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叁集) 2012/1/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二十四頁,最後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故《淨影疏》雲:天人善惡,泛說一切諸土之因。國土粗妙,泛宣一切諸土之果。」「天人善惡」是國土之因,「國土粗妙」是善惡之果,這個話說得非常之好。這樁事情被現代科學家發現了,就是發現念力它的能量不可思議,可以改變一切物質環境。對自己個人來說,我們個人的身體是個物質環境,這物質環境受誰的控製?受我們自己的念頭。這個發現是很了不起、很殊勝,幾千年來,佛說過,一般宗教也說過,古老的傳統文化裏頭也說過。但是最近應該可以說四百年,科學發達之後,人就不相信這事情了,認爲這個不合科學,科學的定律上沒有這個,大家把這個事情疏忽了,造成現前的災難。個人的災難就是煩惱跟病苦,現在許多這些毛病古時候都沒有發現的。到底從哪裏來的?現在我們知道從心想生,都是你自己不善的念頭,你自己沒有信心。
所以在中國古老傳統裏面,幫助一個人,從我們參學都能看到,古德裏頭都有記載。學人,就是學生去參訪一位大德,想跟他學,當然這個老人接見他,一定問他一些生活起居、學習的狀況,以及你對于古人哪些著書你有信心、你喜歡,對于現代當代的這些大德,你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是什麼人,仰慕的是誰。說清楚之後,這位善知識就告訴他,你的緣不在我這裏,你的緣在某處,你到那個地方去你會成就。他指點他,他到那個地方去,果然成就了。你能說這個指點的人沒有德行、沒有學問嗎?爲什麼?就是念力,你最相信的人、你最崇拜的人、最仰慕的人,他就是不行,他教你的東西你會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成功。爲什麼我這裏沒有緣?你對我這裏信心不足。跟那個一比較,你對那個信心足,對我這兒不足,我再有本事都教不了你,沒有信心,就這麼個道理。古大德心是公正的、公平的,他要成就你,他不會勉強:我不比他差,你跟我就可以了。不能成功的,一定要隨順他的意念。這種道理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好證據。我們要成就個人不能勉強:我這裏環境好,我也不錯,跟我就可以。不行,沒用處。必須對你有誠敬,印祖講的,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對你交情再好,關系再厚,往來再近,心裏頭不是真正誠敬,效果就談不上、就很差,這是真理。
我們對佛菩薩,對阿彌陀佛誠敬,對釋迦牟尼佛就疏遠一點,跟釋迦牟尼佛學東西能學成嗎?不行。要知道阿彌陀佛是誰介紹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禮敬阿彌陀佛之先,要先禮敬釋迦牟尼佛,介紹人,沒有介紹人怎麼會認識?不能認識阿彌陀佛,把介紹人就丟掉了,這個不可以,這忘恩負義。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我們的關系太大,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與這個有關系;我們居住這個地區會不會有災難,與這個也有關系。所以古人說的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祖宗。祖宗不在了,祖宗的教訓在,寫在書本裏頭。
中國的經史子集,集是文學,《弟子規》裏面講的「有余力,則學文」,沒有余力就別學那個東西。經、史、子非常重要,經是真理,可以說遠古時代老祖宗真實的智慧留下來的;曆史是經驗,都是真實的,可以給後人做參考的;子是諸子百家,這些人他們在人生倫理、道德、學術方面,在某方面有獨特的見解,也可以做參考。但是要知道,經、史是正知正見,經一定與性德相應,是真谛,在佛法講用真谛,曆史是俗谛,都可以用上一個谛字,谛就是真理。曆史是世俗的真谛,經典是世出世間法的真谛,那個高。諸子他也是真谛,但他不是圓滿的,他是局限的,一部分,某一部分他看得很有道理。
佛的經典純真,這個一定要肯定、要有信心,祖師大德見性,那就是純真,沒有見性,他雖是真他不純。古代的祖師大德,他們留下來的東西,可以說純真,因爲古時候嚴格,沒有明心見性不可以講經,怕誤導別人,沒有見性不可以著作。李老師當年告訴我,標准就是《大藏經》,《大藏經》裏面收的這些東西是經過嚴格的審查,在那個時代那些高僧大德他們看過。如果裏頭有問題,決定不能入藏,不能入藏就很難流傳下來,爲什麼?沒有人印,沒有人刻版印你的,很容易就失傳了。入藏就等于說是入歸數據庫,數據庫裏頭有你的目錄、有你的存書,這個不會失掉,國家來保管、寺院叢林來保管,純正之法!
