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41

  ..續本文上一頁之鳥,爲印度教毗濕奴神所跨乘。在佛教中,爲天龍八部之一,翅翮金色,兩翼廣叁叁六萬裏,住于須彌山下層。據《長阿含經》卷十九載,此鳥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常取卵、胎、濕、化之諸龍爲食。

  ⑤羅剎:惡鬼之名。又作「羅叉娑」、「羅乞察娑」,意譯爲「可畏」、「速疾鬼」,女則稱「羅剎女」,爲印度神話中的惡魔。男羅剎爲黑身、朱發、綠眼,女羅剎則如絕美婦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羅剎具神通力,可于空際疾飛,或速行地面,爲暴惡可畏之鬼。羅剎也是地獄之獄卒,職司呵責罪人。各類惡鬼性質之羅剎,在佛教諸經中,也有轉變成佛教之守護神的情形,稱爲羅剎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冑,手上持刀,跨騎白獅。

  ⑥鸠盤荼:又作「俱盤荼」、「究盤荼」、「盤查」等,意譯爲「甕形鬼」、「冬瓜鬼」、「厭魅鬼」,爲隸屬于增長天的二部鬼類之一。此鬼啖人精氣,其疾如風,變化多端,住于林野,管諸鬼衆。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二所載,佛嘗敕毗樓勒天王(增長天)護持南方閻浮提;天王之下有鸠盤荼大臣,率領衆多部衆,具有大勢力,其下有鸠盤荼兄弟,檀提、懮波檀提、大肚、葛迦賒、摩诃缽濕婆、十手、山行等諸鸠盤荼眷屬。

  ⑦忍地:覺悟「無生忍」所得之修證階位。無生忍,爲「無生法忍」的略稱。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稱爲「無生法」;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動,稱爲「無生法忍」。蓋菩薩觀諸法性空,入于見道初地,而了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就算證得了「無生法忍」,進入了「無生法忍」之地。

  ⑧十力:佛教經典所說的「十力」有如來十力、菩薩十力、波羅蜜十力、世間十力四種,本經所說大多數是指如來十力。其具體內容見「入法界品之一」的注解。

  【語譯】這時,又有一萬名龍王,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等,在空中降下黑色的栴檀香;又有無數龍女演奏著天上的音樂,降下天上美妙的花朵以及天上的香水,恭敬供養勝熱婆羅門。這些龍王對善財童子這樣說:「善男子!當這位此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著自己的身體時,其明亮的火光普照一切諸龍的宮殿,使諸龍衆遠離對于熱沙的恐怖以及對于金翅鳥的恐怖,滅除瞋恨,身體獲得清涼的感受,心中沒有了汙垢,聽聞佛法即産生信仰與解悟,對于龍身産生厭惡,最終誠懇地忏悔祈求滅除業障,甚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之意,發心住于一切智。」

  這時,又有一萬名夜叉王在空中以種種供具恭敬供養這位婆羅門,並且對善財童子這樣說道:「善男子!當這位勝熱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我以及眷屬都對衆生産生憐憫之心。所有羅剎、鸠盤荼等也同時對于衆生産生同情心;由于這種慈心的緣故,這些羅剎、鸠盤荼對于衆生沒有了痛恨和加惱害之心,他們一起來見我。我與他們一起對于自己的宮殿不産生歡喜和執著,隨即與他們一起來到勝熱婆羅門的住所。當時,婆羅門隨即隨應我們的要求爲我們說法,所有在場者的身心都得到了安定和快樂,也使無數的夜叉、羅剎、鸠盤荼等發起無與倫比的菩提之心。」

  這時,又有一萬名幹闼婆王在空中這樣向善財童子說:「善男子!當這位勝熱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其明亮的火光照耀著我的宮殿,使我們得到了不可思議的無量快樂,因此,我們一起來到勝熱婆羅門的住所。這位婆羅門爲我們說法,能夠使我們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永不退轉。」

  這時,又有一萬名阿修羅王從大海出來,停在空中,解下右膝之輪,上前合掌向勝熱婆羅門行禮。這些阿修羅對善財童子這樣說:「善男子!當這位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我們阿修羅的所有宮殿、大海、大地都感覺到了震動,使我們舍棄了憍慢與放逸。于是,我們便一起來到了勝熱婆羅門的住所,跟從勝熱聽其說法,我們因此而舍棄遠離了谄诳,安住于忍地而堅固不動,圓滿成就了十力。」

  複有十千迦樓羅王,勇力持王而爲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于虛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一切震動皆悉恐怖,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爲我等如應說法,令修習大慈,稱贊大悲,度生死海,于欲泥中拔濟衆生,歎菩提心,起方便智,隨其所宜調伏衆生。」

