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禅宗教學來看星雲大師的自覺教育觀(永中)▪P2

  ..續本文上一頁t">3.問難法:現在的教育提倡啓發式教育,一步步引導;而禅門講究問難,機辯的追究,一改被動啓發爲主動探求,不作馴人作主人。

  

4.勞苦法:現代教育講究有安靜的讀書環境,在甯谧幽雅的氣氛中學習,禅門卻不止要在安靜中受教育,更提倡在勞動、勞苦中參學。所以搬柴、運水是參禅,推磨、舂米也是參禅,砍柴、挑擔無一不是參禅,從勞苦裏面慢慢體會禅的意義,品嘗禅的法味。

  5.反诘法:現在的教育方式都是填鴨式,沒有思考空間;而禅門以反诘法教學,用「爲什麼」不斷的反問,把對方的思想開拓得更深更廣,最後像爆竹炸裂,靈光一閃,讓對方在問題的壓力下突然開悟。

   6.答問不定法:有時候,我們從否定中可以透到一點人生的消息和禅機。有時候,又要從肯定中來體悟。像大梅法常禅師,他就是肯定自己的精神,不讓別人牽著鼻子走,不管你是非心非佛,我還是即心即佛。

   7.間接暗示法:就是禅師與禅師之間,不直接把問題說破,而用比喻或表面上不相幹的話,作間接的暗示。這裏面藏有至理,讓對方自己悟透,親證得道。

  

「答非所問法」、「矛盾顛倒法」、「自覺悟道法」.....等禅宗的教學方法很多,總之,處處都說明禅是要靠自己在日常應對進退中,生活作務中去體驗證悟的。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禅的義蘊就闡發出來了。禅宗教學靈活多變,除了“第一義”不可說,只能超越思辯,超越慣性,靈活機動,暗示啓發外,還與釋迦牟尼佛因緣說法、隨機救苦的精神是一致的。

  

  叁、人間生活禅的精神特質與修學方法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爲臨濟宗門下第四十八代弟子,若從大師本人算起,則爲佛光第一代,目前傳至佛光第叁代,門徒已遍及歐、亞、美、非、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在家信徒有百萬以上,出家弟子有一千二百人左右。自民國五十六年(西元1967年)開山以來,星雲大師依佛陀菩薩道的行願思想,秉持「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及精神,持續致力于佛教之教育、文化、慈善、修持等佛法之弘揚,與利生事業的推展,而不曾間歇。

  「人間生活禅」産生的因緣,乃源于星雲大師對時代人心需求,所應緣創立。如《佛光山禅堂規約》記載:「爲了提倡禅修風氣,推動心靈環保,接引禅子體會人間佛教禅風,令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再創禅門黃金時代。本堂也依佛陀菩薩道的思想,秉持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精神,具體提出一種能治療現代『社會疾病』……功利、野心、奢侈、價值觀混淆等,以及適合各種人修持,又能照顧到人性生理與內在需求的禅法,取名爲『佛光人間生活禅』」。

  (一)「人間生活禅」的精神內涵

   禅是什麼?禅不是從知識上去理解的,它必須從生活中去修行、體驗,它是從矛盾中可以統一,從差別中可以交流,禅是證悟,不是知見解釋的,禅是人間共有的寶藏。因此星雲大師對「人間生活禅」的精神內涵有其獨特的見解,現略述如下[10]:

   1、禅修思想,在于平常、平實、平衡的意境涵養

  ──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佛光禅的思想在于平常:即以踏實的中道心境,從平凡的生活事物中去體會禅道,爲其實踐、化世的基本思想。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2、禅修內涵,在于信心、道心、悲心的長養增進

  ──不變隨緣、慈悲喜舍。

  佛光禅的內涵,在于信心:即以修發實踐人間生活禅的「信心」、出離五欲塵勞的「道心」、行菩薩道的「悲心」,爲其實踐、化世之主要內容。

   3、禅修生活,在于規律、簡樸、惜福的用心實踐

  ──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佛光禅的生活,在于規律:即以守持淨戒、規律作息、簡樸惜福、知足淡泊,爲其生活實踐、化世的基本要求。

