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果禅師開示錄▪P21

  ..續本文上一頁過,才是他的事。等你們打破銀山,跳過鐵壁,我再與你們說坐斷十方的話。(打催板)

  十二月初六日開示(八七首日)

  用功的人要有工夫用,才是個道人。假使說起來是用功的人,對于自己實行上沒得工夫,怎麼能稱道人呢?對于行道,就如行路一樣:最初十字街頭跳來,跑去,熱鬧哄哄的,很好的,來往行人很多的,甚麼也有;慢慢的走下去,似乎往來的人少了,也沒有那麼熱鬧了;再走,走到山野的邊境上去,就不輕易見到一個人,已經冷淡了;再向前,就到深山、窮谷了,人是一個也沒有,地方是冷清清的,路是愈跑愈小。你們有工用的人,對于這一番話,似乎與自己很相應,一點也不錯,一個字也不錯。沒得工夫用的人,是不知道我說的是那裏話,街,又不知道那個市鎮上的街;山,又不知道那一座山,不知那一碼對那一碼。真教人摸不到!大概你們都是這一種知見。我要告訴你們:這是工夫上的話,你們不要弄到外面去。那麼,路既然跑盡,漸漸跑到深山、窮谷裏頭,走到這裏,還有路走沒有?路,是沒得走了!在工夫上怎麼會呢?「念佛是誰」初用是妄想、煩惱、嗔愛等,比十字街頭還要熱鬧,因爲太多了;今天也是「念佛是誰」,明天也是「念佛是誰」,就同行路一樣,慢慢的走;「念佛是誰」參的日子多了,慢慢的,妄想、嗔愛、煩惱等也會少了。再則,疑情會起了,漸漸的熟了;疑情一熟,就如到了山野地方了,妄想、煩惱不輕易起了。再參,再疑,就此疑成團了。前門的路,首先愈走愈小,冷清清的路;現在疑成團,路也沒得走了,一點味道也沒有,孤單單的,冷淒淒的。在你們的知見還以爲:「不對!那裏用功的人,工夫上這麼冷清清的做什麼?熱熱鬧鬧的多麼好!爲甚麼要孤單單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做什麼?」對罷!我說:要熱鬧做甚麼?路都沒有,熱鬧安在那裏?沒得味道,還有口嗎?既沒有口,舌在甚麼地方?有味道、沒有味道,非舌不能知;舌已經沒有,味從那裏來?對于禅的一個字,當然是要參;但是工夫行到,還說甚麼禅?譬如:有病才吃藥,病好了,還吃藥做甚麼?病既好了,還是吃藥,到又不對了!病好,藥一定要除的。這話你們還有會處沒有?能可以把這初初的工夫話有點領會,也不辜負你們是打七的一個人。那麼,我說的路走完了沒有?還是站在這裏?還是向後退?站在這裏不對,不能了事,人站在路上,不能算是的;向後退,更不對。來,便好來!你要想後退,後面就是烈火,當然不能退;不退,一定要向前進;不能進也要進,這是不容易的事。要想伸腳,腳又沒處伸;要想伸手,手又沒處伸。你們看:一個鼈在缸裏,雖然爬不出來,它在裏面不得了的爬,總想逃命;爬來,爬去,還可以翻一、二個筋鬥。你們工夫疑成了一團,在這個團子裏還能翻身嗎?恐怕不容易!因爲這一團太大了,要想伸腳,一毫的空隙也沒有,虛空裏在團子上,虛空外也在團子上,十方的都在這一個團子上。你們想想:這個腳向那裏伸?手向那裏伸?頭向那裏伸?要想把腳伸一下子,伸腳的地方在團子裏;伸手的地方,也在團子裏;伸頭亦複如是。不但手、腳沒處伸,大家還要研究一下子,到底這一團有多大?我們這個人在裏頭還是在外頭?外頭還有甚麼地方?裏頭還有甚麼相貌?你們都要有一點見處才好,必須清清楚楚的見到才對;光是聽我講,還是我的。這一團子是很大的,不但虛空被它滾在裏面;連釋迦老子,文殊、普賢、觀世音諸大菩薩,乃至十方諸佛,都被這一團團到裏面去了。天堂、地獄,昆蟲、螞蟻,也在這一團裏。你們還曉得不曉得?要研究一下子,不是小事。何以呢?你不把它研究清楚,怎麼說打破疑團的話?把疑團打破了是甚麼樣子?若要說疑團打破,親見本來面目,胡說!你見你的本來面目,還有我的面目沒有?他的面目有沒有?這一個面目,還是比疑大?還是比疑小?這是你們學來的,說這麼一句「打破疑團,親見本來面目」。我問你第一句,你到又答不出來了。所以要你們自己見到,要切實討論一下子;若不如是見到,如是親切,就是許你們真把疑團打破,還是一個弄精魂漢!要緊!要緊!要曉得:「萬裏程途,始終不離初步」,若不把它見到清清爽爽的,假使一錯永錯,千錯、萬錯,皆因這一錯。最要緊!──參!

