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集) 201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科注》第一百八十九面,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常寂光叁字全顯涅槃叁德如來秘藏。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寂即解脫德,塵勞永寂故。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我們看這一段。涅槃的叁德前面介紹過,這裏做個總結,就用常寂光這叁個字的名義來總結涅槃叁德。涅槃叁德就是如來秘藏,如來是對自性的稱呼。大乘佛法裏頭有一個例子,凡是稱佛都是從相上說的,凡是稱如來都是從性上講的。所以我們看到經典,有的時候稱佛,有的時候稱如來,意思不一樣。如來秘藏就是自性,自性這個秘,不是秘密,也不是神秘,是深密,太深了,一般人不知道。今天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部分,這一部分還是在佛身上發現的,爲什麼?佛有形相。但是在自性裏面,他們是一直到今天毫無發現。爲什麼?自性它不是形相。
我們這裏常常談到,它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科學哲學對它就一點辦法都沒有。科學哲學所使用的工具,沒有離開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沒有離開這些東西,用這些東西來觀察宇宙,它的極限就是叁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是它的極限。這叁種現象沒有了,它就沒有對象。正好自性沒有這叁種現象,這是科學哲學所緣不到的地方,它確實存在,它不是空無,真存在。佛告訴我們誰知道?唯證方知,你要證得,你就明白了。用什麼方法證?放下。這就說明科學家跟哲學家沒放下,所以他有極限。如果放下了,極限就突破,就沒有極限。那就是禅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淨土宗叫它做理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境界相同,都是說的一樁事情。
這個地方用如來秘藏。所以這個秘是深密,就是講叁德。第一個常,常是法身德,法身常住,就是它永恒不滅,它不生不滅,它如如不動。一切萬法全是假的,怎麼是假的?它不常住,常住的反面叫無常,萬法都是無常的,只有法身常住。法身沒有形相,法身沒有物質現象,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能夠現叁種現象。如果有緣它就現,什麼緣?衆生有感,這就是緣。衆生有感,它就現相,叁種現象它都能現,但是它本身與這叁種毫不相關,所以只有法身常住。
中國禅宗對于開悟的人、見性的人都有考驗,他是不是真開悟。你說你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道一句來」,用一句話說出來。我們看禅宗的《五燈會元》,這部書分量很大,裏面有一千七百條公案,就是有一千七百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說出他們見性的境界,都是對的。我們展開這書翻開來一看,像看天書一樣,不知道他講些什麼,講的話我們都不懂,文字認識,意思不懂。什麼人能看懂?見性的人一看就懂,知道他說些什麼。而說得最清楚、最明白的(我們看起來好像懂,實際上並不是真懂)就是惠能大師,他說得清楚,說了二十個字,自性是什麼樣子。根據他的描繪,第一個「本自清淨」,本來它自己就清淨,換句話說,從來也沒有染汙過。這是什麼?這是四德裏面的,我們講常樂我淨的「淨」,清淨,自性是清淨的。第二個「本不生滅」,那就是「常」。第叁個「本自具足」,這是「我」的意思。本自具足是什麼?具足一切萬法,一樣都不缺,在萬法當中得大自在。
世尊在《華嚴經》上給我們透了點消息,他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說如來沒有說佛,如來是從性上講的,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相好是我們一般講的福報,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教你成佛。成佛爲什麼?成佛全都得到,全都恢複了。爲什麼?你本有的,本有的全都露出來了,你都得到受用。何必去求名聞利養,何必去求五欲六塵,那個東西是你暫時得來的,而且後遺症不得了。爲什麼?它都不是善的。正常是自性裏本有的,爲什麼不恢複自己本有的,要到外面去搞根本是假的東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去搞虛妄的幹什麼?錯了。虛妄裏面幾乎都帶著嚴重的病毒,那害死人。自性裏面恢複出來,那全是圓滿的養分,爲什麼不向自性當中求,你向外面求?所以佛法稱爲內學,向內,經典稱爲內典,就說明一定向自性裏頭去求,自性之外沒有東西,全是假的。真正修行人,得道的高人,他對世間名利、五欲六塵、七情五欲絲毫不沾染,他快樂無比。他的樂從哪裏來?自性裏頭像泉水一樣從裏面往外湧,真樂,真得大自在!一切具足,他樣樣不缺,不缺陷。
