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尤智表)▪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活變爲死,一變爲多,東變爲西。再簡言之,就是變了一個觀念。又查物理學上對于能力的定義,原是力與距離的乘積。力是物體行動之所表現。動是空間與時間聯合起來的一種觀念。時間是從物體行動而生的觀念。空間是從物體反映出來的觀念。以上所謂時間、空間、動力等,都是互相依靠而顯發,沒有一個是獨立真常,而可以拈出示人的。例如:我們計時是利用地球的自轉公轉來定年月日,利用鍾隴來計分秒,假使世界上一切都靜止,連我們的呼吸脈搏都停止,試問你從何分別年月日時

  既無時間的觀念,又從何知動

  既無動,即無力;既無力,即無能;既無能,即無物;既無物,則何從而生空間的感覺

  連一個觀念都無,如何色不是空

  

  但是空如何又即是色呢

  答曰:物質變爲能力是色即是空,則能力變爲物質就是空即是色,現在英國科學界已有確實的證明,但從那一種能力變成那一種物質,以及用那一種方法步驟,則現在當不得而知。將來或者可能從日光(光是能力形式之一)造成糧食衣服及人人所喜歡的黃金。或者利用長江的水力,甚至地球自轉的能力,或地球對于日球的位能,均無不可的理由。我說到這裏,不能再往下說,恐入疑我癡人說夢。但這都是從科學實驗得來的理論,縱不信佛說,豈可連科學都不信嗎

  若科學可信,則法華經所載從地湧出多寶塔高五百由旬廣二百由旬(一由旬等于四十裏),又湧出百千萬億諸菩薩衆,亦無不可信。蓋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诳語者,其忠實絕不在我們科學家之下。

  (丙)因緣和合論與因果律——佛說世界上所有精神的物質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我們站在科學的立場,精神現象本非研究的對象,可以擱置不論。茲單就物質方面說,農夫把一粒谷種到田裏,受著日光水土肥料人工的培養,就生出一顆稻來。這是農人的生産,稻並不是從無而有”乃是以谷爲因(佛經名爲親因緣),以日光水土肥料人工爲緣(佛經名爲燴上緣)而逐漸生長的。有因無緣,有緣無因,皆不得生。這就是佛法的因緣和合論。紡織廠一面進棉花,一面出布疋,這又是一種生産。布疋之生,是以棉花爲因,機器人工爲緣。一切農業工業的生産,處處在替佛說的因緣和合論做注腳。不單人工的製造如此,所有自然界物質的變化,生物的演進,都可用因緣和合谕來解說,惟其是因緣和合,所以一切事物都無本體,由此而會通了上文所述的空假中叁觀與色空不二之理,成爲佛教談空說有的一貫的理論。故佛經有一僞,說得極透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是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個因緣和合論打破了耶教的上帝造物、神權萬能及舊科學家以原子爲原始單位不可再分的種種邪見。這種邪見所主張的因,佛教稱之爲不平等因,因緣和合論之因是平等因。上帝果是萬物生成之因,則上帝亦必爲某種因緣生成之果。原子亦是如此。現在已證明原子之中有原子核與電子,原子核之中又有質子與中子,質子中子又可以打破而變成能力,如是輾轉,終無盡時。故以上帝爲真常,是違反科學,違反佛法的。

  從這因緣和合論而成立了世人皆知的因果律,即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推而至于人生,則成爲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之說。此是佛教在中國宜傳最廣而最深入民間的理論,甚至非佛教徒亦有此信仰。這個理論依唯學來講最易了解,因爲唯識學是一種心物結構學,是現代心理學所望塵莫及的,唯識學分析各種心的成分最爲細密,不亞于化學家之分析物質的成分。從化學上我們得到很多有機無機的各種公式,總之,不外九十二種原質的化合物。唯識學家則能指示我們某一動作中,引起若幹心王心所大小煩惱,不外乎百法(請參看百法明門論)。所以唯識學應之爲「心理化學」。我于此誠懇的勸請我國的心理學家,抽一點時間去讀一讀唯識學,一定能擴充他的領域。依唯識講,吾人舉心動念,在八識田中就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就會生長成爲生物的身體器官和它四周環境。善的種子就生成高等的生物器官,和優美的環境,惡種子則反是。以科學來判斷,從這渺茫的一念,轉變爲有形的物質,是不是有此可能。我以爲是可能的。我在上文(乙)一節中,一節中,不是推究到物質和能、力、動、空間、時間等的關系嗎?空間、時間問與動或速率叁者,實是構成能力和物質的要素,在百未能中名爲方、時、勢速,不過古今名稱不同而已。方、時、勢速,是列在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之內的。所謂心不相應行法者,即是不單獨與心法想應,必等心色想對後形成。吾人對物有一念起,在心物相對之時,即有時方勢速隨之而起。有時、方,即有勢速與物和而成力(Force,F=Ma=M d/t2),力與空間合則有能(Enersy E=Fd),有能印有物質。此物質輿心念相對則又造成新物質。總之,現代物理學之證實物質與能力可以互變,不單把能質通譜成爲一家,亦且使心物融通爲一體。物質既與時空發生密切的關系(舊物理學是認爲各不相關的),而時空又是心物的聯系,故心與物亦發生密切的關系,此種關系使心物有同生死共存亡的意義。所以一念起則時空動力能質隨之俱起,由此證明舉心動念確可造成物質的環境與身體器官。至于何種心念造何種物質,經過何種程序,則現在物理界尚未舉行實驗,不敢妄測,將來俟能質交變的方法公布以後,自有確切的答案。佛說天堂地獄人間鬼畜皆由心造,一切善惡罪福皆是衆生自作自受,並非上帝天神所可左右,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個佛教深入人心的因果律,是受到現代科學的支持擁護的,不再是愚夫愚婦的迷信了。

