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0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0集)  2012/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四百五十二頁,從第一行看起:

  這是接著上面講淨土的菩薩,經文上說,「或有淨土,其土聖衆,雖有天眼,或見二千世界,或見叁千世界,不能普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我們前面學到此地。淨土,一般一切諸佛都有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相當于穢土,方便有余土相當于淨土,實報莊嚴土才是真淨土,真正的淨土。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這是穢土;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也就是方便有余土。釋迦佛住在什麼地方?住在他的真淨土,真淨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在什麼地方?經典上有記載,佛在世的時候,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你老人家的實報土能不能讓我們看到?佛是盤腿坐在座上,他老人家把腿放下腳趾按地,地面上的山河大地統統跟極樂世界一樣,無量珍寶莊嚴,大家都看到。佛把腿收回來,再盤腿坐上去,這個景象就不見了。諸位想想,真淨土在什麼地方?假淨土有界限,真淨土沒有界限,正是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佛心真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淨。他確實住在真淨土裏頭,我們看不見,這就是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不同,他能示現給我們看,這真淨土。

  一般淨土裏頭就是我們講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的天眼或見二千世界,或見叁千世界。一千世界是叁千世界裏面的小千世界,二千世界是中千世界,叁千世界是大千世界,出不了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也就是在娑婆世界,只能看到娑婆世界的叁千大千世界。有多大?黃念祖早年告訴我,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一個須彌山,日月繞須彌山而轉。我們過去很多人都誤會,把喜馬拉雅山當作須彌山,這是錯誤的一個看法。也有人以爲須彌山是太陽系,把太陽看作須彌山,這些行星看作四大部洲。念老告訴我們不是的,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的,銀河系才是單位世界,這就大了。銀河系的中心就是須彌山。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銀河系中心是個非常大的黑洞,黑洞也是個特殊的星體,它的引力很大,連光都被它吸收進去。正好今年,銀河的中心跟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就是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排成一條直線,這叫銀河對齊,天文學上一個名詞。很不容易遇到,那要好幾萬年才會碰到一次,這是天文的一個景象,一個景觀。

  馬雅預言認爲會給地球帶來災難,這個說法科學家一半認爲有可能,另外一半認爲不可能。可能跟不可能我們都不要放在心上,科學家教我們應對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就是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是美國布萊登博士說的,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我們無論有沒有都沒有關系,真的有了,不驚不怖,要有點定功,這個很重要,不被外面環境所動搖,這樣就好。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萬德洪名,名號所具足的功德沒有人知道,太殊勝了。要想真正了解彌陀名號的功德,你得好好研究這一部《無量壽經》,才能夠略知一二,如果不深入經藏,真的不知道。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易行,念很好念,很容易念,真正把六個字的意思搞清楚,那真是不簡單,難信易行。真信,念這句佛號功德就很大了,一念當中就修滿了萬德,念念圓滿功德,這還得了!我們以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必定往生。往生淨土就是成佛,法門殊勝不可思議。

  特別在末法時期,人根性鈍,比不上過去,這些事實我們都要細心去體會。我們自己看上面的兩代,看出個什麼現象?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老師這一代跟他的老師,就是我們祖師這一代,我們老師跟祖師比差很遠,那我們這一代跟老師比又差很遠,這個趨勢是往下降,不是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是興旺的相,一代勝過一代,這是提升,是好事,一代不如一代。在中國,我們的傳統文化跟儒釋道叁教都是往下降。那我們反看西方科學,他們是向上提升,一代比一代強。一九八0年代發現了微中子,而發現原子是八十年前,發現原子以後不斷的發現電子、原子核、中子,又提升到粒子,所謂基本粒子,再提升到誇克。叁十年前又發現了誇克還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跟誇克都有一百多種,發現中微子。所以科學是不斷在進步,我們不斷在退化,什麼原因,我們一定要知道。

  最近這兩百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可以說失掉了民族的自信心,什麼都是外國人好,月亮都是外國的圓,中國任何一樣好像都比不上外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儒釋道的心情就低落了,沒有從前人那麼真誠,那樣精進,就比不上,自然就衰了。我們看看前清嘉慶之前,高僧大德真多,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各個宗派都有。嘉慶之後到道光,外國勢力進來了;到鹹豐,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就開始有懷疑。往後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可以說完全沒有了,甚至于還有很多人想把中國傳統文化徹底消滅掉。在這個時代,幸虧英國出了一個聖人,我稱他作聖人,爲什麼?他救了中國文化。他在一九七0年代接受訪問說過這麼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二十一世紀亂世就是現在,整個社會混亂了,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聖人才能說得出來。什麼叫聖人?聖這個字,在中國這個字的意思,是對于宇宙人生真相明白的人,叫聖人。我稱他聖人沒錯,他對于事實真相了解,認識很清楚。如果把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都消滅了,人類的前途是一片黑暗。但是湯恩比這句話說出來了,影響並不大,爲什麼?傳播的面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但是這個話是真話,我們在聯合國做報告的時候提出過,希望多提幾次,大家都知道。

