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邪觸,非禅定相。這時八觸的感覺會産生異常、如動觸本是內部覺動而身不動,現在卻手腳急疾震動,便是邢觸了。其余七觸循例可知。(關于四禅詳細內容,請參考釋禅卷五)
(7).修習禅定,得邪禅叁昧的原因及現象如何?
答:衆生皆有佛性、本無邪正的分別,但于坐禅細靜心中,一念妄起,而與鬼神道法相應,不自覺知,便得邪禅叁昧。于是未證言證、廣說一切法門,辯才無礙,使聽聞的人信受稱歎,禮敬供養。茲將此類邪禅現象,稍加闡明如次:
1.與貪欲相應的邪禅─
(1).于睡夢或禅定中,親赴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或觀音、勢至來降,示谕行者急速救世濟人,勿令衆生沈淪苦海。
(2).自稱已得道果,登佛祖位,凡天下人皆當臣伏聽命,協助行者達成一統大業。
(3).炫耀悟境,顯現神通,爲人占蔔吉凶禍福,或預告某時某日的因緣果報,使衆生樂于親近,而修行其法。如是種種的示現奇異希有諸事,感勤衆
生,而獲得名聞眷屬。
2.與嗔恚相應的邪禅─
(1).自恃己方強盛,常用鬼法或所謂靈力,和他人爭鬥。
(2).嫉妒正法的行者,竭盡一切予以破壞抵毀。
(3).自認已得無上的禅定智慧,卻不獲恭敬供養,心大惱怒,斥責衆生愚癡,不識大聖。如是種種的忌恨勝他諸事,實與阿修羅及鬼畜無別。
3.與邢見相應的邪禅─
(1).雖口說善法,而所行虛僞駁雜,混淆人生,非但不得清淨解脫,甚且增益煩惱困惑。
(2).不入中道實義,卻胡亂依文解經,把「淫怒癡,即戒定慧」當成了口頭禅,于是破正戒、破威儀,五欲嗜味,五蓋染著,裝瘋賣傻,裸形無恥,逢人便稱「明心見性」、「自在無礙」、「即心即佛」等語。
(3).不敬叁寶、父母、師長、毀損經像、塔寺、作五逆重罪,斷一切善根,而以此爲佛性平等。如是撥無因果,或邪因邪果的言行,能使人過去所作一切功德,在一夕之間全部破滅。
釋禅將邢禅的果報分成叁種:
1.邪禅又行惡─命終後,生于叁途惡報。
2.邪禅卻僞心行善─命終後,隨所與鬼神相應之法,共彼鬼神,同生一處,以爲彼眷屬。
3.邪禅而尚心存善念─或生于天人中,但有邪魔種子和習氣,因此樂近邪師,樂聞邪法,樂行邪道、供養親近贊歎修邪行的人。見有正法的修行人,不樂親近,或時生惱亂。甚至雖得出家,猶造魔業。
以上指入邪定的現象。若根本未得禅定,自謂已得禅定,則不是愚癡病,即是貢高我慢,或欲得名聞利養而欺诳衆生。
(8).修習禅定有無障礙?
答:障礙指不利于修習禅定的意思。這有五種:
1.長病─久病不愈,身心失調,自然無法修習。
2.遠行─路遙疲累,體重昏沈,難以入定。
3.谏諄─與人議論爭訟,分別你我是非,心頭昏亂,絕對無法修習。
4.營事─世緣俗務繁多,或經營事業,送往迎來,親朋交接等等,沒有空閑的時間來修習。
5.多讀誦─前面四種尚有補救的機會,惟多讀誦所造成的知識障、恐怕一輩子都放不下(多經驗亦然)。如以知解推論的心來修習禅定,也會使禅定一事變成了做學問,使得解悟和證悟永遠扯不清。因此,于修習禅定時,要有「放得下一事,少一分知解」的觀念。否則一輩子被先入爲主的成見所束縛,除了貢高我慢外,豈能深入佛法大海?
(9).如何在坐禅中,打破時間觀念?
答:坐禅沒有這些問題,這是由爲希望心所生的邪見,坐禅就是坐禅,其他的事通通放下。如每天計較坐多久時間,即非正確的觀念。
(10).修禅有否得定,旁人能否驗知?
答:誠于中,形于外,獲得定心爲今生現法,能當下體證,亦能令旁人有所知覺。有六事勘驗,得定虛實立刻明白:
(1).顔色悅澤━得定的人,身心放松,所以不會肌肉緊繃,臉部表情自然平和,即使身在病中,亦沒有愁苦的相貌。
(2).舉止端正━得定的人,心中安隱,動靜得宜。行走時安詳徐步,站地時不晃不搖,坐下如鍾覆地,躺臥如弓不輾轉,目不斜視或轉睛,手不無事揮舞或于身上亂抓,或逗弄他物。
(3).言語柔順━得定的人,音聲輕柔和緩,非有必要,不會打斷他人言語,亦不于衆中喧嘩。
(4).知足少欲━得定的人,貪欲逐漸淡薄,雖然處于俗塵之中,但能知量知足,不過份貪求,不追逐五欲。
(5).嗔嫉漸除━得定的人,喜樂在心,嗔恚逐漸斷除,不會與人口角是非,不嫉妒排斥他人。
(6).常行布施━得定的人,胸襟寬厚,心地光明,不與人計較,能爲設想,能舍身外財物。
此六事如于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便能監定某人得定的深淺。另外,坐禅叁昧經有修禅人得定心的勘驗法,可供參考:
「修禅人得一心相,雲何可知?」
答曰:「面色悅澤,徐行端正,目不著色。不貪名利,擊破□慢,其性柔軟,不懷毒害,無複悭嫉。直信心淨,論議不诤。身無欺诳,易可與語。柔軟慚愧,心常在法,勤修精進,持戒完具。誦經正憶念,能隨法行。意常喜悅,嗔處不嗔。四供養中,不淨不受,淨施則受,知量知足。寤起輕利,能行二施,忍辱除邪。論議不自滿,言語甚少。謙恪恭敬,上中下座。善師、善知識,常親近隨順。飲食知節,不著欲味。樂獨靜處,若苦若樂,心忍不動。無怨無競,不喜鬥訟。如是等種種相得知一心相。」能做到這個地步,即是人格完美的大修行人了。
(11).坐禅能開悟嗎?
