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楞嚴經 優婆塞盧榮章 譯
第八卷
阿難!在上面十二類生命體中,每一類亦混雜有十二類;顛倒中又有顛倒,變成越來越顛倒了。猶如用手擦眼睛,擦得太多時,就會妄見許多狂花,在虛空中亂舞一樣,在一類生命體中的顛倒雖然多,本來是從真心中幻現出來的,只因一念無明妄動,就有這許多虛妄亂想。現在你們想去學習清除它,再進行求證正定,那就要在一念妄動中,建立叁個先後的層次,逐步進行才可以把顛倒除掉。就像拿一個潔淨的碗,因爲曾盛載毒蜜,必須先要用潔淨劑,把碗洗得幹淨,然後才可以用來裝載甘露。在先後叁層次中第一要做:先練習把那些做成顛倒的助因除去。第二認真修習鏟除殺、盜、淫,叁個惡頭子。第叁要留心身、口、意叁方面的運作,要和妄想操作時是相反的。
甚麼是助因呢?上來所說的十二類的生命體,如果沒有食物,就不能生存;他們用四種不同的方法進食:一、段食,把食物分開一段段來吃,人畜都是這樣進食的。二、觸食,不用口去吃,只用鼻的嗅覺聞到食物的氣味,鬼神等類是這樣進食的。叁、思食,用禅定作意的方法,當作飲食,禅悅爲食是色界禅天的飲食,由禅思就得到營養。四、識食,無色界天是沒有形色質素,只在心理上認爲吃飽罷了,和望梅止渴相似;餓鬼亦是一樣,曆劫仍死不掉,因有業識存在,所以識亦是食的一種。故我說一切生命體要食才能生存;食有益身體的自然健康,食有毒的是會傷害身體,甚至死亡。因此我的學生想進修正定,必須對世人常吃的五種辛辣植物,戒除不吃。這五種辛辣植物,熟食會增長淫念;生吃會大動肝火,增長瞋忿,同樣是使口氣發臭味,令人討厭難受,各各遠離。所以我的學生在學習前,先要除去吃五辛的習慣,因爲對進修時會有障礙,故要先除去。
甚麼是正因呢?世人的殺、盜、淫,是生死循環的正因。你們修習正定,除了不吃五辛外,首先要遵守規矩,斷除貪淫、飲酒、不殺禽獸來生食。若不能嚴格遵守的話,修習正定能出離叁界,是絕對不可能的。應當觀察殺、盜、淫是身業,和口業中的妄言、绮語、兩舌、惡口四事,如毒蛇、如怨賊,一定要遠離的。如果規矩絲毫無犯,在世間上,永遠沒有殺害的事發生,不偷不搶,亦不用還債了。這樣一個好學生修習正定,不需要天眼通,亦能得見十方佛和菩薩,常聞各種微妙的方法,精進修習,這是第二修習的層次。
甚麼是現業呢?上面所講的一個好學生,內心沒有貪淫,對于外邊的六塵,就不會著迷,自然能精神集中。不攀緣六塵,六根就沒有對象,聞性不外流,便恢複原本的聞性,其它的見、聞、覺、知,亦會同時停止作用。那時只見十方國土,皎然清凈,猶如琉璃球內有一明月,裏外透明,身心無系縛、無挂礙,和恒河沙世間,同爲一體;體驗到大平等、大安樂。十方佛土莊嚴圓滿神妙的境界,同時顯現于心鏡中;這一個好學生,立刻證入無生法忍。由這個根基開步,再逐步向前修習,做到那一個程度,便配合那一個階位,這就是第叁層的修習漸次。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愛欲淡薄到幹枯時候,根塵不交偶,現前血肉的身軀,是最後的一個,不會再繼續來了。由自己的操守虛靈,已經完全是智慧,圓滿閃耀十方世界,到這一個程度,叫做幹慧地。
愛欲習氣現在開始幹枯,但無明未破,末能和佛的法性相結合,還要用這幹慧心、依照中道觀方法修習,逆流而入;這時圓通的妙心如花開放,發出更妙的智慧光芒,把一切妄想消除凈盡;破了一分無明,證得一分法性身;親自體驗得這境界,純是中道理體,信心得以堅固,這階段叫做信心。
真的信心,已經發揮出來,一切事理得到圓通,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不能阻礙,圓融無限;對于自己過去未來的事,生死的習氣,沒有一樣不清楚,如在眼前回憶出來,沒有一些遺失,這階段叫做念心。
又妙又圓的純真智慧,真得更精彩,它把無始以來的習氣,和如來藏心、融通成爲一體,再次精進,進趣真凈的境界,這階段叫做精進心。
到真凈境界時,得到真心的精要,這精要時時現前,所有無明習氣,沒有不改變成智慧的,這階段叫做慧心。
執持著智慧,到極度徹底光明,能周遍十方世界,智光寂然不動,湛若止水,寂湛的定境常常凝聚,這階段叫做定心。
定力越深入,所發出的智慧光輝,亦隨著越入越深,這時定慧相等,有進無退,這階段叫做不退心。
道心不退,得安隱前進,保持不失,和十方佛氣分互相銜接,內護佛教育的方法,外護一切有情識的生命體,這階段叫做護法心。