中國最後編的這部《大藏經》,就是《乾隆大藏經》,那個時代高僧大德多,乾隆時候是盛世。清朝最好的叁個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太平盛世,儒釋道的高人輩出。沒這個環境就很難成就,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成就的人很多。這些典籍都是經過嚴格的審查,儒跟道都編到《四庫》裏去了,只有佛,這是乾隆皇帝對佛特別尊重,單獨給他編成一套《大藏經》,稱爲《龍藏》。不放在《四庫》裏頭,跟《四庫》分開,特別尊重。古人跟今人確實不一樣,有孔子那個味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現在反了,現在對古不相信,排斥,說它是封建裏頭的糟粕,是過去這些統治者拿這個東西來欺騙善良老百姓的,是用這個角度來看。
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今天走上了末路,科學家沒辦法收拾。科學家自己也說,科學發展到最後是世界毀滅,這他們自己說的。而且還舉出證據,五、六萬年之前,地球上也是一次科學極盛的時期,就是亞特蘭提斯,結果整個大陸沈到海底。現在這個發展差不多也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外國人繪製的地圖,大陸都沈下去,很多高山都消失掉了。懷疑,所感得是山崩地陷,我們現在才曉得,貪瞋癡慢疑這個五毒的厲害。這個五毒要是普遍在人心裏頭,地球上的居民大多數都是這麼個心,貪瞋癡慢疑,那就麻煩了。貪心,海水上升,江河泛濫,貪所感得的;瞋恚所感得的,火山爆發,氣候異常,都這個感得的,夏天特別熱,冬天特別冷,春秋沒有了;愚癡感得的是風災,過去曆史上從來沒發現的,一個月當中發生一百多次的龍卷風,這是曆史上沒有的,現在有,有一個月發生二、叁百次龍卷風;傲慢感應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懷疑感應的是信心失掉了,土地松散了,大地不堅固,山崩地陷。佛教給我們的,不貪、不瞋、不癡、不懷疑、不傲慢,有道理!
現在我們遇到災難了,怎樣幫助自己?怎樣幫助家人?怎樣幫助我們居住這塊地方?那就是裏面把貪瞋癡慢疑斷掉,情緒,一定自己要節製、要控製怨恨惱怒煩,要控製,不要發作。用什麼方法控製?用什麼方法把五毒化解?念佛是最好的方法。我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口裏頭是阿彌陀佛,就能把它化解。每天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別人跟我說話,回答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最到家的,我們在鄉村裏面看到的阿公阿婆,一天到晚拿個念珠阿彌陀佛。你跟他講話,笑咪咪的阿彌陀佛,也不知道他聽進去沒聽進去,他全是阿彌陀佛,真可愛。那是什麼?我們常常聽到佛法裏講功夫成片,我想那就是功夫成片的樣子。他心裏頭沒有雜念,不管你跟他講什麼,講好的、講壞的他都是笑咪咪的,都是阿彌陀佛。你不要看,那真不得了,那種人決定往生,那種人身心健康,絕對沒有毛病。那種人是有福的人,他住在那個地方,那個地區有福報,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們要向他學習,真學會了你了不起!
李炳南老居士當年告訴我,他真想學,就是學得不像,沒有學到家。他說的話是真的,真正想學愚夫愚婦,他真想學。我們現在能體會到這個味道,年輕體會不到,我到八十多歲體會到這個味道,那種人太難得了,他真有福報。他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什麼是非人我都沒有,什麼善的惡的都沒有,他平等了。這就是功夫成片,這就是一心不亂,這是決定得生,而且往生品位很高。我們這種雜心、妄念,這不行,僥幸往生,品位不高。所以我現在看到這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的,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的,我們從內心裏頭敬佩,這個人功夫成就了。我們自己認真努力,看看叁年五載、八年十年能不能做到?我們有這麼個目標、有這麼個方向,認真努力,放下萬緣,肯定可以做到。古人有句話說,這樁事情「唯有上智與下愚不移」,現在我們知道,上智跟下愚是平等的,當中這一截不要了,上智與下愚是平等的,都是最高的成就。當中這部分絕大多數就是所謂的知識分子。
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是粗、是妙?粗,像我們現在居住的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這個粗;妙,極樂世界也有凡聖同居土,妙。粗妙怎麼分?粗是無常的,剎那在變化;妙是永恒的,不變。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也是法性土,是自性清淨心裏面所現出來的。娑婆世界的六道是善惡業所現出來的,善業現的叁善道,惡業現的叁惡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怎麼想,環境就怎麼變,因爲境是隨心轉的。你要記住,永遠記住,我們身體是隨著我們念頭轉的,我們的念頭是正念,身體自然健康,長壽。我們心裏頭有邪念、有雜念,身體肯定有毛病,你身心不快樂,這是決定道理。貪瞋癡慢疑是邪念,自私自利、是非人我,無論是善是惡全是雜念。佛教導我們「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的心太雜、太亂了。所以,一切問題,老祖宗說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跟一切人事的關系,跟人的關系、跟事的關系、跟天地萬物的關系,都不在外頭,都在自己。就在自己的念頭,自己念頭如果正,所有關系都好,沒有問題,不在外頭,在自己,自己念頭不正,關系全壞了。不知道向自己內裏面去反省、去找解決,而且起心動念是怨天尤人,這樁事情害我怎麼樣,那個人害我怎麼樣,全錯了。
佛是怎麼教我們的?我們沒聽懂、沒做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