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出來---散亂心太大(沒有辦法集中)。觀的時候,從頂輪出去後,一定要放空(一切都要放空)。到最後,沒有一個坐在頂上,沒有一個出去,沒有一個進來。
“沒有來沒有去,才是真正的如來”!
《法華經》開無量壽法門---什麼叫無量法門?就是無量法門都開了,所有毛孔都開了、讓所有衆生都能自由進出、讓所有衆生都超脫,每一個毛孔布施出來都是叁千大千世界。
你們學密法都比較早,但是我不知道你們做這個沒有?!
時時念念都要有念頭去觀,這樣往上的機會就更大。這樣就會讓你感覺沒有什麼吃飯的念頭(餓的念頭減少),如果觀的時候,你感到很餓,那餓鬼道就是你的了。
最開始,由上往下的(攝受的力量)比較容易,而由下往上出(提)的力量觀起來比較難,要天天的熏習,這些是比較深一層的佛法。
念頭時時都要替別人著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下坐後要強調(五官):六門天天都要做功課。
法上的觀照和對治是佛法最深的、最捷徑的方法。
時時要拿的起來對治、你要時時拿來運用。你的法才會到“味”。(如果你把食物倒在外面,卻沒有一絲“施食”的念頭,不會利益衆生,那就是在糟蹋糧食,怎麼樣去運用?)
學佛最終的就只是得一個:覺性,就是感覺(覺性醒過來)現在每天在修行,就是在訓練這個覺性(見聞覺知的——覺性,才是真實的),一天比一天強,。就如:喝水、肚子痛,這些感覺只有自己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沒有辦法替代的。
佛法的“入味”就知道這個“覺性”。
比如:呼吸。你是否想過我的這一口氣吸進來再吐出去,這一生當中就再也回不來了,我今生中的這一口氣再也不會來了,再下一口氣,吸……吐。當你能想到這個,你就會很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的第一秒---太短了!這就是佛法,非常殊勝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你不懂,就再笨一點,觀---無常。生命的無常,舍去、死亡、苦。最直接的就是:呼吸(吸氣吐氣)(釋迦牟尼佛就是由呼吸開悟的)。一道氣不來就沒有了,才有六妙門,數息法、般若叁味、中觀論、止觀這些法門出現,最容易的我們悟不到!才會用磕頭等方法。
最殊勝的---就是與你相應的!
要把一個“學佛人”受菩薩戒、居士戒等這些(隱藏)放進心裏去要求自己,不要鋪露在外表上(萬萬不可)。菩薩有菩薩的次第,我們想學——但還不到那種層次,要慢慢地走、去摸,不要在嘴上挂著,用心底去走,要慢慢去、慢慢去,但這不是急的,佛都講:要叁大阿生祗劫,這樣就會成就。
實際對鏡:
比如:到醫院後看到病人時,吸---吐(吸入所有病患的痛苦,把自己一絲絲的清涼吐出來布施給所有的患者,再有證量吸入所有衆生的煩惱及障報,呼出超究竟——成解脫);市場上的汙穢、殺害的衆生,吸---吐(吸入衆生生苦及愚癡——讓衆生放下,呼出自己証量智慧成就他們得到解脫)。不僅是呼吸,而且甚至毛孔裏都在吸—吐。
當知道這些毛病之後,要慢慢去對治(吸氣—吐氣)這個法門是最殊勝的,但也是最難的一個法門。
每對一個鏡,要把它觀成大體,把很多東西觀進來。比如:看見燒一把火就要想到全球氣溫在變暖,這樣很多的生態被破壞,動物無法生存等。
當你一生中的修行,你不會有對治業障現前的煩惱時,說明你的修行用功的法門是錯誤的或者說這個法門不適合你。
我們有許多業力、習氣,今生才會投生爲人。(最怕的是債還沒有還,又債上加債)。
(遇事不起煩惱、無明)。要真正在生活上運用的沒有困擾、一定要讓周邊的人快樂——不起煩惱;如果你個人的思想造作出來要別人快樂——才是真的!不能用個人的知見來改變左右。你不是佛!你不是聖人!改變不了的。孔子是聖人,釋迦牟尼佛他們都沒有全部改變,這是一個不定的定律!你只需要妥妥地問自己的心:我今天爲別人想了沒有?爲別人做了沒有?這一點才是真實的!
在對境來的時候(一點點苦來就抵不住了),你就要很慚愧:我修行可能失敗了,今生中讓我走的這麼痛苦,都沒有讓我好死。所以,學法能夠學到“好死”就已經算不錯了!一點病痛都沒有,什麼時候要“走”,只有他自己心裏知道。他不需要別人來打點,不需要困擾到後代。
趁身體好能承受的住的時候,祈請苦的業報、要債的賬盡快早點來要,不要到了最後走不動了、眼睛看不見了,業障才一條條地來,那真的就很悲哀了!所以,趁著現在還有思想、走的動的時候,每天要祈請業障現前,在有限的生命裏面盡量提早來。因爲現在年輕或身體還能扛得住,等到扛不住(年齡大了)的時候,那就麻煩了。
用功的東西沒有進入真髓是抵不住業力現前的。
一定不要流露出自己是一個“學佛人”。不到最後關頭,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所以才有“蓋棺定論”的說法,除了你燒(火化)了之後,你才知道這一生當中的所作所爲是什麼!
