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

  

郭耀华谈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

  

  2006.1.12.初稿

  2011.10.26修订

  一、前言:

   西藏密教传承自印度中观及瑜伽学派,特别从释迦佛陀的别传并融合了数千年来Siva(湿婆)传下的印度密宗及当地苯教神祇混合发展而来,至今印度密宗1在阿南达玛迦等灵修团体中不断壮大,而佛教密宗在藏族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弘扬世界。其中觉囊派虽非藏族四大教派,但以时轮金刚密法及他空见思想(强调自性如来藏)而独树一帜。笔者在2005年7月下旬访问了四川阿坝州的觉囊派寺庙,有壤塘的藏哇寺,中、下阿坝的赛贡巴寺及卓格寺,并参见了吉美多吉法王、扎西活佛及更朶喇嘛等人,也看到赛贡巴寺的修持时轮金刚法闭关房。因此对觉囊派密法传承想作一探索研究,故成本文。(注:修法是为解脱自在,若增加心锁,就离佛道距离更遥远了)。

  二、佛教密教的形成与觉囊派传承

  1、形成:

   一般学者常认为,密教在印度最早形成于公元7世纪中叶(注:佛教演变历史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小乘佛教、最后密教发展,但如以中观派龙树菩萨传承的密宗,在公元二世纪就开始具影响力),它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理论前提、主要典籍有《大日经》、《金刚顶经》、《时轮经》、《密集经》、《喜金刚经》、《胜乐经》等。其中,《大日经》主要讲述密教的基本教义、各种仪轨和行法、供养的程序和方法等;《密集经》等分别以密集、喜金刚、时轮、胜乐等金刚为本尊,言其修持仪轨和法要;《金刚顶经》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宣传“五佛显五智说”,即中央大日如来佛(注:毗卢遮那佛)的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成所作智,以法界体性智为主体,“转识成智”,显见其他四智,从而采纳和发展了瑜伽行派的一些主要思想。密教形成后,以毗讫罗摩罗尸罗寺(超戒寺)为中心,得到波罗王朝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密教典籍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开始传入西藏。8世纪间,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大师、静藏论师、莲花戒论师等先后到西藏弘法,(注:寂护偏向显教般若经)建立西藏第一座密教根本道场桑耶寺,组织人力翻译密典,密教在西藏得到较普遍的流传。西藏佛教后弘期11世纪起,宁玛、噶当、萨迦、噶举、觉囊、格鲁诸派次第形成,均承袭弘传密教,以无上瑜伽续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此即五大金刚修行法。各本尊均有自己的“本续”和大量的“疏释”和“仪轨”。在藏通行的重要法门,有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大手印和拙火定、萨迦派的道果法、格鲁派的五次第修法和觉囊派的六支加行《六支瑜伽》法等2

  2、时轮经介绍:

   各种密教经典中,《时轮经》是觉囊派最重视的一部经。时轮金刚,是密乘无上瑜伽续,无二部中的一本尊名,其别名颇多,有三界轮王、无二金刚、无终金刚、方便智慧主、无始怙主、第一佛、、戒集金刚、诸相具胜、瑜伽行者、无转金刚、菩提心金刚、寂静金刚、一切部主等(注:与东方世界金刚萨埵不同造型)。《时轮经》即以时轮金刚为本尊的密教经典,其内容是联系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行和人体的五行、脉络、气穴、明点等讲述密宗修习之路径,宣扬香拔拉理想天国的情况,让信徒发愿修学,往生香拔拉国(注:犹如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时轮又分内、外、别三种时轮,外时轮讲宇宙结构及历法知识,指须弥山、四大洲和八小洲等佛教所谓外部世界的器世间,讲述其生(形成)、住(存在)、异(变化)、灭(毁灭)的情况和规律,也指透过修行到达所谓五欲界、六欲天、十六色界、四无色处边等三十一天界有情世间(注:佛教天界一般分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二十八天),即三界众生的分类和情况。内时轮讲人体生理知识,在《时轮摄略经》中主要是通过人体结构,讲解人体这个小宇宙与物质世界大宇宙的对应关系。讲人体的生理形成、胚胎发育、病理病因、医药医疗以及人体内脉息运行的规律。别时轮则讲解怎样使内时轮与外时轮结合,做到天人合一,更有效地修练密法(注:此即基道果原理,内外轮因果依方便观照与实修结合),主要指生起次第的能依、所依坛场和圆满次第的风、脉、明点等,即所谓解脱之道。《时轮经》最主要的是《时轮根本续》和《时轮摄续》以及《时轮根本续无垢光大疏》、《时轮根本续无垢光大疏摄要》等各种释本3

