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经》讲座 二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二)

  

  

时间:2011年11月12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大家早,我们今天来看《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就在这本的第三十页。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这一段念完了,我解说一下。前面释迦佛入定,放白毫相光,出现了非常壮观而生动的景象,当时的人都看到那一副景象。这时候,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意思就是祂出定了。本来在三昧中,现在从三昧中出来了,就变成平常的状况,那一副生动的景象就结束了,回到一般的状况。安详而起,就是出三昧了。

  

  这时候祂就告诉舍利弗,舍利弗是祂的大弟子之一;祂说,诸佛的智慧,是非常深、深到无量无边,祂的智慧是难解难入的。你如果不是佛的话,是很难懂,很难进去的。「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声闻和辟支佛是没办法知道,没办法了解的,一般凡夫那更不可能了。「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呢?佛亲近过百千万亿、无数的佛,祂亲近过、跟祂们学,把诸佛所教的法都修过了,做的时候是很勇猛精进的,因此祂在法界很有名,很多众生都跟祂接触过,都受过祂的教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祂已经修过、成就了很多很深的、从来没有过的一些法。祂「随宜所说」随机说法,真实的意义「意趣难解」有时很不容易懂的。

  

  祂又告诉舍利弗,我从成佛以来,依种种因缘,以种种的譬喻,讲过很多法,教过很多很多方便法门。「无数方便」这个方便的意思就是随机随宜;祂所说的法、所做的法,都是来引导、教导众生的,「令离诸着」令他们离开执着。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众生离开执着的。「所以者何?」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如来的方便、知见、波罗密皆已具足。方便就是随宜调整、随机调整的方法。波罗密就是到彼岸的智慧;所谓彼岸就是佛世界,回到佛世界的智慧,佛有这样的多种方便法,能够引导众生,令离诸着。「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如来的知见是很广大深远的,无量无边没有障碍,「力无所畏」祂没有什么害怕和担心,祂的禅定、解脱也深入无际,深到无边无际的深度。「成就了一切未曾有法」成就了大家听都没听过的一切法。「未曾有」就是以前没有的,以前没有的祂都已经成就,那有的当然都成就了。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所以如来能够分辨,会种种分别;我们说要无分别,祂有本事种种分别,各种分别祂都分得清清楚楚。不是分不清楚,好人坏人分不清楚,香蕉大便分不清楚,不是这样子的。那些分不清楚的,祂都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巧说诸法」,对于各种法祂都有巧妙的解说,讲的话都很柔软,让众生听了以后都心里很舒服,祂是做到这样子的。「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无量无边的、从来没有的法,祂都成就了,都做好、做到了。这一段最重要的一个重点,就在说佛的智慧,非常广大深远、无量无边,能力也是无量无边,度众生的本事也是无量无边、深入广大。祂的这些能力、这些智慧,是罗汉和辟支佛完全不知道,无法知道的。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第一句话「止!」的意思是什么?「止!」唉!不能说,不要说!意思是这个。「止!」不说了、不说了!「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说了,为什么呢?佛成就了第一稀有难解之法,祂成就了最高的、没有办法理解的那个法,祂成就了这个东西,只有佛和佛知道,你如果不是佛的话是不会知道的。所谓诸法实相是什么?就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这个是只有佛和佛知道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下面就是祂重复用偈子在说。「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祂说,除了菩萨信力坚固的以外,诸佛的弟子众也曾经供养诸佛,而且一切有漏都已经修尽,已经做到无漏了,「住是最后身」,已经做到最后要成佛的阶段了。「如是诸人」像这样子的人等,「其力所不堪」都还是没有办法了解佛的智慧。「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下面举的例子就更具体了,假设全世界的人都像舍利弗你这么有水准,一起共同来,想了解佛的智慧,也没有办法测度佛的智慧。「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剎,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也没有办法了解的。满十,刚才是说我们现在的世间,现在说十方世界;就算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是舍利弗,或者是其他的弟子,也装满了十方的佛土,一起来想佛的智慧是什么,也没有办法知道。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就像辟支佛的智慧,祂已经是最后的无漏身了,就最后阶段了;充满了十方世界都是辟支佛,祂的数量就好像竹林里的竹子一样多,他们共同一心来测度佛的智慧;这个讲的是空间。再来是讲时间的无量劫,亿无量的这个劫,很长很长的时间,大家一起来,想要知道佛的智慧,一点点都没有办法知道。「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剎,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已经很厉害的菩萨了,像稻草那么多,充满了十方世界,而且以恒河沙劫数的时间,一起来共同思量佛的智慧,也没有办法知道。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不退转,就是八地菩萨以上;不退转的菩萨多如恒河沙数,一起来求,想要了解佛智慧,也不能够。「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这样子的佛智慧,我已经得到了,「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只有我知道这个智慧实相,十方佛也像我一样都知道,只要是佛都会知道。所以舍利弗你要知道,佛说的话是没有不同的。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对于佛说的,你应该要相信、不要怀疑。世尊所传下来的法,到以后「要当说真实」你要把这个真实的说出来,告诉声闻乘的、以及求缘觉乘的。「我令脱苦缚」我先令他们脱离痛苦,得到涅槃;涅槃就是把痛苦化空、化无。祂教他们怎么化除这些痛苦的束缚,把它化空、化无,这就是涅槃。

  

  佛是以随机另教的方便法,教了三乘教。为什么会教三乘法呢?为什么不教佛的智慧呢?教你做声闻、罗汉和辟支佛,根本不会懂得佛的智慧的,为什么会要这样子教呢?为什么有佛乘、声闻乘、辟支佛乘,这三乘都教呢?因为「众生处处着」因为众生处处执着,为了把他们从执着当中救出来,所以才会有这三乘法;也就是教了声闻乘、辟支佛乘。祂前面就说了,辟支佛乘和声闻乘,就是得了果位,也不会懂得佛的智慧的,为什么不直接就教佛乘呢?因为有的人还没有办法听懂,先要把他从执着中救出来;先要做这个事情,才有这回事的。

  

  这么一说完,祂就又说了:「唉呀,只有佛乘才是好的,只有佛才是最高的。你成了辟支佛也好、成了罗汉果也好,那个智慧都很差的,你们根本就不会知道、不会懂佛智;佛的智慧、佛的深远、佛的广大,你完全都碰不到。连不退转菩萨也没办法的,那其他的就更不用讲了。因为祂前面就教了声闻乘的法,也教了辟支佛的法;声闻乘的法教得最多,这个时候,祂教的弟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学声闻乘的。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这个时候,祂的弟子们,大众里面那些声闻乘弟子,祂最早教的阿若憍陈如等人,就是五比丘;他们都已经是阿罗汉,都得了阿罗汉果。也有很多还没有得阿罗汉果的,只是发心要修这个声闻乘、或辟支佛乘的,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就是男性的居…

《《法华经》讲座 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