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智顗教觀思想體系(林志欽)▪P2

  ..續本文上一頁gn=top width=178>

  《方等經》(含《淨名經》)

  

  

  

  4.熟酥味

  

  《大品般若經》

  

  

  

  5.醍醐味

  

  《法華經》

  

  3.不定(顯露不定)教

  

  

  

  

  

  4.秘密(秘密不定)教

  

  

  

  

  

  智顗如是列五味經教次第之經文根據,湛然《釋簽》有明確之注疏:

   言次第者,《華嚴》初雲:“于菩提道場始成正覺。”在初明矣。

   諸部小乘雖雲初成,自是小機見爲初耳。據〈信解品〉(按:《法華經》)脫妙著粗,故知居次。

   《大集》(按:屬《方等經》)雲:“如來成道始十六年。”故知《方等》在鹿苑後。

   《仁王》(按:《仁王般若經》)雲:“如來成道二十九年,已爲我說《摩诃般若》。”故知《般若》在 《方等》後。亦知《仁王》在《大品》後。

   《法華》雲“四十余年”;《大經》(按:《大般涅槃經》)雲“臨滅度時”。

   當知次第有所據也。(T33.959a)

   《華嚴經》列初時教是依其經言佛陀始成正覺時所說。小乘叁藏諸部雖稱是最初所成,但此僅是由于小乘之根機者未能受初時《華嚴》之教故,乃以隨後之叁藏教爲初時教。此依《法華經》〈信解品〉“脫璎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T9.17a)的譬喻,以妙服譬《華嚴》教,粗衣喻叁藏教,證佛于《華嚴》初時教後,次即說叁藏教,是爲第二時教。其後依各經言如來于成道後十六年、二十九年、四十余年及臨滅度時,各說了《大集經》(《方等經》類)、《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法華經》與《大般涅槃經》,即得出諸經之前後時序。

  至《維摩經玄疏》(T38.562a)時,智顗仍用《涅槃經》五味說,但不同于《法華玄義》的是,此時智顗已不複取頓、漸二教對比于五味,而另以《涅槃經》之“雪山有草,名爲忍辱,牛若食者,則出醍醐”(T12.770b)一句對頓教《華嚴經》;從乳至醍醐的五味說則唯于漸教中分。此點反而與原來南北教判所說者相同。而于五味與諸經典之比對中,乃于叁藏教複將所說戒、定、慧叁學開爲二:初門說事法之戒、定教,是爲乳味;後說“生滅四谛”之慧教,爲酪味。以下之《方等經》爲生酥;《摩诃般若經》爲熟酥;《法華》、《涅槃》爲醍醐,則與前同。先言《華嚴經》爲乳味教,此複以醍醐味說之者,緣如《法華玄義》卷10上所說,乃以《華嚴經》爲佛初時說,故爲乳(從牛初出爲乳);又以所說爲頓教(示究竟義)故而爲醍醐(即最精純究竟之味)。即是:“叁教分別,即名頓教,亦即醍醐;五味分別,即名乳教”、“頓教在初,亦名醍醐,亦名爲乳”(T33.807b)。如是,言《華嚴》爲乳味則彰其時序義;言其爲醍醐味則顯濃淡─教之深淺義。此天臺教判與南北地五時說辨次第之不同。

  又,于諸經所說內容之釋義,天臺亦與南北諸家有別。如前述,智顗將經典教義內容區分爲藏、通、別、圓四教。依四谛理來言其所說教理,則藏教是言生滅四谛;通教言無生(無生滅)四谛;別教言無量四谛;圓教則說無作四谛。由此,《維摩經玄疏》(T38.562a-b)之言以上頓、漸諸經所說之教相者,乃爲:《華嚴》爲頓教(即圓教)而兼開別教方便,但未能同《法華經》之“叁乘同得開佛知見”與明本迹。漸教五味之叁藏教明生滅四谛;《方等》說無生、無量、無作四谛,對破小乘之生滅四谛;《摩诃般若》說無生四谛,無量四谛之宣說菩薩曆劫修行,與無作四谛之會小乘法皆爲大乘;《法華》說一實無作四谛,爲諸聲聞開佛知見,悉受記別;《涅槃經》亦說一實無作四谛即叁種佛性,令諸聲聞見于佛性。如此,五味之解義亦與余家之諸教判不同。圖示《維摩經玄疏》所說即爲: 

  

  四教

  

  經典

  

  五味

  

  教 相

  

  1.頓教

  

  《華嚴經》

  

  醍醐

  

  頓(圓)教兼開別教

  

  

  

  

  

  牛

  ↓

  

  

  

  

  

  《叁 藏》

  

  1.乳

  ↓

  

  戒、定

  

  

  

  

  

  2.酪

  ↓

  

  生滅四谛

  

  2.漸教

  

  《方等經》

  

  3.生酥

  ↓

  

  

  無生、無量、無作四谛,對破小乘

  

  

  

  

  《大品般若經》

  

  4.熟酥

  ↓

  

  無生、無量、無作四谛,會小乘爲大乘

  

  

  

  《法華經》

  

  5.醍醐

  

  實無作四谛

  

  

  

  《涅槃經》

  

  

  

  

  

  3.不定教

  

  

  

  

  

  

  

  4.秘密教

  

  

  

  

  

  

  

  

  以上明“頓漸五時”。其次“不定教”者,天臺亦不同于舊解之偏方不定說。舊說以《勝鬘經》、《金光明經》、《楞伽經》、《央掘魔羅經》等非頓非漸之另類經典爲“偏方不定教”,智顗乃非別取一類經部,而是但就五味教內,以利根之人不同,于教教悉皆可能由之即悟見佛性實相之理,是爲不定義。

  若智顗新立之“秘密教”,如佛初于鹿苑轉四谛*輪時,顯露教…

《天臺智顗教觀思想體系(林志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