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集) 201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三十五面第七行:
「三、带说净土经论,有二百四十余种,此乃略举其要,遗漏难免」。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丙、带说净土经论」。「复有诸经论,虽不专论净土,但亦带摄称赞极乐,劝导往生。其中昭著者」,这里举出十二种,这是历代祖师大德常常引用到的,学佛的同修应该都知道。第一种《法华经》,第二《悲华经》,第三《随愿往生经》,第四《文殊说般若经》,第五《目连所问经》,第六《十往生经》,第七《观佛三昧经》,这个里头佛给文殊菩萨授记,当生极乐世界;第八《文殊发愿经》,文殊菩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第九《入楞伽经》,这个里头记载,佛为龙树菩萨授记,生极乐世界;第十《毘婆沙论》,这是龙树菩萨造的;第十一《大智度论》,这也是龙树菩萨造的,这两部大论;第十二《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的。这是略举出著名的。「净土经论约百数十部,以上就本经部类,与带说净宗经论略举其要。至于密部」,就是密宗里头,有关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典籍还多,「为数尚多,均未列入」。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世尊确实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念佛往生净土重要!要是不重要,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多次的来宣讲,其它的经论没有这个现象。善导大师这两句话说得是完全真实不虚,他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意思是说,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在十法界,为什么?就是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一门,这是最主要的一门,其它都是附带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苦心我们要能体会,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真不容易,只要肯信就能往生。
我刚刚收到梵师这个信息,这是十一月十五,前天,晚上六点钟。这信息传给我的,梵师说,「老法师,弟子对不起您,让您担心了。叩祈感恩老法师多年爱护、疼惜,有您才有今日之果。请各位师兄、师姐千千万万相信有西方、有阿弥陀佛。如今的我,身在西方,心系众生,亦将千百万化身度诸有缘。阿弥陀佛!」传这个信息来感谢。她不是一断气就到西方的,还是有一番折腾。三时系念当中帮了很大的忙,系念佛事的功德不可思议。她是见到阿弥陀佛才相信真有,把以前听经、学教的疑惑,半信半疑,我们这经上讲的,这才断掉,真正相信了。传这个信息来劝大家,劝师兄、师姐们一定要相信西方真有。这个信息很难得。
造再重的罪业,只要肯回头,回头里头这是坚定的信心,没有一丝毫怀疑;有怀疑,感应这条路就有障碍了。深信不疑,特别是在现前。她有这个缘分,全球净宗学会大家都帮她忙。我们自己要想想自己,自己将来临终的时候有没有这个缘分?靠不住。如果像美国那个电影,「2012」那部电影,那种灾难一来的时候,人惊慌失措,各各都不能自保,谁都顾不了谁,这个情形怎么办?悟梵要遇到这种情形,肯定恶道去了,她自己知道,她造的是地狱罪业。这个事情很可能。前几年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几分钟的时间,二十多万人就没有了。海啸不算太大,只是十米而已。日本三月十一号的海啸,也只是十几米。他们拍摄的影片我没看到,我想我们再去找,找来看看。当时日本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照下来,那些人告诉我,比那个电影里面还可怕,几秒钟的时间,这沿海一个村、一个城就没有了。所以这种灾难走的,都是惊慌失措,带着非常恐惧的心这样走的,这个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定功,灾难现前如如不动,他就不会跟着业力转。我们今天念佛要有这种功夫,那种大灾难面前的时候,自己不惊不怖,一句弥陀念到底,这个人决定往生。阿弥陀佛本愿,最后一念,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假话,四十八愿句句都兑现,这一点一定要深信不疑。我们要练习,平常日常生活中练习。顺境、逆境练什么?练不动心;练什么?能提得起佛号,这叫真学佛,这叫真念佛。梵师传这个信息给我们,好事,我们帮助她,她也帮助我们,提醒我们就是帮助我们。
下面是概要的第八段,说明「译会校释」这四桩事情。译是翻译,从梵文翻译成中国文字,原译本;会是会集,校是校订。在这个之前,宋朝王龙舒居士第一次做会集本,做得虽然不圆满,但是为佛门大德称赞。王龙舒的会集本,日本《大正藏》收了,《龙藏》也收了,可见得祖师大德都肯定、都承认它。幽溪大师《圆中钞》里头引用《无量寿经》,全是王龙舒会集本里头的文字。校,是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也是将一个版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把它做了一个节校的本子。比原译本简单,文字通顺,读起来很好读。民国初年,好像有两个本子都是用节校本做底本来注《无量寿经》,这下面都会说到。释是解释,就是批注。这一段给我们介绍这四桩事情。
