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使無量衆生安住于聲聞、辟支佛地,使無量衆生住于如來地。
爾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念念觀察,思惟解了,深入安住,承佛威力及解脫力,則得菩薩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何以故?與喜目夜神于往昔時同修行故,如來神力所加持故,不思議善根所佑助故,得菩薩諸根故,生如來種中故,得善友力所攝受故,受諸如來所護念故,毗盧遮那如來曾所化故,彼分善根①已成熟故,堪修普賢菩薩行故。
爾時,善財童子得此解脫已,心生歡喜,合掌向喜目觀察衆生夜神,以偈贊曰:「無量無數劫,學佛甚深法,隨其所應化,顯現妙色身。了知諸衆生,沈迷嬰妄想,種種身皆現,隨應悉調伏。法身恒寂靜,清淨無二相,爲化衆生故,示現種種形。于諸蘊界處,未曾有所著,示行及色身,調伏一切衆。不著內外法,已度生死海,而現種種身,住于諸有界。遠離諸分別,戲論所不動,爲著妄想者,弘宣十力法。一心住叁昧,無量劫不動,毛孔出化雲,供養十方佛。得佛方便力,念念無邊際,示現種種身,普攝諸群生。了知諸有海,種種業莊嚴,爲說無礙法,令其悉清淨。色身妙無比,清淨如普賢,隨諸衆生心,示現世間相。」
【章旨】善財童子因爲往昔曾經與喜目觀察衆生夜神共同修行以及如來神力加持的緣故,目睹喜目觀察衆生夜神所示現出來的功能而獲得「菩薩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法界。善財童子又以偈頌體贊歎夜神的無上功德。
【注釋】①分善根:又稱「四善根」、「四加行位」,即「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此四者乃是發見道位無漏智的根本,故稱「善根」。此四善根系順趣于見道之無漏決擇智,因此又稱「順決擇分善根」。以佛覺爲己心,如火欲燃,名爲「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爲「頂」;印持無所取之境,順忍所無取之心識,名爲「忍」(暖位以佛覺爲己心,頂位以自心爲佛境,忍位則覺于中道);由此更進,則迷、覺兩忘,中邊不立,雖未至初地見道之出世間,然已到世間的最後邊際,縱屬有漏,但在世間已是第一,名「世第一」。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顯現的一切諸希有之事,念念觀察,思惟理解了悟,深入安住,承佛威力以及解脫力的加持,獲得了菩薩不可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因爲什麼緣故呢?因爲善財童子在往昔曾經與喜目夜神在一起共同修行的緣故,因爲如來神力加持的緣故,因爲不可思議善根所佑助的緣故,獲得菩薩諸根的緣故,生于如來種之中的緣故,獲得善友之力攝受的緣故,受到諸如來護念的緣故,曾經爲毗盧遮那如來所化的緣故,善財童子的分善根已成熟的緣故,堪修普賢菩薩行的緣故。
這時,善財童子獲得這一解脫法門,心中生出歡喜,合掌禮拜喜目觀察衆生夜神,並且以偈贊贊頌夜神曰:(偈頌語譯從略)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天神!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幾時耶?得此解脫身①已久如?」
爾時,喜目觀察衆生主夜神以頌答曰:「我念過去世,過于剎塵劫,剎號摩尼光,劫名寂靜音。百萬那由他,俱胝四天下,其王數亦爾,各各自臨馭。中有一王都,號曰香幢寶,莊嚴最殊妙,見者皆欣悅。中有轉輪王,其身甚微妙,叁十二種相,隨好以莊嚴;蓮華中化生,金色光明身,騰空照遠近,普及閻浮界。其王有千子,勇猛身端正;臣佐滿一億,智慧善方便;嫔禦有十億,顔容狀天女,利益調柔意,慈心給侍王。其王以法化,普及四天下,輪圍大地中,一切皆豐盛。我時爲寶女,具足梵音聲,身出金色光,照及千由旬。日光既已沒,音樂鹹寂然,大王及侍禦,一切皆安寢。彼時德海佛,出興于世間,顯現神通力,充滿十方界;放大光明海,一切剎塵數,種種自在身,徧滿于十方。地震出妙音,普告佛興世;天人龍神衆,一切皆歡喜。一一毛孔中,出佛化身海,十方皆徧滿,隨應說妙法。我時于夢中,見佛諸神變,亦聞深妙法,心生大歡喜。一萬主夜神,共在空中住,贊歎佛興世,同時覺悟我:『賢慧汝應起,佛已現汝國,劫海難值遇,見者得清淨。』我時便寐寤,即睹清淨光。觀此從何來。見佛樹王下,諸相莊嚴體,猶如寶山王;一切毛孔中,放大光明海。見已心歡喜,便生此念言:『願我得如佛,廣大神通力。』我時尋覺寤,大王並眷屬,令見佛光明,一切皆欣慶。我時與大王,騎從千萬億,衆生亦無量,俱行詣佛所。我于二萬歲,供養彼如來,七寶四天下,一切皆奉施。時彼如來說,《功德普雲經》,普應群生心,莊嚴諸願海。夜神覺悟我,令我得利益,我願作是身,覺諸放逸者。我從此初發,最上菩提願,往來諸有中,其心無忘失。從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恒受人天樂,饒益諸群生。初佛功德海,第二功德燈,第叁妙寶幢,第四虛空智,第五蓮華藏,第六無礙慧,第七法月王,第八智燈輪;第九兩足尊②,寶焰山燈王;第十調禦師③,叁世華光音。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然未得慧眼④,入于解脫海。
