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梁師新加坡演講:佛學與科學的異同

  

梁師新加坡演講:佛學與科學的異同

  

  

時間:2004年6月5日

  

地點:新加坡濱海城港麗大酒店二樓會議廳(新加坡書展)

  

紀錄:張春美

  

整理:周雅容、汪義麗

  

  ※從小就想追求真理,因而選擇了研究物理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個演講會。我先談一下我自己學佛的轉變。很多人對于像我這樣子的人很好奇,原來接受的是科學,怎麼一轉,變成了佛學去了,而且把佛學當作自己終身的志業,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在我講今天的題目之前,我想大家最有興趣的是這個部分,所以我先把我這個轉變過程跟大家說明。

  

  我在很年輕、還在做學生的時候,事實上應該是從中學時代吧,心裏所向往的是要追求真理。當時讓我覺得,能夠代表真理的學問只有一個,物理學。連科學都不算,因爲物理才是科學中的科學,科學是追求真理的一門學問。所以在那個時候,我最喜歡讀的就是物理學,大學就選擇了物理系。後來出來工作,也進入物理的研究單位,去做物理的研究工作。

  

  我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自己知道,我想要追求的就是真理,其他的東西我是沒興趣的。當時爲什麼會認爲,科學中的科學就是物理學,它是追求真理的,爲什麼會這樣?那個年代,在我那個年紀,像我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蠻多的。也可以說,在我那個年紀,選擇物理學作爲他第一志願的很多,都是非常優秀的。當然這些事情,現在都已經轉變了。

  

  我在高中,差不多二年級要升叁年級的時候,李政道、楊振甯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像這種事情,那時候對我們對追求物理的鼓舞是非常大的。當時會認爲,如果我們把物理學研究好了,我們就知道宇宙的真理,我們就能夠把人類都帶到一個幸福的地方去,當時是抱著這樣的熱情在追求的。

  

  爲何視物理爲真理

  

  我現在要說明,物理學怎麼會讓我們覺得它是真理呢?這個事情,是跟科學的發展有關系的。西方科學的發展,從文藝複興的啓蒙運動時期開始,一路發展過來,慢慢茁壯。中國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壓迫,大家覺得中國之所以積弱不振,跟中國沒有科學有關,科學的研究太落後了。這些情緒上的問題、原因,也就使得我們有這樣子的追求。

  

  西方列強在那個時候,對我們年輕人的沖擊是:他們之所以強,是因爲他們有科學;我們之所以弱,是因爲我們沒有科學,科學是落後的。還有一個原因,早期的那些科學家,他們追求真理的曆程也感動了我們。他們爲了追求真理,像伽利略、哥白尼,爲了追求真理,跟當時的羅馬教廷沖突而被判刑,他們這樣的奮鬥曆程,也是鼓舞我們追求真理的原因。

  

  追求真理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這些物理定律。發現的過程,是經過非常嚴密、非常嚴謹的理論證明,再加上實驗證明。整套的證明,不只是定性的證明,還有定量的證明。這個證明的曆程、程序,他們所采取的那些規則,是非常嚴謹的。而且到我那個年代,在學那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已經有整套學習的規則,知道怎麼去把宇宙的定律找出來。在這些尋找的過程中,那種嚴謹的態度,是讓我們很感動的。

  

  比如說,有一個阿伏伽德羅(Avogadro A)常數,這是十七、八世紀早就提出來,一莫耳物質的數量,不論是原子、分子或離子,都是6.02×1023個。這個數字很早就提出,但是一直都只是假說。經過一再實驗證明,一直到1865 年才承認這是定律。科學家所提出來的定律,都是經過這麼艱苦、這麼認真、這麼嚴謹的證明之後,才得到承認。不是輕易的、隨便的說一件事情,就稱爲定律。

  

  說到證明,我剛才也提到,就是有兩種。一種是理論的證明,這樣還不夠,還要實驗的證明。任何理論,不論你寫得再好、說明得再好,還是假說。透過實驗的證明,證實它是真的,這個時候才會成爲定律。這麼嚴格、這麼認真的學問,使得當時我們開始在學的時候,就認定只有它,只有經過物理學證明的才是真理,其它的都是胡說八道,因爲沒有經過證明呀!沒有經過證明就認爲它是對的,怎麼可以接受。有一個人,只是這麼想一想,說他說的是真理,很多人就跟著說:「哦!這是真理。」沒有經過嚴密的證實啊!當時像我們這種人,相信的定律只有一種,相信的真理,只有物理學證明出來的,我才接受,不然是不接受的。認爲都是胡說八道、都是迷信,是這種情況。

  

  那個時候,我等于是一個科學迷,就認定是這樣。這樣的認定,促使我選擇了科學,認爲真理只有科學,只有科學才有真理。其他什麼宗教、什麼佛學,腦子裏面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認爲那都是迷信,胡說八道的東西,根本不接受的,甚至根本想都不願意去想。

  

  物理是真理嗎?

