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六)

  《妙法蓮華經》的法華會它是超時空的,對已經覺悟的人來說,這個法華會還是沒有散,對我們這個凡夫呢?這時間的觀念是一種虛妄的,看佛好像是已經滅度了,好像法華是曾經講過的。 這個時間是一個很奇特的,這兩天智朗他也給我拿了一本史帝芬·霍金寫的一本書,叫《果殼中的宇宙》。其中就有這樣的文字:“時間和空間是最讓我困惑的,同時時間和空間也比世間任何東西來的煩惱都少,時間和空間從來沒有給我帶來過就像其它東西有逼迫性的帶給我煩惱,但是當我來仔細來思維它的時候,時間和空間又最困惑我”。

  我們有哪一個躲得掉時間,我們自從生下來記事以來,我們自己就在長啊長啊,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叁十年過去了,甚至我們在經堂裏要想回家的話,要走回去,或者騎自行車,或乘車回去,這好像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對于科學家來說,它是一種現象。

  時間是一種現象,空間是一種現象,我們衆生處在時間和空間裏面不了解它,所以是一種無明,用我們佛經裏講,無量諸苦總結成八種苦,最後一種叫“五陰熾盛”之苦,這個“五陰熾盛”,其實就是指的我們在時間面前是這麼樣的無奈。這在佛教裏,佛菩薩已經告訴我們衆生。

  但是很少有人會知道,我們在時間面前會變得很痛苦,有幾個人會覺悟到,也只有像史帝夫·霍金這樣子的現代科學巨頭,才會有這樣子的頭腦,想到這個問題。但是《妙法蓮華經》的時間概念不是我們凡夫能夠明了的。

  所以以前智者大師在南嶽衡山開悟的時候,他特別的奇特,“華嚴法會俨然未散”。所以這個史帝夫·霍金他也這樣假設,這時間能不能倒流呢?流行歌曲唱道:時間這個列車是單程車票,開出去有去沒有回來的。但是史帝夫·霍金他就設想,這時間會不會回來,會不會重複。

  他對空間、對時間的了解,合在一起就成爲宇宙,他說這個時間和空間從哪裏來的?他研究的這本書,講來講去我們佛教裏一句話把它總結掉了:“于一塵中塵數刹”,于一個塵中有塵數刹。所以他把這本書的名字定名叫《果殼中的宇宙》。

  他定得還稍微大一點,那個果殼好像我們看得到摸得到,佛說一粒塵中,我們連感覺都沒有。“于一塵中塵數刹”“于一塵中”,不要說一個宇宙了,還會容有像塵埃那麼多的宇宙,這個空間概念,這是佛教的空間概念。所以佛教的時間概念從來不講于某時、某年、某月,佛講“一時佛在”,這個一時是什麽概念知道不知道?這“一時”當中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也就是說無盡的未來在這一時之中,無邊無際的過去也在一時之中,這個也是史帝夫·霍金他也是幻想這樣的。他說對于未來我們能夠預計些什麼呢?但是從他的科學概念裏來說,他說這個整個宇宙是個大黑洞,這個黑洞使我們對未來的預計受到限製。

  但是在佛教的概念就沒有這樣的,史帝夫他自己也這樣承認,他說我還在探索,生命中我還在靠近目標,他慶幸自己沒有到達目標,他說如果到達目標,我的精神世界將會枯萎掉。會不會啊?我們大家看過《妙法蓮華經》會不會枯萎掉?觀世音菩薩已經到達了人生的目的地了,他有沒有無所事事坐在家裏枯燥得不得了,很枯燥、很寂寞,有沒有?衆生這麼多在苦難當中,大有可爲。

  所以史帝夫他自己的身體枯萎了,大腦沒有枯萎,他說如果我的研究目的達到了,我的大腦大概也枯萎掉了,所以他很害怕。觀世音菩薩沒有這樣子,不單單大腦沒有枯萎,身體也就像月亮一樣,“月映千江有求必應”我們凡人都覺得自己無所事事,無可奈何,菩薩忙得不得了。

  我前兩天說,我們的觀世音菩薩肯定要比江澤民忙,“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個苦海多大?所以一上來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有無量的百千萬億衆生”,有這麼多的衆生,每一個衆生有多少苦惱?每一個衆生可以說有無量百千萬億苦惱,都要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求都能應。

  所以我們衆生,佛就告訴我們,說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好像跟小孩子講話一樣,生怕我們聽多了之後理解不了,一千個手,一千個眼你能理解得了,所以在這裏,果地裏面,世尊也是,因爲世尊一生當中帶領這個有緣弟子,大家聽了智慧都打開了,所以這個時候佛說,是用這個無量無邊的這個數字,不可計量的這個數字,恒河沙也拿出來了“恒河沙數、百千萬億劫”用這些時間概念用這些數字的概念來告訴我們,讓我們聽觀世音菩薩的威德之力,威威如是,生廣大的信心。

  信指什麼?信指我們有希望,觀音菩薩也不信,你這人就沒救了。

  所以我們剛才講到了“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我們看到這裏的時候對觀音菩薩,他大菩薩要度我們多不容易,有時候我們想想,現佛身那很好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多自在啊。