答:坐禅是打坐和參禅合並的語詞,如只有打坐而沒有參禅的工夫,猶如在黑山洞窟裏坐,是絕無開悟見性的可能。反之,打坐是參禅的基礎,沒有定心的參禅,必定成爲狂妄之人,極易走入邪道。
因此,真正的坐禅是先學打坐,然後學參禅,當機緣成熟時,一定會開悟。但由于各人根性不同,其悟境仍有很大的差距。
七、綜合問題
(1).修習坐禅工夫,有什麼好處?
答:坐禅是得禅定的基礎,經上說:深修禅定,能獲得五種神通。要斷除一切煩惱,必須有禅定的工夫,因爲只有禅定,才能發顯般若智慧,包括諸佛成道,起轉*輪,入般涅槃,都在禅定中。
(2).坐禅能否治病?
答: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無確切的依據。但坐禅對于加精神有關的一些疾病,確有相當良好的減輕、減緩,甚至消除的效果。譬如失眠、焦慮、神經質、慢性胃腸病、高血壓等,另外,坐禅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對于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程度的療效。坐禅能強化血氣的運行,能逐漸減輕受傷的筋骨所引發的疼痛。
(3).學坐禅是否須要其他的助緣?
答:需要,學坐禅除了本書所談到的調和工夫外,依智者大師所論,尚需要具足五緣,呵除五欲,棄舍五蓋及行五方便,連同五事調和,稱爲二十五方更法,這修止觀坐禅的前方便,可參考「修習止觀坐禅法要」或「釋禅波羅密次第法門」。
(4).如何選擇坐墊的材料?
答:坐墊的填充材料有棉花、茶葉、蘭草、艾草、決明子、雛菊等,現在一般較常用的是棉花,但以木棉爲佳、草棉太熱,易出汗。也有少部份用茶葉的,坐起來很涼爽,聽說有降血壓的功能,但茶葉容易粉碎,用久了會變硬,而且潮濕後,就立刻生蟲,處理很麻煩,所以有的人改用蘭草或艾草,效果也不錯。艾草的針毛,用于針灸的灸法上,有療病的功能,改成坐墊後,是否也可治病,就很難說了。另外,還發現有的人使用泡棉,這個材料稍徵軟了一些,而且又是化學物品,坐久坐熱以後,會起化學變化,也許對身體不太合適,盡量少采用。坐墊的外部,一般要縫兩層,一層裝填材料,一層和身體接觸,可隨時拆開洗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通常是用含棉質較重的布來做,切忌不要使用尼龍布,因尼龍布不透風,容易長痔瘡。
(5).坐禅的地方,一定要在室內嗎?
答:初學的人,容易受風,或受到驚嚇,以安靜的室內較佳,若久修的人,在外面坐也無所謂,如古代的苦行者,也有在水邊樹下,曠野露地而坐的,但現在環境複雜,要選澤能露地而坐的地方又在不多,最好還是在室內就可以了。
(6).要坐多久。才能達到入定的地步?
答:只管打坐,個人的機緣不同,不必去推論,若心中存有要入定的念頭、反而不易得定。
(7).坐禅應一天坐幾次、或坐多久爲佳?
答:不一定。但宜每天坐禅即可。坐禅是一種耐力和恒心的訓練,一個能每天坐禅的人,日久他的忍苦能力和做事情的果斷力一定會增加,同時自信心也相對的提升。至于次數多寡,應看自己的時間和環境來沖量,每坐的時間最好能在半個小時以上,若能坐一個小時則效果更佳。因剛入座的前幾分鍾,心念、氣息尚粗,屬于調和的階段,到了能專注收攝心神之時,才有坐禅的效果。當然,如禅定功夫好的人,很快進入定中,便不需長時間坐禅了。
(8).有人說,坐禅的時侯,不可胡思亂想,是不是? 答:這是一句空話,坐禅沒有這個道理,講這句話的人,連坐禅是什麼都沒弄清楚,才會如此瞎址。坐禅即是坐禅,有它一定的方法,依法而坐,不能用己意來忖測坐禅的問題。凡是初學坐禅的人,沒有一個不胡思亂想的,但隨著調和的工夫愈來愈好,胡思亂想的狀況就愈來愈少,念頭也就愈來愈安定,到最後只剩一念存著,到最後連這一念也無,渾然一片。若說是無念,又能起觀照,能遍知一切法,如此不可思議,又豈能用有念無念來分別?更何況隨便說一句:「不可胡思亂想」,就算數的呢?
(9).何謂參話頭?什麼情形下才能參話頭?如何參話頭?
答:話頭就是話之頭,一句話未說之前叫話頭,已說之後,就成了話尾。
由于說話時必須運作心念,可知說話與心念同步進行,因此,話頭就是念頭,就是一念未動之前的那種狀況。所以,參頭等于看念頭。從前六祖慧能向惠明禅師說:「不思善,不思惡,恁麼時,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是要惠明體證那「…
《坐禅實務(淨元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