要常常問問自己:自己的生活與學佛脫沒脫節。脫節——你就不是學法人,你就是天天在造業!你的生活與學法有沒有融入?在行上是不是融入了?在生活上脫節沒有?佛的教法是:當下,一念之間!要抓得住!
學法不需要給任何人講,並且還要偷偷摸摸地去聞、思、修,自己心裏知道就行了!不要動不動就在別人的面前就在討論佛法,這絕對不可以。不要把“這個法好殊勝哦!我又從上師那求了個什麼法門”等等挂在嘴上,一句不講!就如你喝水——的涼的熱,你都不會給別人講,這樣一個心態。就要用這個心態來學佛。
一定要把這一期的生命轉換出來———轉換成力量!
在末法時代,你沒有隨順衆生,就不是佛法。
要懂得觀照、懂得智慧流露.
有時候還是要用智慧來判斷,要衡量自己的基礎條件到那種程度沒有?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去拿彌勒菩薩的修行成就來對治自己,不是拿一個雞蛋去砸石頭嗎?
所以,一定要在自己周邊的生活中去碰得滿頭包,慢慢碰了很多包,慢慢就會成就,絕對不要去逃避!
學佛法要講究一個“緣”!我常常講:我等有緣人而已。所以,我的山門是不開的。所以你們也是一樣,因爲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一定不要在你的家庭裏,建立你的“地盤”。本來家裏是妥妥的,給你搞地盤把一個家搞的一塌糊塗。地盤要搞大、佛堂要蓋大、大雄寶殿要蓋大,蓋在哪裏?要蓋在自己的心裏,要把心的佛堂蓋大,不是占用空間蓋大。所以,這個才是佛法。
要時時觀照自己,不要整天“這樣不對”、“那樣是禁忌”、每天都在忙著“對與不對”、“可以與不可以”。忙這些你就忙了一輩子,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忙到,拿去燒了都一樣只是等一個編號而已,殡儀館的人絕對不會說:這是一個修行人,燒的時候要輕一點、那個電鈴不要按太快,還不是照樣按就進去了。
所以一定要這樣子!面對這些生活心要很平靜——不要去“分別”。訓練自己每天不要分別“是與非”、“好與壞”。每天什麼都好,這才是真功夫!肚子餓了吃飯、涼了加衣服。就這樣愣愣地過日子。這個法本就念的不錯了!
你們當中有一些年齡大的、文化水平稍微低一點,但是也不要抱怨:這本書我沒有看過、這些字我不認得、你只要心底上打的定,一個念頭都是:替別人想!不給別人增加困擾,那你的這個法本就已經夠厚了。厚什麼?——你會替別人想。就這麼簡單——你會替別人想!假如,你不會替別人想,再殊勝的法門給你也沒有用,再大的竅訣給你也沒有用——還是困擾。你自己去思維一下、衡量一下。
初重煩惱重的,如果白骨觀觀不起來,就要把“死亡”觀的很透徹。“死亡”沒有題目的。就想自己周邊的親人、朋友,把剛死亡的人(或物)當作材料、作法本,天天去想這個。甚至你的朋友中和年齡相仿的,某某人都走了、某某人都死了。想:下一個就是我自己!每一天就想:下一個就是我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念頭想透,不能逃避的。誰能逃避這一關啊!一定要想的很透。想到真正“入味”!
所謂入味:就是想到物質領域和精神領域合一到分開的時候,那一道光的現前。物質就是身體;精神就是出竅的靈魂意識,即我們的“見聞覺知”,那個覺性是不會消失的,也不會增加、減少的(知道的“知”字不會改變,那就是——你的覺性,就是你的佛性,沒有改變。
那個覺知的“覺性”是不會分別,會分別的是你身體的識心,那沒有分別的就是你的種性。所以,你現在要找的這個就是:你的種性。
那種性原來存在嗎?存在。那你要找什麼?我爲什麼要一起去分別,去追求?那麼說:我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會不會成就?照樣成佛,佛原來存在在那裏,沒有增加、沒有消失。
千百萬個人成佛,佛沒有增加一個;
千百萬個人下地獄,地獄也沒有增加一個。
這個部頭可能很難悟,慢慢地悟。所以,不要把那些東西綁在身上,你學的越多,綁的更重,你將來沒藥可救,你悟不透---就沒藥可救,那就每天妥妥地過你的日子,該怎麼生活你就怎麼生活。就真正地聞達!就是平常心,這就是最簡單的密法!也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法就在你的生活中。
在學佛的過程中,碰到業障現前時,一定要觀照自己的心——去對照(要用法喜心、歡喜心來接受)不能去批評它和逃避它。
當別人給你阻障和整你的時候,你要很高興,表明會成就,而且還要存感恩的心,要把感恩的心都回向給他,你才能成就。
每對一個境,…
《看山老人的謊言——開方便法門(道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