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集) 201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二百叁十五面第七行:
「叁、帶說淨土經論,有二百四十余種,此乃略舉其要,遺漏難免」。我們看念老的批注。「丙、帶說淨土經論」。「複有諸經論,雖不專論淨土,但亦帶攝稱贊極樂,勸導往生。其中昭著者」,這裏舉出十二種,這是曆代祖師大德常常引用到的,學佛的同修應該都知道。第一種《法華經》,第二《悲華經》,第叁《隨願往生經》,第四《文殊說般若經》,第五《目連所問經》,第六《十往生經》,第七《觀佛叁昧經》,這個裏頭佛給文殊菩薩授記,當生極樂世界;第八《文殊發願經》,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第九《入楞伽經》,這個裏頭記載,佛爲龍樹菩薩授記,生極樂世界;第十《毘婆沙論》,這是龍樹菩薩造的;第十一《大智度論》,這也是龍樹菩薩造的,這兩部大論;第十二《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造的。這是略舉出著名的。「淨土經論約百數十部,以上就本經部類,與帶說淨宗經論略舉其要。至于密部」,就是密宗裏頭,有關修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典籍還多,「爲數尚多,均未列入」。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世尊確實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念佛往生淨土重要!要是不重要,爲什麼要這樣反複多次的來宣講,其它的經論沒有這個現象。善導大師這兩句話說得是完全真實不虛,他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是說,一切諸佛如來示現在世間、在十法界,爲什麼?就是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這一門,這是最主要的一門,其它都是附帶的。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苦心我們要能體會,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真不容易,只要肯信就能往生。
我剛剛收到梵師這個信息,這是十一月十五,前天,晚上六點鍾。這信息傳給我的,梵師說,「老法師,弟子對不起您,讓您擔心了。叩祈感恩老法師多年愛護、疼惜,有您才有今日之果。請各位師兄、師姐千千萬萬相信有西方、有阿彌陀佛。如今的我,身在西方,心系衆生,亦將千百萬化身度諸有緣。阿彌陀佛!」傳這個信息來感謝。她不是一斷氣就到西方的,還是有一番折騰。叁時系念當中幫了很大的忙,系念佛事的功德不可思議。她是見到阿彌陀佛才相信真有,把以前聽經、學教的疑惑,半信半疑,我們這經上講的,這才斷掉,真正相信了。傳這個信息來勸大家,勸師兄、師姐們一定要相信西方真有。這個信息很難得。
造再重的罪業,只要肯回頭,回頭裏頭這是堅定的信心,沒有一絲毫懷疑;有懷疑,感應這條路就有障礙了。深信不疑,特別是在現前。她有這個緣分,全球淨宗學會大家都幫她忙。我們自己要想想自己,自己將來臨終的時候有沒有這個緣分?靠不住。如果像美國那個電影,「2012」那部電影,那種災難一來的時候,人驚慌失措,各各都不能自保,誰都顧不了誰,這個情形怎麼辦?悟梵要遇到這種情形,肯定惡道去了,她自己知道,她造的是地獄罪業。這個事情很可能。前幾年印度尼西亞的海嘯,幾分鍾的時間,二十多萬人就沒有了。海嘯不算太大,只是十米而已。日本叁月十一號的海嘯,也只是十幾米。他們拍攝的影片我沒看到,我想我們再去找,找來看看。當時日本的直升飛機在空中照下來,那些人告訴我,比那個電影裏面還可怕,幾秒鍾的時間,這沿海一個村、一個城就沒有了。所以這種災難走的,都是驚慌失措,帶著非常恐懼的心這樣走的,這個不好。誰有那麼大的定功,災難現前如如不動,他就不會跟著業力轉。我們今天念佛要有這種功夫,那種大災難面前的時候,自己不驚不怖,一句彌陀念到底,這個人決定往生。阿彌陀佛本願,最後一念,臨命終時最後一念,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假話,四十八願句句都兌現,這一點一定要深信不疑。我們要練習,平常日常生活中練習。順境、逆境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什麼?能提得起佛號,這叫真學佛,這叫真念佛。梵師傳這個信息給我們,好事,我們幫助她,她也幫助我們,提醒我們就是幫助我們。
下面是概要的第八段,說明「譯會校釋」這四樁事情。譯是翻譯,從梵文翻譯成中國文字,原譯本;會是會集,校是校訂。在這個之前,宋朝王龍舒居士第一次做會集本,做得雖然不圓滿,但是爲佛門大德稱贊。王龍舒的會集本,日本《大正藏》收了,《龍藏》也收了,可見得祖師大德都肯定、都承認它。幽溪大師《圓中鈔》裏頭引用《無量壽經》,全是王龍舒會集本裏頭的文字。校,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也是將一個版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把它做了一個節校的本子。比原譯本簡單,文字通順,讀起來很好讀。民國初年,好像有兩個本子都是用節校本做底本來注《無量壽經》,這下面都會說到。釋是解釋,就是批注。這一段給我們介紹這四樁事情。
