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華談西藏密宗覺囊派(如來藏的形變)
2006.1.12.初稿
2011.10.26修訂
一、前言:
西藏密教傳承自印度中觀及瑜伽學派,特別從釋迦佛陀的別傳並融合了數千年來Siva(濕婆)傳下的印度密宗及當地苯教神祇混合發展而來,至今印度密宗1在阿南達瑪迦等靈修團體中不斷壯大,而佛教密宗在藏族發揚光大,成爲中華文化的瑰寶,弘揚世界。其中覺囊派雖非藏族四大教派,但以時輪金剛密法及他空見思想(強調自性如來藏)而獨樹一幟。筆者在2005年7月下旬訪問了四川阿壩州的覺囊派寺廟,有壤塘的藏哇寺,中、下阿壩的賽貢巴寺及卓格寺,並參見了吉美多吉法王、紮西活佛及更朶喇嘛等人,也看到賽貢巴寺的修持時輪金剛法閉關房。因此對覺囊派密法傳承想作一探索研究,故成本文。(注:修法是爲解脫自在,若增加心鎖,就離佛道距離更遙遠了)。 二、佛教密教的形成與覺囊派傳承
1、形成:
一般學者常認爲,密教在印度最早形成于公元7世紀中葉(注:佛教演變曆史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小乘佛教、最後密教發展,但如以中觀派龍樹菩薩傳承的密宗,在公元二世紀就開始具影響力),它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爲理論前提、主要典籍有《大日經》、《金剛頂經》、《時輪經》、《密集經》、《喜金剛經》、《勝樂經》等。其中,《大日經》主要講述密教的基本教義、各種儀軌和行法、供養的程序和方法等;《密集經》等分別以密集、喜金剛、時輪、勝樂等金剛爲本尊,言其修持儀軌和法要;《金剛頂經》以大日如來爲受用身,宣傳“五佛顯五智說”,即中央大日如來佛(注:毗盧遮那佛)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如來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如來的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如來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成所作智,以法界體性智爲主體,“轉識成智”,顯見其他四智,從而采納和發展了瑜伽行派的一些主要思想。密教形成後,以毗訖羅摩羅屍羅寺(超戒寺)爲中心,得到波羅王朝的支持而迅速發展。密教典籍早在7世紀松贊幹布時期開始傳入西藏。8世紀間,印度密教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大士、無垢友大師、靜藏論師、蓮花戒論師等先後到西藏弘法,(注:寂護偏向顯教般若經)建立西藏第一座密教根本道場桑耶寺,組織人力翻譯密典,密教在西藏得到較普遍的流傳。西藏佛教後弘期11世紀起,甯瑪、噶當、薩迦、噶舉、覺囊、格魯諸派次第形成,均承襲弘傳密教,以無上瑜伽續各種教授爲主要修習法門。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爲本尊,母部奉勝樂金剛、喜金剛爲本尊,無二部奉時輪金剛爲本尊,此即五大金剛修行法。各本尊均有自己的“本續”和大量的“疏釋”和“儀軌”。在藏通行的重要法門,有甯瑪派的大圓滿法、噶舉派的大手印和拙火定、薩迦派的道果法、格魯派的五次第修法和覺囊派的六支加行《六支瑜伽》法等2。 2、時輪經介紹:
各種密教經典中,《時輪經》是覺囊派最重視的一部經。時輪金剛,是密乘無上瑜伽續,無二部中的一本尊名,其別名頗多,有叁界輪王、無二金剛、無終金剛、方便智慧主、無始怙主、第一佛、、戒集金剛、諸相具勝、瑜伽行者、無轉金剛、菩提心金剛、寂靜金剛、一切部主等(注:與東方世界金剛薩埵不同造型)。《時輪經》即以時輪金剛爲本尊的密教經典,其內容是聯系自然界日、月、星辰的運行和人體的五行、脈絡、氣穴、明點等講述密宗修習之路徑,宣揚香拔拉理想天國的情況,讓信徒發願修學,往生香拔拉國(注:猶如西方阿彌陀佛淨土)。時輪又分內、外、別叁種時輪,外時輪講宇宙結構及曆法知識,指須彌山、四大洲和八小洲等佛教所謂外部世界的器世間,講述其生(形成)、住(存在)、異(變化)、滅(毀滅)的情況和規律,也指透過修行到達所謂五欲界、六欲天、十六色界、四無色處邊等叁十一天界有情世間(注:佛教天界一般分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共二十八天),即叁界衆生的分類和情況。