  这里笔者再简单介绍一下时轮的概念:

  (a)外时轮:

   时轮金刚的宇宙体系,提出世界由空、风、火、水、地五大类微尘所构成,如果用一个平面图来表示,大体上是由外到内四个同心环,经书中称这个同心环为轮,从外到内依次为风轮、火轮、水轮和地轮。风轮之外是无边无际的虚空。对须弥山的形象描述的非常细致,包括三界二十八天众生。如同巴比伦与希腊的天文学,西藏的黄道也是分成十二宫(khyim),名称与西方现代的分类(如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等等)不一样。在西方星相学中,宫常用来研究出生后身体状况、个人财富,亲属关系等等。

  在《时轮摄略经》中认为天穹像一把大伞支撑在须弥山上,大伞有十二根肋条,相当于黄道十二宫,伞面凹凸不平,分布着二十八宿,由于牛郎、织女两宿只占一宿的位置,所以合为二十七宿,大伞被风力推动,一刻不停地向右旋转,伞上面的宫宿也跟着右旋。二十七宿形成望朔纪月法,以月圆时所在二十七宿的位置命名月份(注:选择其中南东北西方十二星宿从一月到十二月分别为翼宿月、角宿月、氐宿月、心宿月、箕宿月、女宿月、室宿月、娄宿月、昴宿月、觜宿月、鬼宿月和星宿月。月亮最圆的望日隔天天亮做为初一,与汉历初一在朔日没月亮的这天不同,且汉历从子时开始算新的一天,此外《宿曜经》中有《二十七星宿占算法》用来当命运测算参考例如正月有30日从北方室宿、壁宿接西方7宿接南方7宿接东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二月有30日从西方奎宿接南方7宿接东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娄宿、胃宿。西方7宿按照西向南排列: 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南方7宿按照南向东排列: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东方7宿按照东向北排列: 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北方6宿按照北向西排列: 斗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依地心说,太阳绕行地球转一圈轨迹称为黄道,目前知是地球运行轨道。《时轮经》的时轮历采用公元1027年(注:丁卯年即阴火兔年为藏历元年)开始的绕迥纪年法(注:甲子周期加上五行天干加上十二生肖地支),时轮历中使用七曜或九曜,有七个常见的星体: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另外二个在西藏的系统是罗喉、卡拉尼(在印度系统称为开兔 [ketu]又称罗喉尾、劫火)。罗喉头与罗喉尾分别在月亮运行白道轨迹的南中心点和北中心点,即黄白道的升交点与降交点,并会发生日月食此时修炼密法得最大加持力,如果是十曜就包括彗星(计都),彗星不是用来占星的。由于时轮历是阴阳合历,需每32.5个月(即一次32个月,另一次33个月)设闰月一次。此外二十七宿纪月法具有丰富的预测吉凶日期、修炼密法吉日等功能,所以这种纪月法在藏传佛教很重要!

  (b)内时轮:

   在内时轮中,强调的是人身体的功能(注:由空大、风大、火大、水大、地大、识大六大要素形成的人,寿命却与身上的脉络有关,包括精脉、血脉和气脉)以及粗糙和微细意识并相应修行到达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习时轮金刚的弟子而言,了解内在气体的流动是很重要的,就好像行星的运动一样。这就…

《西藏密宗觉囊派(如来藏的形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