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與科學(黃賓)

  佛教與科學(黃賓)

  一

  民國十二年,曾因張君勵先生在北平(當時稱北京)清華大學底一篇演講——人生觀,引起了一個很大的論戰——所謂玄學和科學底論戰。那是「五四」運動開展必然的結果。可是和「五四」運動沒有徹底地層開一樣,那個論戰,雖打了好幾個月筆墨官司,但終于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現在玄學又隨著一般封建思想底「複辟」運動而以新的裝扮出現了。不久以前,曾經參加過那次論戰的張東荪先生發表了一篇動的邏輯是可能的麼的論文,反對辯證法;(見新中華第一卷第十八期)最近王季同先生在他爲周叔迦先生底唯識研究做的序文裏,主張佛教是最徹底的辯證法;他倆對于辯證法的態度,盡管不同,然而兩者中間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一樣地在替玄學張目。在目前宗教和迷信的空氣彌滿全國的時候,我覺得對于佛教有正確地給與批判的必要。同時,我覺得十年前那個玄學和科學底論戰,也有重新展開求出一個徹底的解決的必要!所以寫出這篇文章,希望借此重提那個問題,引起各方討論共同來産生一個徹底的結論。

  這篇文章爲什麼要借重王先生底序文來做對象呢

  一來,因爲王先生,據他自己說,是「四十年前」就「喜研究數理科學」的先進,可是後來他「知道佛法圓融」,「發了堅固的信心」,現在且相信超科學的神秘的「靈迹」。他所「序」的那本唯識哲學底著者周叔迦先生,是曾「在同濟學工科畢業後曾自辦工業」的「北京大學教授」,據說後來也「受持密咒,智慧大開,各宗經典,豁然貫通,並且感佛現像,他自己和在旁的人一同看見」,使得王先生贊歎著「佛法實在不可思議」!說來好像他倆自身底思想轉向就是佛法「不是其它宗教和近代的西洋哲學所可比擬」似的。這不是王周兩位先生個人的轉向,而是和從前提倡新文學運動的人的轉向一樣,代表著同一的傾向,值得我們注意的。二來,因爲近來提倡佛教的人,都在利用科學把佛教這個泥塑的偶像裝起金來炫耀讀者,向讀者「證明」科學所已有的佛法都有,科學所不能達到的地方佛法也可以達到——盡管說者自己不相信科學,瞧不起科學。王先生那篇序文就是最典型的標本,值得我們注意的。

  王先生那篇文章底結構,前一半是證明他底根本命題——佛教是最徹底的辯證法。大體分叁層證明:第一、證明「佛教何以是辯證法

  」第二、證明「佛教何以是徹底的辯證法

  」第叁、證明何以「黑格爾、馬克斯以及任何哲學家都不免于辯證法地不徹底

  」他底根本的論據有二:一是「辯證法便不唯物論,唯物論便不辯證法」;二是「徹底的辯證法絕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絕不能用意識思維」。後一半是說明佛教比哲學科學「精密」,至少和科學「符合」,並爲佛教「和新知識矛盾」的地方辯護。

  王先生那篇序底大旨是這樣的,以下在討論方便上,也依照他底順序來寫。

  二

  「佛教何以是辯證法

  」王先生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即答道:「佛教底世界觀總括在湼盤經諸行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二句中。別處不過發揮這兩句的意思。把這兩句譯成現在通行的文學,諸行便是一切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底總名:常便是永久不變。所以諸行無常句便是說一切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不是永久不變的;和上文所說辯證法的世界觀一般。生滅是『生住異滅』四相底省文。生便是發生,住和異便是發展。住是互相適應的發展,異是互相矛盾的發展。減便是消滅。又和馬克斯主義者蒲列哈諾夫所說氣辯證法是在發生、發展、消滅上觀察現象底方法』(史的一元論第五章)符合。」(唯識研究序一四——一五頁)

  王先生這段證明的說話是模糊影響的。第一、他說「和上文所說辯證法的世界觀一般」,然而他在上文對于「辯證法的世界觀」並沒有明晰扼要的敘述,只籠統地說了這麼一句:「黑格爾和馬克斯以爲宇宙間一切的一切都是流動的,不是靜止的。」這句話只表現黑格爾和馬克斯底世界觀匠共同點,沒有表現他們各人底別異點。而那別異點正是他們各人底世界觀底本質所在。固然,王先生在上文曾經說到黑格爾底辯證法;但是只說到「料正亞裏斯多德底邏輯底缺點」,只說到「這樣反複著正、反、合叁個步驟,便是知識進展底公式。依這個公式研究問題,便是黑格爾底辯證法。」且不說黑格爾底辯證法不盡于這個公式,即使僅盡于此,那也只是黑格爾底「知識發展」(用王先生底用語)觀,是作爲方法論作爲邏輯的辯證法,而不是他匠世界觀。黑格爾底世界觀——認爲精神(即所謂「絕對精神」也稱「理念」是宇宙底本源,而物質「客觀世界」)只是絕對精神底「他在」。王先生也說到馬克斯改造黑格爾底辯證法。但是他引用了「決定人類生存的不是人類底意識;反之,人類社會底生存(應該是「人類底社會的生存」——作者)決定他們底意識」這句話,接著即解釋道:「換句話說,生活需要的物質使人類底精神進化,決定人類底精神。」這個解釋用王先生底話來說,真是「點金成鐵」了。因爲馬克斯之所謂「人類底社會的生存」,並不是指「生活需要的物質」本身而言,而是指怎樣去生産「生活需要的物質」的「生産關系」說的。這且不說。但是王先生所引用的這句話,是馬克斯底「唯物史觀」底基本原理,不是他底整個的世界觀,他底世界觀,用他自己底話來說,是這樣的:「世界底統一性,不在它底存在,而在于哲學和自然科學底長期而且困難的發達,所證明的它底物質性。運動是物質底存在形式。無論在任何時間和空間,沒有而且不能夠有無運動的物質,無物質的運動。……如果提起這些問題——思維是什麼

