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  2012/3/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七十頁,第一行,從第二句看起:

  「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于常寂。如是叁昧,故雲深也」。這個地方還是講「叁昧常寂」。「觀法如化,叁昧常寂」,這兩句話意思很深,要把它講透是要很長的時間。如果不透,我們就得不到受用;真正透了,這個受用真的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總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什麼?放下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在佛法裏面講,這是證果,這就有成就了。

  由于菩薩們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觀」,菩薩就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的人,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他的觀念不相同。我們是凡人,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他們眼見色、耳聞聲,所謂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有本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他住在很深禅定當中。這種禅定有什麼好處?我們現在知道了,智慧從哪裏來的?從清淨心來的。煩惱從哪裏來的?煩惱從妄想裏頭來的,就是染汙的心。我們現在的心被染汙了,嚴重的染汙,自己不知道,所以生煩惱不生智慧。諸佛菩薩也是人,是人修成的,佛菩薩不是神仙,只不過他有本事放下。放下執著,不執著了,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在佛法裏面講,這叁樣都放下了,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放下,這個人就叫做佛陀。佛陀是印度話,意思是圓滿覺悟的人。如果他只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沒放下,這個人叫菩薩,智慧是現前了,不圓滿。如果只放下執著,分別都沒有放下,這個人叫阿羅漢。雖然修證的功夫不是很高,但是比我們人間天上那高太多了,我們沒有法子跟他比。他的煩惱習氣消除了一半,我們沒有辦法,依舊過的是煩惱的生活。

  所以說這些修行人,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思想、行爲。佛教裏講修行,不要解釋錯了,它不是迷信。我們的思想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我們的言語,說錯話了,修正過來,這叫修正言語;我們的行動造作做錯了,這就是身體的行爲,把它修正過來。修行是這個意思。把所有思想、言語、行爲錯誤的統統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修行當然有個標准,在佛法裏頭,標准就是經典,經典可以大分爲叁大類,叫經、律、論。經跟論是我們思想、行爲的標准,我們的思想行爲跟經論不相應的那就是錯誤的,跟經論相應的就是正確的;身體的造作、言語,這就是戒律。戒律最基本的就是十善,這十條,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癡,這是絕對標准,這是基本的標准。愈往上提升講得愈細,不離這個原則,總原則就這十條。

  今天我們身口意的行爲做錯的做得太多了,太離譜了。殺生,尤其是女孩子,她殺什麼?她殺人,墮胎就是殺自己的兒女,這個罪很重,很可怕!聯合國衛生組織發表的統計數字,地球上每一年墮胎的超過五千萬人,這嬰孩,你說怎麼得了!再就吃的動物,被殺、被吃掉的動物一年有多少?六百億,你說還得了嗎?古聖先賢,我們的老祖宗講究的是不殺生,不傷害動物,不能傷害別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所以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災難!幾乎是所有宗教裏面都講因果報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爲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一代不如一代?完全是走下坡。我們這個年齡,從日本抗戰的時候,我們就記得很清楚。這七十年來,我們算十年一個階段、十年一個階段,那就是一個十年就不如上一個十年。那我們下面十年,比我們這個十年還要苦,這真可憐!我們還不能夠回頭,還不知道改過。

  這些事,只有聖賢教育,只有佛經裏面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怎樣趨吉避凶?災難來了,許多人來問我,我們怎樣應對。有人在准備糧食,怕大災難來的時候,想到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水喝,都在預備這些東西。這個事情重不重要?我們不能說不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是把我們的念頭轉過來,要真正忏悔、要真正改過,這個重要。我們真的忏悔改過了,從今之後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可以平安度過。到時候沒吃,會有人送給你吃,這是善跟善的感應。中國古人說,「人算不如天算」,修善積德要緊,這個才是治本的辦法。人不知道修善、不知道積德,災難來的時候逃不過。

  《遺教經》裏面有個比喻,這個比喻不難懂,「譬如惜水之家」。現在人生活浪費,不知道惜福。當然你的福報很大,你的福報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的,今生得人身享福報,不知道惜福,你過去的福報很快就享完了。享完之後就沒有福報,沒有福報災禍就出現了。爲什麼?你造作這些不善業,不善的果報就出現了。因果是真的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這樁事情千萬不要疏忽,現在人不講、不教了,我這個年齡小時候父母教。中國古時候叁樣東西把國家社會安定好了,現在這叁樣東西都沒有了,所以人心亂了,人心沒有歸依。第一個是祠堂,祠堂教孝,孝是大根大本,人要孝沒有了,那一切善就斷掉了。第二個是孔廟,孔廟是尊師重道,祠堂孝親,孔廟尊師。第叁個城隍廟,城隍廟是教因果教育,告訴你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管你認不認識字,你從小你就知道這叁樁事情。祠堂每年一定有兩次祭祖,清明跟冬至兩次祭祖,祭祖慎終追遠,跟你講孝道。上一輩的老人做給我們看,我們不但聽了,而且看到,這就學會了。

