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令其善根徧法界之園苑故,並皆即智故有光名。」(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八中。)另外,義淨將「波斯匿王」翻譯爲「勝光王」,不知二者是否爲一?
②波利質多羅樹:又作「波利質羅」、「波疑質姤」,全名爲「波利耶怛羅拘陀羅」,意譯「香徧樹」。慧苑《一切經音義》卷下說:「謂此樹根、莖、枝、葉、華、實皆能徧熏忉利天宮。」
③迦鄰陀衣:又作「迦旃鄰陀衣」 、「迦真鄰底迦衣」,指以迦鄰陀鳥毛所造之衣。以鳥毛所織之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九說:「迦止栗綿,亦名迦真鄰底迦,瑞鳥名也。身有細軟毛,非常輕妙,如綿緝績。以爲衣,或爲絮。轉輪聖王,方禦此服也。今雖有此鳥類,非鳥也。其毛粗惡,不堪緝績也。」
④帝釋雜華之園:即「帝釋四苑」之一的「雜林苑」。位于須彌山頂的善見城四面各有一苑,形皆正方,各苑之中央皆有一如意池,池中八功德水盈滿,爲帝釋諸天遊戲之處。「雜林苑」就是其中之一,謂帝釋諸天若遊此苑,則于諸種衆妙之境,所玩皆同,而俱生勝喜。
⑤帝釋善法之堂:即「善法堂」,位于須彌山頂善見城外之西南角,此堂縱廣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欄楯、七重鈴網,皆爲七寶所成,四方諸門皆樓橹臺觀,亦爲七寶所成,其地爲青琉璃寶,柔軟細滑,觸之如迦旃鄰提衣。堂中央有一寶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設帝釋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善法堂爲忉利天諸天衆之集會所。每逢叁齋日,天衆集于此堂,詳論人、天之善惡,並製服阿修羅。
⑥善見大城:即「善見城」,又作「喜見城」、「天帝釋城」,位于須彌山頂忉利天之中央,爲帝釋天所住之宮城。善見城四面縱廣各二千五百由旬,高一由旬半。其地平坦,以真金所成,以各種雜寶嚴飾,地面柔軟如兜羅綿,微風吹去萎花,散布新花。城有千門,由五百青衣藥叉神防守。城中有大殊勝殿,以種種妙寶莊嚴。城之四隅有四臺觀,由金銀等四寶所成。城外有衆車、粗惡、雜林、喜林四苑,周環各千由旬,爲諸天遊戲之處。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逐漸南下,到達「輸那」國土的「迦陵迦林」城,到處找尋「師子頻申」比丘尼。無數人都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此比丘尼在勝光王所施舍的日光園中爲無數衆生說法,謀取利益」。當時,善財童子立即前往日光園,仔細全面觀察。
善財童子看見日光園中有一棵名爲「滿月」的大樹,其形狀如同樓閣,放出大光明照射一由旬;看一棵名爲「普覆」的一葉樹,其形狀如同大蓋,放出如同毗琉璃般的赤青色光明;看見一棵名爲「華藏」的花樹,其形高大,如同雪山之王,降下許多美妙的花朵永遠沒有窮盡,也如同忉利天中的波利質多羅樹。善財童子又看到一棵甘露果樹,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種種衆果都完全具足;又看見一棵名叫「毗盧遮那藏」摩尼寶樹,此樹的形狀無比奇特,上有心王摩尼寶以及阿僧祇色相摩尼寶周徧裝飾。又有名爲「清淨」的衣樹,各種顔色的衣服在上面垂挂作爲裝飾;又有名爲「歡喜」的音樂樹,其音美妙,超過諸天之音樂;又有名爲「普莊嚴」的香樹,一直發出妙香,普熏十方,無所障礙。
這個日光園中又有泉水池塘,這些都以七寶作爲裝飾,黑色的栴檀泥凝積其水中,上面有美妙的金沙鋪滿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滿,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覆蓋在其上面,無量寶樹在其周圍排列。在這些寶樹下敷設師子座,以種種妙寶作爲裝飾,鋪上天衣,點燃妙香,絲綢寶帶裝飾其上,在其座上方設置了寶帳,以閻浮金網完全覆蓋在寶帳之上,寶铎慢慢地發出美妙的音聲。有的樹下敷設的是蓮華藏師子之座,有的樹下敷設的是香王摩尼藏師子之座,有的樹下敷設的是龍莊嚴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有的樹下敷設的是寶師子聚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有的樹下敷設的是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有的樹下敷設的是十方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每一個寶座各有十萬寶師子座在其周圍圍繞,每一個寶座都有無數的裝飾品。
這一日光園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寶物,猶如位于大海寶洲之上。此園以迦鄰陀衣鋪設其地,柔軟妙好,能産生美妙的觸感,踩下去則沒足,擡起則地又恢複如初;無數諸鳥發出和雅之音,寶栴檀林樹美妙無比,種種妙花常常降落,沒有窮盡,猶如帝釋善見城外的雜林苑。日光園中有無比香王普熏一切,猶如帝釋善法堂。諸音樂樹、寶多羅樹、衆寶鈴網發出美妙的聲音,如同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唱出的歌音。日光園中的諸如意樹上有種種美妙的衣物垂布莊嚴,猶如大海。此園中又有不同顔色樓閣上千座,都是以衆寶作裝飾,如同忉利天宮的善見城。此園寶蓋遐張,如同須彌山峰。此園光明普照,如同梵王的宮殿。
善財童子此時所看見的日光園的無量功德、種種莊嚴,都是菩薩業報之所成就,是出世善根之所生起,是供養諸佛之功德所流出,在一切世間都是無與倫比的。所有這些都是從師子頻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廣大清淨福德善業」之所成就。叁千大千世界中的天龍八部、無數衆生,都同時進入此園而此園並不顯得狹小。爲什麼呢?這是此比丘尼不可思議威神力的緣故。