「從此次第有,一切寶光剎,其劫名天勝,五百佛興世。最初月光輪,第二名日燈,第叁名光幢,第四寶須彌,第五名華焰,第六號燈海,第七熾然佛,第八天藏佛,九光明王幢,十普智光王。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尚于諸法中,無而計爲有。
「從此複有劫,名曰梵光明;世界蓮華燈,莊嚴極殊妙。彼有無量佛,一一無量衆,我悉曾供養,尊重聽聞法。初寶須彌佛,二功德海佛,叁法界音佛,四法震雷佛,五名法幢佛,六名地光佛,七名法力光,八名虛空覺,第九須彌光,第十功德雲。如是等如來,我悉曾供養,未能明了法,而入諸佛海。
「次後複有劫,名爲功德月;爾時有世界,其名功德幢。彼中有諸佛,八十那由他,我皆以妙供,深心而敬奉。初幹闼婆王,二名大樹王,叁功德須彌,第四寶眼佛,第五盧舍那,第六光莊嚴,第七法海佛,第八光勝佛,九名賢勝佛,第十法王佛。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然未得深智,入于諸法海。
【章旨】善財童子又提出兩個問題,請喜目觀察衆生夜神回答。第一個問題是發心修行之後的修行過程,第二個問題是修得此法門的具體時節問題。喜目觀察衆生夜神以偈頌的形式對這兩個問題作了回答。此章依照時間先後爲序,說明在「寂靜音劫」、「天勝劫」、「梵光明劫」、「功德月劫」的修行情況。「寂靜音劫」主要說明發心情況,因未得「慧眼」所以也未進入解脫境界。在「天勝劫」的修行,因爲未能理解心的自性本來就是「空」,所以將「無」仍然執著爲「有」。在「梵光明劫」仍然未能明了「十行」中的第十行「真實行」之法。在「功德月劫」未能獲得「善巧回向」之深智,故未能進入佛智之海。
【注釋】①解脫身:本指佛身之一,但此處指菩薩修完第十地之後所獲得的「無學道」佛果。此時已經斷離世俗所謂的肉身,以解脫之後的正智爲「身」,故稱「解脫身」。
②兩足尊:又作「無上兩足尊」、「二足尊」,爲佛之尊號。因佛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及世間所有衆生都沒有的智慧,所以,佛是天、人之中,所有兩足生類中之最尊貴者。另外,「兩足」也比喻「權」與「實」、「戒」與「定」、「福」與「慧」、「解」與「行」等,佛即具足此兩足,而遊行法界,無所障礙。
③調禦師:又作「調禦丈夫」,佛十號之一。佛能調禦一切可度的丈夫,使他們發心修道。
④慧眼:指智慧之眼,是聲聞、緣覺二乘所證之眼。以此眼能夠了知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因其照見諸法真相,能夠度衆生至彼岸,因此稱爲「慧眼」。
【語譯】善財童子說完這些頌之後,又問喜目觀察衆生夜神:「天神!你是在什麼時候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具體是在什麼時節獲得這一解脫身的?」
這時,喜目觀察衆生主夜神以偈頌回答說:「我記得在過去世,一直到剎塵數的劫之前,有一處號爲『摩尼光』的國土,劫名爲『寂靜音』。有百萬那由他俱胝數目的四天下,其王數也是如此多,這些王各自統治自己的區域。其中有一處王都,號爲『香幢寶』,是最爲莊嚴美妙的,凡是見者都很欣悅。其中有位轉輪王,其身非常美妙,叁十二種相、八十種隨好都俱全;他是在蓮花中化生的,有金色光明的身體,其光騰空照耀遠近十方,並且也射入閻浮界。其王有一千個兒子,都具有勇猛而端正的身體;其臣佐有一億多,有極大智慧而且擅長各種方便;其嫔妃有十億,顔容如同天女,都以溫柔的脾性與慈心侍奉國王。其王以法治理教化四天下,在其輪圍山大地之中,一切都很豐盛。我當時爲寶女,具足梵音聲,身上發出金色光,照及千由旬。太陽落山之後,音樂也都停息了,大王以及侍禦,所有的人衆都安寢了。這時德海佛來到了世間,顯現出神通力,充滿了十方界;放出如海的大光明,其一切剎塵數的種種自在身,徧布十方。大地震動發出妙音,普告佛出世;天、人、龍等神衆,所有的衆生都很歡喜。佛的每一毛孔之中,變化出佛的化身海,十方都徧滿佛,隨應爲衆生演說妙法。我當時在夢中,看見佛的諸種神變,也聽到深刻的佛法,心中産生大歡喜。一萬名主夜神,一起在空中停住,贊歎佛的出世,同時啓發我說:『賢慧的你啊,應該起來!佛已經在你的國土出現,如海之劫也是難于遇求的,凡是見到佛者都可以獲得清淨。』我當時便醒來了,立即看見了清淨之光。我再仔細看此光是從何處來的。我看見佛坐于樹王之下,諸相莊嚴,就猶如寶山之王;一切毛孔中,放出如海的大光明。我看見這些心中就很興奮,便産生了這些想法:『希望我也能夠如佛一樣,有如此廣大的神通力。』這時我就去找尋大王以及眷屬,讓他們也看見了佛之光明,所有衆生都歡欣鼓舞。我當時與大王,帶領騎從千萬億,以及無量衆生,一起前往佛的所在地。我在二萬年中,供養這位如來,四天下中的所有七…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