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叁集) 20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一百九十八面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故《大經》雲:世谛但有名,無實義。第一義谛,有名有實義。佛是究竟第一義谛故。」念老引用裏面的「大經」,這兩個字都是指《華嚴經》,稱《華嚴》爲大經;就淨宗來講,稱《無量壽經》爲大經。「世谛」,我們先把第一義谛簡單做個介紹,這出自于《佛學大辭典》的「第一義谛」。
「二谛之一」,谛這個字我們現在人稱之爲真理,在佛法裏面意思是真實,這才稱之爲谛。二谛,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他所依據的事跟理,把它稱之爲二谛,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第一義谛是出世間法,是佛與法身菩薩所證得的,確確實實是一切法的真相,稱爲第一義谛。所以第一義谛有很多意思。「又雲真谛」,真谛就是第一義谛。「聖谛」也是說這個,這個「聖」是指的佛與法身菩薩,叁賢十聖。「勝義谛」,勝是殊勝,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也稱爲「涅槃」,也稱爲「真如」,也稱爲「實相」,也稱爲「中道」,也稱爲「法界」,也稱爲「真空」。這是略舉幾個名詞,如果把經典裏面對這個意思都找出來,大概將近一百個。佛講經說法,爲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的不同的名相?這是他說法的善巧方便,讓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名相也是世谛;如果不執著名相,世谛也是真谛。由此可知,真妄實實在在講是你有沒有見到事實真相,沒有見到事實真相的,全叫世谛。由此可知,十法界所看到的全叫世谛。真谛誰見到?必須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禅宗裏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人見到真谛了。真谛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見到了,一切法的真相就是第一義谛。
現在科學裏頭有個名詞叫「零極限」,有這個味道,一切都歸于零。這個一切東西歸零,最新的這個科學名詞,實際上是佛法講回歸自性,那就歸零了,回歸常寂光,就歸零。因爲自性跟寂光裏面,叁種現象都沒有,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什麼都沒有。但是自性能生萬法,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比萬花筒還妙,因爲萬花筒裏面到底還有一點東西在,還有幾張碎紙片,顔色不同,還有。轉起來你看,怎麼轉也找不出一個相同的圖案出來,這很妙。但是自性,用萬花筒比喻是比喻個彷佛,萬花筒有幾片,自性裏沒有;沒有能夠變出一切東西,這就是萬花筒比不上的地方。萬花筒可以能夠比十法界依正莊嚴,非常像。所以自性沒東西能比,科學跟哲學達不到,發現不了它。佛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唯證方知,那就是這些名詞、真理要見性才知道。聖谛、勝義谛、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真空,都必須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才能曉得它。
所以「總以名深妙之真理」。「名」就是第一義谛這個名,用這個名詞顯示深妙的真理。「谛者真實之道理也」,這是解釋第一義谛的意思是什麼,谛就是真實的道理。「此道理爲諸法中第一,故雲第一義」。怎麼是第一?所有一切事相,事離不開理,沒有理不可能有事發生,有事一定有理,有理一定有事。但是,理是一個,叫真理,事千差萬別。這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他的報告最後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谛,萬法是俗谛,萬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而自性什麼都不是,能生萬法。它爲什麼能生?叫法爾如是,自性裏頭雖然什麼都沒有,不能說它是空,能大師知道,所以他第叁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裏有沒有?有,有你看不見,你摸不到,你也想不到。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緣不到它,所以說它叫空,用真空,用這個字來形容它。真空不空,它遇到緣,它就能現相。遇到什麼緣?衆生有感,衆生是十法界的。十法界衆生所有一切的活動,身體的活動這是物質,心理的活動是第六、第七、第八識,這屬于心裏的活動,自性統統有反應。他的活動這種信息,這信息才動就周遍法界,《妄盡還源觀》上說的,就周遍法界。
自性接收到你這些活動,立刻就有反應,反應是什麼?出生無盡。在《還源觀》裏面講起二用,二用第一個是依報,宇宙,法界虛空界立刻就現前。第二個正報,正報就是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時出生,什麼時候?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是當下這一念。每一個念頭都是當下一念,因爲它沒有相續的,它不是相續的,念念都不相同。如果是相續的,念頭是相續的,我們十八歲,永遠十八歲,那就是相續的。它一個片比一個片老的時候,它就不是相續,所以要懂得這個。相續是完全相同的,實際上它不一樣,每個念頭都不一樣。我們人會老化,生老病死,我們以這個老來說,念念都不一樣,一念比一念老。這個念微細,一秒鍾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念念老化。不是一年比一年老、十年比十年老,那是你看得很明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個老化,你看不到。從這個地方你就能慢慢去體會到,念念不一樣,所以它不是相續的。我們說相續,前頭加兩個字,相似相續,大同小異,只能夠這樣說法,大同小異,其實每一個念跟每一個念都是獨立的。