  複有十千緊那羅王,于虛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等所住宮殿諸多羅樹、諸寶鈴網、諸寶缯帶、諸音樂樹、諸妙寶樹及諸樂器,自然而出佛聲、法聲①及不退轉菩薩僧聲、願求無上菩提之聲,雲:『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舍能舍,乃至清淨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末爲微塵,此微塵數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大願、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爲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余無量衆生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

  複有無量欲界諸天,于虛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②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淨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于天中;爲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爲我說法,令無量衆生發菩提心。」

  【章旨】又有迦樓羅王、緊那羅王等各一萬名紛紛從天界下降至伊沙那村落爲善財童子解除對于勝熱婆羅門的疑慮,並且激勵他向勝熱婆羅門求法。此外,還有無數天衆也下降至伊沙那村落爲善財童子解除疑惑。

  【注釋】①法聲:宣說佛法的美妙音聲。《賢愚經》卷十叁曰:「五百群雁愛敬法聲,即共飛來。」

  ②阿鼻:即八熱地獄之一的阿鼻地獄,又作「阿毗地獄」、「阿鼻旨地獄」,意譯爲「無間地獄」。《觀佛叁昧海經》卷五〈觀佛心品〉說,此地獄位于諸獄之最底層,有七重鐵城、七層鐵網,七重城內有劍林,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有十八獄卒。阿鼻四門于門阃上有八十釜,沸銅湧出,從門漫流。衆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者,命終後墮于此獄。由于在阿鼻地獄受苦之衆生皆不堪種種煎熬而痛苦叫喚,故此處又稱「阿鼻喚地獄」。又因阿鼻之猛火燒人,而稱「阿鼻焦熱地獄」。又阿鼻地獄極廣漠,非凡力所能脫出,其堅固猶如大城堡,故亦稱「阿鼻大城」。

  【語譯】這時,又有一萬名以勇力持王爲首的迦樓羅王變化成外道的童子之形,在空中這樣唱道:「善男子!當這位勝熱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其明亮的火光照耀著我的宮殿,發出的所有震動都非常恐怖。于是,我們一起便來到這位婆羅門的住所。當時,這位婆羅門隨即隨應我們的要求爲我們說法,使我們得以修習大慈法門,稱贊大悲法門,濟度我們脫出生死之海,將衆生從欲望的泥沼中拔濟出來,贊歎菩提心,發起方便智,針對衆生的根機與能夠接受的方面使其頑劣的品性得到調整折服。」

  這時,又有一萬名緊那羅王在空中這樣唱道:「善男子!當這位勝熱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我們所住的宮殿中的許多多羅樹、寶鈴網、寶缯帶、音樂樹、妙寶樹及許多樂器,自然而發出佛聲、法聲以及不退轉菩薩所發出的聲音、願意求證無上菩提的聲音,他們說:『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對于難于割舍的都能夠舍棄,甚至能夠使一切智、一切行都能夠得到清淨;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前往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之後,就進入涅槃境界。』善男子!如果有人將閻浮提的所有草木都研成細末,這些細末的數量是可以知曉其最終邊際,但我們宮殿中的寶多羅樹以及許多樂器所說的菩薩名、如來名,所發的大願、所修行的法門等,是沒有人能夠知曉其邊際的。善男子!我們憑借所聞的佛聲、法聲、菩薩僧的聲音,生出無限歡喜,便前來這位勝熱婆羅門的住所。當時,這位婆羅門隨即隨應我們的要求爲我們說法,使我們以及其他無數的衆生獲得永不退轉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這時,又有無數欲界諸天,在空中以美妙的供養具,恭敬供養勝熱婆羅門。這些天衆這樣唱道:「善男子!當這位勝熱婆羅門以五熱炙烤自己的身體時,其明亮的火光照耀著阿鼻等一切地獄,地獄衆生所受的都得到滅除。我們因爲看見這些明亮的火光的緣故,心中産生清淨的信仰;以信仰之心的緣故,當其命終之時,就可出生到天上。我們因爲知恩的緣故,一起來到勝熱婆羅門的住所,恭敬瞻仰這位婆羅門,從來沒有感到厭惡和滿足。當時,這位婆羅門爲我們說法,使無數衆生發菩提心。」

  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于婆羅門所,發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于大聖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願聖者容我悔過①!」

  時,婆羅門即爲善財而說頌言:「若有諸菩薩,順善知識教,一切無疑②懼③,安住心不動。當知如是人,必獲廣大利,坐菩提樹④下,成于無上覺。」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叁昧⑤;纔觸火焰,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叁昧⑥。善財白言:「甚奇!聖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

  時,婆羅門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⑦。如諸菩薩摩诃薩大功德焰,能燒一切衆生見惑令無有余,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⑧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願如風輪⑨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⑩,中有童女名曰『慈行』11。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辭退而去。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