我們看批注。「本經譯本,自漢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就是到宋朝以後,失傳了七種,「僅存五種」。這五種的經題、翻譯的人、年代都列在此地,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在二百叁十七面第六行。「本經譯本」。「本經乃我佛屢說」,就是多次宣說,「諸師競譯」,競是競爭,比賽的意思,在中國,十二次的翻譯。「東來最早」,從漢朝時候就傳到中國來,最早期經典傳到中國來的時候,裏頭有《無量壽經》。「譯本獨多」,這個見梅光羲居士本經序,這個序文附在後面。自漢到宋一共有十二次翻譯,宋元以後只存了五種,就是七種失傳了,目錄有,但書找不到了。
這現存的五種,第一種,《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這是「後漢月氏沙門」,月氏現在在新疆,古時候有個小國,也很有名,佛教挺興盛,「支婁迦谶」在洛陽翻譯的,一般稱爲《漢譯》,是漢朝時候譯的。
第二種,《佛說諸佛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這個經題很長,「一名《無量壽經》,一名《阿彌陀經》」。所以這部經有叁個名稱。是「吳」,叁國東吳的時候,叁國時代東吳,「月氏優婆塞」,在家居士「支謙」。這些都是現在新疆一帶的人,他翻譯的。這個本子我們簡稱爲《吳譯》。
第叁個,《無量壽經》。「曹魏」,因爲中國用魏做朝代的名字有好幾個,加上一個姓,曹魏是曹操,曹操兒子篡位之後就是魏,叁國時候的魏,就稱爲曹魏。「印度沙門康僧铠」在洛陽白馬寺翻譯的,稱《魏譯》。他的本子譯得最好,五種本子裏流通最廣,不但在中國流通廣,在日本流通更廣,日本的《無量壽經》幾乎就這一個本子。所以批注特別多,在日本的批注有叁十多種,比中國殊勝。在中國是小本《阿彌陀經》流通得非常盛行,批注也很多,日本是《無量壽經》。
第四種,《無量壽如來會》,唐朝南印度叁藏菩提流志翻譯的。這個本子是在《寶積經》裏面。《寶積經》完全翻出來了,是《寶積經》裏面的一部分,叫《無量壽如來會》,《寶積經》裏頭的一會。這就說明,世尊講《寶積經》這是個大單元,在這個大單元裏面講過《無量壽經》。
第五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朝西域沙門法賢譯。西域是現在的新疆,這稱爲《宋譯》。這是現存的五種。
失傳的有七種。批注裏面,我們看批注,批注在二百叁十九面第一行。「至于佚失之七種,據《開元釋教錄》」,開元是唐朝,唐明皇的時代,開元是他的年號。那個時候做了一個就是經典的目錄,叫做《開元釋教錄》,這個《大藏經》裏頭有。這就是佛經的總目錄,裏面有這些目錄,但是書沒有了。第一個是「《無量壽經》二卷,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這個失傳了,最早。
第二種,《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這也是曹魏時候帛延譯的,在洛陽白馬寺譯的,這個也失傳了。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他是東晉時候的人,他在廬山建一個蓮社,就是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現在的東林寺。集合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叁個人在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依靠的經本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因爲這個時候,《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沒有翻譯成中文,不知道梵文本有沒有傳到中國來,所以他們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在我想,非常可能就是這兩種本子,不知道是哪一種,一個是安世高的本子,一個就是帛延的本子。因爲底下這個《無量壽經》二卷,晉沙門竺昙摩羅察,大概跟遠公時代很近了,可能這個本子他看不到,應該是前面這兩種。非常可惜,特別是安世高的本子,安世高翻譯得好,流傳下來的東西沒有人不喜歡讀。
第四種,《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二卷,又稱爲《樂佛土樂經》,又名《極樂佛土經》。這是東晉西域沙門竺法力譯。這個時代大概跟遠公應該同時代,差不多的年代。
下面叁種都叫《新無量壽經》,一個是東晉迦毗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于道場寺。佛陀跋陀羅譯的經也不少。第六種,《新無量壽經》二卷,宋涼州沙門寶雲譯于道場寺。第七個是《新無量壽經》二卷,宋罽賓國沙門昙摩羅蜜多譯。這些本子,開元總目錄裏頭有書名,找不到書,失傳了。「以上連現存者,總八代十二譯」,從漢到宋八個朝代,十二次的翻譯。
我們看二百四十面批注,第一行。「以上阙失者七,連前存世者五,世稱十二代譯」,實際上是八代十二種翻譯。總計,漢有二種。吳有一種,叁國的時候吳一種。曹魏有二種,這都是叁國年代的。西晉有一種,東晉有二種,劉宋有二種,唐有一種,趙宋有一種。「蓋譯時,分在八代,譯本則爲十二種」。「《甄解》雲:凡于諸經中,傳譯盛無如今經」。這個話是說真的,佛經流傳到中國,翻譯之多,《無量壽經》是第一。那個時候傳來的梵本肯定不是一種本子,因爲翻譯成中文經典內容出入很大。如果是一個原譯本,決定不可能有這種現象,一個原譯本譯人不同,大同…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