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三集) 201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五十九面倒数第四行,我们接着讲经题「庄严」这两个字。
「又经中,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这几句都是说到极乐世界的光明遍照,我们人间天上无与伦比,真正是美不胜收。下面这是讲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华果恒芳」,恒是永恒,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树木花草随着季节在变迁。我们晓得,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跟十方世界不一样,十法界的众生不相同,十法界的众生身、土都是法相,不是法性,也就是阿赖耶的相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的转识成智,也就是说,阿赖耶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在极乐世界不起作用;极乐世界没有缘,阿赖耶识虽有种子也不会起现行。所以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真正是无量寿,没有见性,但是他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力量非常之大。我们今天看到科学家的报告,当中有一条,就是意念能量不可思议。别人的意念,帮助你的,跟你自己所发出的意念,那个力量可以相等。这个科学的理论可以来解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念力,加持所有到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众生。实报土那没有话说,他已经达到这个境界了,同居土跟方便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他们还是凡夫。同居土里面是六道众生去往生的,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用阿赖耶。这两土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本愿,本愿是十五劫以前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佛前面发的大愿,这是四十八愿。愿发了要兑现,如果不兑现,这个愿是空愿。一定要修行,行跟愿要融合成一体,行愿不二。他用多少时间去修行?世尊告诉我们,五劫。没有说中劫,没有说小劫,这五劫就是大劫。五劫修行,于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这样,这个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基础是阿弥陀佛愿行功德的成就,自然成就。宇宙之间像这样自然成就的事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极乐世界建立之后,到现在十劫,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十劫了。这十劫的功德不可思议,他以极乐世界这个处所,接引遍法界虚空界有缘众生往生净土。有什么缘?只要真正相信,没有丝毫怀疑,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学习,那个地方像学校一样,是学习,佛就会接引你去。所以,不需要其它的条件,只要你真信、真愿他就会来接引。上上根人,像法身菩萨,去往生的人不少,他们生实报土,其次的声闻、缘觉,再其次的六道凡夫,每天去往生的不计其数。所以这十劫阿弥陀佛度了多少人,这个功德确实一切诸佛都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他将这个功德加持给一切往生净土的这些人。有真实功德能加得上,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今天说念一部经给某个人,回向给他,有没有好处?有,理上讲得通。要至诚恭敬的心去念,他才能够得到这个利益。如果我们心不诚,态度不恭敬,效果就很小,微不足道;是回向给他了,他好像没有感觉到,这个道理在此地。
往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利益的加持,身变成法性身,居住的凡圣同居土也是法性土,这个不可思议。法性土里面,所有一切都不会变化,时间之长,我们知道至少是三个阿僧祇劫,真叫无量寿,这是有量的无量。可是,也许你不必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要这么长,你的烦恼习气就断尽了,业障也消尽了,你的地位就提升到实报土,在极乐世界很容易的事情,不难。生到实报土就等于说是真的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寿。实报土里面将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之后,就证得《华严经》上所说的妙觉果位,这是圆满成就了。这个果位不住在实报土,他住在常寂光,四土最高的常寂光净土,他住那里去了,那真正是无量,不生不灭。所以这条路我们可以走得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个个成就。善根,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真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福德,无上的福德;因缘我们有了,我们具足了,我们遇到净宗、遇到这部大经,缘具足了。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极乐世界,全体,四土三辈九品,居住的环境都是华果恒芳,光明照耀。
「随风散馥,沿水流芬」,这是讲花果的香味。你看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我们这个世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生贪瞋痴慢疑;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断烦恼、消业障,智慧增长,那个世界不一样。「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具足是我们一般讲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奇妙珍异」,这是讲矿物,极乐世界,花果这是植物,这是讲矿物,山河大地,奇妙的这些珍宝。「周遍校饰」,校饰是交互、装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庄严、美丽。「咸显彼佛世界具足庄严」,这一句是黄念老说的,前面都是引用的经文,佛告诉我们的,显示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周遍其国,是庄严一辞中所含交饰之义」,我们讲五彩缤纷,无量的庄严。
「至于具德者,则如经第九品中」,这是讲我们所见到的人物、山河大地它的功德利益。第九品中说,「如实安住,具足庄严」。「故知极乐世界如是庄严者,盖由于如实而安住也。实者,真实之际也。」这句话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自性、本性,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法性。真实,只有法性是真实的,除法性之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例外的。《般若经》上讲的这两句话,没有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例外的,没有说例外当然包括其中,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例外。真实之际,这就是自性,真如自性、诸法实相,它显示在诸佛的报土。它为什么会显示?无明习气还存在,它就能显示;无明习气要断了,完全变成常寂光了。所以常寂光就是真实之际。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见到自性了,自性是什么样子?他用五句话来形容它,第一个他说「本自清净」。我们这个经题上,提出大乘,特别是净宗修行的纲领,「清净、平等、觉」,这是性德。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我们虽然迷失了自性,在六道里头搞轮回,甚至于到三途地狱道,自性还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意,不是自性。自性是真心,意是妄心,妄心里头有染污,真心没有。第二个说「本不生灭」,自性不生不灭。第三个「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没有一法不具足,不具足它就不能现,具足才能现。好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所现的这些色相,底片上具足,底片要不具足,它现不出来。那个底片就是真实之际,底片上能现。镜头一打开,照到银幕上,没有先后,同时出现。这是大乘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的,同时显现出来的,时间跟空间都没有。
虽然一时顿现,《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现象被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发现物质现象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物质是假的,甚至于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存在。这个我们都很难懂,这太深了。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原来是意念,就是念头,累积产生的幻相。念头从哪里来的?他说念头是无中生有,它忽然蹦出来了,但是立刻又消失了。报告上这样的形容,跟佛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完全相同。现在我们对大乘有很多不能理解、怀疑的地方,可以用科学家的报告来做证,我们就相信了,不怀疑了。
至于它为什么会出来?这是什么?这是讲理由。是没有理由,没有理由这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个问题科学家没解决。可是佛说清楚了,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讲宇宙怎么来的,万法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讲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是什么?起心动念,一念不觉就起心动念,非常非常微细。从起心动念里面就产生了心理现象,佛经上讲的受想行识,就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里面就会产生物质现象。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或者说阿赖耶的自证分、见分、相分,几乎是同时生起的,在一念之间。
这一念时间多长?科学家说太快了,我们的眼睛抓不住它,它太快了。弥勒菩萨把这个数据说出来了,弥勒菩萨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多少个念头生灭了?三百二十兆,一弹指。「念念成形」,这就是物质现象,每个念头里头都有物质现象,而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受想行识。我们这才明了,《心经》常常念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在哪里?五蕴就存在这一念之间。如果我们今天,今天都是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我们说一秒钟可以弹五次,那就再乘五,一千六百兆;换句话说,一个念头生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头它生灭一千六百兆次。每个念头里头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它太快了。弥勒菩萨说「念识极微细,不可执持」,我们没有办法抓到它。这个对话,这是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说的,今天量子力学家证明了,真的是这回事情。
所以物质现象是从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它是阿赖耶的相分。顺序,阿赖耶的业相,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由自证分变现出见分,由见分变现出相分。见分是精神现象,受想行识,然后才变成物质。它真的是太快了,在那么短的时间当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还有三段,第一个阿赖耶的业相,第二个转相,第三个境界相。我们好像看到同时发生的,其实它还是有先后。科学家真了不起,提出「以心控物」,就是意念确实可以控制物质现象,可以改变物质现象。这个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由于如实而安住」,这就是有德,自性里头有德,刚才讲的惠能大师的第三句,「本自具足」…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