  

  我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怎麼轉變成接受佛學了?這個轉變怎麼來的?這樣轉變的來源,沒有像我這樣全心投入,做過物理學的研究工作,專注去學,是不會知道的。也不是所有的、專注的做物理科學的人都會知道,也不見得。我的轉變是叁十多年前,我還著迷于物理學的時候,對于物理學了解得愈多,愈來愈覺得這個物理學好像不是我想的那種真理。

  

  第一個讓我起質疑的是,所有物理學家,他們證實、證明了任何一個定律、原理之後,都會保持一個態度:「這個真理、這個原理、定律,是可以被推翻的。」比如說,愛因斯坦就把牛頓的力學定律推翻,換成相對論,量子力學也把古典力學推翻了。像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的那些大師們,他們建立了新的定律出來,但是在建立的時候,他們就說了:「我們也准備給人家推翻的,只要你能夠把它推翻。」我就覺得,一個可以被推翻的東西,它會是真理嗎?對我來講,這個有問題呀!第一次開始質疑,有一點點動搖。那種動搖還不怎麼強烈,只是開始有一點動搖、有一點懷疑。

  

  證明之前要先接受假設

  

  後來再深入之後,更加了解,所有物理的定律,都要證明之後才被接受,這是很好,這是讓我佩服的地方。但是我也發現,所有的物理定律,在證明之前,一定要先接受假設。有的時候我們說這個假設是公設,有的時候又叫做前提等等,但是意思就是假設。而這個假設不能證明。一定要接受一個假設,如果不接受這個假設,沒有假設做基礎,就沒有辦法推理,也沒有辦法實驗,根本就不能去證明任何事情。

  

  它之所以能夠證明,是因爲先接受了假設,而這個假設沒有辦法證明的。這一點,科學家是清楚知道:「哦!這個假設我不能證明,但是必須要接受,接受了以後才可以去做證明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就發現,證明的基礎,還是建立在不能證明的假設上面。先接受了不能證明的假設,才可以去做證明。這件事情,開始的時候,我以爲只有理論的證明是這樣,後來深入去了解,連實驗的證明也是一樣,要先接受假設。

  

  實驗的假設是什麼呢?大家一般可能不會很注意,因爲你反複去做實驗,要證明這個實驗是同樣的結果。比如說你可以是今天做這個實驗,明天又做一次實驗,做了同樣的實驗,你認爲這兩個實驗是同樣的實驗的時候,你就做了假設。假設什麼呢?今天的這個時間,跟明天那個時間是同樣的。可是你沒有辦法證明,今天的這個時間、跟明天那個時間是一樣的,你沒有辦法證明的,但是你必須接受。

  

  當你這樣接受的時候,你才可以說,我這個實驗是同樣的實驗,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我們就說:「哦!你看!這是沒錯的。」假如今天的時間、跟明天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話,雖然其他都一樣,可是這是不同樣的實驗呀!怎麼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呢?這個是經過了深刻的反省以後,你才曉得,我們接受的假設,我們做一件事情,我們接受的假設多得不得了,不是一、兩個而已。

  

  另外一個,比如說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你在新加坡做、我在臺北做,我們說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得到同樣的結果。那你就做了一個假設了:臺北的空間和新加坡的空間是一樣的,你又沒有辦法證明這兩個空間是一樣的。所以,科學所有的證明活動,必須接受假設。爲了要證明,就必須先接受假設,而且這個假設不是一、兩個,多得不得了,一大串。

  

  開頭的時候,我以爲只有理論的證明有假設,因爲理論先要把那個假設講清楚、交代清楚。後來發現,實驗裏面也是一堆假設,一大堆假設,你都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接受了,然後去證明,才得到了定律。我以前很佩服科學用證明得到了定律,非常的佩服,因爲這些定律都是證明出來的。後來我發現,唉呀!這個證明先接受了一個不能證明的假設,而且接受了一大串,理論的、實驗的都是。因此我就開始警覺到,我不能夠嘲笑宗教。

  

  我的無神論崩潰了

  

  當時我所了解的宗教,還不包括佛教。我當時了解的宗教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還沒有進入我的生活圈。我發覺我不能嘲笑他們信仰上帝,我以前的態度是嘲笑的,認爲那是迷信,看不起它。我想,如果他們的上帝就是假設,他們所信仰的上帝,就是宗教上的假設,那麼科學有什麼資格嘲笑他,你自己不是也接受了一大堆假設嗎?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不敢以無神論自居了。

  

  我覺得我沒有資格用物理學、用科學來貶抑、批評宗教,也可以說,那個時…

《梁師新加坡演講:佛學與科學的異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競爭與創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