所以佛才說出這樁事情,就是現象,起二用。顯一體,起二用,起二用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裏面不存在什麼時間、空間,沒有。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在哪裏?就在當下,這種作用變化就在當下,就在現前,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這是事實真相,這叫第一義谛。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性體比較容易體會,森羅萬象跟我們也是一體,你不容易體會。法性、法相,法相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是一,法相哪有二?二就講不通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衆生妄念裏頭産生出來的,分別執著是妄念。離開分別執著,沒有這些事情,全是虛妄的。這種境界愈說就愈深,但是它是事實真相。
所以,這個道理爲諸法中第一,它是諸法的根源。「此道理爲諸法中第一」,用現在哲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就是第一。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學名詞叫自性,這些都是它的名稱,第一義谛也是它的名稱,它名稱有幾十個,怎麼說都行。可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看到《華嚴》「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這世界太大了。所以經上用海作形容,世界海,全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心性沒大小,法界也沒有大小,心性是法界的性分,就是它的本體的一分。外面的現象,遍法界虛空界的現象是性分的相分,全體都是相分。我們就很差勁,我們在全體相分裏面只取那麼一毫,一滴一毫物質現象,認爲是自己的身;取自性裏面本自具足的意念的一分,認爲是自己的心,認爲是自己的阿賴耶。其實阿賴耶像海一樣無量無邊,阿賴耶其實就是迷了的自性,跟自性一樣大。末那就不一樣,末那就是水泡,起水泡,執著這個水泡是我,不知道大海是自己。水泡破了,就好像明心見性,豁然大悟,這才知道整個大海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大乘教裏面豁破無明,這個話很有道理,就是水泡破了,曉得是一體,性德自然流露出來。
佛菩薩爲什麼要普度衆生?度衆生很辛苦,要受很多苦難,衆生不能接受,爲什麼?因爲是一體,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像父母照顧嬰兒,嬰兒不知道,父母知道嬰兒跟自己是一體,嬰兒不曉得父母跟自己是一體,他迷。所以覺悟的人知道,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不覺的人完全不知道,覺悟的人是法身大士。誰覺悟?《華嚴經》圓教初住覺悟了,別教初地覺悟了,之前都不知道。我們從大乘經上聽到的這些信息,這叫解悟,學多了、聽多了,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沒證得。如何才能證得?放下就證得。我們沒放下。放下起心動念,就是法身菩薩,就是圓初住。起心動念放不下,能夠放下分別執著,那叫權教菩薩。只放下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只放下這個,最高不過是《華嚴經》上講的七信位的菩薩。十信就是十法界,七信沒有離開十法界。六信以下,在六道輪回沒出去,七信出輪回了,聲聞法界,八信辟支佛,緣覺法界,九信是菩薩法界,十信是佛法界,十法界裏面,沒出去。要突出必須把無明放下,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他出去了,超越十法界,這才是初住菩薩,這才見到第一義谛。所以十法界裏頭沒有分,十法界裏面佛菩薩知道有第一義谛,跟我們現在一樣,聽佛講的,解悟,不是證悟,放下這才是證悟。
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我們第一天見面,也是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向他請教這個問題。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容易的契入佛境界?我提出這麼個提問。今天如果有別人向我提出這個提問,我不是用章嘉大師的話,我會用老實念佛。章嘉大師給我講的是看破、放下,看破是對事實真相了解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老師教我,從理上講的。淨宗法門,理事微妙到極處,好像沒有把事情給你講清楚,但是它真有效果,你真老實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契入境界。看破放下,放下那是斷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大乘教裏常說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很難斷!我們在輪回時間太久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熏習的根深蒂固,洗不幹淨。從我們這一生經驗當中,六十年來沒有一天離開經典,大乘經教熏習六十年。我們不是上上根性,是一般中下根性,看破有那麼一點成就了,解悟,對大乘經教裏頭甚深的谛理能夠明了一些,也能夠說得出來,沒有懷疑,可是放下沒法子。幸好遇到淨土法門,我們用這個方法行,用這個方法還得要放下萬緣,世出世間法全部放下,一心專念,能行、能成就。如果不是這個法門,可就難了,這是真的,這樁事情黃念老給我講過好幾次。我們從認識之後,每年至少我會到北京去二…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