  (丁)叁自性——佛說世間一切法相可分爲叁種自性:一、徧計所執性;二、依他起性;叁、圓成實性。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事物的自身是依其它事物的因緣和合而起,即任何一個事物A,必由他事物B C D等緣和合而成,而B又由C D E等因緣和合而成。若吾人在此A B等事物上,作種種主觀的計度分別,而生起種種意見,或成立種種學說,這就叫做徧計所執性。若在依他起性上,不作此種主觀的分別,但存客觀的事理,即是圓成實性。以科學來講,依他起性即是客觀的事理。例如:從時間和空間的關系,而成立動的觀念;由質量的運動而成立力的觀念;又從力與空間的關系而成立能的觀念;這都是依他起性。若從這能力上面,作一種計度分別,說能力是常任不滅,而立「能力不減律」這就不一定是可靠的真理了。現在科學界把能力輿物質通譜以陵,已知能力可以不消減而變爲非能力,所以這個定律已經是不適用了。佛學並不反對客觀的事物的存在,故說依他起性是有,但有真妄之別;但對于主觀的計度分別或不完全的歸納所成立的學說”則一概斥之爲無,譬之如龜毛搜角,純屬幻想而已。佛教人但認取客觀的事實,明了其依他緣生之理,不去作妄想分別,這就是圓成實性。

  自然科學界用演繹法及歸納法(除不健全之歸納法外)所得的智識,我認爲都是依他起性,皆是可信的。例如:算學的建立,是用的演繹法,是從幾條已知而大家公認的公理,去推知未知的種種關系。這是依他起性。又如用統計法,從許多事實歸納出一個理論二逼也是依他起性。但若用不健全的歸納法,單就一部分的事實來立論,既失了事實的真相,再加上主觀的妄計,那就成爲徧計所執性。例如:達爾文只看到一部分動物的生存競爭,沒有看到動物間之互助生活,便貿然戍立「物競天擇」的學說。這在佛家看來,無疑的認爲是徧計所執性。又如馬克斯之唯物史觀,他只看到物質之真常,而沒有看到物質之可以消滅而變成時空之觀念,便誤認爲一切精神現象都受著物質的支配。他那裏知道自原子彈爆炸以後,全世界人都知物質並非真常,他的唯物史觀早已被原子彈所否定了。又如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亦僅僅看到某數種的物理變化而遽成立量變質變,矛盾統一,及否定之否定等定律,而沒有看到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遠離二邊,不被否定之真如。就是以物理變化來講,也並不是一切變化都是由量而質,由質而量的變化也是有的。至于矛盾不矛盾,更是純主觀的,在他以爲矛盾,我則以爲事事無礙。所以這種學說,不特是徧計邪執,實同魔說。純正的自然科學則絕無主觀的偏見,牛頓絕不因萬有引力定律被愛因斯損一所修改而起人我相,而起瞋念。若科學家具能對一切自然現象,如其所如,不诳不曲,這就得到了諸法的圓成實性。若推而至于個人的實際生活,則成佛何難。所以我相信科學家的精神最與佛法相近,而科學家是最能闡揚佛理的。

  (戊)佛教是超科學的——現代科學界最進步的理論,要推相對論了。愛因斯坦初發表相對論的時候,科學界如盲如癡,真能徹底了解的,只有十二人。愛因斯姻示特修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而且發表了能質交變的等量公式,說明每一磅物質毀滅的時候,可以變成驚人的大量能力。他不特開辟了科學的新園地,而且解放了科學家思想上的束縛。從前科學家認爲時間與空間是絕對獨立的,不受其它的影響。但愛氏對于空間的觀念則不然。他以爲空間若有物質的力存在,則這個空間就起了變化,與毫無物質的空間不同。猶如一條鋪平的絲棉被上,放了幾個皮球,被面就凹凸不平,起了折皺。空中有了一個太陽系存在,則空間也起了折皺。假使有一個彗星飛過太陽系的附近,它的途徑就受到空間折皺的影響。他又說物的長度與它對于測量者的速度也有關系。這都是說明空間不是獨立的、絕對的,是隨著物質和速率而變的。至于時間,他也是認爲栢對的。千百年以前的事情,我們可以看見的。我們假使坐一架速率超過光速(每妙叁十萬公裏)數倍的飛機向天空飛去,就可以追著以前地球上所做種種事情發出的光線,因此而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以至漢周各…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尤智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