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止惡的律儀。後二戒與定心、無漏心同時生起,故名「隨心轉」;然別解脫戒與此相反,故名「不隨心轉」。從別解脫戒可防「身叁」、「語四」之非而言,又可稱「身律儀」、「語律儀」。所謂「身律儀」即「身叁」,是指不殺、不盜、不邪淫;「語律儀」即「語四」,是指不虛诳語、不離間語、不粗惡語、不雜穢語。
【語譯】在繼續南下的路途,善財童子觀察思惟這位善知識的教誨,其心猶如巨海之中降下大雲雨而從來不會有厭惡與滿足。善財童子這樣想道:「這位善知識的教誨,猶如春天的太陽,使得一切善法之根苗得以生長;善知識的教誨,猶如滿月,凡所照及之處都使其得到清涼;善知識的教誨,如同夏天的雪山,能夠除去一切諸獸炎熱與口渴;善知識的教誨,如同花朵盛開于池沼,能夠使一切善心之蓮華盛開;善知識的教誨,如同大寶之洲,使種種法寶充滿我的心;善知識的教誨,如同閻浮樹,積集了一切福智之花與果實;善知識的教誨,如同大龍王,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遊戲;善知識的教誨,如同須彌山般的無量善法,可以使叁十叁天在其中居住;善知識的教誨,猶如帝釋,有無數衆會圍繞,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蔽,能降伏外道、修羅的軍衆。」善財童子一路上就這樣想著。
善財童子遵照自在主童子的囑咐,逐漸地繼續南下,到達海住城。善財童子在海住城到處尋找具足優婆夷。這時,很多人都告訴善財說:「善男子!這位優婆夷在此城中自己的住宅內。」善財童子一聽說,隨即前往其門,並在其門前合掌而立向其致敬。
具足優婆夷的住宅非常寬敞,有種種莊嚴,有許多珍寶裝飾的圍牆勾勒出其邊界,四個方向都裝飾著珍寶的大門。善財童子進入其住所之後,看見優婆夷坐在寶座上,正當盛年,容貌美麗,端正可喜,穿著簡樸,長發飄飄,身上沒有璎珞,其身體發出的威德光芒除佛、菩薩之外無與倫比。在其住宅內,鋪設了十億個座位,其數其裝飾遠非人、天之中能夠具備,這都是具足優婆夷的菩薩之業力所成就的。住宅中沒有存放衣服、飲食及其它一切生活需要的物品,只是在其座位前方放置了一個很小的器具。又有一萬名童女圍繞著優婆夷,這些童女的威儀容貌如同天上的宮女,各種美妙的珍寶裝飾著她們的身體,說話的聲音非常美妙,使聽者喜不自禁。這些童女常常圍繞在具足優婆夷的左右,親近瞻仰優婆夷,思惟觀察,鞠躬低頭,聽從優婆夷的教誨、命令。這些童女,身上發出美妙的香氣,普熏一切;如果有衆生遇到此香,所證所修都可永不退轉,沒有憤怒和害人之心,沒有凝結于心的怨恨,沒有嫉妒之心,沒有花言巧語的欺騙之心,沒有谄媚之心,沒有憎恨和愛著之心,沒有瞋恨之心,沒有修行二乘之心,沒有高慢之心,生起平等心,發起大慈心,發出爲衆生謀取利益之心,住于律儀心,遠離貪求心。凡是聽到具足優婆夷的聲音的,都歡喜踴躍;凡是看見其身體的,都遠離貪婪的汙染。
當善財童子觀察了具足優婆夷之後,便頂禮其雙足,在其身體周圍圍繞無數圈恭敬致敬,然後在其前方合掌而立,善財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未能知曉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我聽說聖者諄諄善誘,希望您能爲我回答這些問題!」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①,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隨諸衆生種種欲樂,出生種種美味飲食,悉令充滿。假使百衆生、千衆生、百千衆生、億衆生、百億衆生、千億衆生、百千億那由他衆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衆生;假使閻浮提微塵數衆生、一四天下微塵數衆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衆生;假使十方世界一切衆生,隨其欲樂悉令充滿,而其飲食無有窮盡亦不減少。如飲食,如是種種上味、種種床座、種種衣服、種種臥具、種種車乘、種種華、種種鬘、種種香、種種塗香、種種燒香、種種末香、種種珍寶、種種璎珞、種種幢、種種幡、種種蓋、種種上妙資生之具,隨意所樂悉令充足。
「又,善男子!假使東方一世界中,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如一世界中,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閻浮提微塵數世界、一四天下微塵數世界、小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中千國土微塵數世界、叁千大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一切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②。如于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又,善男子!東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一生所系菩薩食我食已,皆菩提樹下,坐于道場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章旨】具足優婆夷向善財童子顯示了自己所修的「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的殊勝功用。具足優婆夷可以隨衆生的欲樂以一小器具生出無盡的物品,滿足無數衆生、聲聞、緣覺的各種願望。