  衆位菩薩圍繞;有時候現聲聞身,聲聞身就比較苦了;現個羅漢身,一個人在山林樹下一坐入定,然後到人間托個缽給大家種個福田,結一個解脫的緣;有時候現天王身也很好看,坐在座椅上面,那個座椅會跟他一起飛,天兵天將保護,這個身也很好;有時候現比丘、比丘尼身,你看我們比丘、比丘尼在社會上常常被人看不起,說這個比丘、比丘尼肯定是家裏受了刺激,家破人亡了才會來出家的,常常被人看不起。

  觀世音菩薩現比丘、比丘尼身;有時候也現優婆塞、優婆夷身,優婆塞、優婆夷在這個社會也地位不大有,雖然現在恢複宗教政策了,黨有宗教政策了,但是宗教政策往往落實不了,大家對宗教沒有正確的觀念,容易往往被人輕視、輕慢,過去是“士農工商”,士排第一位,現在不是,現在商排第一位,工排第二位,農是最看不起的。

  幾十年前,如果誰是農業戶口,那就被人看不起,誰是工業戶口,吃商品糧的,哇!這人不得了,想盡辦法也要爭取一個。在古代不是,農民是地位很高的。士最高,因爲比丘叫乞士,地位很高的;優婆塞、優婆夷叫居士,也是很高的。

  但現在這個社會大家也不知道佛法是什麼,種種誤解看不起,但是觀世音菩薩也示現。甚至還有更醜的,有時候觀世音菩薩現龍身;現夜叉身;現一種鬼身;現乾闥婆身,是奏樂的。我們喜歡聽音樂的,有時候她現一個歌唱家、現一個很精通樂器的樂器家;阿修羅很好鬥,他鬥起來讓別人看笑話,有時候現這樣的身,這種獵鷹身他也現。

  迦樓羅,做鳥王的身也現;緊那羅,現唱歌的這種身;摩睺羅伽,大蟒蛇身有時候也現。你們怕不怕,有的人他就應該以現蟒蛇身來度,觀世音菩薩就現蟒蛇身。

  人非人等,這些人是指前面之外,人是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乃到那些他們的夫人,童男童女,這些之外的這些人,很多的這些人,這些人裏面或有是打鐵的,或有開車的,或有經商的,或有一般性的工人,或有大老板,很多不同的人。

  比如說日本有一個老板招工的時候,被招的人都以爲我自己有文憑,我自己讀過的哪些學校,以前從事過何等工作啊,這些大概很重要吧,我准備好了,到老板這裏來面試,老板不問這些,也不看文憑,就問他,你有沒有給你爸爸媽媽洗過腳啊?這下把他給問住了,他二叁十歲了,還真沒有給爸爸媽媽洗過腳。

  他說:你回去給爸爸媽媽洗個腳再回來面試,回去了他要給他媽媽洗腳。他爸爸早就去世了,他媽媽守寡把他拉扯大培養他讀書,培養他稍微有個文憑成了一點點小才,他這天回來之後一定要給他媽媽洗腳,他媽媽就說:這孩子,以前我給你洗腳,現在你爲什麼要給我洗啊!他說,這是任務,結果他媽媽就擦擦汗,坐下來。

  這個日本人就是說也不是說所有都是發財的,也有種地的,他媽媽就是種地的,把她褲角卷起來,一看她媽媽的腳這麼老了,全都是老繭,枯枯瘦瘦的一雙腳,他洗著洗著淚水就流下來了,想想媽媽培養自己多不容易,我們小孩子只知道要吃好的要穿好的,到學校裏還要跟別人比,攀高攀低的,同學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哪會想到父母親還在田裏面流汗,還會想到我們這樣的生活環境原來是父母給我們護持的。

  今天一洗腳,這些鏡頭都想起來了,找到了這種感覺,第二天他去面試去了,老板問他洗過腳了沒有啊?他說洗過腳了,他把他的感受就說了一遍,這個老板就錄取了他。這個日本人他爲什麼就重視這些呢?做人要有這些基本的道理,所以這個老板就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一樣,教他做好人,做好人跟文憑的高低不成正比的。不是說這個人是不是博士,是不是大學研究生,這人就一定好,這就不一定。

  所以觀世音菩薩有時候也現各種各樣的身,來說各種各樣的法,乃至非人的身,你看觀世音菩薩度我們多不容易啊!要想一想。

  爲了度我們真是用心良苦啊!所以無盡意菩薩問佛,他說:來到我們娑婆世界,遊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其事雲何?怎麼樣來跟我們衆生說法,度化我們真不容易,爲了度化我們真是千辛萬苦,我們衆生無量無邊的苦,一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消滅掉了,我們想想觀世音菩薩,是不是度無量百千萬億種苦啊?所以觀音菩薩就說,我爲度衆生的苦難,衆生受什麼樣的苦我先受什麽樣的苦,我不受我就不知道其苦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要知道,不是輕易就能得來的,不要說觀世音菩薩來度我們不能輕易來,就是看到這個《妙法蓮華經》也不是輕易的。這個佛教能夠一代一代保存下來都不是輕易的。

  古人就告訴我們:莫將經典輕易看。現在我們聽一點經坐在這裏很熱吧?以前中國人去取經的時候,穿過河西走廊,走過炎炎沙漠,翻過大雪山,之後到達印度,那裏又是熱帶,很熱。沒取到經一半的人就已經死在沙漠了;再剩下來的一半人其中一半又死在高山峻嶺;再過去有些人一半再到印度就生熱病死了,然後再求法、再回國,回…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開示(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