  認識是什麼

  它們是從哪裏來的

  我們就會知道那是人類底頭腦底所産,人類自身是——在自然底某種環境而且和它一起發達而來的自然底所産吧。那末,自然底所産的人類底頭腦底所産,結局不是與其它的自然底聯系對立著,而是與它一致著的;這是自明的道理。」

  這樣看來,王先生在「上文所說」的,就只剩了那麼一句既不能表現黑格爾底世界觀也不能表現馬克斯底世界觀的籠統話了。究竟佛教是和黑格爾底世界觀「一般」的呢

  還是和馬克斯底世界觀「一般」的呢

  王先生沒有明白的答複,自然,王先生可以說,佛教是徹底的辯證法,不能和他們底不徹底的辯證法完全一致 (「一般」),關于這一點下面再說。

  第二、王先生認爲佛教底「生住異滅」四相,「又和馬克斯主義者蒲列哈諾夫所說;『辯證法是在發生、發展、消滅上觀察現象底方法』符合。」這種符合只是表面上的「符合」。因爲蒲列哈諾夫底說話,是站在唯物論的立場說的,佛教既不是唯物論,根本就不相同,所以馬克斯要說他自己底辯證法和黑格爾兩樣。並且關于「住」和「異」的解釋,周叔迦先生就和王先生不同。周先生說:「住,是繼續的有;異或老,就是這有繼續的改變。」並沒有「互相適應的」和「互相矛盾的」底規定。是什麼和什麼「互相適應」或「互相矛盾」呢

  王先生也沒有說明。佛教常言「熏習」「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習戍種」,經過十二因緣而輪回。只說「新生的習氣」,不說「內在的矛盾」。我覺得周叔迦先生的解釋,較能表現佛法底真意。就讓一步,承認王先生底解釋是對的,那末,佛教也只是在認宇宙一切是變動的、生滅的、矛盾的這幾點上,和辯證法栢符合,不能說它就是一個辯證法體系。因爲辯證法並不這樣簡單。它還認矛盾是發展底動力,對立底統一和統一物底分裂,由量到質和由質到量,否定底否定等等。然而這些都是佛教所沒有的。

  本來,辯證法的思想,是很早就有的,即以中國而論,幾千年前就有這種思想;周秦諸子底著作,幾乎隨處可以發見有關辯證法的文句。這是不足奇的,因爲自然和社會本身就是辯證法地在發展著,它們底辯證法反映到人類底腦子裏,就成爲思維底辯證法。佛陀爲了解脫而出家,爲了宣教而說法,他經過了長期甚深的觀察和思考,自然可以部分地反映著自然和社會底辯證法,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但是,如果因爲他有若幹觀點或說話符合辯證法,就說他已有整個的辯證法體系,那是錯誤的。因爲辯證法——尤其是唯物辯證法——底體系,其建立和發展都要哲學和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有可能;而哲學和自然科學底發展,又有待于社會底生産底發達。王先生之所以那樣輕率的斷定,固由于他擁護佛教太熱心,但主要的是由于他對于辯證法沒有充分的理解。在他那篇序中可以找到許多的證據。

  叁

  其次,說到佛教是不是徹底的辯證法這個問題。從上面所說看來,佛教既不能算是一個辯證法體系,這個問題本來可以無須討論,但爲使讀者更加明了起見,還有把王先生底證明檢討一番的必要。王先生這樣地證明著他底主張說:「依辯證法沒有抽象的真理。然而無論哲學家、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他們底企圖無非是要從他們所研究的對象裏面求出種種定律。這些定律便是他們所認爲的真理,而且沒有不是抽象的。所以都不能不和辯證法矛盾,不但別的哲學科學如是;辯證法底本身也不能不和它自己矛盾。……所以徹底的辯證法絕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絕不能用意識思維,這個便是佛教底『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是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不能用意識思維的。所以佛教是徹底的辯證法。」(一五頁)

  這裏又看到王先生對于辯證法底沒理解。第一、辯證法所謂「沒有抽象的真理」,是指「空虛的抽象」而言,例如離開古代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而言「社會」。其實,辯證法不但不排斥抽象,反而是把抽象作用估價得很高。馬克斯在資本論第一版序文中就說過:「在經濟的諸形態底分析裹面,什麼顯微鏡,什麼化學的試藥,都是不中用的。抽象力不得不起而代替那兩種東西。」盧波爾也說:「馬克斯在玫治經濟學批評之中,曾經論到抽象物與具體物底關系底問題。…

《佛教與科學(黃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