  城隍廟,上一代的老人,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每年城隍廟去燒香一定有好幾次,帶著小孩。那是幹什麼?那是接受因果教育,教小孩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小有這樣的概念,接受過這個教育,長大一生不敢做壞事。爲什麼?想做壞事就想到城隍廟,閻王殿那些雕塑,自然就止住了。現在人聰明,說它是迷信,統統要把它推翻。社會亂了,災難來了,怎麼辦?一籌莫展。從前帝王不好,帝王有這叁樣東西,教人不造惡業,教人都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生活,國泰民安。國王愚癡,他能夠做到國泰民安;現在人聰明,比他們高明,社會大亂。中國有句諺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人不聽老人的,認爲老人都愚癡,老人不懂科學,老人跟現在人比差太遠太遠了。老人過的是太平日子,現在人過的是災難的日子。

  近代的科學家,最近這叁十年來,外國這些量子學家,他們研究物質、精神、自然現象從哪裏來的。很難得,他們把這個根源找到了,這使我們歎爲觀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怎麼會找到?這是佛經裏面所講的奧秘,被他發現了。物質是什麼東西搞清楚了,意念是什麼東西也差不多快清楚了,科學研究跟大乘佛法愈來愈接近,物質是徹底明了了。德國科學家普朗克,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被他發現了。物質原來是念頭變現的東西,換句話說,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物質的基礎是意念。這樁事情只有大乘法相唯識裏面講得清楚,今天科學發現跟法相唯識講的居然是一樣的,這個很令人驚訝。科學還在不斷進步,看看有沒有方法把意念的根源找到。

  佛是怎麼找到的?佛是用禅定的功夫,就是心裏頭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最高的禅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在這個境界裏頭,心像一面鏡子一樣,宇宙的起源、萬物的起源、我的起源,我自己從哪裏來的,統統看到。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科學跟哲學也就是要找這個根源,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科學是用數學建立理論,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佛法裏面不需要這麼麻煩,完全講定功,就是這裏講的「絕名相」,把名詞、現相放下,不要放在心上。「離煩惱」,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放下,這叫離煩惱。這個時候你的心清淨,心裏頭沒有生滅,生滅是心裏頭的東西,這些拉雜東西有生有滅,心不生不滅。這個不生不滅是自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中國人講良心,良心就是自己的本人,身體不是的,身體有生有滅,良心沒有生滅。但是我們今天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別人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統統放在心上,就變成垃圾桶了,這個完全錯了。今天人製造的垃圾,諸位曉得,你看每天這個垃圾車在街道上、小巷子裏面收垃圾,大家都看見。看到那個東西,我們的心就是垃圾桶、就是垃圾車,到處去收垃圾。還有人把垃圾傳給你,哪些?媒體,電視傳給你、網絡傳給你、電影傳給你、報紙傳給你、雜志傳給你。再你一出門,大街小巷,你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統統都傳給你。所以,你的良心全都變成垃圾,你說你多可憐,你多痛苦!

  聰明人把這些垃圾統統清理出去,我完全不要,把心洗刷幹淨。如果要藏東西,藏聖賢人的教誨。我們念佛人藏什麼?就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它的統統不要。阿彌陀佛什麼意思,你不知道,你要好好的學這部經。這部經學多少你才知道?至少學一百遍,你才會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你要學上一千遍,好,你就真得到無量功德!不肯學,沒法子。一百遍是基礎,沒有一百遍,你還沒有辦法接受。爲什麼?它跟你太陌生了,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世間有這麼好的東西!所以剛接觸的時候半信半疑,或者根本不能接受,一百遍,你可以接受了,一千遍你可以享受到。這個享受就是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有最高的享受。沒有一千遍,最高的享受你得不到。

  你得真相信,我這一生沾了一點好處就是對老師尊敬,對老師的教誨決定沒有懷疑。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不僅是我,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你細心去觀察他,決定是老實、聽話、真幹。凡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