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禅宗教学来看星云大师的自觉教育观(永中)▪P2

  ..续本文上一页t">3.问难法:现在的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一步步引导;而禅门讲究问难,机辩的追究,一改被动启发为主动探求,不作驯人作主人。

  

4.劳苦法:现代教育讲究有安静的读书环境,在宁谧幽雅的气氛中学习,禅门却不止要在安静中受教育,更提倡在劳动、劳苦中参学。所以搬柴、运水是参禅,推磨、舂米也是参禅,砍柴、挑担无一不是参禅,从劳苦里面慢慢体会禅的意义,品尝禅的法味。

  5.反诘法: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是填鸭式,没有思考空间;而禅门以反诘法教学,用「为什么」不断的反问,把对方的思想开拓得更深更广,最后像爆竹炸裂,灵光一闪,让对方在问题的压力下突然开悟。

   6.答问不定法:有时候,我们从否定中可以透到一点人生的消息和禅机。有时候,又要从肯定中来体悟。像大梅法常禅师,他就是肯定自己的精神,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管你是非心非佛,我还是即心即佛。

   7.间接暗示法:就是禅师与禅师之间,不直接把问题说破,而用比喻或表面上不相干的话,作间接的暗示。这里面藏有至理,让对方自己悟透,亲证得道。

  

「答非所问法」、「矛盾颠倒法」、「自觉悟道法」.....等禅宗的教学方法很多,总之,处处都说明禅是要靠自己在日常应对进退中,生活作务中去体验证悟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禅的义蕴就阐发出来了。禅宗教学灵活多变,除了“第一义”不可说,只能超越思辩,超越惯性,灵活机动,暗示启发外,还与释迦牟尼佛因缘说法、随机救苦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人间生活禅的精神特质与修学方法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为临济宗门下第四十八代弟子,若从大师本人算起,则为佛光第一代,目前传至佛光第三代,门徒已遍及欧、亚、美、非、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在家信徒有百万以上,出家弟子有一千二百人左右。自民国五十六年(西元1967年)开山以来,星云大师依佛陀菩萨道的行愿思想,秉持「人间佛教」的思想理念及精神,持续致力于佛教之教育、文化、慈善、修持等佛法之弘扬,与利生事业的推展,而不曾间歇。

  「人间生活禅」产生的因缘,乃源于星云大师对时代人心需求,所应缘创立。如《佛光山禅堂规约》记载:「为了提倡禅修风气,推动心灵环保,接引禅子体会人间佛教禅风,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再创禅门黄金时代。本堂也依佛陀菩萨道的思想,秉持星云大师弘扬人间佛教的理念、精神,具体提出一种能治疗现代『社会疾病』……功利、野心、奢侈、价值观混淆等,以及适合各种人修持,又能照顾到人性生理与内在需求的禅法,取名为『佛光人间生活禅』」。

  (一)「人间生活禅」的精神内涵

   禅是什么?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它必须从生活中去修行、体验,它是从矛盾中可以统一,从差别中可以交流,禅是证悟,不是知见解释的,禅是人间共有的宝藏。因此星云大师对「人间生活禅」的精神内涵有其独特的见解,现略述如下[10]:

   1、禅修思想,在于平常、平实、平衡的意境涵养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佛光禅的思想在于平常:即以踏实的中道心境,从平凡的生活事物中去体会禅道,为其实践、化世的基本思想。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2、禅修内涵,在于信心、道心、悲心的长养增进

  ──不变随缘、慈悲喜舍。

  佛光禅的内涵,在于信心:即以修发实践人间生活禅的「信心」、出离五欲尘劳的「道心」、行菩萨道的「悲心」,为其实践、化世之主要内容。

   3、禅修生活,在于规律、简朴、惜福的用心实践

  ──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佛光禅的生活,在于规律:即以守持净戒、规律作息、简朴惜福、知足淡泊,为其生活实践、化世的基本要求。

