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叁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叁集)  201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5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二百五十九面倒數第四行,我們接著講經題「莊嚴」這兩個字。

  「又經中,榮色光曜,不可勝視,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白珠摩尼以爲交絡,明妙無比。」這幾句都是說到極樂世界的光明遍照,我們人間天上無與倫比,真正是美不勝收。下面這是講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華果恒芳」,恒是永恒,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樹木花草隨著季節在變遷。我們曉得,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跟十方世界不一樣,十法界的衆生不相同,十法界的衆生身、土都是法相,不是法性,也就是阿賴耶的相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的轉識成智,也就是說,阿賴耶的八識五十一心所在極樂世界不起作用;極樂世界沒有緣,阿賴耶識雖有種子也不會起現行。所以那個世界叫一真法界。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真正是無量壽,沒有見性,但是他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力量非常之大。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家的報告,當中有一條,就是意念能量不可思議。別人的意念,幫助你的,跟你自己所發出的意念,那個力量可以相等。這個科學的理論可以來解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念力,加持所有到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衆生。實報土那沒有話說,他已經達到這個境界了,同居土跟方便土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換句話說,他們還是凡夫。同居土裏面是六道衆生去往生的,方便土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是用阿賴耶。這兩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彌陀本願,本願是十五劫以前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佛前面發的大願,這是四十八願。願發了要兌現,如果不兌現,這個願是空願。一定要修行,行跟願要融合成一體,行願不二。他用多少時間去修行?世尊告訴我們,五劫。沒有說中劫,沒有說小劫,這五劫就是大劫。五劫修行,于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這樣,這個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基礎是阿彌陀佛願行功德的成就,自然成就。宇宙之間像這樣自然成就的事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極樂世界建立之後,到現在十劫,這是世尊爲我們介紹的,十劫了。這十劫的功德不可思議,他以極樂世界這個處所,接引遍法界虛空界有緣衆生往生淨土。有什麼緣?只要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真正想到極樂世界去學習,那個地方像學校一樣,是學習,佛就會接引你去。所以,不需要其它的條件,只要你真信、真願他就會來接引。上上根人,像法身菩薩,去往生的人不少,他們生實報土,其次的聲聞、緣覺,再其次的六道凡夫,每天去往生的不計其數。所以這十劫阿彌陀佛度了多少人,這個功德確實一切諸佛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他將這個功德加持給一切往生淨土的這些人。有真實功德能加得上,不是隨便說說的。我們今天說念一部經給某個人,回向給他,有沒有好處?有,理上講得通。要至誠恭敬的心去念,他才能夠得到這個利益。如果我們心不誠,態度不恭敬,效果就很小,微不足道;是回向給他了,他好像沒有感覺到,這個道理在此地。

  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利益的加持,身變成法性身,居住的凡聖同居土也是法性土,這個不可思議。法性土裏面,所有一切都不會變化,時間之長,我們知道至少是叁個阿僧祇劫,真叫無量壽,這是有量的無量。可是,也許你不必要叁大阿僧祇劫,不要這麼長,你的煩惱習氣就斷盡了,業障也消盡了,你的地位就提升到實報土,在極樂世界很容易的事情,不難。生到實報土就等于說是真的無量的無量,真的無量壽。實報土裏面將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掉之後,就證得《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果位,這是圓滿成就了。這個果位不住在實報土,他住在常寂光,四土最高的常寂光淨土,他住那裏去了,那真正是無量,不生不滅。所以這條路我們可以走得通,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個個成就。善根,能信、能解,這是善根;真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福德,無上的福德;因緣我們有了,我們具足了,我們遇到淨宗、遇到這部大經,緣具足了。叁個條件統統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極樂世界,全體,四土叁輩九品,居住的環境都是華果恒芳,光明照耀。

  「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這是講花果的香味。你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我們這個世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生貪瞋癡慢疑;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斷煩惱、消業障,智慧增長,那個世界不一樣。「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具足是我們一般講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奇妙珍異」,這是講礦物,極樂世界,花果這是植物,這是講礦物,山河大地,奇妙的這些珍寶。「周遍校飾」,校飾是交互、裝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莊嚴、美麗。「鹹顯彼佛世界具足莊嚴」,這一句是黃念老說的,前面都是引用的經文,佛告訴我們的,顯示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周遍其國,是莊嚴一辭中所含交飾之義」,我們講五彩缤紛,無量的莊嚴。

