉璃色之光,砗磲國土放出瑪瑙色之光,瑪瑙國土放出砗磲色之光,帝青國土放出日藏摩尼王色之光,日藏摩尼王國土放出帝青色之光,赤真珠國土放出月光網藏摩尼王色之光,月光網藏摩尼王國土放出赤真珠色之光,一寶所成國土放出種種寶色之光,種種寶所成國土放出一寶色之光,照耀著諸衆生心之稠林,爲諸衆生辦成無量的事業,裝飾著一切世間的境界,使…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