內時輪講人體生理知識,在《時輪攝略經》中主要是通過人體結構,講解人體這個小宇宙與物質世界大宇宙的對應關系。講人體的生理形成、胚胎發育、病理病因、醫藥醫療以及人體內脈息運行的規律。別時輪則講解怎樣使內時輪與外時輪結合,做到天人合一,更有效地修練密法(注:此即基道果原理,內外輪因果依方便觀照與實修結合),主要指生起次第的能依、所依壇場和圓滿次第的風、脈、明點等,即所謂解脫之道。《時輪經》最主要的是《時輪根本續》和《時輪攝續》以及《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攝要》等各種釋本3。 這裏筆者再簡單介紹一下時輪的概念:
(a)外時輪:
時輪金剛的宇宙體系,提出世界由空、風、火、水、地五大類微塵所構成,如果用一個平面圖來表示,大體上是由外到內四個同心環,經書中稱這個同心環爲輪,從外到內依次爲風輪、火輪、水輪和地輪。風輪之外是無邊無際的虛空。對須彌山的形象描述的非常細致,包括叁界二十八天衆生。如同巴比倫與希臘的天文學,西藏的黃道也是分成十二宮(khyim),名稱與西方現代的分類(如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等等)不一樣。在西方星相學中,宮常用來研究出生後身體狀況、個人財富,親屬關系等等。 在《時輪攝略經》中認爲天穹像一把大傘支撐在須彌山上,大傘有十二根肋條,相當于黃道十二宮,傘面凹凸不平,分布著二十八宿,由于牛郎、織女兩宿只占一宿的位置,所以合爲二十七宿,大傘被風力推動,一刻不停地向右旋轉,傘上面的宮宿也跟著右旋。二十七宿形成望朔紀月法,以月圓時所在二十七宿的位置命名月份(注:選擇其中南東北西方十二星宿從一月到十二月分別爲翼宿月、角宿月、氐宿月、心宿月、箕宿月、女宿月、室宿月、婁宿月、昴宿月、觜宿月、鬼宿月和星宿月。月亮最圓的望日隔天天亮做爲初一,與漢曆初一在朔日沒月亮的這天不同,且漢曆從子時開始算新的一天,此外《宿曜經》中有《二十七星宿占算法》用來當命運測算參考例如正月有30日從北方室宿、壁宿接西方7宿接南方7宿接東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二月有30日從西方奎宿接南方7宿接東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婁宿、胃宿。西方7宿按照西向南排列: 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南方7宿按照南向東排列: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張宿、翼宿、轸宿。東方7宿按照東向北排列: 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北方6宿按照北向西排列: 鬥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壁宿。) 依地心說,太陽繞行地球轉一圈軌迹稱爲黃道,目前知是地球運行軌道。《時輪經》的時輪曆采用公元1027年(注:丁卯年即陰火兔年爲藏曆元年)開始的繞迥紀年法(注:甲子周期加上五行天幹加上十二生肖地支),時輪曆中使用七曜或九曜,有七個常見的星體: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另外二個在西藏的系統是羅喉、卡拉尼(在印度系統稱爲開兔 [ketu]又稱羅喉尾、劫火)。羅喉頭與羅喉尾分別在月亮運行白道軌迹的南中心點和北中心點,即黃白道的升交點與降交點,並會發生日月食此時修煉密法得最大加持力,如果是十曜就包括彗星(計都),彗星不是用來占星的。由于時輪曆是陰陽合曆,需每32.5個月(即一次32個月,另一次33個月)設閏月一次。此外二十七宿紀月法具有豐富的預測吉凶日期、修煉密法吉日等功能,所以這種紀月法在藏傳佛教很重要! (b)內時輪:
在內時輪中,強調的是人身體的功能(注:由空大、風大、火大、水大、地大、識大六大要素形成的人,壽命卻與身上的脈絡有關,包括精脈、血脈和氣脈)以及粗糙和微細意識並相應修行到達的境界。對于一個學習時輪金剛的弟子而言,了解內在氣體的流動是很重要的,就好像行星的運動一樣。這就…《西藏密宗覺囊派(如來藏的形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