  現在在中國失傳很久的《群書治要》出現了,我們極力提倡,向全世界推薦。知道這部書的人愈來愈多了,都想看一看,我們印的量還不夠,好在現在不需要我們來印,各地方都翻印,這是好事情。這古人寫的,古書上節錄下來的,文字很深,有深度,所以必須要注音、要批注、要翻成白話文,鼓勵年輕人學古文、學文言文。中國的《四庫》跟《四庫荟要》這兩套叢書,這兩年又再版,都是好事情,但是分量不多,已經非常難得了。《四庫》原書只有七套,清朝亡國,在戰亂當中毀損了一半,現在《四庫》只剩叁套半,叁套完整的,一套殘缺的。《荟要》原本只有兩套,放在圓明園的一套被八國聯軍燒掉了,只留下乾隆皇宮裏面所收藏的一套,成爲孤本。前些年商務印書館將《全書》印了叁百套,世界書局將《荟要》印了兩百套,這不會失傳了。再版,這兩個書局通知我,我們機會來了,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這兩套書不至于在世界上消失,那量愈多愈好,分藏在全世界各地這些大學圖書館。災難有,我們相信不可能全部毀滅,總會有幾個地方存在。只要有幾套存在,這個東西就不會消失,我們做這工作。所以我向商務印書館買了一百套《全書》,向世界書局買了兩百套《荟要》。《全書》全部送到了,我送出去大概有七十多套。《荟要》今年五月出書有兩百套,國寶,比什麼都重要。

  我這麼大年歲,我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沒有時間看書了,這個書印送給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我將四衆供養做了一樁好事。對佛法,我的目標是印一萬套《大藏經》,也差不多快到這個數字。我們送出去的《大藏經》,差不多有八千套,這是保存文物。文物裏頭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學,正法才能住世;沒有人學,這些文物雖在,它起不了作用。它的作用只能幫助別人種善根,所謂是「一曆耳根,永爲道種」。我們看到佛像,阿賴耶識種了佛的種子;看到經典,也是在阿賴耶識裏頭種了個種子,這個種子在這一生不起作用,來生後世再遇到佛法,這個種子起作用了。所以每個學佛的同學都要知道,自己的善根福德很深厚,沒有過去的因,今天佛擺在此地,你不相信,你不會來。你能到佛廟去燒一炷香、去拜一拜佛,都是過去生中阿賴耶的善根福德起作用。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這一生當中,別的事情不要緊,把這個種子好好培養它,讓它趕快生根發芽、茁壯長成,可以做得到。這個做到就是唐朝時代我們淨宗二祖,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

  那我自己最清楚,我是過來人,我的善根福德中下,不是很多,爲什麼?上廟裏頭不知道拜佛,這兩個腿跪不下去;口裏不會念一聲阿彌陀佛,見到經書不想看,也不想聽,這就是什麼?善根薄的現象。尤其對淨宗,我相信淨土,學佛二十幾年之後,就是出家二十年之後,對淨土才相信,別人一出家就相信,我跟他距離就差很遠。我怎麼會相信的?我要不把它搞清楚,我不會相信,別人勸我沒用。我的經教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的,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他勸我學淨土。我跟他十年,我都沒有真信,只是什麼?只是不反對了,以前不相信還反對。跟李老師十年,老師教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真念了,這部《文鈔》念了之後,我明白了,我不反對淨土,可是老師勸我修,我還沒有這個念頭。

  怎麼樣才會相信的?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相信了。這些大經大論到最後統統導歸淨土,特別是《華嚴經》,我細心去觀察,文殊、普賢他們修什麼法門?在《四十華嚴》裏面第叁十九卷,文殊、普賢統統是發願求生淨土。然後我再細心觀察,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徹始徹終修淨土法門。怎麼知道的?五十叁參第一參,第一參很重要,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爲主,第一參是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比丘,是一個人,他修般舟叁昧。般舟叁昧是專修念佛法門,叫佛立叁昧,一期九十天不能睡覺,身體不能躺下來,不能坐下來,也叫佛立叁昧。可以站著,可以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