常,法身常住。法身只有這個名,沒有現象。在《華嚴經》裏面,法身佛稱爲毘盧遮那。我背後當中這尊佛就是毘盧遮那佛,把他畫成像,他沒有相,畫成像來表法,你可不要著相。法身佛是個理,它不是現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都緣不到。真有這個東西,沒有它,一切法都沒有。它是真心,從真心裏面起了一個妄心,妄心叫阿賴耶,從阿賴耶變現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這麼來的。但是都是以真心爲本體,哲學裏面所講的宇宙萬物的本體,在佛法就講自性。這真的是本體,它不是一切相,但是能現一切相,能現是真的,永恒不滅,所現是假的,剎那生滅。
這個剎那生滅,我們要是依彌勒菩薩所說生滅的速度,科學名詞叫頻率,一秒鍾一千六百兆。你想想看,一秒鍾一千六百兆,一個生滅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掌握得住嗎?我們眼睛看不見,爲什麼?它速度太快了。眼睛看它還沒有留印象,它已經沒有了,它速度太快了,我們神經系統追不上。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這種生滅現象的相續相,就如同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現的那個相,它是一秒鍾二十四次生滅,我們的眼睛已經追不上了,把那個現象連成一起,我們看到了,單獨的一個現象,我們看不到。現在一秒鍾是一千六百兆,所以彌勒菩薩說,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不但凡夫沒有辦法執持,大乘教裏面講,誰能看到?八地以上。你就知道人家的定功多深,他的心多清淨,清淨到極點,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能看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看得見,這不是假的。菩薩的位次一共五十一個階級,最上面的五個階級看到,七地以下都看不到,功夫不一樣,真的不是假的,禁得起考驗。你不相信,你修定,你修到圓教八地菩薩的地位,你就看見了。
古往今來,現在沒有了,古時候有,清朝中葉以前還有,有得定的,有開悟的。縱然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能不能見到?不能,他要到八地才能見到。我們知道實報土,圓教初住菩薩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都住在實報土,這四十一個階級裏頭最高的四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四個位次的人看到。七地之前跟我們一樣,叫解悟,我們是聽佛說的,我們對佛有信心,佛不會騙人,又何況講出佛之外有等覺菩薩,還有十地菩薩最後的叁個位次,八、九、十,他們都親眼看到,不是佛一個人看到,看到的人很多,這就見到法身了。見到法身才真正得法身的受用,沒有見到得相似的受用,真實的受用得不到,常住!人沒有生死、沒有生滅,生死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二個寂,寂是解脫德,塵勞永寂,煩惱斷幹淨了,不但煩惱斷掉了,煩惱的習氣也沒有了。寂就是寂滅,他真正得自在,這常樂我淨裏頭的樂,是真樂,一絲毫煩惱都沒有了。光,是它起的作用,般若德,智光遍照,用現在的話說是感應。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我們剛才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用佛法說,我們身上的汗毛,汗毛的尖端,極其微細了,法身如來他知不知道?知道。爲什麼知道?因爲物質現象是波動變成的,它在動,動就産生信息,他就曉得。我這一根汗毛是健康的,還是帶有病毒的,他全知道,這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我們動個念頭,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都不知道,他知道,你這個念頭是正是邪、是善是惡,他全曉得。他在哪裏?他永遠沒有離開我,就在我的身邊,實在講就是我自己,我這個相是從他變現出來的。
我們在學習當中,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我們今天所現的一切相不能離開屏幕,離開屏幕就沒有,屏幕才能把我們顯出來。我用屏幕代表法身,我們的應身、報身這些身是裏面的現相,你決定離不開法身,離開法身什麼都沒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虛空法界,都要依靠它才能顯示出來;空間時間都是它襯托出來的,沒有它時間空間都沒有了。它是一切法的本體,它能現能生,阿賴耶能變,這是基本的概念,老師爲我們說出來了,佛菩薩是老師。說出來之後目的何在?教我們去證實。如果你不能夠證得,你不得受用,你所得到是叫解悟,我們今天講知識,不是智能。如何從知識變成智能,這就叫轉凡成聖,我要得它的受用。解悟,解悟有好處,解悟能夠幫助你增長信心,你真相信,真相信才真正發願,我要把它證得。證得的方法是放下,如果不能放下,你永遠停留在知識這個階段,就是解悟,你不能夠契入境界,佛法之可貴是教你契入境界。
現代的科學提出來一個叫零極限。零極限是什麼意思?就是此地講的法身德,就這個意思。他知道有這麼回事情,他沒有辦法證得,他也非常努力,希望能夠回歸到原點。這個看出來什麼?整個宇宙是個很大的循環,我們從這個原點出發,一念不覺迷了,從這出發,迷了之後愈迷愈深,搞十法界、搞六道、搞叁途,最後你學佛的時候又回歸到原點,回歸到原點成佛了。所以布萊登講的《無量之網》,這個講得很好,無量之網形容法身,法身沒有形相,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儀…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