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二)
時間:2011年11月12日
地點:臺北科技大學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大家早,我們今天來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就在這本的第叁十頁。
「爾時,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禅定、解脫叁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衆心。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這一段念完了,我解說一下。前面釋迦佛入定,放白毫相光,出現了非常壯觀而生動的景象,當時的人都看到那一副景象。這時候,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意思就是祂出定了。本來在叁昧中,現在從叁昧中出來了,就變成平常的狀況,那一副生動的景象就結束了,回到一般的狀況。安詳而起,就是出叁昧了。
這時候祂就告訴舍利弗,舍利弗是祂的大弟子之一;祂說,諸佛的智慧,是非常深、深到無量無邊,祂的智慧是難解難入的。你如果不是佛的話,是很難懂,很難進去的。「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聲聞和辟支佛是沒辦法知道,沒辦法了解的,一般凡夫那更不可能了。「所以者何?」爲什麼這樣呢?佛親近過百千萬億、無數的佛,祂親近過、跟祂們學,把諸佛所教的法都修過了,做的時候是很勇猛精進的,因此祂在法界很有名,很多衆生都跟祂接觸過,都受過祂的教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祂已經修過、成就了很多很深的、從來沒有過的一些法。祂「隨宜所說」隨機說法,真實的意義「意趣難解」有時很不容易懂的。
祂又告訴舍利弗,我從成佛以來,依種種因緣,以種種的譬喻,講過很多法,教過很多很多方便法門。「無數方便」這個方便的意思就是隨機隨宜;祂所說的法、所做的法,都是來引導、教導衆生的,「令離諸著」令他們離開執著。所做的這些,都是爲了讓衆生離開執著的。「所以者何?」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如來的方便、知見、波羅密皆已具足。方便就是隨宜調整、隨機調整的方法。波羅密就是到彼岸的智慧;所謂彼岸就是佛世界,回到佛世界的智慧,佛有這樣的多種方便法,能夠引導衆生,令離諸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如來的知見是很廣大深遠的,無量無邊沒有障礙,「力無所畏」祂沒有什麼害怕和擔心,祂的禅定、解脫也深入無際,深到無邊無際的深度。「成就了一切未曾有法」成就了大家聽都沒聽過的一切法。「未曾有」就是以前沒有的,以前沒有的祂都已經成就,那有的當然都成就了。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衆心。」所以如來能夠分辨,會種種分別;我們說要無分別,祂有本事種種分別,各種分別祂都分得清清楚楚。不是分不清楚,好人壞人分不清楚,香蕉大便分不清楚,不是這樣子的。那些分不清楚的,祂都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巧說諸法」,對于各種法祂都有巧妙的解說,講的話都很柔軟,讓衆生聽了以後都心裏很舒服,祂是做到這樣子的。「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無量無邊的、從來沒有的法,祂都成就了,都做好、做到了。這一段最重要的一個重點,就在說佛的智慧,非常廣大深遠、無量無邊,能力也是無量無邊,度衆生的本事也是無量無邊、深入廣大。祂的這些能力、這些智慧,是羅漢和辟支佛完全不知道,無法知道的。
「『止!舍利弗,不須複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第一句話「止!」的意思是什麼?「止!」唉!不能說,不要說!意思是這個。「止!」不說了、不說了!「舍利弗!不須複說」,不要再說了,爲什麼呢?佛成就了第一稀有難解之法,祂成就了最高的、沒有辦法理解的那個法,祂成就了這個東西,只有佛和佛知道,你如果不是佛的話是不會知道的。所謂諸法實相是什麼?就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個是只有佛和佛知道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下面就是祂重複用偈子在說。「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衆生類,無能知佛者。佛力無所畏,解脫諸叁昧,及佛諸余法,無能測量者。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于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余衆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衆,信力堅固者,諸佛弟子衆,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
祂說,除了菩薩信力堅固的以外,諸佛的弟子衆也曾經供養諸佛,而且一切有漏都已經修盡,已經做到無漏了,「住是最後身」,已經做到最後要成佛的階段了。「如是諸人」像這樣子的人等,「其力所不堪」都還是沒有辦法了解佛的智慧。「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下面舉的例子就更具體了,假設全世界的人都像舍利弗你這麼有水准,一起共同來,想了解佛的智慧,也沒有辦法測度佛的智慧。「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複不能知」也沒有辦法了解的。滿十,剛才是說我們現在的世間,現在說十方世界;就算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都是舍利弗,或者是其他的弟子,也裝滿了十方的佛土,一起來想佛的智慧是什麼,也沒有辦法知道。
「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就像辟支佛的智慧,祂已經是最後的無漏身了,就最後階段了;充滿了十方世界都是辟支佛,祂的數量就好像竹林裏的竹子一樣多,他們共同一心來測度佛的智慧;這個講的是空間。再來是講時間的無量劫,億無量的這個劫,很長很長的時間,大家一起來,想要知道佛的智慧,一點點都沒有辦法知道。「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鹹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已經很厲害的菩薩了,像稻草那麼多,充滿了十方世界,而且以恒河沙劫數的時間,一起來共同思量佛的智慧,也沒有辦法知道。
「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複不能知。」不退轉,就是八地菩薩以上;不退轉的菩薩多如恒河沙數,一起來求,想要了解佛智慧,也不能夠。「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這樣子的佛智慧,我已經得到了,「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只有我知道這個智慧實相,十方佛也像我一樣都知道,只要是佛都會知道。所以舍利弗你要知道,佛說的話是沒有不同的。
「于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告諸聲聞衆,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叁乘教,衆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對于佛說的,你應該要相信、不要懷疑。世尊所傳下來的法,到以後「要當說真實」你要把這個真實的說出來,告訴聲聞乘的、以及求緣覺乘的。「我令脫苦縛」我先令他們脫離痛苦,得到涅槃;涅槃就是把痛苦化空、化無。祂教他們怎麼化除這些痛苦的束縛,把它化空、化無,這就是涅槃。
佛是以隨機另教的方便法,教了叁乘教。爲什麼會教叁乘法呢?爲什麼不教佛的智慧呢?教你做聲聞、羅漢和辟支佛,根本不會懂得佛的智慧的,爲什麼會要這樣子教呢?爲什麼有佛乘、聲聞乘、辟支佛乘,這叁乘都教呢?因爲「衆生處處著」因爲衆生處處執著,爲了把他們從執著當中救出來,所以才會有這叁乘法;也就是教了聲聞乘、辟支佛乘。祂前面就說了,辟支佛乘和聲聞乘,就是得了果位,也不會懂得佛的智慧的,爲什麼不直接就教佛乘呢?因爲有的人還沒有辦法聽懂,先要把他從執著中救出來;先要做這個事情,才有這回事的。
這麼一說完,祂就又說了:「唉呀,只有佛乘才是好的,只有佛才是最高的。你成了辟支佛也好、成了羅漢果也好,那個智慧都很差的,你們根本就不會知道、不會懂佛智;佛的智慧、佛的深遠、佛的廣大,你完全都碰不到。連不退轉菩薩也沒辦法的,那其他的就更不用講了。因爲祂前面就教了聲聞乘的法,也教了辟支佛的法;聲聞乘的法教得最多,這個時候,祂教的弟子裏面,大部分都是學聲聞乘的。
「爾時,大衆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稱歎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
這個時候,祂的弟子們,大衆裏面那些聲聞乘弟子,祂最早教的阿若憍陳如等人,就是五比丘;他們都已經是阿羅漢,都得了阿羅漢果。也有很多還沒有得阿羅漢果的,只是發心要修這個聲聞乘、或辟支佛乘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就是男性的居…
《《法華經》講座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