【注釋】①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關于此門,澄觀以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作了解釋。澄觀說:「即一小器融同法界,無盡緣起故;用無不應,應無不益,而其法界體無增減。又表『忍』必自卑故『小』,法忍同如一味爲『一』,內空外假爲『器』,『忍』能包含無外,故隨出無盡。」(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頁九叁四中)此法門是以「忍辱」波羅蜜爲修證目標的,其證成的法體即具有富德無盡的功用。
②最後身:即生死身中最後之身。又作最後生、最後有、最後末身。小乘佛教指斷一切見思煩惱、證無余依涅槃之阿羅漢,大乘佛教則指證佛果之等覺菩薩之身。
【語譯】具足優婆夷隨即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已經獲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法門,能夠在如此的一個器具中,隨應諸多衆生的許許多多欲樂,生出許許多多美味嘉肴,使衆生的欲望都能夠得到滿足。即使有百衆生、千衆生、百千衆生、億衆生、百億衆生、千億衆生、百千億那由他衆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衆生;即使有閻浮提微塵數衆生、一四天下微塵數衆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衆生;即使十方世界一切衆生,如此等等,都可隨應其欲樂而使其欲望得到滿足,而且此器具中的飲食並沒有窮盡也不會減少。關于飲食是如此,對于種種最可口的上等味道、種種床座、種種衣服、種種臥具、種種車乘、種種華、種種鬘、種種香、種種塗香、種種燒香、種種末香、種種珍寶、種種璎珞、種種幢、種種幡、種種蓋、種種上等的爲衆生生存提供基礎的東西,我都能夠隨應衆生的意願和所樂使其得到滿足。
「又,善男子!假使東方一世界中的聲聞、獨覺吃了我的食品之後,都可以證得聲聞、辟支佛果,住于阿羅漢身;如果一世界中如此,如此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閻浮提微塵數世界、一四天下微塵數世界、小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中千國土微塵數世界、叁千大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的所有一切聲聞、獨覺吃了我的食品之後,都可以證得聲聞、辟支佛果,住于阿羅漢身。
「又,善男子!東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的所有一生所系菩薩吃了我的食品之後,都可在菩提樹下悟道,坐于道場降伏魔軍爲衆生說法,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東方世界是這樣,南、西、北世界也是如此;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世界是這樣、上、下世界也是如此。
「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童女眷屬已不?」
答言:「已見。」
優婆夷言:「善男子!此十千童女而爲上首,如是眷屬百萬阿僧祇,皆悉與我同行①、同願、同善根、同出離道、同清淨解、同清淨念、同清淨趣②、同無量覺、同得諸根、同廣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義③、同明了法④、同淨色相、同無量力、同最精進、同正法音、同隨類音⑤、同清淨第一音⑥、同贊無量清淨功德、同清淨業、同清淨報、同大慈周普救護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衆生、同清淨身業隨緣集起令見者欣悅、同清淨口業隨世語言宣布法化、同往詣一切諸佛衆會道場、同往詣一切佛剎供養諸佛、同能現見一切法門、同住菩薩清淨行地。
「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于此器取上飲食,一剎那頃徧至十方,供養一切後身菩薩⑦、聲聞、獨覺,乃至徧及諸餓鬼趣,皆令充足。善男子!此十千女以我此器,能于天中充足天食,乃至人中充足人食。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
說是語時,善財則見無量衆生從四門入,皆優婆夷本願所請。既來集已,敷座令坐,隨其所須,給施飲食,悉使充足。
【章旨】具足優婆夷以其身邊的童女爲例讓善財童子親眼觀見此法門的神奇功用。
【注釋】①行:有叁類含義:其一爲「造作」、遷流變化之意。在「造作」的意義上,同于「業」,指能招感現世果報之過去世叁業(身業、口業、意業),亦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動。在遷流變化的意義上,即「有爲」之義,指因緣而起的一切法,「諸行無常」 、「五蘊」中之「行蘊」中之「行」即屬此類。其二爲動作、行爲以及爲到達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其叁指進行、步行,「行、住、坐、臥」「四威儀」之行即是此義。此處之「行」應該主要指第一類、第二類義項。
②趣:意譯爲「道」,指衆生以自己所作之行爲(業)所引導而有的來生之生存或生存世界,有「所往」、「因趣」兩種含義。具體而言是指「六道」或「五道」。
③義:意思;道理;意義、價值、利益。其中,「意義」與「義理」相通。「道理」指「正義」(正確的傳統道理)而言,反之則稱爲「不正義」、「邪義」、「異義」等。
④了法:即「了義」之法,凡直接、完全顯了述盡佛法道理之教,…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