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編 淨土資糧----信門
一、就事相立信
有佛有淨土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說阿彌陀經》
【譯文】
這時佛告訴長老舍利弗:“從這個娑婆世界向西,經過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其國有一尊佛,名號爲阿彌陀,而今正在演說妙法。”
【按】
此段經文乃釋尊于菩提樹下開悟的境界,非九界衆生所能知見。佛智觀察與會大衆善根成熟,以此果覺全體予以濁惡衆生,特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爲當機者,表明非甚深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酬願成佛,已曆十劫
阿難聞佛所說,彼作法苾刍(1)菩薩之行,白世尊言:作法苾刍爲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現在佛耶?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極樂,佛名無量壽。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注釋】
(1)作法苾刍:即法藏比丘。苾刍原是一種香草,因具含多義,如體性柔軟、引蔓旁布、馨香遠聞、療治疾病、常不背日光等義,比喻出家修道之德。
【譯文】
阿難聽聞釋尊所宣說,作法(法藏)比丘的大乘菩薩之行,向世尊禀白:“彼作法比丘是過去已成佛呢,是未來將成佛呢,還是現在正住世的佛呢?”世尊告訴阿難:“彼佛如來,來無來處,去無去所,無生無滅,非過去已成的佛、非現在今成的佛、非未來當來的佛,只是爲酬其因地所發的救度衆生大願,示現在西方。距離閻浮提百千萬億佛刹,有個世界叫極樂,佛名爲無量壽佛。那尊佛成佛以來,距今已經十劫。”
【按】究極而言,阿彌陀佛實乃無量無邊劫早已實成之古佛,由本垂迹,一期赴機,示現成佛,已曆十劫。
一切世間極難信法
又,舍利子!于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如是一切世間(1)極難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爲希有,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功德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日夜六時,親近供養無量壽佛。遊曆十方,供養諸佛,于諸佛所,聞法受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注釋】
(1)一切世間:通指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器世間與九界有情世界。(即六道凡夫法界與聲聞、緣覺、菩薩叁種聖賢法界)
【譯文】
又,舍利子!在這樣一個雜染劇苦的娑婆世界裏,又遭遇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和命濁)齊集之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此一切世間衆生極難生起信心的念佛法門,而能生起信解,如法受持,廣爲衆生宣說,按照佛所教敕自行化他,當知此人甚爲希有難得,曾經在無量諸佛處培植過出世的善根。此人命終之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極樂國土種種依正功德莊嚴清淨佛土之大乘法樂,晝夜六個時段,親近供養阿彌陀佛。分身無數遊曆十方佛國,供養諸佛,在十方諸佛所,得以聽聞正法,受成佛的記莂。福德智慧資糧,疾速得到圓滿,速證無上正等正覺。
【按】在此五濁惡世能信淨土法門者,當自尊自肯,遵佛教敕,一意西馳。
獲聞正法賴宿善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若人沒有宿世的善根,就不能聞信這部淨土經典;
曾奉持清淨戒律者,方可獲得聽聞這出世正法。
往昔曾經觐見過世尊,則能深信念佛橫超之勝事。
謙卑誠敬聽聞奉行,身心踴躍生起大歡喜。
憍慢弊惡懈怠者,難以相信這圓頓法門;
只有宿世見過阿彌陀佛,才能好樂聞信這個教法。
【按】今生幸聞淨土法門,一則是自己宿世善業所感,二則是阿彌陀佛隨行六道,與我等衆生廣結法緣所致。吾人宜當珍惜,此生淨土之緣,不可再蹉跎空過。
帶業往生猶如大石置船
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
——《那先經》
【譯文】
國王問那先比丘:“人在生前造作諸多惡業,臨命終時念佛,便能往生佛國,我不相信這話。”那先比丘回答:“比如將大石放在船上,大石因此不會沈沒水中。人雖然造了許多惡業,因爲念佛而不墮入地獄。有的小石反而沈沒水中,比如有人作了惡業,不知念佛,便墮入地獄中。”
善導二種深信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所說的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包涵兩方面義蘊: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在正是念頭不離罪惡果報生死輪轉的凡夫,曠劫以來在生死苦海恒常汩沒恒常流轉不休,無有出離生死的勝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遍攝九法界衆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對此沒有懷疑,沒有憂慮,乘托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按】善導大師別具慧眼,從常沒衆生的罪惡與阿彌陀佛悲願的互動關系中,诠顯淨宗他力信心之內蘊,稱佛本懷,萬代之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
佛光唯攝念佛人
問曰:備修衆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叁義:一明親緣。衆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衆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衆生。彼此叁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衆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叁明增上緣。衆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衆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自余衆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有人問:廣修衆多的善行,只要能將功德回向,都能往生極樂世界,爲什麼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唯獨攝護念佛人,這其中有什麼深意呢?
回答:佛光唯攝念佛人,此中有叁層含義:第一,表明念佛的親緣。衆生修行,口常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天耳通即能聞到;身常禮敬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天眼通即能見到;心常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心智通即能了知。衆生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在憶念衆生。衆生的身口意叁業與佛的身口意叁業不相舍離,所以稱爲親緣。第二,表明念佛的近緣。衆生願意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時應念顯現在衆生面前,所以稱爲近緣。第叁,表明增上緣。衆生稱念阿彌陀佛,即除滅多劫生死重罪。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衆多的菩薩、聲聞自然會來迎接此行人往生淨土,諸多的邪業牽引羁束其人,由于佛力加持,不能構成往生的障礙,所以稱爲增上緣。其他衆多的修行,雖然也是善業,但其功德利益若與念佛法門相比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諸多經論中處處廣贊念佛的功德。
隨順佛意名真佛弟子
又,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是名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又,談到深信,仰願一切淨業行人等,一心只相信佛的法語,不顧身家性命,堅決依教奉行。佛叫舍棄的就當下舍棄,佛叫行持的就當即行持,佛叫離開的就當即離開,這才叫做隨順佛的教誨,這才叫做隨順佛的心意,這才叫做隨順佛的悲願,這才叫做佛的真正弟子。
【按】深信之相,乃順承佛語,不必懷疑,不得躊躇,雖然目前尚不能理解,然宜迅速落實在行動上,日久自然契會。
一滴投海,便同一味
是以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癡之力,作一切佛事,無時不引導于我;我心亦于彌陀願力大心之內,修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無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叁昧。故知彌陀願力,始于發心,終于究竟,無一法而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故;我心亦于無始至今,盡未來際,修一切叁昧,無一法而不攝歸…
《淨宗法語大觀 第叁編 淨土資糧 信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