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P23

  ..續本文上一頁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爲本,以布施爲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爲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二、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戒律,遠離垢染,獲得叁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叁、發光地∶叁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精修定學,得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定,不再爲貪嗔愚癡暗蔽,聖格升華,像光明一樣,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四、焰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叁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有愚癡,思想上也無謬誤,不生愛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樣熾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五、難勝地∶五地的菩薩,不但修滿了禅定,而且更證悟真實的谛理,離諸戲論,證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極難到達的階位,所以叫做難勝地。

  六、現前地∶六地的菩薩,圓滿了般若智慧,經常安住在滅盡定中,不起有漏心識分別,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可說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現前地。

  七、遠行地∶七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衆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叫做遠行地。

  八、不動地∶八地的菩薩,功德任運增進,願惱不再現行,不爲名利所動和境風所誘,只有大願度生,所以叫做不動地。

  九、善慧地∶九地的菩薩,無相無功用行,自證的固然無功用行,爲他說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淨法力,守護佛法寶藏,以純善的智慧開示衆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十、法雲地∶十地的菩薩,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謂補處菩薩,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雲朵,嚴密護身,可以發爲電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終成佛道。

  再往上就是等覺菩薩,然後就是成佛了。

  又《楞嚴經》上說:【阿難,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焰慧地”;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爲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盡真如際,名“遠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動地”;發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爲“等覺”;阿難,從幹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幹慧地,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上面是對于十地菩薩的介紹,至于菩薩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我們凡夫是不能測度的,更不能以凡夫的情見來宣說菩薩的境界,那樣只是盲人摸象而已!印光大師講:【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

  我們把教理供養給大家,以供參考學習。不過在末法時期,不用說是證十地菩薩果位,即使是證小乘的阿羅漢,乃至初果須陀洹也幾乎很少,前面我們提到的智者大師、藕益大師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尚且以凡夫自居,更何況是我們呢?現在一般人不學教理,修行得到一點輕安與感應,就以爲自己證果了,是菩薩了,甚至祖師大德都不放在眼裏,真是愚癡狂妄。甚至有些人入魔而不自知,以爲說自己是菩薩都太小了,還講自己是佛,真是大妄語,狂妄至極,若不努力改過忏悔,命終必墮阿鼻地獄,無量劫也不能得出。

  講到初地,想起了龍樹菩薩。我們所讀的《華嚴經》《楞嚴經》等許多經典,都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出來的。他老人家在佛教史上,對于佛法的弘揚與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有“釋尊第二”之稱,在中國被尊爲八宗共祖。《楞伽經》中有佛對龍樹菩薩的授記:“于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爲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像龍樹菩薩那樣的成就,所證得的是歡喜地初地菩薩,我們要學習教理啊,千萬不要走錯路!

  與會的大衆聽佛說法,有很多證得了十地菩薩,可見此法的威德!確實佛住世時,有很多證果的,很多經典都可以看到,但末法時期很難,因爲我們的根機太陋劣了,雖然我們也聽到這部經典,但“時衆機異,利益亦別”,我們從自身斷煩惱的角度來說,確實還是凡夫;但只要努力的讀經持咒,就可以全攝佛功德爲自功德,就可以與菩薩看齊,這個我們要有信心啊!

  【或有滿足六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六波羅蜜”就是“六度”,“滿足六波羅蜜”,就是六度圓滿,就是究竟圓滿的成佛。看到這裏,我們太驚訝了,與會的大衆居然有成佛的!可見此法與華嚴、法華是一樣的,都是講成佛的法,都是一乘了義的經典!此經更是圓頓之教,不用通途的叁大阿僧祇劫修行,“越叁祇于一念”,快速成佛!由此可知,此經確實能滿一切願,我們能夠值遇此經,必定是無量劫廣修福慧的結果,要珍重啊!

  我們今天雖然聽到此經,但煩惱沒有斷,沒有成佛,可是我們若能如法修持,在修持時也是“滿足六波羅蜜”!像藕益大師在講念佛時說:“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複起貪嗔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爲他歧所惑,即大智慧。”確實,真能念佛,就具足了菩薩的六度。我們真能如藕益大師說的那樣,真能誦經、持咒,那也是具足六度的,而且全攝諸佛圓滿的功德,爲自己的功德,豈不是于修持時“滿足六波羅蜜”嗎?