   4、禅修運用,在于生活、生趣、生機的權變妙用

  ──觸處皆道、機趣無限。

  佛光禅的運用,在于生活:即以隨順自然的生活,無住生心的情趣、權變自在的禅機,爲實踐、化世的基本理念。

   5、禅修精神,在于承擔、無畏、精進的落實行履

  ──自心是佛、直下承擔。

  佛光禅的精神,在于承擔:即以發心做一位勇于擔當、不畏艱難、永不休息的菩薩行者,爲其實踐、化世的基本精神。

   6、禅修目的,在于般若、自在、菩提的開示悟入

  ──般若生活、自在人生。

  佛光禅的目的,在于般若:即以成就無上菩提、開發自性般若、體現無住修爲,爲其實踐、化世的理想目的。

  星雲大師曾對禅宗教學的特質意義略述如下:[11]

  (一)、從肯定自我來看禅宗教學

  

禅門,講究不被人牽著鼻子走,不要東風吹東倒,西風吹西倒,一點自我的主張都沒有。要緊的是自我肯定,肯定自我是一種本心自明,不是自滿。

  

禅師寂滅外緣,對境不起憎愛,朝向肯定的大道精進,聲光幻影迷惑不了禅師的心,他的心常住于清淨中,如實辦道。

  

禅是要大家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無一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淡泊,自在無礙,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蕩晴空。

  (二)、從惜福結緣來看禅宗教學

  

禅者,山中臥衲衣當被,和頭裹瓠瓢作枕。離世隱居,物欲淡泊,不只生活簡單,而且愛物惜緣。一草一葉、一瓦一土、一字一珠,在禅者的手中都能活用起來,不隨意浪費大地的一點資産。禅師們這種不求自利,蔭庇天下的胸襟,是濟世精神的顯露。禅的教學守道,就是從生活中惜福,從結緣來體驗,以慈悲爲本懷,用智慧來引導,提升修持的境界。

  (叁)、從慈悲感化來看禅宗教學

  沒有很大的慈悲心和忍耐力,怎能經得起磨難,通過重重考驗,越過層層關卡,見到另外一個光天化日的世界呢?禅宗的學道,注重的不是表面風光,而是精神內涵,是

  

在爛泥坑裏植淨蓮。

  

參禅求道,除了開拓福德智慧外,更要長養慈悲心。由于禅師的慈悲才能感化頑強,抛棄貪欲瞋恨,化暴力爲祥和。以禅心、悲心、佛心來洗淨塵世的罪業,這就是禅者教化的力量。

  (四)、從方便靈巧來看禅宗教學

  禅師教人參禅,是無限的方便,無限的靈巧。一默一語,含藏生機;一棒一喝,敲破昏迷。無論你是士、農、工、商或凡俗、老幼,禅師都能契機化導,山林水邊或衣、食、住、行,禅師都能運用禅法點化你,使你轉貪瞋爲慈悲,轉迷妄爲智慧,禅師方便靈巧的教化便深深蘊含其中了。

   昔日禅師們以不同的生命特質,向世人說明無論是教禅、論禅、或行禅、修禅、參禅,禅,都不離人間。即因其最接近佛陀人間佛教的本懷;這也是星雲大師將佛光山弘揚的禅法定名爲「人間生活禅」的原因。因此,何謂「人間生活禅」?慈悲喜舍、廣結善緣、直下承擔、精進奮發、不變隨緣、依戒生活、知足淡泊……,無一不是「人間生活禅」!

  (二)「人間生活禅」的修學方法

  學佛貴在實踐,然實踐必須藉由正見引導,才能在菩提道上從容自在的學習,不致盲修瞎練。有鑒于此,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爲基礎,更依衆生發願行菩提心的深淺,訂定修學目標,使學人「自覺」從健全人格開始,逐漸「啓發願行菩提心」,待備辦福德資糧,在進階證取「勝義菩提心」而成佛道,「人間生活禅」禅法殊勝無比,必是現代苦難衆生的良藥。

  茲詳列「人間生活禅」修學綜合表于下:[12]

  

修學次第

  

修學目標

  

修 學 德 目 或 方 法

  

  

預備道

  

養成孝親

  

感恩之心

  

  1.閱讀勵志修養叢書。

  2.生活淡薄、作息規律、不忘運動、保持健康。

  3.孝敬父母、恭敬師長、友愛兄弟。

  4.心存感恩、善待他人。

  

  

信行道

  

培養信心

  

  1.誠敬皈依叁寶,學習止惡行善。

  

  

善行道

  

《從禅宗教學來看星雲大師的自覺教育觀(永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