   4、禅修运用,在于生活、生趣、生机的权变妙用

  ──触处皆道、机趣无限。

  佛光禅的运用,在于生活:即以随顺自然的生活,无住生心的情趣、权变自在的禅机,为实践、化世的基本理念。

   5、禅修精神,在于承担、无畏、精进的落实行履

  ──自心是佛、直下承担。

  佛光禅的精神,在于承担:即以发心做一位勇于担当、不畏艰难、永不休息的菩萨行者,为其实践、化世的基本精神。

   6、禅修目的,在于般若、自在、菩提的开示悟入

  ──般若生活、自在人生。

  佛光禅的目的,在于般若:即以成就无上菩提、开发自性般若、体现无住修为,为其实践、化世的理想目的。

  星云大师曾对禅宗教学的特质意义略述如下:[11]

  (一)、从肯定自我来看禅宗教学

  

禅门,讲究不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东风吹东倒,西风吹西倒,一点自我的主张都没有。要紧的是自我肯定,肯定自我是一种本心自明,不是自满。

  

禅师寂灭外缘,对境不起憎爱,朝向肯定的大道精进,声光幻影迷惑不了禅师的心,他的心常住于清净中,如实办道。

  

禅是要大家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二)、从惜福结缘来看禅宗教学

  

禅者,山中卧衲衣当被,和头裹瓠瓢作枕。离世隐居,物欲淡泊,不只生活简单,而且爱物惜缘。一草一叶、一瓦一土、一字一珠,在禅者的手中都能活用起来,不随意浪费大地的一点资产。禅师们这种不求自利,荫庇天下的胸襟,是济世精神的显露。禅的教学守道,就是从生活中惜福,从结缘来体验,以慈悲为本怀,用智慧来引导,提升修持的境界。

  (三)、从慈悲感化来看禅宗教学

  没有很大的慈悲心和忍耐力,怎能经得起磨难,通过重重考验,越过层层关卡,见到另外一个光天化日的世界呢?禅宗的学道,注重的不是表面风光,而是精神内涵,是

  

在烂泥坑里植净莲。

  

参禅求道,除了开拓福德智慧外,更要长养慈悲心。由于禅师的慈悲才能感化顽强,抛弃贪欲瞋恨,化暴力为祥和。以禅心、悲心、佛心来洗净尘世的罪业,这就是禅者教化的力量。

  (四)、从方便灵巧来看禅宗教学

  禅师教人参禅,是无限的方便,无限的灵巧。一默一语,含藏生机;一棒一喝,敲破昏迷。无论你是士、农、工、商或凡俗、老幼,禅师都能契机化导,山林水边或衣、食、住、行,禅师都能运用禅法点化你,使你转贪瞋为慈悲,转迷妄为智慧,禅师方便灵巧的教化便深深蕴含其中了。

   昔日禅师们以不同的生命特质,向世人说明无论是教禅、论禅、或行禅、修禅、参禅,禅,都不离人间。即因其最接近佛陀人间佛教的本怀;这也是星云大师将佛光山弘扬的禅法定名为「人间生活禅」的原因。因此,何谓「人间生活禅」?慈悲喜舍、广结善缘、直下承担、精进奋发、不变随缘、依戒生活、知足淡泊……,无一不是「人间生活禅」!

  (二)「人间生活禅」的修学方法

  学佛贵在实践,然实践必须藉由正见引导,才能在菩提道上从容自在的学习,不致盲修瞎练。有鉴于此,星云大师以人间佛教为基础,更依众生发愿行菩提心的深浅,订定修学目标,使学人「自觉」从健全人格开始,逐渐「启发愿行菩提心」,待备办福德资粮,在进阶证取「胜义菩提心」而成佛道,「人间生活禅」禅法殊胜无比,必是现代苦难众生的良药。

  兹详列「人间生活禅」修学综合表于下:[12]

  

修学次第

  

修学目标

  

修 学 德 目 或 方 法

  

  

预备道

  

养成孝亲

  

感恩之心

  

  1.阅读励志修养丛书。

  2.生活淡薄、作息规律、不忘运动、保持健康。

  3.孝敬父母、恭敬师长、友爱兄弟。

  4.心存感恩、善待他人。

  

  

信行道

  

培养信心

  

  1.诚敬皈依三宝,学习止恶行善。

  

  

善行道

  

《从禅宗教学来看星云大师的自觉教育观(永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