  再看下面【其婆羅門遠塵離垢,得五神通。】這是講無垢妙光得到的利益!“遠塵離垢”前面已經講過了,就是遠離了塵垢,“塵垢”是煩惱的總名,一般主要是指小乘初果斷除見惑而言。下面“得五神通”就是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若得“漏盡通”就最少也是阿羅漢的水平了。由此可知,無垢妙光從斷煩惱的程度來說,還沒有證阿羅漢果。至于是什麼果位,最少是初果以上,阿羅漢果以下。當然,這只是從斷煩惱的角度來說的,若從無垢妙光的發心,他是大乘菩薩的種姓;若說所的利益,也不僅是這些,由于他的祈請,才有佛講此法,我們才能修行此法,婆羅門所得的利益更是廣大無邊,前面也引用《無量壽經》講過這個道理了。

  說道【神通】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爲現在很多人迷信神通,希求感應,甚至誤入歧途,不知道如法的修持正法,所以要講講關于神通的問題。

  什麼叫神通呢?“妙用難測爲神,自在無礙爲通”。我們任何一個衆生,自性當中都有和佛一樣的神通。因爲我們有有種種的妄想執著,所以雖有神用而不通。真正的神通是【道通】,就是要好好的修行,把自己的煩惱習氣都去掉,那麼自性的神通就開顯出來了。《大日經》說:“菩薩住此,勤除五蓋,不久即五通齊發。”修行是“但得本,莫愁末”,神通只是枝末。若能如理如法修行,明心見性以後,然後好好的保任,去除自己的習氣,那時不求神通,神通自得,那個神通是自性的真神通。像曆代的祖師大德,他們都是有神通的,但很少顯露,只是在利益衆生的情況下,才略微顯一點。他們從不賣弄神通,爲什麼呢?因爲真正的神通,是去除習氣以後才有的,若是賣弄神通、炫耀神通,求別人的恭敬供養,那還是煩惱習氣啊,那個神通都是假的。

  【報通】就是前世修行,今世得到的報償,有神通。像元音老人爲我們講的明朝的破山祖師,他在甯波天童寺跟密雲圓悟禅師學法參禅。他沒有開悟,但能出“意生身”,所以經常在定中出去玩,有一次偷鄉人的鴨子玩,被發現追趕到寺院。但鄉裏人找遍了寺院都沒有找到他。後來圓悟禅師帶他到禅堂去找,一下子找到了破山禅師,把鴨子從袖子裏拿出來。圓悟禅師指著破山說:“神通是有啊,佛法未夢見在,趕出山門!”破山原以爲自己已經成道了,原來佛法還未夢見在,就祈求方丈:“請和尚慈悲,爲弟子開示。”圓悟說:“你破壞清規,廟不能住了,出去參“父母未生你之前是什麼樣子”。”後來破山祖師經過修行開悟後,成爲了一代大德。像這樣的神通就是前世修行所得報通,與開悟是兩回事,當然也不是真正的“道通”。

  【術通】就是*念咒、畫符等起用的神通。元音老人提到:【海燈法師在學佛前,是和他舅舅一起練武的,他舅舅是四川青城山的劍客。有一天,海燈法師在四川邊境看見兩個小喇嘛抽鴉片,就對他們說:“哎!你們還是和尚呢,怎麼抽鴉片,不學好!”一個小喇嘛說:“你別看不起我們。別看你有刀,有劍,我們念一個咒,你這刀劍就砍不破我們的手臂。”海燈法師搖搖頭表示不相信。小喇嘛說:“你不相信?等我抽完,讓你試試。”這個小喇嘛“呼呼呼”地把鴉片抽完,精神足了,嘴裏嘟嘟嘟念個咒,然後把袖子卷起來讓海燈法師砍。海燈法師開始不敢砍,只是用刀背輕輕一踫,“啪”刀被彈起來了。他又用了一點力,刀又被彈起來了。海燈法師想:咦?還管點用!小喇嘛說:“嗨,你用刀刃使勁砍,我這個法很靈的。”這次海燈法師用刀刃輕輕的一踫,“啪”刀又彈起來了。小喇嘛說:“你用勁砍,沒關系。”海燈法師這回用力一砍,“啪”刀又被彈起來了。這下海燈法師信服了,開始發心學佛法。海燈法師講他學佛的因緣就是這麼來的。】還有些外道,畫符,念咒給人治病等都屬于…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