  十二月初七日開示(八七第二日)

  (講:釋迦佛今天午夜睹明星成道,及說法等事迹。從略。)

  十二月初八日開示(八七第叁日)

  行道的人,比如一萬裏到家,現在已經走了九千多裏路,差不多就要到家。譬如:萬仞山頭,我們由山下往上扒,一腳狗屎,一腳荊棘,要想一條大路走走沒有,不問有路、無路,均是向上扒;今天也是扒,明天也是扒,就你扒上去了。上是上去了!到了頂尖上,只有站一只腳的地方;向上是萬丈壁岩,動腳就是虛空,向後亦複無路。到了這個地方站下來,似乎很好的,可以說「萬仞懸崖」,「百尺竿頭」。到了這個地方,好是好,還差一步;一萬裏路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裏,只差一裏就到我們本來的家,到了這裏就是希望無窮。這一裏路,只要你一動腳就可以到家,只要向前把腳動一下子,就可以有成佛的希望、作祖的希望;超佛、越祖的希望,也在這一動。爲甚麼要動一步呢?這裏當然不好,不是久站的地方;亦不只我說不好,古人也說不好。何以呢?古人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爲真。」就是說:你們到了百尺竿頭的工夫坐下來,不向前再進一步,雖然如是,不能算是一個真到家的人。我今天要問你們:工夫到了這個地方沒有?這些話是因爲你們工夫應該到了這個地方,才對你們講;在叁個七的時候,講這些話無用,因爲你們的工夫沒有用到這個地方;若在平時,更安不上。今天打了七、八個七下來,工夫當然到了這裏,你們撫心自問:有沒有?若要工夫到了這裏,很好!很好!我這麼一說,你們就一定領會;教你再進一步,你也有一定的把握,照常就進一步,這不是很好?沒有這樣的工夫,那麼,我是空說了!還有甚麼益處?但是,我不能因你們這樣子,就歇下來;七打了七、八個下來,當然要替你們講到這個地方來;你們的工夫沒有用到,是你辜負我,不是我辜負你。那麼,萬仞山頭,還是一個譬喻,會歸我們的工夫上來是怎麼樣子?要你領會一下子,從不會用功,一腳狗屎,昏沈、妄想的,用到純熟;乃至成團自在;乃至萬仞山頭。但這種工夫,如何見到呢?工夫到了成團的時候,要能夠心、意、識俱遣,才可以到這一步田地。詳細的講一下子:心,就是我們所知一切,無論是善、是惡,是出世間、世間,能知者是心;這個心要離掉。意,就是一切法,任是大乘法、小乘法,若要去思索一下子,就落意思了;也要離掉。這是宗門下話,並不是教下的話;大家要認清楚,教下不是這樣講的。再說識呢,這就要你們認真的參禅了!如何真參呢?真參是無參。這一句話,又要替你們徵別一下子,這句話誤會的很多。何以呢?不會用的人,聽了這一句話:「好了!真參是無參,我正不知道參即是無參;是真無參嗎?不要再用功了!」你以爲很對的,「我是無參」。其實,你這個無參,是六道輪回的無參,不是超佛、越祖的無參;他那個無參,是工夫用成團而不曉得有參。我前天講成了團,十方諸佛、一切菩薩、曆代祖師,都在疑這一團裏,不許你知道有這一團的工夫;參到這個地方,不許知道參,這才是無參。他這個無參,與你們這個無參同不同?若大家所參乃真參這個無參,那麼,這個無參既然用功都不許知,還許你分別嗎?若要一分別就落識了。所以不許心知,不許意思,不許識識,才算到了萬仞山頭,也就是百尺竿頭。我要問問你們:工夫上究竟到這裏沒有?你們以爲這件事很難很難的,我說不難。你們自己打開眼睛望望,你站的地方是甚麼地方?工夫到了這裏,豈有見不到的道理?那麼,我要問你們:「工夫是用到這裏嗎?」你答:「我到了!」我再問你:「這個地方睜開眼睛望望,還有甚麼東西嗎?」你要答我才對。還有人?還有我?佛有沒有?法有沒有?僧有沒有?我又問你:「那麼,都是有?」你要答我:「有。」既然是有,你這有是從那裏有的?要說沒有,你在甚麼地方?這不是小事;我問你們,你們要清清楚楚的才對。你能把工夫用到了百尺竿頭,一定知道的。要曉得:工夫到了這裏,希望很大的;能以進一步,受用無窮的。──參!

  十二月初九日開示(八七第四日)

  「懸崖撒手,絕後再蘇。」這兩句話,住過叢林的人,大概會聽過。但是,聽,許你聽過;行,不許你行過。何以呢?你要是從這個地方行過一下,今天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對于這兩句話的工夫,是甚麼工夫?必須要替你們詳細的解釋一下子;本來,宗門不假言說,對于領導你們行道,若不假言說,似乎又無路可走。所以我在前面說,你們就跟我說的行到來,這一種言說,不可少的。那麼,我昨天講到了山的頂尖上,向上就是萬仞壁岩,後面一寸空地也沒有;從這裏向前再進一步,就到了虛空裏,不就是萬仞懸崖撒手嗎?但是,這一步非等閑事。何以呢?腳尖前面就是虛空,這一步是怎麼動法?這一步動下去有沒有路走?虛空裏頭不能走路,甚麼人做得到在虛空裏頭走路?可非等閑罷!對于工夫到了這裏的人,他自會知道確有這條路,他不但撒手跑,他還要撒開腳來跑,東、西跑,上、下跑,聽他怎麼跑,都有路走。沒得工夫的人,可憐!聽到我說,就駭死了!那麼高高的孤單單的一個人站到這裏,四面都是空的,歪一下子,命就靠不住了。譬如:我把你安到那麼高頂去,一定駭死,那裏還知道在虛空裏有路?你們想想:對不對?但是,比如上面無路,用甚麼法子可以走的呢?豈不是喻法不合嗎?「譬喻」是有的,太多了;再說,太長了。但是,從這個地方動一步,就可以說跌下來罷!是,跌下來。我說,不但跌下來,還要…

《來果禅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