我们看批注。「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就是到宋朝以后,失传了七种,「仅存五种」。这五种的经题、翻译的人、年代都列在此地,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二百三十七面第六行。「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就是多次宣说,「诸师竞译」,竞是竞争,比赛的意思,在中国,十二次的翻译。「东来最早」,从汉朝时候就传到中国来,最早期经典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里头有《无量寿经》。「译本独多」,这个见梅光羲居士本经序,这个序文附在后面。自汉到宋一共有十二次翻译,宋元以后只存了五种,就是七种失传了,目录有,但书找不到了。
这现存的五种,第一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后汉月氏沙门」,月氏现在在新疆,古时候有个小国,也很有名,佛教挺兴盛,「支娄迦谶」在洛阳翻译的,一般称为《汉译》,是汉朝时候译的。
第二种,《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这个经题很长,「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所以这部经有三个名称。是「吴」,三国东吴的时候,三国时代东吴,「月氏优婆塞」,在家居士「支谦」。这些都是现在新疆一带的人,他翻译的。这个本子我们简称为《吴译》。
第三个,《无量寿经》。「曹魏」,因为中国用魏做朝代的名字有好几个,加上一个姓,曹魏是曹操,曹操儿子篡位之后就是魏,三国时候的魏,就称为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称《魏译》。他的本子译得最好,五种本子里流通最广,不但在中国流通广,在日本流通更广,日本的《无量寿经》几乎就这一个本子。所以批注特别多,在日本的批注有三十多种,比中国殊胜。在中国是小本《阿弥陀经》流通得非常盛行,批注也很多,日本是《无量寿经》。
第四种,《无量寿如来会》,唐朝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翻译的。这个本子是在《宝积经》里面。《宝积经》完全翻出来了,是《宝积经》里面的一部分,叫《无量寿如来会》,《宝积经》里头的一会。这就说明,世尊讲《宝积经》这是个大单元,在这个大单元里面讲过《无量寿经》。
第五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朝西域沙门法贤译。西域是现在的新疆,这称为《宋译》。这是现存的五种。
失传的有七种。批注里面,我们看批注,批注在二百三十九面第一行。「至于佚失之七种,据《开元释教录》」,开元是唐朝,唐明皇的时代,开元是他的年号。那个时候做了一个就是经典的目录,叫做《开元释教录》,这个《大藏经》里头有。这就是佛经的总目录,里面有这些目录,但是书没有了。第一个是「《无量寿经》二卷,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这个失传了,最早。
第二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也是曹魏时候帛延译的,在洛阳白马寺译的,这个也失传了。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是东晋时候的人,他在庐山建一个莲社,就是念佛堂,东林念佛堂,现在的东林寺。集合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依靠的经本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这个时候,《阿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成中文,不知道梵文本有没有传到中国来,所以他们依靠的就是《无量寿经》。在我想,非常可能就是这两种本子,不知道是哪一种,一个是安世高的本子,一个就是帛延的本子。因为底下这个《无量寿经》二卷,晋沙门竺昙摩罗察,大概跟远公时代很近了,可能这个本子他看不到,应该是前面这两种。非常可惜,特别是安世高的本子,安世高翻译得好,流传下来的东西没有人不喜欢读。
第四种,《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又称为《乐佛土乐经》,又名《极乐佛土经》。这是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这个时代大概跟远公应该同时代,差不多的年代。
下面三种都叫《新无量寿经》,一个是东晋迦毗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于道场寺。佛陀跋陀罗译的经也不少。第六种,《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于道场寺。第七个是《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译。这些本子,开元总目录里头有书名,找不到书,失传了。「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从汉到宋八个朝代,十二次的翻译。
我们看二百四十面批注,第一行。「以上阙失者七,连前存世者五,世称十二代译」,实际上是八代十二种翻译。总计,汉有二种。吴有一种,三国的时候吴一种。曹魏有二种,这都是三国年代的。西晋有一种,东晋有二种,刘宋有二种,唐有一种,赵宋有一种。「盖译时,分在八代,译本则为十二种」。「《甄解》云:凡于诸经中,传译盛无如今经」。这个话是说真的,佛经流传到中国,翻译之多,《无量寿经》是第一。那个时候传来的梵本肯定不是一种本子,因为翻译成中文经典内容出入很大。如果是一个原译本,决定不可能有这种现象,一个原译本译人不同,大同…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