  「至于具德者,則如經第九品中」,這是講我們所見到的人物、山河大地它的功德利益。第九品中說,「如實安住,具足莊嚴」。「故知極樂世界如是莊嚴者,蓋由于如實而安住也。實者,真實之際也。」這句話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自性、本性,大乘教裏面常講的法性。真實,只有法性是真實的,除法性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例外的。《般若經》上講的這兩句話,沒有說西方極樂世界是例外的,沒有說例外當然包括其中,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沒有例外。真實之際,這就是自性,真如自性、諸法實相,它顯示在諸佛的報土。它爲什麼會顯示?無明習氣還存在,它就能顯示;無明習氣要斷了,完全變成常寂光了。所以常寂光就是真實之際。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見到自性了,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來形容它,第一個他說「本自清淨」。我們這個經題上,提出大乘,特別是淨宗修行的綱領,「清淨、平等、覺」,這是性德。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我們雖然迷失了自性,在六道裏頭搞輪回,甚至于到叁途地獄道,自性還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染汙。染汙是什麼?染汙是意,不是自性。自性是真心,意是妄心,妄心裏頭有染汙,真心沒有。第二個說「本不生滅」,自性不生不滅。第叁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沒有一法不具足,不具足它就不能現,具足才能現。好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所現的這些色相,底片上具足,底片要不具足,它現不出來。那個底片就是真實之際,底片上能現。鏡頭一打開,照到銀幕上,沒有先後,同時出現。這是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的,同時顯現出來的,時間跟空間都沒有。

  雖然一時頓現,《楞嚴經》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現象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們發現物質現象是意念累積産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物質是假的,甚至于說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個我們都很難懂,這太深了。物質從哪裏來的?物質原來是意念,就是念頭,累積産生的幻相。念頭從哪裏來的?他說念頭是無中生有,它忽然蹦出來了,但是立刻又消失了。報告上這樣的形容,跟佛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完全相同。現在我們對大乘有很多不能理解、懷疑的地方,可以用科學家的報告來做證,我們就相信了,不懷疑了。

  至于它爲什麼會出來?這是什麼?這是講理由。是沒有理由,沒有理由這現象,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個問題科學家沒解決。可是佛說清楚了,大乘教裏面佛給我們講宇宙怎麼來的,萬法怎麼來的,我從哪裏來的,佛講的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是什麼?起心動念,一念不覺就起心動念,非常非常微細。從起心動念裏面就産生了心理現象,佛經上講的受想行識,就産生這個現象,這個現象裏面就會産生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叁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或者說阿賴耶的自證分、見分、相分,幾乎是同時生起的,在一念之間。

  這一念時間多長?科學家說太快了,我們的眼睛抓不住它,它太快了。彌勒菩薩把這個數據說出來了,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多少個念頭生滅了?叁百二十兆,一彈指。「念念成形」,這就是物質現象,每個念頭裏頭都有物質現象,而每個物質現象裏面都有受想行識。我們這才明了,《心經》常常念的「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在哪裏?五蘊就存在這一念之間。如果我們今天,今天都是用秒爲單位,一秒鍾我們能彈幾次?我們說一秒鍾可以彈五次,那就再乘五,一千六百兆;換句話說,一個念頭生滅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鍾裏頭它生滅一千六百兆次。每個念頭裏頭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它太快了。彌勒菩薩說「念識極微細,不可執持」,我們沒有辦法抓到它。這個對話,這是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今天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真的是這回事情。

  所以物質現象是從受想行識變現出來的,它是阿賴耶的相分。順序,阿賴耶的業相,就是阿賴耶的自證分,由自證分變現出見分,由見分變現出相分。見分是精神現象,受想行識,然後才變成物質。它真的是太快了,在那麼短的時間當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還有叁段,第一個阿賴耶的業相,第二個轉相,第叁個境界相。我們好像看到同時發生的,其實它還是有先後。科學家真了不起,提出「以心控物」,就是意念確實可以控製物質現象,可以改變物質現象。這個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由于如實而安住」,這就是有德,自性裏頭有德,剛才講的惠能大師的第叁句,「本自具足」…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