爾時,善財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徧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威儀寂靜,諸根調順,如大象王;心無垢濁,如清淨池;普濟所求,如如意寶;不染世法,猶如蓮華;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王;能除衆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栴檀香;衆生見者,諸苦消滅,如善見藥王①;見者不空,如婆樓那天②;能長一切衆善根芽,如良沃田。
在一一座,衆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或見處座,淨居天衆③所共圍繞,大自在天子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無盡解脫」。或見處座,諸梵天衆所共圍繞,愛樂梵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普門差別清淨言音輪」。或見處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自在天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菩薩清淨心」。或見處座,善變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善化天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一切法善莊嚴」。或見處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兜率天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心藏旋」。或見處座,須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夜摩天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無邊莊嚴」。或見處座,叁十叁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釋提桓因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厭離門」。
或見處座,百光明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④、伊羅跋難陀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⑤等龍子、龍女所共圍繞,娑伽羅龍王⑥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佛神通境界光明莊嚴」。或見處座,諸夜叉衆所共圍繞,毗沙門天王⑦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救護衆生藏」。或見處座,幹闼婆衆所共圍繞,持國幹闼婆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無盡喜」。或見處座,阿修羅衆所共圍繞,羅睺阿修羅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速疾莊嚴法界智門」。或見處座,迦樓羅衆所共圍繞,捷持迦樓羅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怖動諸有海」。或見處座,緊那羅衆所共圍繞,大樹緊那羅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佛行光明」。或見處座,摩睺羅伽衆所共圍繞,庵羅林摩睺羅伽王而爲上首;此比丘尼爲說法門,名「生佛歡喜心」。
【章旨】善財童子在日光園看見師子頻申比丘尼的身相與威儀等等,並看見七處天衆、天龍八部等分別圍繞,師子頻申比丘尼隨應爲其分別演說佛法。
【注釋】①善見藥王:産于喜馬拉雅山之藥名,能治一切病。舊《華嚴經》卷叁十七《離世間品》載,雪山善現藥王,以眼見之者,眼得清淨;以耳聞之者,耳得清淨;以鼻聞香者,鼻得清淨;以舌嘗味者,舌得清淨;以身觸之者,身得清淨;若取其地之土,則能除治百病,安穩快樂。
②婆樓那天:又作「縛噜拿龍王」,意譯「水天」,爲一切魚類、龍之王,十二天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乃西方之守護神。密教將其置于胎藏界曼荼羅中,位于外金剛部院西門之北側,身呈赤色,頭上有七龍頭,右手持輪索,左拳叉腰。
③淨居天衆:在色界四禅之最高處有五重天,爲證得「不還果」的聖者所生之處,因無外道雜居,故名「淨居」。這五重天是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④摩那斯龍王:八大龍王之一,又稱「摩那蘇婆帝龍」,意譯作「大身龍王」、「慈心龍王」等。此龍身長能繞須彌山七匝,故稱「大身」。又謂此龍主管降雨,將降雨時先起雲,待七日衆事均畢,然後降雨;因起雲雨時都從慈心出,因此稱之爲「慈心」。
⑤阿那婆達多龍王:八大龍王之一。「阿那婆達多」爲水池之名,意思爲「無熱」,此池常有龍出沒,稱爲「阿那婆達多龍王」。
⑥娑伽羅龍王:大龍王之一,觀音菩薩二十八部衆之一,音譯又作「娑竭羅龍王」、「沙竭龍王」,意譯「海龍王」。《長阿含經》卷十九〈龍鳥品〉說:「大海水底有娑竭龍王宮,縱廣八萬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嚴飾,皆七寶成,乃至無數衆鳥相和而鳴。」(《大正藏》卷一,頁一二七中)此龍王系降雨之龍神,從古以來修請雨之法時,都以之爲本尊。
⑦毗沙門天王:四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有可畏、天敬、衆歸叁城,率夜叉、羅剎二部鬼衆守護北洲兼及余洲。
【語譯】當時,善財童子看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徧坐于一切諸寶樹下的大師子座上,身相端嚴,威儀寂靜,諸根調順,如同大象王;其心無垢濁,如同清淨池;其普濟衆生所求,如同如意寶;其不染世間之法,猶如蓮華;其心無所畏,如師子王;其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同須彌山;其能使見者心得清涼,如同妙香王;其能除…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