始覺的智慧,一直保持不失,以智慧光明的力量,回轉十方佛的慈光,涉入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歸到佛的心去,心佛二心無二,猶如兩鏡相對,鏡中有鏡,影中有影,重重疊疊,互相攝入,這階段叫做迥向心。
心光和佛光,潛通冥應,凝合在微妙清凈的境界,安住在無爲法中,沒有一念漏失,這階段叫做戒心。
守規則守到完全無犯,得到身心自在,能在一念中隨願到十方,這階段叫做願心。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以修習耳根圓通方法時的便利,才能發起以上的十種心。真心精要發晖,十種心的妙用,互相涉入,圓成爲一心,這階段叫做發心住。
心中發出妙智,比如清凈的琉琉瓶內,現出精金一樣,以十種妙用心爲基礎,再求上進,這階段叫做治地住。
能以前面十心爲基礎,十種妙用,互相攝入;十種的境界得到明白清楚,便可自由遊曆十方世界,沒有任何阻礙,這階段叫做修行住。
叁業行爲和佛相同,感受了佛的氣分,真心精要與佛密密相通,如中陰身自求父母,彼此心地、業感相同,故能和佛相合,成就佛種,這階段叫做生貴住。
既得成就佛種,處在佛的胎藏,親得佛的傳承;如胎相已成長,人的相貌並沒有短缺,這階段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和佛相似,心理亦跟佛一樣,這階段叫做正心住。
一身內外和佛相同,逐日漸漸增長,這階段叫做不退住。
聲聞身、緣覺身、菩薩身、佛身、法身、智身、虛空身、業報身、生命身、國土身、這十種身相已經大致具足,仍未能顯著,這階段叫做童真住。
佛的容貌已經形成,出胎後便是佛的嫡子,從法化生,這階段叫做法王子住。
年紀長大了,將他身份公布出來,說是佛的親子,舉行儀式,陳列各種寶物和金瓶,用大海水灌淋王子頭頂,並將國事分給他先行學習,這階段叫做灌頂住。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已經符合學校各方面的要求了,所有佛的無量勝妙功德,都已齊備,可以隨自己的志願,到十方世界佛國土的學校,去參加各種深造和研究的,這階段叫做歡喜行。
能善巧去利益一切有情識的生命體,這階段叫做饒益行。
自己明白了,又能幫助他人明白,從不拒絕他人的請求,以忍辱去攝受他人的,這階段叫做無瞋恨行。
能夠在十二類生命體中,各處去受生,盡未來世,叁世都平等,十方世界的事情,善巧通達,這階段叫做無盡行。
對于一切方法,能夠全部融會貫通,隨機演說,並無錯誤,這階段叫做無癡亂行。
一切方法和事理,在相同中、明白到不同的地方,在不同中、又明白到相同的地方,這樣真俗互融;事理無礙,這階段叫做善現行。
如此事理無礙,乃至十方的虛空界,假使充滿微塵,在一粒微塵中,可以現出十方世界,微塵雖小、不見它小,世界雖大、不見它大,大小不相妨礙的,這是事事無礙法界,這階段叫做無著行。
不但事理無礙和事事無礙,而且種種表現出來的,都是最第一的方法、能達到不生滅涅槃彼岸的,這階段叫做尊重行。
如上各種行爲,在任何一種中,亦融合一切善行,能夠成就十方佛的教育規則和軌範的,這階段叫做善法行。
菩薩的六度萬行中,行行都是清凈行、無漏行,因爲真心本體,本來就是一個真實無爲的,這階段叫做真實行。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神通的體驗已經到完滿的階段了,許多教育程序方法,都運作自如,如來藏性的體用,已經達到純潔真精;不著空或有,再沒有叁界內外的留患;在教育他人時,沒有人相、我相;扭轉無爲心,趣向不生滅的涅槃大路,這階段叫做救護一切生命體離相迥向。
生滅是可壞的相對法,盡力滅除它,滅除方法、亦當遠離,這階段叫做不壞迥向。本覺如止水、澄湛不動,自己的本覺和佛的妙覺平等,這階段叫做等一切佛迥向。
佛地是果地覺,精真是因地心,因地的精真、既已開發明了,就等于佛的果地覺,能含容無邊境界,能現無量佛土的,這階段叫做至一切處迥向。
依報的世界,正報的根身,互相涉入;依報涉入正報,在一毛孔中、有無量微妙莊嚴寶剎;正報涉入依報,在一微塵內、有無量佛教育演說,如寶網千珠,交光相映,一多相含相攝,主伴交參,得無挂礙,這階段叫做無盡功德藏迥向。
既然覺同佛覺,地同佛地,但在每一地中,各自生起清凈因,各清凈因發出智慧光明,做證取不生滅涅槃因,而涅槃是各地清凈果,這階段叫做隨順平等善根迥向。
平等善根成就了,念及十方的生命體、都同我本…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